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流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依据
|
地
理
一
日
一
得
| 人民币上的民族知识
| 课前布置搜集:1980年7种人民币纸币人物头像民族名称。
帮助学生做课件。
| 学生课下搜集,课上展示课件。
|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
导
入
新
课
| 多民族的大家庭
|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4,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 读图、听歌、谈体会。
|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
学
习
新
课
|
民
族
构
成
| 我国的民族构成是本节重点,为突出重点:
1.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并指导学生计算和归纳。
教师板书:
民族构成: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2.指导角色扮演活动。
3.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服饰图片),指导学生辨认,
并设置问题: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家乡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③举例说明家乡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及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指导学生阅读附表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问题:①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人口各为多少?
②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③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
在抢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歌谣总结答案。
承转:我国民族不仅构成有特点,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下面通过小组竞赛来考察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了解多少。
|
计算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归纳少数民族的概念。
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陈述自己民族构成特点,明确不同国家民族构成的不同。
观察、回答。
学生快速阅读附表抢答并用歌谣总结上述问题的答案。
蒙回藏维苗,
土满彝记牢。
壮族人最多,
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
唯独数回族。
民族数最多,
云南独占鳌。
|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计算,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既复习日本和美国民族特点,又反映出我国独特民族构成。
培养观察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及认识服饰与人类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培养阅读使用地理图表、获取信息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学法指导,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也为以后学习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
|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 教师板书: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是本节难点,为突破难点: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并制成竞赛题(题目由师生共同准备),有特长的学生还准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必答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每组搜集到的图文资料情况进行抽签,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必答题)
抢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图文资料,从历史、文学、医学和音乐方面设置问题,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抢答题)。
组织歌舞表演。
小结、选出优胜组。
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3.介绍我国宪法相关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
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组别语言文字组、饮食民居组、艺术体育组或宗教节日组,完成问答题、读图题和连线题。
以问答题、猜谜语及听歌形式完成抢答。
特长生表演歌舞。
讨论。
明确应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竞赛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竞争能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各民族饮食和民居等生活习惯的形成与气候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扩大学生的民族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为以后学习民族政策埋下伏笔。
|
新
课
小
结
|
|
指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谈感受、进行总结。
|
谈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
课
堂
练
习
|
|
展示课件(练习题)。
|
完成练习。
|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
作
业
布
置
| | 根据所学内容,题目自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各完成一份地理手抄报。
| 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地理手抄报。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
结
束
新
课
|
| 播放歌曲《大中国》。
| 看画面齐唱。
| 首尾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