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297|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获奖论文300篇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6 14:19 编辑

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初中 王昕 张聪敏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 、“严爱结合”。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6 14:21 编辑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昆山市鹿峰中学 孙全军
   从2006年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 “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 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 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如何让政治课“活”起来



陕西省蒲城县贾曲乡初级中学 张银芳
陕西省韩城市红旗中学 侯战荣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政治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政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为此,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了点滴尝试。



一、运用名诗名句,让政治课道理通俗化



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政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构建活动课,让政治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政治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让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政治课活泼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6 14:22 编辑


优化网络资源 创建真实课堂

──思想品德课运用网络资源有感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初中 陈廷绪







    创建真实而有趣的课堂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现实目标。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和推广,为广大教师创建真实的课堂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这个平台,切实做好以下两点,就一定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第一,精心采集网络资源,凸显真实生活,创新教学



当你静心坐在计算机前,只要打开一扇窗,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便会立即呈现在你眼前。一段段精美的文字,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一定会使你眼花缭乱,但真实的生活情景也会让你充分感受到网络的无限魅力。例如,当我们打开“人民网”和“新华网”时,许多真实而丰富的、新近发生的、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一定会让你驻眼停留,忍不住多看几眼;当我们打开“人教网并点击“思想品德”栏目时,“教师中心”中丰富而高超的同步教学设计,一定会使你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流程更加精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实真实的生活情景,做到与时俱进,就一定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去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人生的真谛!



第二,用精美的网络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生活的精彩



在学习和运用网络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使我深切地体会到:网络媒体真是我的好老师。它让我在网海中自由畅游,真正领略网络媒体技术的无限魅力。特别是通过网上“冲浪”,我收集、整合了大量的教学课件资源,更使我明白了“网络”的价值。这种感觉让我眼前一亮,激情信增,使我平添了许多教学创新的欲望。尤其是当我把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精美的图片、动漫资源充实到课件中去引领教学时,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倍增时,让我豁然开朗,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教学的信念,争取使我的教学更加完美!



总之,网络无限,无限网络。只要我们不断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断从网络资源中采集真实的生活情景,充实教学内容,并运用精美的图片、动漫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环节,就一定能创建真实的课堂,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零距离的感受──“近体原则“的巧妙运用



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中学 严柏海






一、引言与背景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关于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难点,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选择一些名人典型材料加以例证,然而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层层剖析,但由于远离学生生活与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没有亲身体验,也就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运用了“近体原则”设计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激发学生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思政课,我走进三(7)班教室,班主任陈老师也跟着进来,微笑着坐在讲台旁边。这时,教室里热闹开了,“陈老师不是病了,怎么今天又来了?”“不知葫芦里又卖了什么药?”……



上课开始,我首先向同学们交代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随后,我满怀深情地说:“同学们,前两天,你们的班主任陈老师病了,医生给他开了半个月的病假单,但陈老师把它藏了起来,仍然坚持每天到校上课,利用课余和晚上时间去医院打吊针。今天我把陈老师请来了,请大家展开讨论,从不同侧面向陈老师提出问题,来探寻陈老师内心的真实感受,好不好?”



“太好了!”学生们热情地鼓起掌来。



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们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



过了几分钟,第三组的代表就站起来问:“陈老师,您身体不适,医生也开了病假条,理应在家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仍然坚持到校上课?”



陈老师笑着说:“因为中考快到了,我放心不下大家,如果我请病假,就会耽误课程进度,而且我想自己比较年轻,能够挺得住……”



陈老师的回答刚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已开始投入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中表露出对承担责任的赞同,我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了同学们的掌声。



第一小组的一位同学也站起来问:“陈老师,您生病了也不放弃对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力量支撑您这么做的?”



陈老师谦虚地说:“我想谈不上什么力量支撑,我总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理应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现在同学们正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我这么做,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我想每一位老师都会这么做的。”



我趁机点拨:陈老师的话语平凡而朴素,但留给我们的启迪很深远,他不仅认识到一个人民教师的社会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自觉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充分体现出他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班长也站起来问:“陈老师,您所付出的心血,很多同学都很理解,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仍然不能令您满意,您是怎样想的?” 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有的同学低下了头,大家的目光一直注视着陈老师,急切渴望陈老师的回答。



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感到大家毕竟年纪还小,出现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在所难免,我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引导帮助大家,学会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所以,我始终以“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作为我工作的座右铭……”?



这时,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看到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到了高潮,于是我紧接着引向了本课的主题……



三、反思与讨论



上述教学片断,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真诚交流,班主任的真情解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思维灵活多样,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为顺利完成整节课教学任务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近体原则在本堂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教学活动也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1、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教育学理论的有关教学原则,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本案例中我运用了教育学中的“近体原则”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缩小了教与学在时间、空间、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差距,使学生在情绪体验中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体验问题,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2、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敢于创新课堂,创设新颖、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本案例中我利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了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特别是陈老师用实际行动和话语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用老师的真情叩开了学生的心扉,用老师的真诚与努力搭建了一个师生共话真情、共诉真情的平台。使学生在真情体验中感受,在真实生活中感悟,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并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了铺垫。



3、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即社会,社会即生活。如果课堂教学离开生活,那么教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观点、理论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到高不可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从生活中感悟教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他们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从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升生活的教学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与电视 “联姻”的课堂尝试



浙江省绍兴县富盛中学 严柏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与电视文艺节目“联姻”,设法变换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一、星光舞台



