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荷花》
中山市雍景园小学 詹素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今天老师为你们带了这样一种花,同学们仔细看。(播放荷花的图片)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荷花吗?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很多伟大的诗人画家作家都喜欢荷花,他们为荷花写诗,为它写歌,为它画画,请同学一边浏览这些名画,听这首专门为荷花谱的曲子《出水莲》,读一读这首古诗——《江南》
                     
师:读的真棒,真整齐!我国伟大的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写了一篇关于〈荷花〉的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认识一下——荷花。(板书—荷花   叶圣陶)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下课文。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拿起笔来,为课文的段落标上序号。                                
   
(学生读完之后。)
师:课文一共有几段?
刚刚老师在循堂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但是有部分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被一些生字难住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词,扫清课文的拦路虎。请同学们看投影。(挤、蓬、胀、裂、幅、翩、蹈、昨、梦、骨)
师:出示生字。谁来读?(点个别同学来读)                     
师:非常好。还有谁想试一试。
师:请全班同学们大声读一下,每个生字读两遍。                 
(小组读)                                                   
重点讲解的难写字:翩、蹈、骨                                 
讲解的多音字:骨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裂“字组词。
生:组词
师:谁还想试试!为梦“字组词。( 再齐读生字  )                  
师:看来同学们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文中出现的这组生词,你们能把它读好吗?(学生读生词)                              
   
学习生字也学得不错,现在请拿起你们的钢笔为课本65面的生字描一下红吧,记住边描边观察字的每个笔画要怎么写才漂亮。难写的字在描红的田字格旁边空白的地方上写一遍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扫清了,同学们现在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畅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上两遍,看谁读得最准确、最通顺,请他做我们的小小朗诵家。
                              
(请一两位同学来范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把课文读通顺   
                                                        
师:同学们你们不服输的精神真令老师佩服,每位同学都那么用功的朗诵。老师请第一组的同学读第一段,第二组的同学读二段,第三小组第三段,第四小组读第四段,最后一段请全班同学们一起来读。听清楚了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齐心协力把这篇课文读好!
                       
师:刚才同学们把课文中美美地读上了一遍。有个些问题老师想请你们帮老师解答一下。叶圣陶爷爷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观赏的荷花的?
生:答                                                      
师:你们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那请你们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试着填写这个表格。                                          
      
(时间、地点、事情、人物)
师:人物是谁呢?是“我”,“我”是谁啊?(是叶圣陶爷爷)      
师:这下子明白了,是叶圣陶爷爷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文章。     
师:叶圣陶爷爷也一大早到公园玩。可是公园那么大,他被什么吸引的直接就去了荷花池呢?                                       
      
生:香气。                                 (板书:闻香)                     
师:那他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一池荷花的呢?
生:开心。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赶紧、跑)                     
所以说明什么?
生:说明作者的急。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从文章中的语言体会出作者的感觉了。请一位同学,读一遍第一段,希望你们也能把那股子“急”的味道读出来好吗?
生:读第一段。(全班齐读)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认真,你们不仅扫除了学习课文的拦路虎,还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了。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走近课文,看荷花、欣赏荷花。下课。            
                                       


师:上节课,我们循着香气找到了荷花池,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仔仔细细地欣赏一下美丽的荷花。在欣赏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上节课的识字情况。仔细看背投,我们复习一下生字词。
(展示生字词,先让个别同学读,再全班读)                        

(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荷花都是一样的吗?(展示多幅图片,定格在其中的一张)         
生:不一样。(……)
师:找到你自己喜欢的荷花了吗?谁来形容一下呢?                 
生:说自己喜欢的荷花,并形容。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了自己所喜欢的荷花,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不同的姿态的荷花?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这里写了荷花的几个样子?                                   
生:三个。这三个可以组成一个开花的先后顺序,你觉得它们应该是怎么排列的?为什么?                                         
     
师:“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这花那么迫不及待想破裂出来做什么?
师:满池塘里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本上描写到的姿态,荷花肯定还有很多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自由想象荷花的姿态。
师: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各种各样的荷花争奇斗艳地开着。
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荷花很美,可是它的美离不开绿叶的相配,荷花再美也离不开荷叶的相配呢?找到课本第二段中描写荷叶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荷叶的美美在哪里?“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5
师:“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                           
“碧绿”和绿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要用碧绿呢?(因为荷花的绿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师:其实在这一段中,老师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得很美。哪一句呢?
——展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同学们在好好读一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从哪里长怎么长才能算“冒”呢?你怎么体会“冒”的美呢?
(慢慢引导学生是使劲地长,快速的长)
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荷花是什么?  
  ③导读。(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再让学生用使劲和快速的感觉读这一句话。                                    

师: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荷花是怎么冒出来的,你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这个词吗?
生:(自由发挥地回答)。                        
(跳、钻、蹦、露)
师:请同学们再加“啊”字,并把自己加的词语加进去。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同学们再美美的读上两遍,把这段话背下来。(生齐读第二段)                                
                                       
  师:
(指图)同学们看图,满池的荷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怪不得作者会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充满活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夸夸神奇的大自然?(生范读)
                                
师: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过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
         请你们从座位上站起来吧!
(放音乐)
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你感觉怎么样?蜻蜓和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你做什么?小鱼和小蝌蚪在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做什么?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想告诉你什么?夜晚,月光笼罩着池塘,你和伙伴们在做什么?
                    
