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今夕何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76分,第Ⅱ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6分)



一、语文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A.积(zǎn)          B.妄自(fěi)   薄



C.断壁残(yuán)     D.驰(chěng)   边疆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轩榭  重峦叠障  瘦骨嶙峋  樯倾揖摧 B.阡陌  妙手偶得  偃旗息鼓  天经地意



C.陡峭  面面相觑  柔波粼粼  眼花燎乱 D.摩挲  沸沸扬扬  淳朴谦逊  害人听闻



3.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      ) (2分)



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 ① 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 ③ 的种子 ,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 ②性格 ③行为 ④习惯   B、①思想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性格



C、①行为 ②习惯 ③性格 ④思想   D、①性格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思想



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给梁山泊108位好汉都取了一个幽默、风趣的绰号,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名字及其绰号,并用简洁的语言做点评价。(4分)



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3)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4)知汝远来应有意,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 郦道元《三峡》



(7)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8)惶恐滩头说惶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2)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        。



二、阅读(55分)



[一] 选择阳光(22分)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青年博览》)



7.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5分)



8.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4分)



9.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3分)



10.相关链接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05.03.04)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4分)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6分)



[二] 一个人的奔跑(18分)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2005年5月号)



11.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内)(4分)



12.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5分)



13.《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3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1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 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被感奋激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6分)



[三](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              (3)不愤不启                  



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  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8.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               ,                 。”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



20.相关内容链接。(4分)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分)



第  卷(共66分) 五、(11分)



21.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留心过你所用的语文课本是何种版本吗?如果没有留心,没关系,以后留意点。这一问记在心里,不需回答。下列问题可要认真作答哟——



  (1)在毕业之际,请向陪伴你三年的初中语文课本说几句“真情道白”。(3分)



  (2)六本语文书,数百篇诗文。坦白的说,未必都是你最喜欢的。你觉得哪一篇课文不适合做课文?说说你的依据。(5分)



  (3)请向课本的编者推荐一篇文章作为课文。写出文章的篇名以及你推荐的理由。(3分)



22.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4分)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四、作文(55分)



23.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1)

(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 》)
(4)李杜诗篇万口传,         ,              ,(赵翼《论诗》)
(5)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是十分重要的,这正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             ,                     ”

2.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3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不同的世界( )新的世界( )可能的世界()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类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发现和描述的许多不同的世界

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

E.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F.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3. 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之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目前两岸关系已成为新闻热点,台湾国、亲两党相继访问大陆。下面的一幅对联目前在网上的点击率很高,请结合你了解的对联知识,说说它最大的特点。(3分)

航标引道,旌旗指路,构和平,同创华夏伟业,锦绣河山涛声笑;

国乐迎亲,乡茶叙情,谋发展,共建炎黄愿景,楚汉土地瑜色美。

它最大的特点是                                                  

5.希望中学初三⑵班围绕中学生上同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4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⑴                          

⑵                          

6、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7、语文实践活动策划。(5分)

你随你们学校的访问团来到某山区小学,该小学希望你们几位同学能分别到五、六年级的几个班去跟小同学们开展一项活动。你被分配到了五年级一班,准备跟他们搞猜字谜活动。你接受这个任务后,准备如何开展这项活动?把你想好了走进教室要对五年级一同学们说的话写出来。

①开展这项活动的方法是:

②你对大家参加这项活动的要求是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做个唐朝少年郎(14分)

潘向黎

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有一天,突然有人这么问我。

唐朝!当然是唐朝。只是在那个年代,我希望我是个男人。虽然那个时代的风气相对开放,但是女人美的极致是收敛含蓄的,一旦张扬总要破坏那种轻柔细腻的阴性美。只有奔放昂扬的男儿意气,才能和那个时代的雄浑开阔相称。