中央三台的“星光大道”为默默无闻、但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也都有成功的渴望、实现自我的需要。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努力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为他们创设展示与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关于规则的内容时,讲到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让学生针对班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班级公约》,然后再经过全班同学表决的方式,看哪些小组制定的规则被采纳的多。讨论中学生十分投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连那些平时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纷纷献计献策,下课的音乐声响起,《班级公约》已经成文,我趁机鼓励学生今后要做《班级公约》的执行者。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制定的第一份规则送交给班主任老师。他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一份成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二、对话访谈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以“访谈”、“对话”形式,铺展人物人生轨迹,以至纯至真的语言打动人心,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感动。我想如果能让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心情舒畅,思想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问,那这样的课堂将是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如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我设置了“新闻会客厅”活动,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佳宾(本地的市长、市人大代表、水利局长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长),让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就本地的资源、环境问题与上述四位佳宾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小记者的提问直接、尖锐,有些也许显得幼稚,但他们的努力与投入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这样,一节课在师生轻松、自然的对话交谈中进入尾声,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和快乐。



三、人生AB剧



浙江卫视电视节目人生AB剧,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讨论,挖掘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背后令人深思的人生感悟,吸引了大批电视观众。因此在社会政治课堂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人生AB剧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评判,体验感悟,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关于自我保护的内容时,我出示了一则案例:“某校初二学生小辉课余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友。一天,这位网友在与小辉聊天时提出两人结伴外出游玩。小辉是去还是不去?他一时拿不定注意,请同学们帮助出出注意。”同学们马上分成了“去”和“不去”两派,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我继续出示案情:小辉经过几天考虑,最终经不住对方的多次邀请,他去了,当小辉与这位网友见面时,网友说自己家里遇到困难,提出向小辉借500元钱,并愿意写下借条,以后一定归还。小辉该不该借?为什么?课堂上再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小辉拒绝借钱,又遭这位网友的跟踪,小辉非常苦恼,怎样才能摆脱困境?案情不断延伸,扣人心弦,问题层出不穷,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在课堂这个舞台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



四、欢乐总动员



现在的娱乐类、游戏类的电视节目,在各家电视台红红火火,深受观众的喜爱。如“欢乐总动员”、“开心一百”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此类节目让观众既热身又动口,场上场下形成互动,亲历体验,在活跃的现场气氛中,调动起参与者全方位的感受,喜怒哀乐尽在其中。由此我想到,也可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让学生身临现场“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如在学习关于尊敬老师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节快要到了,谁也不准给老师买礼物,你准备怎么办?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模拟表演。结果学生表演相当成功,有的为老师献上一首动听的歌儿;有的给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贺卡;更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凑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温馨的悄悄话……通过表演,学生们在欢笑声中懂得了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道理,这种不设防、零距离的心灵沟通,起到了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



五、激情解说



体育类节目之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除了比赛本身的精彩外,解说员自身的语言渲染,精彩评点功不可没。像老一辈体育节目主持人宋世雄,他那一句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现场解说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我想课堂上何不让学生也当一名解说员,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能力。如在学习正确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内容时,我设计了一场“电视(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辩论。同学们踊跃参加,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学生的口才。



    与电视文艺节目联姻的课堂尝试,一定会让社会政治课堂熠熠生辉、焕发生机与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 杨宇





  

综合文科的开卷考试对考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目前强化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更趋向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参与能力、应用能力等,而在诸多能力中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题型变化更接近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学会把书中的观点整合、迁移到答卷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  打好扎实的知识功底



开卷试题突出的特点是反对死记硬背,强化能力考查,纯记忆的东西已不多见,而且考题角度多变,绝大部分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更活于教材。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包括一课、一单元、一册书或某一专题等的复习),都要有意识地把书中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线,再整理编织成知识网,熟记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真正从宏观的角度去统领一课、一单元乃至全书,(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从宏观把握,但教师熟悉并不代表学生也非常熟悉了,要想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知识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这就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前提条件。因而,打好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



第二、  仔细地审读材料



中考试题,不论是哪种题型,给材料题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所给的材料中以漫画题居多,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全面观察能力。在审读这类题目时,要全面观察漫画,一般来说,一幅漫画主要是由标题、主题和画注等三部分组成。标题是漫画的灵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然没有标题,但仍有鲜明的主题,主题就是由各个要求(如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构成的画面整体,各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漫画情景,从而表现漫画的主题思想;画注是对漫画情景的提示和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观察,我们很容易看出漫画的主观意义。只有认真观察漫画,才能准确地领会漫画所揭示的问题。所以仔细审读背景材料之后,才能根据问题和题目的提示想到可能涉及和考查的知识点,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仔细地审读材料是关键。



第三、  要进行缜密地思维



缜密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它需要在实际的练习中不断提高。综合文科的开卷考试要求学生用开阔的视野整合知识,能从多元视角分析问题,在审题过程中从材料中“折射”出教材中的理论依据,这是命题者的意图,所以要注意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依据,做到知识的迁移。当然,答案并不完全是教材上的词句,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组织答案,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善于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思维,而且答案要点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某框、某节、某课,要具有一定的跨度和综合性。总之,缜密的思维是知识迁移的中心环节。



第四、  要大胆地进行创新



中考试题大多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自己的发展,让同学们设身处地地置于情境材料之中,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这些带有强烈人文色彩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融入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创新的想法在中考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试题虽然开放性强了,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的多了,但这些试题的答案的根仍在教材中,只是需要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实际上完成的仍然是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2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