  (听完之后)。  
师: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当你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呢?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读一读这一段。34
请举手的同学读。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再请同学们读)
师:那请全班的同学们都来做荷花吧!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第四段!        
师: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吗?(喜爱)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板书:喜爱)。                     
师:你们对荷花的喜爱老师也感受到了。是不是只有蜻蜓和小鱼们感受到了,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在这里想写些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应该把它美美的读一遍,你们说呢?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自由赞美荷花
师:你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作家,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好多话要对荷花、对大自然讲,这样吧,下课后,把你要说的话,写成信寄给荷花姐姐,寄给大自然,好吗?           
师:你还可以找到大自然里的树叶,写上你想赞美的话,作成美丽的书签呢?好不好?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一、研读自悟
            师:《荷花》这篇课文那么美,咱们一句一句地读觉得不过瘾,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觉得美的一个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交流的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再说说它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我觉得“小莲蓬”很美。它从雪白的花瓣中露出来,黄黄的、嫩嫩的,真好看。那么瞧——(指着投影幕上的图)。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很美。从“花骨朵”、“饱胀”、“破裂”可以看出这朵荷花马上就要开了。我想“含苞待放”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生:我认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很美。“挨挨挤挤”指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生:我补充,这句话中“冒”字特别美,可一时又说不清楚。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得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二、深读引悟
                师:“冒”字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说清楚吗?是呀!谁也说不清楚,也很难说清楚。下面咱们来体会体会。
            师:“冒”字可以换成一个什么字?
                生:钻、长、穿、顶、抽……
                师:作者没有用“钻、抽、顶……”而用“冒”,肯定有其独特的理解。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的课文,体会一下怎样的长才叫“冒”?
                生:毫不犹豫、迫不及待地长才叫“冒”
               
            生:迫不及待指荷花等不及了,急着想向外透出来,这个同学讲得好,我表示赞同。但单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里的“冒”还指荷花面带笑容地钻出来,在荷叶丛中亭亭玉立。
                 生:我认为一下子钻出来才叫“冒”。
                ( 兴高采烈地长;喜气洋洋地长;兴致勃勃地长;自豪地长……)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在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
                点评: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这不仅仅是“冒”字内涵的领悟,更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师:是的,这就是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白荷花。想象一下,他们长出来想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等一会儿交流。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师:好,咱们来交流。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展示自己的美丽,让我们欣赏它的花容玉貌。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当她看到那么美,那么神奇的世界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的,或许还想高歌一曲呢!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在美丽的池塘里寻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去玩耍。
            (仿佛想:跟同伴比美;邀好友跳舞;跟飞过来的蜻蜓亲吻;看日出日落;把池塘打扮得更加美丽……)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说,那就尽情地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我想说:白荷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你更美丽的了!
                生:白姑娘,你把你一生的美丽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大自然。“出污泥而不染”是你高贵的品质,我们羡慕你,喜欢你。
               
            生:荷花姐姐,你真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碧绿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百看不厌,令人陶醉。你能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吗?
                生:荷花仙子,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点评: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评:
               
            此教例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言,培养能力;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凸现了个性,培养了创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培养悟性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悟”的积累和发展的必然。“悟”即了解、领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自悟”和“引导悟”两种形式。“自悟”是学生根据学习经验和文化积淀对语言文字自动化的感悟、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一个词或句子”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引导悟”是对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两句话写得很美,尤其是一个“冒”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复杂。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例:1.给“冒”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2.“怎样长才是冒?”一问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3.“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读读、体会。”教学活动真正实践“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二、展示灵性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悟性是能力,灵性是智慧。教学片段始终体现师生生命的智慧。“白荷花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仿佛想干什么?”“仿佛想看日出,想跟飞舞的蜻蜓亲吻,想看看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学生的回答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三、显现创造性   
            求异发散三个创造性的发现。这堂片段教学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教师的教程设计、问题引导,到学生的自读自悟,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在求异中充分开掘思维原生态,大胆展示心灵自由,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此时此刻,此景此情,你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些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这时,作者、教者、学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7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不知不觉入泉中——《珍珠泉》教学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

今年的优质课上,我有幸和孩子们一起到珍珠泉一游。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那么,如何才能使将所学的景象深深的印入脑海中呢?我想应是体验,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出珍珠泉。

1、在中国绵延数百万公里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如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有巍峨雄壮的长城,有接天荷叶无穷碧的西湖,还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漓江。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板书“泉”。会写“泉”字吗?把手拿出来跟我写一个。

评议:课堂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就把学生引领到了许多美丽的地方,产生了美的享受,从而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础。

2、师:(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泉)这是芙蓉泉,清诗人董芸曾寄迹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诗:“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多美的泉啊!这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的便是濯缨泉。

生:瞪大眼睛非常专注,不时发出“呀”“哇”的赞叹声。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泉?(多媒体出示珍珠泉的画面和名称)

生:珍珠泉。

师: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觉得珍珠泉怎样?