做一个唐代的翩翩少年郎!想一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著名的新丰美酒一斗值一万钱,咸阳的游侠多么年轻潇洒!彼此相逢又这么意气相投,且一起去畅饮一番吧,把马系在酒家旁的柳树下,且别管它。多么飞扬跋扈,多么潇洒不羁!第一次读这首《少年行》,我就想,只有那个胸襟开张、元气淋漓、高歌狂饮、八面来风的唐朝,才出得了这样英气勃勃的少年郎。什么少年老成,什么仕途经济,都成了饮酒时的笑谈!除非是那些无情无趣的呆子,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何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要练就一身好武艺。我要四处游历名山大川。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轻财重义,一诺千金。我来去如风,形迹萍踪。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在自我放逐中用乡愁下酒,这是我的宿命。什么“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我可不喜欢这样的柔情羁绊,那会让我的马蹄沉重蹒跚。青春作伴,四海为家,我的心像一羽飞鸟,功名利禄和儿女情长都是我要躲避的罗网。嘚嘚的马蹄一路惊起许多卷帘人,我也不会回头望上一眼。

也许我会在江南多停留一些日子。烟雨水上,画舫船头,那个长得像露珠一般的姑娘对我唱:“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她的嗓子真是动听,琵琶也弹得好,害得我那天晚上差点失眠。但是我不能像一个白面书生那么多情,他们可以红袖添香,装模作样地读书,而我不能,握剑的人,心要纯正专一。

别以为我终日到处游荡、饮酒作乐、挥金如土、不务正业。我是一柄宝剑,别看我在壁上假寐,可是一尘不染,削铁如泥。一旦外敌入侵,边关告急,我就会精神一振,飞身上马,纵马绝尘而去。

此一去“西出阳关无故人”。此一去“大漠风尘日色昏”。此一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旦凯旋,我要马上去久违的酒家痛饮一场。我会痛快地喝至酩酊,醉里绝不挑灯看剑,而是胡乱唱着我喜欢的歌:“人生短短几个秋呀,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哪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真的,生在盛唐,又正值青春年少,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忧愁”!

8、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此一去‘西出阳关无故人’。此一去‘大漠风尘日色昏’。此一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句式特点是:

作用是: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唐朝少年郎”的形象特征。(2分)

答:这个“唐朝少年郎”具有                                    

10、作者希望做个“唐朝少年郎”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11、你认为作者梦想“做个唐朝少年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分)
答:

12、作者盼望做个唐朝少年郎。其实,今天的时代,远比唐朝兴盛、开放、雄浑、豪壮,请你以“做个唐朝少年郎,我自豪”为中心,写一段热情洋溢的话(50字以内)。(4分)

答:

(二)建立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11分)



①去年的飓风“珍妮”导致了多达3000名海地人的丧生,但同一场风暴袭击相邻的多米尼加共和国时,却没有造成大大伤亡。

②多米尼加人之所以相对顺利地挺过了这场风暴,要归功于他们对山林的保护。相比之下,海地人大肆砍伐山林,从而导致洪水奔涌而下,洪水和泥石流冲垮了山下的房屋。

③由此,人类应该深刻反省环境破坏与灾害之间的关系, 是互为因果的。与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系统相比,遭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就要弱得多。

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损严重,特别是一些国家的珊瑚礁和防护林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不仅需要一个生存的空间,而且需要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这样才能抵御灾害的影响,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保护森林,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环境资本”,它们不仅是宝贵的资源,也是重要的保护屏障。

⑤为了减轻灾害的毁灭性影响,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始终处于有效实践的最前沿,为其他面临类似灾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减轻或控制灾害的宝贵经验。他们之所以能避免大面积的环境破坏,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周密规划和防范工作,其中包括教育项目和信息数据管理。

⑥因此,我们现在一定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建立针对如台风,飓风、化学事故和石油泄漏等多种风险的预警系统,把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的因素也一同纳入到预警系统中去,使预警系统更加精确有致,减少上述悲剧的产生。 (选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13.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



14.阅读①②③段,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内容。(2分)

由此,人类应该深刻反省环境破坏与灾害之间的关系, 是互为因果的。

15.阅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并用文中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不仅……而且……才……”





16.“珍妮”飓风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要有所作为,该防御就防御,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请你结合本文内容,拟出几条防御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措施。(答出两条即可)(4分)



(三)(11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1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4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3分)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3分)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四、作文(40分)
26.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      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1.(1)化作春泥更护花 (2)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 (3)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4)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DEA

