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应用题:”(板书如下:)
问题: 算式:
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364十91=455(人)
(1)
(2)
(3)
指名学生问答、教师板书(填在上面的空格里)。
(1)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364—91=273(人)
(2)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倍? 364÷91=1
(3)女工人数是男工的几分之几? 91÷364=
教师:“由上可知,从男工人数和女工人数这两个已知条件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编成不同的简单应用题。下面我们看一看、谁能把以上每—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调换位置。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
先让学生自己编题,并在练习本上解答(只写算式和得数)。然后再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是什么.怎样解答的;
笔出的简单应用题可能有很多种,以下是—些例子。
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173人。男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的人数是女工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有男工564人。女工的人数是男工的 。女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男工的人数是女工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的人数是男工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从以上的解答和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至于在不同的题目里用什么方法计算.则需要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已知的是哪两个条件来确定。”
二、复习已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例1,我们已经研究了一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再来
复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内容如下)。
教师:“大家来看这个表。谁能举网说明.表中的每组数量的意义是什么,再说出每组敌量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式。“根据每组数量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谁能调换每组数量关系式中已加数和未知数的位置.说出其他的关系式?”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请大家根据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分别编出不同的简单应用题。编完以后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看:”
学生互相说完自己编的简单应用题之后。教师可以指名几个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自己编的题。对于编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三、课堂练习
教师:“今天复习厂常见的数量关系;我们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就很容易想到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这个问寇:这对于我们分析和解答更复杂的应用题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我们再来做—些这样的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2—4题。
课题二:复合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一l()9页例2.练习二十三的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解答—组相关的应用题(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再到三步立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通过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复习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和检验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复合应用题:谁知道什么叫做复合应用题?”
学生:“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的应用题:”
教师:“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进行适当提示和引导。
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时,应注意先要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因为这样的题目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需要找出必须先求出什么,才能再求出题目中要求的结果;或者是从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什么,再把它们联系起来想一想,能不能接着求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教师出示例2(如下),让学生独立解答。
(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2)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每小时比原汁划多走多少千米?
(3)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就走完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学生:“这三道题说的是一件事,都是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学生:“不同的是.在第(1)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都是已知的.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只要一步计算。而在第(2)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不知道,不能直接计算出结果。必须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需要两步计算。在第(3)题中。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都不知道,必须要先分别求出这两个条件,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需要三步计算。”
教师:“对1那么,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分析和解答?谁能结合第(2)题和(3)题来说说看?”
学生:“在第(2)题中,题中已经给出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要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还必须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这个条件题中没有给出,所以要先求出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才能求出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
学生:“在第(3)题中,求的也是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而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和原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题中都没有给出,但是从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这两个条件都可以先分别求出来:求出这两个条件以后,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干米。”
二、做教科书第109页的“做一做”:
教师:。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09页的“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请他说一说应当怎样分析和解答。
三、复习检验复合应用题的方法
教师:。为了保证应用题解答的正确,我们学习过哪些检验的方法?”
学生:“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再次分析数量关系。检查列出的算式对不对,并重新计算一遍,看看结果对不对来检验。另外,我们还学过把求出的最后结果作为一个‘己知数’.再与题目中其它有关的已知数一起倒推着计算,‘看得出的结果是否与题中的另一个已知数相符来进行检验。”
教师:。谁能应用后一种方法来检验例2中的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我们可以用4.5减去0.75。得3.75再用3.75乘以3,得11.25。这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是相符的,说明解答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可以先把求出的最后结果0,75千米作为已知数,用题中已知的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减去实际每天多走的0.75千米。得3.75千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走的路程:再用3.75千米乘以3.得11.2;千米.恰好与原题中需要走完的路程11.25千米相符.说明这道题做对了)
注意:学生检验时。只要能写出倒推着计算的检验步骤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清楚地说出每一步的算理i另外。倒推着计算的检验的方法不止有一种,学生怎么做都可以。例如.用下面几种方法都可以检验例2中的第(2)题。
① 4.5-0.75 = 3.75 3.75×3 = 11.25;
② 4.5-0.75 = 3.75 11.25÷3.75 = 3
③ 11.25÷3 = 3.75 3.75 + 0.75 = 4.5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看表计时:做完后集体订正。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广独立解答:同时请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比较一下这道题中的两道小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两道小题中的前两个己知条件是相同的都是原计划25天生产l000只手表,也就是说原计划每天生产手表的只数是一样的:只是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解答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找出每一道题中需要先求出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7—9题。
课题三: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0一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程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口算练习题.另一块写好准备练习用的应用题(内容见如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练习题。让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3.25 + 0.75 = 1.74 - 084 = 5.4÷0.9 =
1.6×40 = 138 - 76 = 0.64÷0.8 =
3.5 ×3 = 10.2 + 4.5 = 4200÷600 =
3300 - 1700 = 1500×5 = 960 + 720 =
1200×0.5 = 2.3 + 1.35 = 8.8÷ 2.2 =
5000 - 900 = + = - =
+ = 1 - =
二、复习。工程问题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另一块小黑板。让学生根据第一行给出的条件: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要用8天修完;乙队单独修,要用10天修完。
(1)甲队每天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儿?
(2)乙队每天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3)如果两队合修.每天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4)如果甲队单独修了3天.修了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5)如果乙队单独修了2天。修厂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6)如果中队先单独修3天.这条水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对于后三题.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道理。例如回答第(4)题时。可以说:“因为甲队每天修这条水渠的会。所以3天就修了这条水渠的 。”
!.复习。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前两节课整理和复习丁以前学过的各种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是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教师:那么在上面这道题里.哪些是工效?哪些是时间?哪些是工作总量?”
学生:“甲队每大修这条水渠的 。乙队每天修这条水渠的 ,两队合修每天修这条水渠的是,都是工效。题中说的8天、10天、多少天,都是时间。修的这条水渠就是工作总量。”
3.解答“工程问题”。
教师:。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如果问‘甲、乙两队合修这条水渠,需要几天修完?’应该怎样计算?谁来分析—下?”
学生:“这是求工作时间的应用题 。需要先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这里的工作总量是这—条大渠,工效就是两队每天合修多少。这些具体的数量.题中都没有给出,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这一条水渠)看作1,把两队每天合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看作工效。用工作总量除以工效,就可以得到工作时间。”
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做的。接着.再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教师板书下面的应用题:)
“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要用8天修完;乙队单独修,要用10天修完:如果甲队单独修了3天以后,再由两队合修。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
先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和分折过程(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也可以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1—13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114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的:复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数量间相等的关系)。通过解答一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顺向思考的与逆向思考的应用题的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小黑板.课前写好如教科书第113页例3上面的找等量关系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师:“我们解答应用题时。除了可以列算式解答以外.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需要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学生:“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需要先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找出其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1。练习找等量关系。
教师出示小黑板(内容如下),问:“谁来说一说下列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指名学生回答。
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的等量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2)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3)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4)两根一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
对于有的题目,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问:“这道题的等量关系,除了这样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例如上面的第(2)题,可以表示成“苹果树的棵树×3—15=梨树的棵数”.也可以表示成“梨树的棵数十15=苹果树的棵数×3”。)
学生说出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常用的。告诉学生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应使用最常用的。或者是自己感到思维最顺最方便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l题。
让学生看书,把答案写在书上。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说明实际上每一道题都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今后自己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时.怎样列着方便。就可以怎样列。
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第1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自已是怎样列方程的:
二、复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1.教学例3。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11;页例3。自己夫在练习本上解答例3的第(1)题。”(同时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学生解答完后。集体汀正。着重让学生分析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自已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