生:我觉得珍珠泉很美。

生: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珍珠泉走一走,看一看。板书:珍珠泉。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1)标出自然段,并和课文中的生字交朋友。(2)读完后想想珍珠泉美在哪里?

评议:正因为有了前面对各种泉的介绍,学生才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这时出示声情并茂的珍珠泉画面,孩子们便认真地、真切地、看着说着,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置身于诗一般的珍珠泉中,珍珠泉的美也从视觉、听觉走向心灵,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此时此刻教师抛出“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问题,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寻找美的欲望 。

二、走近珍珠泉,寻找美。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师:(生读完课文)珍珠泉美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珍珠泉的水很美。

生:珍珠泉的水泡五颜六色的非常迷人。

生:……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珍珠泉真是太美了,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是啊,美丽的珍珠泉因为有清、绿、静的水和五颜六色的泡泡而更加迷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的水中去看看。

评议: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体文本的感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地把握文章。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谈珍珠泉美在哪里,这一点便是文章的中心基点,也是学生的情感基点。接下去,学生再读课文,情感体验便在珍珠泉的水和泡泡中徜徉。

三、走入珍珠泉,体验美。

1、走进水中,感受美。

师:(多媒体出示珍珠泉水的画面)这就是珍珠泉的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珍珠泉的水很清,里面一点儿杂质也没有。

生:珍珠泉的水很静。

生:珍珠泉的水真绿阿,好像被染过似的。

师: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写出了珍珠泉的水。课件出示: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师:谁能看着画面,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那又清又绿又静的珍珠泉水了,我不禁要说(课件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从珍珠泉那深、清、绿的水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除了水,珍珠泉还因有珍珠般的水泡而美丽。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好好读读。

评议: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珍珠泉水的特点:静、清、绿,从而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美丽,这样珍珠泉的美丽在孩子们的心里更加丰满,更加实在。因此,当读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孩子们的情感也愈加强烈!

2、走进泡泡里,体验美。

(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师: 你喜欢哪一句?哪一句话让你感受最深

(1)我喜欢“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一句

师:你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水泡的样子是那样的晶亮、饱满。

生:还写出了水泡的声音:一嘟噜一嘟噜

师:谁能读好这几个词语?

生:读,(一个比一个进步,一个比一个有趣)

师:放到句子中你们能读好吗?

生:很自信的说能。

生:齐读。

评议:重点词句的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当学生把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读得精彩了,整个句子也就内化成孩子的精神产物了。

(2)我喜欢“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句。

生:这句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很多。

生:写了泡泡像珍珠一样闪亮闪亮的非常美丽。

生:……

师:珍珠泉的泡泡五光十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除了这些还有吗?

生:迫不及待的说有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后面那六点中知道的。

生:那六个小点是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没说出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很有感情地读这一句。

师:我读这句话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评议:这几句话写得非常优美,是积累词句的首选佳句,同时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难点,教师设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走进泡泡堆里。市声、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对话后的朗读,朗读中的对话,浑然一体,帮助学生对文本、对泡泡美的感悟。

(3)我喜欢“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

师:这句写出了水泡从潭底升到水面的经过,写得非常有趣,我也很喜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水泡刚开始很小,后来越来越大。

生:我仿佛看到了水泡摇摇晃晃地不断往上升。

生:……

师:水泡摇晃着不断往上升,真有趣,谁能演一演。

生:(表演)用两只手表示水泡,当水泡越来越高时,他们的手慢慢往上举;当水泡越来越大,孩子们的手渐渐张开。还用身体扭动表示水泡摇晃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边读边表演。

生:兴趣浓厚地读着演着。

师:珍珠泉的水泡摇摇晃晃地从潭底冒到水面上可真有趣。有时阳光照到水面上,水泡还会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美极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水泡时便忍不住要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生:(齐读)

评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读读,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

3、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是的,珍珠泉确实很美!因为它有(指板书)绿、清、深的水,(在板书添上几笔水纹),还有那彩色珍珠般的水泡。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文读读二三两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珍珠泉的美。

(2)生配乐朗读。

(3)真是太美了!所以,每当我来到珍珠泉边,我看到这样绿、深、清的水,珍珠般的水泡,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说:(出示句子)“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齐读)

评议:通过前面对珍珠泉水和泡泡的反复朗读,孩子们的情绪在互相感染,感情在不断升华,此时再次反复出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学生的情感已达极点,珍珠泉的美丽也已深深刻入孩子们的心灵

四、走出珍珠泉,交流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珍珠泉,感受到了珍珠泉是那样的美,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地方,如苍南的玉苍山,马站的渔潦大沙滩。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我们家乡的一条小河。课件出示:家乡小河的四季美景。你们看老师家乡的那条小河四季各有不同有什么变化。

生:春天的小河,河水清澈。

生:夏天的小河,是孩子快乐的领地。

生:秋天的小河,灌溉农田。

生:冬天的小河,不再欢唱了。

师:下课后,同学们回去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美丽的地方也按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寄给郭老师,也可以打电话告诉郭老师你的发现。