3.江山(九州、神州、五湖等)4.该题考查对联的知识(文化常识)。嵌名联,嵌进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名字。(意思说出即可,其它合理的说法也可给分)5.⑴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⑵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⑶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⑷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⑸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6.A 7.第①问,例如:“抢答”,一人出迹面其他同学抢答谜底;“分小组竞赛”,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之间比赛;“字迷接龙”,上一位同学出谜面,下一位同学答谜底;“擂台赛”,选出擂主,其他同学攻擂等方法。

第②问,所提出的要求应当能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例如:纪律要求,人人参加,每人准备至少一个谜语等)

二、(一)8、主要使用了排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作用:一是增强了句子的气势;二是生动地表现了“我”誓杀外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与急迫心情。9、这个“唐朝少年郎”具有“奔放昂扬的意气,潇洒不羁的性格,纯正专一的品质,英勇杀敌的豪气”。10、雄浑开阔的时代,潇洒不羁的人生,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不看重功名利禄和儿女情长,看重为国杀敌的豪壮气概111、作者想借唐朝“雄浑开阔”的时代来展现自己仰慕的那种像唐朝男儿一样“奔放昂扬”的人生愿望。12、答案略,这是让学生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时从内容上从文气的热情奔放上考虑。

(二)13.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的内容包含台风、飓风、化学事故和石油泄漏等多种风险以及自然环境状况(也可以用原文回答)14.环境破坏与灾害之间(填写“它们”也可以给分)15.答案略 16.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每答对一点得2分。例如: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2.保护水底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3.不乱捕滥杀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4.增强全社会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

(三)17.A18.(1)顺(沿)(2)整齐的样子 19.(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0.(1)活动(2)穿戴(3)心情

(四)21.BC22.AC23.C24.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2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作文26.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四川泸县百和中学  谢治平  

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要求答题。(6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其想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                          。

(2)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诗句,试举二例。

   ①                  ,                     。

   ②                  ,                     。

(3)“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出自      (朝代)         (作者)的《         》主要人物是           ,其性格:                        。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雷锋的钉子精神,我们是值得学习的。

B:通过大家的帮助,他端正了决心,要好好学习。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D: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3、有一则关于饮料的广告词是:“‘口服’,‘心服’!”无独有偶,“楚天舒护心贴”的广告词是:“口不服,心服!”请认真品味这两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两则广告都用了“服”的多义性,请解释“服”的两层含义。

①                                                      ②                                                   

(2)请你谈谈这两则广告妙在哪里?

答:                                                                                                         

(3)请另外写一则你认为设计很巧妙的广告词,并简单点评其妙处。

广告词:                                                                                                         

评点:                                                                                                      

4、有人问,什么年龄最好?一个少年说:16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活力和希望。一个青年说:25岁的年龄最好!它拥有青春和追求。一个中年人说:40岁最好,它拥有睿智和成熟。一位老年人说:                                                                      。大家听后,都觉得老人的话最有道理。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拥有。老人说的什么话你知道吗?请在横线上填写。 (2分)

5、仿造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以“思想”和“意志”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2分)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思想,                                                                             。

       意志,                                                                             。

6、请在“苦难”、“青春”、“人生”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2分)

7、小明要参加诗歌朗诵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明啊,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下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东西?”小明谦虚地说:“张伯伯你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3分)

①张伯伯说话所强调的是:                                                                                                  

②小明理解的意思是:                                                                                                      

③如果你是小明,得体的回答应该是:                                                                    

8、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空袋子难以直立”。(2分)

①这句话蕴涵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

②举出一个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

答:                                                                                                                 。

9、同学们可曾能回忆教材第五册彩页插图《古隆中》,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到(或想到)的信息。(3分)

①这幅图可做课文《___________》的插图。

②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③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2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                    ,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二、阅读训练。

(一)(10分)豆芽菜

⑴学校门口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亮亮的,岸边的青石板光溜溜的。每天清晨,沿岸坐着一排排晨读的学生,朝阳照着他们在水中的影子,温暖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傍晚,孩子们在溪边散步、漫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谈这大山以外的世界。他们踩着那清澈的溪水走进了暮色,走进了属于他们的遥想。

