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初探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南屯煤矿职工子弟学校 冯计友 2735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的诸多弊端: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识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显而易见,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素质是难以真正得到提高的。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切实体现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倡导的自学辅导教学,乃是当前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点金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遂产生了下决心改革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重教研轻学研,重教改轻学改,重教法轻学法”而导致的“填鸭式”的被动型教学模式,大胆设计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一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念头。
自2003年秋季开学始,笔者便在所任初中一年级6个平行班240名学生中着手实施了“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改实验,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大体划分为“编制导学提纲→自读教材答疑→组织讨论交流→反馈点拨深化→辅导练习归纳”五个环节,并长期坚持“课堂五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原则不动摇,使学生能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过去“教师的独角戏”摇身变为现在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
第一环节:编制导学提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寻求正确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2003—2004学年、2004—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笔者在认真研读初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自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第二环节:自读教材答疑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学者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的过程是最好的独立钻研的过程,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环节。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通过自读教材可以使学生真正地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一定要注意方法,笔者要求学生读书切忌“走马观花”,务必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结合”即读记结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辑结合,使阅读与思考真正统一起来。以往的课堂教学,有时也留下点时间让学生看书,但笔者认为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花架子”而已,在那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里,至多能起到一个“水过地皮湿”的效果,学生是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鉴于此,笔者逐步地将学生预习的方式由课堂预习转化为课前预习与课堂预习相结合,在课堂上随机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重点、难点,并把主要内容分析清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抓住重点和主要内容的良好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三环节:组织讨论交流
《学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讨论能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共识,使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碰撞,让自己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这种方式不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组织讨论时,笔者注重广泛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那些比较爱发表看法的同学,注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培育“火种”,发挥好带头作用。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反面观点注重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下子驳回,“一棍子打死”,要经过同学间思想的激烈交锋来达到正确的认识,“真理愈辩愈明”讲的即是这个道理。平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他们普遍反映:“经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硬塞’给我们的答案领悟得更透彻、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也更牢固。”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讨论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经久难忘,使其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其在自学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得到巩固,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知识及时得到矫正,使学生发挥出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在讨论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为下面环节中的点拨深化、归纳总结作好了准备,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增强了授课的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第四环节:反馈点拨深化
利用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调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情,才能判定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而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点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当思维发生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对问题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
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特殊性,即哪些地方学生弄懂了,哪些地方学生虽然弄懂了但理解深度不够,哪些地方还没有弄懂,哪些地方存在学生遗漏、忽略的知识点。教师在掌握上述各种不同情况后再“对症下药”:对于那些浅显易懂,学生在自学讨论环节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即不需要再讲的知识点应坚决不讲,切实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对于那些学生虽懂但理解不深、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讲,但不是从头讲,而是在学生不甚明了的地方认真讲,直到学生明白弄懂为止。对于那些学生还没有弄懂的地方,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务必驱除“拦路虎”、搬掉“绊脚石”、啃下“硬骨头”。对于学生遗漏、疏忽的地方,教师还应再提醒一下,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对于本节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应结合课前编制的导学提纲,作为精讲的内容讲深讲透,通过解开知识纽结,来带动理解一般性的东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讲解时应尽量使用启发式的语言,教师可提问,学生可插话,尽量使学生听课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五环节:辅导练习归纳
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自练自检能力。所谓自练,就是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去做练习,不依赖教师与他人督促。而自检,则是自己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找出存在的毛病及出现毛病的原因,从而加以改正,使之正确、规范。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掌握主要是概念学习和命题(即原理)学习,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需要建立在准确、牢固的记忆基础上。卢仲衡教授的自辅教学实验表明:优等生自学十分钟的内容,后进生要三十分钟才能学完,而且还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在辅导学生练习之初,笔者坚持由学生本人根据自身实际自选练习遍数、次数,练会为止,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必完全拘泥于答案。而后再要求学生自拟试题练习、同学之间相互命题检测,聘请同学科教师命题考查,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多角度、多变式、多题型的反复练习、测试,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体优化,这也是符合“过度学习”的程度达150%时学习效果最佳,记忆最牢固、持久这一实验结果的。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量的知识后,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知识趋于集中,零碎的东西变为系统,杂乱的内容构成条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在最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发现问题、分析案例、归纳整理,综合大家的正确意见,胜过老师讲好几遍!”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练习并及时核对正误、纠正偏差。当然,在这里教师本人素质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在进行这一教改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训练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提纲、如何阅读助学资料、如何参与课堂讨论、如何反馈教学信息、如何进行练习归纳,努力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这句教育箴言。这样,很快就会使学生形成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很快地迁移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教育效果明显地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有资料显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知识,转移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获得这些结论。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的是怎样寻找真理。”叶圣陶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的自学是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四个学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自学辅导教学法应用的初步实验充分表明:自学辅导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因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