评议:课堂不应只停留在课堂,课堂应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家乡的美景、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是文本的人文价值所在。

课后反思:

四十分钟很快结束了,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似乎意犹未尽,还好似自己身处珍珠泉中一般。往常上公开课总看见孩子们畏畏缩缩的,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去引导、鼓励,孩子们才愿开尊口。而今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诗情画意的心灵最容易“草长莺飞”。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伴随着轻轻的音乐声回荡在课堂上,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享受着,接着便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接着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泡泡的声音,感受着这所有的一切,不知不觉中竟学起泡泡的样子摇晃起来,把自己当作了珍珠泉中那可爱的泡泡了,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一声声富有个性的朗读,那一句句精彩的话语,那一个个有趣的画面,不正是孩子心灵诗化后的富有创意的产品吗?

二 、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1、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这一课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与学生同欢乐,同思索,不时地加以引导。比如

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他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像这样的对话本案例还有很多,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2、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重文本的整体感悟,重语句朗读熏陶。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一次次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师生完成了文本主题的生成。为了突显“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所蕴含的情感,我安排多次出示这句话,在整体感悟中第一次出现,而后又分别出现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归整体时又再现它的身影。通过这一系列的在教师的导语中,在学生的感悟声中反反复复的朗读、交流,学生的情感愈来愈浓,愈来愈强烈,这样学生的情感和美丽的珍珠泉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情感徜徉在珍珠泉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5: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翠鸟》教学赏析
                  张敬义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于老师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
                  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师:同学们,《翠鸟》一课预习了吗?谁知道“翠”是什么意思?
                  生:“翠”,就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叫“翠鸟”呢?预习时,你把书读了几遍?(“三遍”、“四遍”、“五遍”)
                  师:生字都认识了吧?
                  生:认识了。
                  师: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听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
                  生:好!
                  “把生字解决了,了不起”是对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肯定;“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读好吗”则提出了更高的练读要求。同学们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自然积极地认真地练习读书。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师: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都愿意比。哎,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读得不好。
                  师:谦虚。大胆地试一试。
                  (生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师: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看来,我差点上了你的当。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
                  “褒奖”加“激励”,双管齐下,又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生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师: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师: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生:您这个老渔翁有九十多岁了。
                  师:同学们都当一回九十岁的老渔翁。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于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喜爱翠鸟吗?喜欢画翠鸟吗?
                    生:喜欢。
                  (老师与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作画,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画翠鸟)
                  师:我们三人谁画得像?
                  生:老师画得像。
                  师:这两位同学画得也不错,是属于想象中的翠鸟。
                  师: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要想介绍好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看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生: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师:看书练读,要读进去,要静心读,不要浮躁;读熟后同桌同学练说,相互纠错。
                  师: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衣。(师插话:“一连用两个‘衣’,不好听,‘衬衣’还是按书上写的说,改为‘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我们看看于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
                    生:想。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生:愿意。
                  师: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生:我们鸣声清脆。
                  师: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师: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生唱:天晴朗,兰花朵朵绽放;闻花香,想起我年幼时光……)
                  师:果然名不虚传。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捉鱼的本领很强,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捕鱼的?
                  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师:为什么一动不动?
                  生:怕惊动小鱼。
                  师: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
                  生: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生: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师: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生:有。
                  师: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不难看出,于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透过于老师教学艺术的七色光环,我们发现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的致命伤是老师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于老师则不然,他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似”。他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老渔翁说话,画翠鸟;他让“翠鸟”们学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写出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走读书内化之路。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于老师是成人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