⑵在我们这游乐条件极差的山乡中学,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难怪每届学生写这条小溪的作文都会产生一大批佳作,也难怪有一个学习极差的学生,他的家长要他辍学,他硬是哭闹着来上学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舍不得这条小溪。”

⑶更有趣的是每年春天,沙滩上到处埋着豆子,这里一窝儿,那里一窝儿,顺着河岸足足有半里路,那是孩子们生的豆芽菜。春天,青黄不接,正是“菜荒”,山里的中学生全是寄读,带啥吃啥,他们便在这沙滩上生产度荒的蔬菜。

④这实在是个好法子,不几天,沙滩上便到处冒出白胖白胖的嫩嫩的豆芽菜,一丛一丛的。散步虽不方便,但使你感觉到一种生气,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你心中仿佛也在萌生起一片生机

⑸这个时节,怕的是下雨。溪水涨起来是极快的,大雨一来,不消半个时辰,清澈温柔的小溪便会变得                        ,会把沙滩上正在生长的豆芽菜冲走。倘是碰上这种时候,孩子们就要咽几天没有菜的饭了。

⑹这天上午,学校组织年级语文测验,我在自己班上监考。考试刚开始不久,一股股凉风便从窗子灌进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⑺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

⑻溪水变浑了,涨高了,再有一会儿,就要冲走那些豆芽菜了。冲走了豆芽菜,孩子们就又要过苦日子了。虽然他们默默地咽着无菜的饭,仍然会刻苦地读书,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是一些应该得到幸福的孩子。

⑼这时,却没有一个孩子请假,甚至没有一个孩子抬头看我

⑽“同学们,快去把豆芽菜拔回来。”我终于这样决定,我来不及请示学校。

⑾孩子们去了,抢回了那些豆芽菜,顶多用了十分钟,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最后三大题都没做。是时间不够吗?不是!

⑿我找来班长询问原因,我说:“只有我们班去抢了豆芽菜,怕别的班同学说你放我们出去了,互相商量做了弊,考好了反会给你添麻烦,所以好些同学故意没做完。”

⒀“你们商量过吗?”

⒁“没商量。”班长是个老实的孩子,他是不会说谎的。

⒂这次测验由于我们班上的“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重考。当我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几个女孩哭了。

⒃我或许是个失职的监考教师,重考时学校没再派我监考。

⒄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们这个过去的中游班居然得了全年级第一,几个很少及格过的学生都及格了。

⒅领导要我介绍抓质量的经验。我怎么说呢?说实在的,我只是在下大雨时让孩子们去抢回了他们的豆芽菜。他们说要为我争气,语文要好好学。这是学习委员告诉我的,这也是经验吗?

⒆小溪边又有一些豆芽菜生出来了,白胖白胖的,嫩生生的……           (作者:温新阶  选自《中学生阅读》)

11、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说说“有这样一条小溪,实在是孩子们的幸福”的原因?(1分)

答:                                                                                

12、在第五段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的词             、           1分

13、第四段第一句描写豆芽的                     ,是实写;第二句表现看到豆芽菜的                    ,是虚写,既是赞美豆芽菜,又是赞美生豆芽菜的同学们的精神风貌。(2分)

14、第七段‘窗外雨哗哗,屋内笔沙沙……“表现了同学们的什么精神?(1分)

答:                                                                                    

下面那个自然段与它相照应?(1分)答:                     

15、文中有两处描写同学们理解体贴老师的行动,找出来,把原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                                                                                    

(2)                                                                                    

16、你认为这个班抓质量的经验是什么?(2分)

答:                                                                                      

(二)(13分)人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却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当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衣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雨500多个突触;人 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解剖表明,他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7、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字)(3分)

①                                                                        

②                                                                        

③                                                                        

18、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                              (2分)

19、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     就        B:既然     就       C: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20、第⑦段运用了列数字、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2分)

21、对⑥⑦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大脑中突出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22、第⑥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答:                                                                                                                        

(三)(13分)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名言:“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热门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所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究底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 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旋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的旋涡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转是一样。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 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 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100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23、表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C: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前进。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24、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2分)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25、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个条件是:①                                                         

②                                                           ③                                                         (3分)

26、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                                                                                         (2分)

27、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2分)

28、“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个?”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2分)