                  (作者单位:江苏铜山县教研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5: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教学实录——《翠鸟》   
  课前交流:
  师:刚才周老师介绍了我,谁听出来了?我叫什么名字?
  生:你叫于老师。
  师:哦,我一生下来,我父母就知道我将来要当老师,就给我起名叫老师了吗?(生大笑)
  生:你叫于永正。
  师:谁敢再叫一声我的名字?
  多位学生站起来叫了于永正,全班一起叫。
  师:人呢,本来就可以直呼其名的,比如我们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就可以叫他江泽民。
  生:于老师,我觉得叫你的名字不大礼貌,叫你于老师好一点。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啊!
  生:我可以叫你老于吗?
  师:当然可以啊,哈哈,你真聪明,你看我,年纪这么大了,是应该加个“老”字了。
  师:你们有没有开始喜欢我了呢?
  生:喜欢!
  师:第一次见面,那你想跟我说些什么呢?
  生:于老师,你真幽默!
  师:好!看出我幽默了,真了不起!
  生:于老师,认识你,我真是三生有幸!
  师:认识你,我四生有幸啊!
  ……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哪一课啊?
  生:翠鸟。
  师: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十遍。
  生:六七遍。
  师:都很自觉地学习呢!下面就看于老师写课题。咦?这个“翠”字怎么写啊?提笔忘字了,谁能提醒一个于老师?“翠”字怎么写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
  请小朋友抬起头来,看于老师写,并且一边提起手来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师:既然已经预习了,问一个问题:“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拿起书,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噢,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象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师:叫翠鸟声音就好听,叫绿鸟声音就不好听?这可不一定。
  生:因为翠鸟外形美,音节动人
  师:是啊,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一定注意过有个词叫青山绿水,那颜色就可以叫重峦叠翠。
  有一种竹子,叫翠竹。为什么要用上这个“翠”字呢?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生:翠就是很亮。
  师: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它不光表明一种意思,还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叫翠鸟多可爱啊,让我们把课题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生自由读全文。
  师:我认真看了同学们的表情,听了同学们的声音,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我看出来了,你们把这篇文章读熟了,而且还很喜欢读。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来叫一个不举手,不敢看我的。
  (指着一位没举手的说)你来,你为什么不举手啊?
  生:我怕读不好。
  师:哦,怕读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师:来,看我一眼,睁大眼睛,使劲地看!(全班学生大笑,该生抬头看了一眼于老师)还怕不怕?
  生:怕。
  师:还怕?噢,我明白了,不是怕我,也不是怕同学,而是怕读不好。真读不好没关系啊,大家都会帮助你的,敢不敢试试?
  生:敢。
  师:大声点。
  生:敢!(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好!自发地鼓掌了,真好!请你读。
  生读,但是读不好。
  师:噢,还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读,好吗?你坐下来读,应该能读好一点的!
  学生坐下读了一句。
  师:坐下读,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掌声),好,继续读。
  生读毕。
  师: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学生再次鼓掌)
  师:谁还想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回请个举手的。
  一女生读。
  师:嗯!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她的读中,可以看出她喜欢这一节。
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
  一男生读。
  师:啊,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我都不敢读了。(生发出惊讶地感叹)真不敢读了,谁还敢来读?(全班学生纷纷举手)
  一男生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翠鸟的喜爱都放在脸上了,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翠鸟的喜爱放在脸上,读!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就有办法了。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再接着往下读?
  一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读了第二句时):我觉得你把这个翠鸟停得太重了,能不能再轻一点?来!大家都来试一试。
  生各自读。
  师(指着刚才那个女生):好,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这个“清脆”读得比刚才好多了!
  谁再来读读?
  (指名多人读,分别表扬):不错,轻多了。
  更轻了。
  还更轻了一点的吗?
  ……
  师:真轻啊,(指着一个读得最轻的学生问)你为什么把这个轻轻读得这么轻啊?为什么不重重地停呢?
  生:因为如果重重地停,哪还有小鱼儿敢来呀?
  师:哦,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儿呀
  好!谁接着往下读?
  一学生读不好。
  师:没关系,再来。(还是没读好),没关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三遍,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要是第四遍还是读不好,还有第五遍呢!
  生再读,终于读好了。
  师(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比较长,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两遍。
  师:接着往下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
  学生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一学生读,读了第一二句时
  师:这个“刚刚”读得真好啊,再读一遍。(生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请你继续读。
  生继续读。
  师:这两句读得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再指名读。
  师:啊呀,水波还在荡漾呢!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
  师范读。生热烈鼓掌!
  师:尽管我读得有错误,但是同学们还是了我掌声,我真是高兴啊!同学们,上课,就要多读,多听,多想。同学们,听我说,这一段写得非常好,如果你把这一段读熟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的动作就有办法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老师不时发出表示赞许的惊叹。
  师:谁接着往下读?(生举手踊跃)这个机会给谁呢?
  请了一个还没读过的,读。
  师:请你坐下,暂时坐下。我刚才听了他的读,我觉得那不是老渔翁,那是个小渔娃呢。(学生笑)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
  学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我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他吧。(指刚才那位学生)
  学生读。
  师:啊呀,一眨眼的功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呢。(生笑)
谁还能把老渔翁读得更老一些?(指名一女生读)我们来看一看,女同学能不能把这个老渔翁读得老一些。
  生读。
  师:听她读,几岁了?
  生:六十。
  师:嗬!长了十岁了。谁还能读?(学生纷纷说我能读,有些说:我能读一百,我能读一百)
  师:好!你们三人读(指三个说能读出一百岁的学生说)
  三人一齐读。其余学生还想读。
  师:别再读了,再读下去,我们就不用读小学了,全都去上老年大学了呀。(生笑)
  还有请你再往下读。(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学生)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啊!读得真有味道啊!(学生纷纷表示还想再读)同学们,请安静,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请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你读得太有味道了。(指刚才的学生)
  师:读了课文,特别是第一三自然段,我想,今后要是让你写小动物,你一定是有办法写好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三自然段,轻轻地读,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读吧。
  学生各自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生:不累。不休息。
  师:听课的老师们要不要休息?
  学生笑:要!
  师:好,那我们就先休息五分钟,下课最重要的一件事别忘了。下课!

               第 二 课 时
  师:下面于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件事,上节课,我们第一自然段读得最多,我想问一下,你读了第一自然,脑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请同学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翠鸟的样子。什么样的嘴巴,什么样的爪子……
  生自由读。
  师:请愿意上来把你头脑中的翠鸟画一画?飞的也好,不动的也好,谁愿意来画一画?
  指名四人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
  师点评:看!这只翠鸟正在叫呢,鸣声清脆,我给画点声音出来。(师加了一笔)
    这只翠鸟正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呢。
    这只翠鸟飞起来了呀。
    啊,这只翠鸟刚出生呢,羽毛还没丰满呢。
  师:同学们画得这么好,可不能浪费了,谁能来介绍介绍这些翠鸟?
  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读好!读得滚瓜烂熟!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介绍介绍?(指名)你来,下面这些同学都是来参观的。
  生:这只翠鸟……
  师:停!你看,同学们都坐得这么好,在听你的介绍,你要不要先说些什么话呢?
  生笑了一下,再一想,说:同学们好,你们看,这只翠鸟……(学生介绍得较简略)
  师:你学得介绍得怎么样?
  生:还不错。
  师:这么自信?
  生:是。
  师:于老师来给你提点意见,人要有自信,不过也要实事求是,我觉得你介绍得还不够好,太简单了点,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介绍好吗?
  生:不知道。
  师:于老师告诉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第一自然段读好。
  谁还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些可爱的翠鸟?
  一女生介绍。(介绍得很详细,很生动)
  师:你介绍得太好了,你瞧,同学们都被你的介绍吸引了,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把这些翠鸟介绍得这么好吗?
  生:因为我把课文读熟了,而且记住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好经验啊,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
  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翠鸟,那么愿不愿意当翠鸟呢?
  生:愿意!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把身份换一下,现在同学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翠鸟了。我是从欧洲来的,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我这儿有身份证(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身份证挥了一下),我们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都是你们鸟类的好朋友,我想来采访一下各位翠鸟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呢?
  生:愿意。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采访。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鸣声清脆。
  师:噢,鸣声清脆,叫几声试试。
  生纷纷放开嗓子学鸟叫。
  师:嗯,声音真好听,翠鸟们,你们的嗓子那么好,不知道会不会唱我们人类的歌曲呢?
  生:会。
  指名唱。
  师:唱得真好听!
  翠鸟们,我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不是“大灰狼”的“狼”哦。
  你们叫叼鱼郎,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能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生:小鱼儿刚一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我就发现了。
  师:哦,刚一露面,你就发现了?然后呢?
  生:然后我就象箭一样飞过去,把它叼起来了。
  师:你讲得比较简单,谁能来详细讲讲呢?
  生:那些小鱼儿是非常机灵的,它们总是只悄悄地露出水面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吹个小泡泡,但是就算是这样的,还是逃不过我们的眼睛的,因为我们总是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的,所以它们一露面,我们就会发现了,然后就蹬开苇杆,象箭一样地飞出去,用我们尖尖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它们叼起来了。
  师:还真是快啊,可是这是你们说的,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证明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我们一蹬,就蹬开苇杆了。
  师:你就是再蹬,我也感觉不到你们的本领高,速度快呀。
  生:我打个比方吧,从这个角落到那个解散,我们只要一眨眼功夫就能飞过去了。
  师:噢,一眨眼。还有吗?
  生: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也能看出我们的速度快。
  师:这怎么就能看出来呢?
  生:因为当我们已经飞远了的时候,我们原来停的苇杆还在那儿摇晃,水波还在那儿荡漾呢,说明我们飞的速度特别快。
  师:啊呀,是啊,你可真是太会找证据了。我现在心服口服了。
  翠鸟们,你们都很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还想到你们家去坐一坐呢,你们家在哪儿呀?
  生:我们家在草地上。
  师:是吗?翠鸟怎么搬家了呀?我听说你们不是在草地上的呀?
  生:我们家在石壁上,洞口很小,你们人类是进不去的,真是可惜了!
  师:是吗?进不去呀。那你们家是什么样呢?能不能给我介绍介绍,我也好回去给你们登登报呀。
  生:我们家在小溪边上,陡峭的石壁上,那里,洞口很小,而且又很深,所以你们人类就进不去了,只能伸进一只小手。
  ……
  师:好,通过你们的回答,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家是在石壁上,啊呀,翠鸟们,你们真是太会找地方了。那儿真安全啊!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生:欢迎你以后再来我们这儿。
  师:你们这儿热情好客,我一定会再来的。
  生:希望你多帮我们宣传宣传。
  师:这个不用你们说,我也会做到的,我一定会好好写一篇文章给你们宣传的。
  生:以后我要发明一样东西,可以把你变小,然后请你去我们家坐坐。
  师:啊呀,你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谢谢你!
  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以后对我们鸟类要保护。
  生:不能再伤害我们了。
  生:要保护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和你们人类做好朋友。
  ……
  师:好,各位翠鸟们,你们的要求我记住了,我要写一篇文章,下面还得加上一句话:让我们全人类都来保护环境,保护鸟类!
  嗯,你们这儿有没有现成写你们翠鸟的文章啊?我带回去翻译一下。
  生举起手中的书:这篇就是啊。
  师拿起书,作惊讶状:嗯???这是什么字呀?我怎么不认识?
  生:这是中文。
  师:啊呀,我能听懂中国话,可是不认识中国字啊,谁能来读读,让我听听,这写得好不好,看是不是可以就把这篇拿回去翻译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听出来了,写得不错,翠鸟们,这一段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外貌。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我又听出来了,这两段也写得不错啊,这两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怎样捕鱼。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住在哪里。
  师:噢,也就是说住处。
  写得真好啊,先写了你们的——(外形),再写了叼鱼的本领,还有——(住处),我下面呀,还得加上一段,让大家都来保护你们。
  谢谢各位翠鸟们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采访。
  师:同学们,现在我又是于老师了,而你们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为了感谢同学们,我送同学们一样礼物,给同学们一段京剧。
  师唱京剧《苏三起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5: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燕子专列》教学“穿插艺术”赏析
         