答:                                                                                                                    

(四)(14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公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9、按要求填空。(3分)

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                                    

②“齐师伐我”中的“我”指的是                           

③“必以分人”中的“人”指的是                           

30、给加点字注音  (1分)

①又何间(     )焉              ②小信未孚(    )

31、解释加点字(2分)

①肉食者鄙   鄙                                        ②牺牲玉帛  牺牲                  

③小大之狱   狱                                       ④虽不能察  虽                     

32、这段文字所写的“肉食者”的“鄙”,表现在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                 上。(2分)

33、这段文字末尾,曹刿作出了“可以一战”的结论,他认为作战所凭借的先决条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上               。他的结论,见于文中“                     ”这句话。(2分)

34、翻译句子。  (4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三 、作文。(40分)

35、根据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水足草盛,群马一个个身强体壮,却有一匹马骨瘦如柴,躺在地上发出苦楚的声音,快要被饿死了。究其原因,原来这匹马只安于现状,吃掉自己身边的草后,又懒得去找其他的草,就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2、观点鲜明,有现实针对性

        3、材料详实,论证清楚。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卫国戍轮台(3)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鲁智深  粗中有细、嫉恶如仇、豪放暴躁   2、C 3、(1)①吃②承认、信服  (2)巧用服的多义性,并说明“口服”与“心服”的关系,将“口服心服”拆开使用,易记好懂。(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巧用“芯”与“心”谐音,便于理解“芯”的作用,从而记住“奔腾”这个品牌。4、所有的年龄都美好,因为生命意味着拥有。 5、略 6、如:苦难对于奋进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7、①朗诵太迟,影响大家休息 ②是在夸奖他 ③真对不起,影响你休息了,我一定要注意。8、①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②略 9、①《隆中对》或《出师表》②三顾茅庐 、诸葛亮侍奉刘备、刘禅两父子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①闲居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阅读训练

(一)11、因为小溪很美,同学们可以在小溪边学习、散步、漫谈,可以在溪边种豆芽菜。12、混浊  狂暴 13、形态(外形)感觉生气勃勃  14、表现了同学们专心致志、刻苦学习的精神;第九段 15、(1)大多数同学最后三道大题都没有做  (2)我们这个过去的中游班居然得了全年级第一,几个很少及过格的同学都及格了 16、老师关心同学,同学理解体贴老师,师生之间有深厚的感情。

(二)17、①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 ②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③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18、人的大脑 19、C 20、举例子、作比较  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21、D 22、不能,表示通常的看法,还未取得共识,去掉太肯定,不合原意。

(三)23、C  24、A  25、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② 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③有敢于探究真理的勇气 26、“发现”和“定理、定律”相对应;“创立”和“学说”相对应,不能颠倒。 27、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28、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邓个事例。

(四)29、①《左传》②鲁国③肉食者30、①ji?n ②f’ 31、①目光短浅 ②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③监狱 ④即使32、几个肉食者和神灵 33、取信于民    忠之属也 34、①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②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但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得合情合理。

三、作文  35、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及理解(共6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9分)
1.根据课文填写下列古诗文名句:(10分)

,恨别鸟惊心。

②采菊东篱下,


,一览众山小。

④学而不思则罔,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濯清涟而不妖。

⑧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⑨“爱国”一直是古代诗歌的主题。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一首中前后两句表现“爱国”主题的诗句(填写本卷上出现的诗句不记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 旁
(wù)
 ②(cè)


③(qiè)

而不舍
 
④滑(jī)

3.解释下列课内文言文加点字。(4分)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稍稍宾客其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初春的黄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的好季节。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浩荡离愁百日斜”中的“离愁”既指诗人离开京城时的伤感之情,也指眼见朝廷衰落腐败的伤心之意。
B、“吟鞭东指即天涯”流露了作者挣脱束缚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作者的心迹:人虽不在朝廷,但仍想着为国效力。
D、这首律诗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抒情言志诗。
6.在下面具体的语境中续写一个句子。(2分)
花草树木,同样具有人的性格、人的风采、人的品德。我喜欢凝视竹的挺拔,因为它有洒脱的风度刚直的气节;我喜欢欣赏菊的优雅,因为它有清秀的姿态凌霜的傲骨;


7.以“连战大陆之行的宗旨” 为开头,重新组合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2分)
实现两岸利益双赢,比起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更能切实揭示连战大陆之行的宗旨。
连战大陆之行的宗旨





8.请你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读后感悟两方面谈谈你阅读文学名著后
的收获。(3分)
[备选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任选一方面)

读后感悟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越明年出之,抱以之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选自《郁离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弦而鼓之(

②使国工视之(

③谋诸漆工(

④易之以百金(

10.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2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匣而埋诸土,越明年出之,抱以之市。
翻译:
1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12分)
盲鳗



①鲨鱼是海中的霸王。作为最凶猛的鱼类,鲨鱼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游弋所及,其它鱼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②反抗一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暴君,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盲鳗,无疑是有勇有谋的行刺者。

③盲鳗细长的体型似鳗,通常也只有鳗鱼一般大小,在形体上便输了鲨鱼一畴。盲鳗无法寄希望于采用什么新式的高精尖武器,它只能依靠智慧和特长,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

④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型的吸盘,里面镶着锐利的牙齿。当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鲨鱼身上时,这位残暴的君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至。这可能出于下面两种原因:首先,盲鳗的吸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成谄媚,如此紧密而持久的亲吻还能有别的解释吗?特别是对于习惯于君临天下、俯视群臣的鲨鱼来说,它怎么会理解这小小的依附者竟敢怀有野心呢?其次,吸附的盲鳗紧贴在鲨鱼身上,随它四处游弋,时间一长,鲨鱼再狡猾也会渐渐放松警惕,“它不过是在狐假虎威,分一点残羹冷炙”。鲨鱼甚至可能这样自以为是地想。
⑤吸附在鲨鱼身上的盲鳗开始一点点向霸王的腮边滑动,鲨鱼甚至会以为此乃更近一步的谄媚,而这时,盲鳗已经悄悄地从鳃边钻进它的体内。鲨鱼应该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但为时已晚,盲鳗得到它的信赖和纵容,直入它的腹腔。“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鲨鱼想,但也仅是想想而已,因为盲鳗一直是依附于己的宠臣。
⑥此时,盲鳗深居霸王的体内,成了它名符其实的“心腹”。这个无法面对面与鲨鱼抗衡的小动物,此时可以在霸君的腹内掀风作浪。它开始大举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一边吃,盲鳗一边排泄。它怡然自得,优哉优哉;鲨鱼却承受不住了,后院起火,“火”来自内部尤为难熬,鲨鱼痛苦地翻腾却无法摆脱那两排已深入体内的利齿。
⑦小鱼吃大鱼不再是奇迹,面对面的劲敌好抵御,心腹之患最是难防。盲鳗“痛打落水狗”,从里到外将鲨鱼吃个干净,然后掉头便走。
⑧盲鳗为了这顿美餐,人类三十六计中至少六个计谋被用到了。首先是瞒天过海,笑里藏刀,得以靠近鲨鱼,随后是暗渡陈仓潜入腹内,再来个釜底抽薪,最后是走为上。还有一计,便是苦肉计。因为盲鳗经常钻进鲨鱼腹内,很少见到阳光,眼睛已经退化变瞎。这也是它名为盲鳗的原因。击败霸君,不可能不付出一些代价,更何况,盲鳗虽然瞎了,可嗅觉和口边小须的触觉却进化得异常灵敏,能够察觉鲨鱼腹地一切静态与动态。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
13.简述盲鳗“曲线救国”有哪些策略。(3分)


14.第⑥段中“心腹”通常解释为______________,文中意思是

_________
。(2分)

15.第⑥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16.作者认为盲鳗是“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一下理由。(3分)

(三)叙事散文阅读(共13分)
孩子施舍的天堂

张丽钧

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一个幼儿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太冷了,院子里的雕像没有衣服穿多可怜啊!我们给他穿件棉衣,好吗?”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17.根据全文内容,为本文重新拟个能揭示主题的标题。(答案不超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









18.简要概括本文写了哪三幅生活画面?(每条不超过25格,3分)






19.根据文章主题,说出文中画线句“我”“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的具体含义。(2分)