      “穿插”,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笔法。“在小说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时涉及到另外一件事或一个人,这就需要将叙事线索暂时中断,插进几句或一段必要的交待。待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样的穿插,虽不属于情节的主线,却是有助于读者了解情节或作品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文中往往是不可省略的。”教学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写文章,穿插的原理却是共通的。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屠素凤在执教《燕子专列》一课时,以学生的“亲历体验”代替教师的“繁琐讲析”,以师生、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共奏出一曲“爱”的赞歌,而赞歌中的几处穿插之美给人印象尤为深刻,仿佛赞歌中精彩灵动的间奏,时时清新扑面而来,今人不禁为之心动。现撷取其中的一些精彩小插曲,与大家分享。
      一、穿插铺垫导引: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穿的衣服是些什么牌子呀?
      生:蓝猫。
      生:巴布豆。
      生:阿迪达斯。
      ……
      师:那么专门卖蓝猫品牌的商店,我们叫它——
      生:蓝猫专卖店。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你可幽默地对大家说——
      生:这是我的专座。
      师:每天,奶奶骑着三轮车,接送你上下学,奶奶的三轮车就是你的——
      生:专车。
      师:我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老师描述的是哪个专列?
      (屏显:“夕阳红”旅游专列    学生专列    民工专列   运煤专列
      救援物资专列    绍兴旅游专列    国家元首专列   台胞探亲专列)
      师:专门为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开设的列车——
      生:学生专列。
      师:专门为民工外出打工提供方便的列车——
      生:民工专列。
      师: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外出旅游的列车——
      生:“夕阳红”旅游专列。
      师:那什么是“燕子专列”?
      生:专门运送燕子的专列。
      生:是专门接送燕子的专列。
      师:谁能这样说:(屏显: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送到-----------的那趟列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那趟火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欧洲瑞士送到温暖的地方的那趟火车。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还有哪些疑问?
      生:燕子会飞,为什么要用专列送它们?
      ……
      【赏 析】
      何谓“专列”,《现代汉语词典》云:在例行车次之外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开行的火车。“文章本是有情物”,屠老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以“专列”为感知的切入点,可谓“着一词尽显风流”。而由孩子的生活谈及,渐渐提升,并且不厌其烦反复渲染,更是体现了教者的匠心独运。看似轻轻柔柔的师生对话,不饰雕琢,但无论是“奶奶的小三轮”,还是精选后屏显的各个专列名称,都无不一一体现了教者细腻的一面。透过文字的表面,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了背后的那一股浓浓的情,那就是——“爱”。
      二、穿插随机生成: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猜猜看,会呼吁些什么?
      生:瑞士居民们,快把燕子送到火车站,如果能送到十只以上,有奖励哦!
      (学生哗然)
      生:今年冬天气温骤降,有成千上万只燕子在境内快冻疆了,我们快行动起来吧。
      师: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送了出去。你听到了吗?你怎么想?
      生:来不及换衣服了,我得赶快走出家门。
      生:赶快出去找,万一迟了,
      生:来不及穿衣服了,还是穿内衣去吧。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谁也听到了?
      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
      生:贝蒂的爸爸妈妈也听到了。
      生:少先队员们,叔叔阿姨们都听到了。
      师:他们都听到了,是怎么做的呢?
      (朗读指导: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我是瑞士电视台外景记者小屠。我现在正在火车站为大家作现场报道。雪还在不停地下着,看来气温还在不断下降,居民们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并不断地把燕子送到火车站。
      师:(指一生)这位同志,您到现在为止已经救了几只燕子?
      生:已经救了三十多只了。
      师:您感到冷吗?
      生:不冷。
      师:您救了这么多,您去领奖了吗?
      生:没有,这是我应该做的。
      师:这位老爷爷,您这么大把年纪,怎么也来参加这次救援行动呀?
      生:不老,身子好着哪!(众笑)燕子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有难,我心里着急呀!
      师:这不是小贝蒂吗?小贝蒂你好!
      生:阿姨你好!
      师:小贝蒂,你不冷吗?
      生:冷啊,可是阿姨,小燕子们更冷呀!
      师:说得多好呀,多懂事的孩子,多善良的人们呀!
      师:我在这还碰到了我的同事小张(指刚才呼吁有奖救援的学生),小张,这么多的居民都加入了救援的行列,到现在为止,到电台领奖的人多吗?
      生:还没有。(众笑)
      师:您对这一奇怪的现象有什么话说?
      生:燕子是人类的朋友,帮助燕子,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帮助别人不谈奖励,帮助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众鼓掌)
      【赏 析】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舞的地方,课堂教学正是因为充盈着“随机性”,才使其具有了无尽地生命力,课堂才真正成为有生命的、活的课堂。“救助燕子有奖哦!”乍一听其实也不失为一良策,是孩子的真实想法,也可说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小小缩影。但无论是从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也好,还是从一名普通教者的职责也好,都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与高尚的文本对话,与高尚的人物对话。屠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牢牢地捕捉到了这一“旁枝”,并以此为教学的生发点。通过有意识的朗读润泽之后,随机穿插了“现场报道”这一环节,正因为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加之巧妙的情境创设,学生那“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的背后有着共同的韵味,那就是——“爱”。
      三、穿插比较提升:余音绕梁犹在耳
      师:老师这儿有份资料,同学看看,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分阅资料,屏幕同时出示资料——《瑞士人爱鸟》)
      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如果我们中国人也能像他们一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大熊猫了。
      生:瑞士人把鸟当作自己的亲人了!
      生:如果我们中国人像瑞士人一样爱鸟,就好了。
      ……
      师:所有的问题,因为有一个字“爱”就全部找到了答案,这趟燕子专列不仅载送着燕子,还载着——
      生:友情。
      生:爱心。
      生:祝福。
      师:这是一列——
      生:友情专列。
      生:爱心专列。
      生:关爱专列。
      【赏 析】
      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穿插《瑞士人爱鸟》这一补充材料,可谓神来之笔。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其与原文本点面结合,一唱一和不经意之间,使主旨变得更为丰满。更可贵得是学生通过阅读,在感情文本的基础上,还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了反思与点击,这是触动学生心灵的表现,也是成功课堂的一大特征之一。学生对“专列”的解读也应此由模糊变得清晰,由理性变得感性,由单一变得多元。从而在学生的心底深深地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总 评】
      教学中的穿插与文学创作中的穿插有着某些共同之处,然而其具体运用形式并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穿插的发生和运用,无疑会比小说故事中作者单向叙述的情况复杂得多。屠老师在《燕子专列》一课中穿插的成功运用,细细品味,不难给人以下启示: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案例一中,对“专列”一词的解读,穿插与孩子们大谈日常的穿着,作对号入座的游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离开了主线的“旁逸斜出”,但究其本质,皆紧扣文本主旨,而不四散游离,因此颇有触类旁通之效,挥洒自如之感。
      二、莫道深浅入时无。穿插的点可在疑而不明之处,导而不达之即,点而不破之时……一味地追求是否“入时”,而牵强的穿插一些所谓的“精彩之笔”,而忽视了文本的存在价值与学生的认识现状,那只会有南辕北辙之嫌。“现场解说”在语文教学中已不是新事物,而在屠老师的课中,现场版的“现场解说”,应时而生,浑然天成,不可不谓不妙哉!
      三、淡妆浓抹需相宜。成功的穿插能激发情趣,扩大视野,比较鉴别,延伸拓展……然而“穿插”毕竟只是“穿插”,顾名思义它只能“插”入一些其他方面的材料,不可能成为主体。所以“穿插”不可无限夸大,而忽视了学生和文本的存在。既不能插得太多,造成反客为主,主次不分,也不能插得太偏,插了无关痛痒,收效甚微。《瑞士人爱鸟》,恰到好处的穿插,不仅情趣横生,令满堂生辉,而且也更加烘托、突现了主线,充分显示了“穿插”的艺术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5: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看《屠素凤《燕子专列》课堂实录》有感

        明天要上《燕子专列》。今天特意上网去看看别人怎么上。看了几个老师的实录。特别喜欢屠老师的课。
现把我最欣赏的两个片断复制如下,以做存留:
片断一:
师:你知道哪些衣服的牌子令我们喜欢?

生:巴布豆、米奇、小太阳……

师:你穿什么牌子的校服?

生:北海小学牌子的校服。

师:你喜欢吗?

师:假如有专门卖北海小学校服的店叫——

生:专卖店。

师:你专门的座位叫——

生:专座。

师:专门接送你的三轮车叫——

生:专车。

师:了解天文学的叫——

生:专家。

师:专门进行的一次采访叫——
生:专访。

师:专门接送重要的乘客,专门送货的列车叫——

生:专列。

师:我们前几天认识了一趟专列,叫——

生:燕子专列。

师:什么叫燕子专列?

生:专门载送燕子的专列。

师:(出示文字)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         送到          的火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师:老师给你提个醒,从寒冷的什么地方——

生:寒冷的地方是指欧洲瑞士。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燕子能飞 ,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

(老师通过层层引导,既扩展了学生的语言,又让学生轻松的概括了课文大意,巧妙复习上节课所学)
片断二:

师:瑞士人们用行动救助了濒临死亡的燕子,我们可以用一个“爱”归纳。

师:你瞧,列车启动了,读最后一句话……

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文字)请爱护鸟,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课尾,屠老师那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的话语更是让我深深感动。我要把他记下来,用到我明天的课堂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