20.反复品味第三段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分)


21.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说说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对待本文所讨论的中心。(3分)
(1)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将吃下的葡萄核埋在花盒里,想种出葡萄来。几天后,女孩的花盒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直接种葡萄核是长不出葡萄的),女孩开心极了。实际上葡萄是女孩的父亲瞒着女儿插下去的。(根据刘柳的《萌芽》缩写)
(2)一个小男孩拿着一美元到处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买上帝干吗?他告诉老人,父母去世了,叔叔抚养他,但叔叔摔伤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老人卖给了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饮料。并告诉小男孩,你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花重金请世界顶尖医学专家治好了男孩叔叔的伤。
(根据翻译作品《上帝之吻》缩写)

                                       

第二部分
综合学习和作文(共66分)

一、综合学习:(共6分)
22.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3分)
拔河比赛

记得那是去年的一天下午,我们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我因为长得瘦小,只能和女生一起当拉拉队的队员。
比赛开始了,我们拉拉队员一个劲地喊:————,加————!”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像一只只小老虎,大家齐心协力地拉呀拉。我们队排在最前面的是胡利民,他胳膊上的肌肉十分发达。他咬紧牙,瞪大眼睛,只见汗珠从他那黑乎乎的脸上滚下来。站在最后面的大力士李学庆也十分卖力,他就象力大无比的金刚,竭尽全力拉着,牙齿咬得紧紧的,脸都红了。我们年级的其他运动员也都用尽全身力气拉着,但还是拉不过初三年级。这时候,我们拉拉队大声喊:————,初二年级加油!”我们年级的运动员顿时精神振奋,个个拉紧绳子,脚使劲抵住地,身子向后倾斜……拴在拔河绳中间的红线向我们年级这边移过来了,但是好景不长,红线又移到初三年级那边。红线一会儿移过来,一会儿又移过去。就在红线移向我们时,初三年级运动员中的一个大胖子突然滑倒在地,我们年级运动员乘机把绳子一下拉了过来。我们赢了,初三年级的运动员们都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本文虽然有不足,但仍有不少优点。请从文章结构角度,结合本文内容,写一则简明的优点评语。
我的评语:










23.综合性学习。(3分)
举办了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后,同学间掀起了互荐歌曲的热潮。一天,围绕哪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最感动自己,同学们展开了轮流推荐活动。现在轮到你推荐了,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的推荐歌名及推荐原因。


二、大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写作。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你在生活中应该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事项:(1)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2)字数不少于7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等。
(4)字迹工整可加1—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76分,第Ⅱ卷为66分;卷面书写8分。

4.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76分)

一、语文积累(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锲(qì)而不舍秀颀(qí)   B.顷(qīng)刻之间   蹴(cù)尔而与之

C.宿(sù)营地     描摹(mó)      D.大为称(chēn)赞     对称(chèn)美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农谚 怅然 蛛丝马绩 抑扬顿挫  B.寒噤 霹雳 涣然一新 腐草为莹

C.苍桑  褪色 拈轻怕重  杳无消息   D.迁徙  坠毁   绵延幽长  深恶痛疾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为了人民的事业,流血        不惜,更别说流这点儿汗了!
②上海地方那么大,       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③山洪       ,全县有三十多个村庄被毁坏。
④1919年       的五四运动是一场正义的学生运动。
A.尚且 况且 暴发 爆发     B.况且 尚且 暴发 爆发
C.尚且 况且 爆发 暴发     D.况且 尚且 爆发 暴发

4.下列句子可以用不同标点标示出不同的意思。(2分)

九(2)班足球队打败了九(6)班足球队获得了冠军

   ①                               ②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           ,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

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孟子〉二章》

(2)关关雎雎,在河之洲。            ,            。 《诗经 关雎》

(3)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4)仍怜故乡水,      。 李白《渡荆门送别》

(5)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6)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8)半亩方塘一鉴开,                 。 朱熹《观书有感》

7.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饱含哲理的诗句是:     ,     。
(2)写出两句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       ,      。

二、(45分)阅读下列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

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8.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3分)                        

9.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10.文中以工匠、农夫、穷人、家庭主妇为例,意在说明什么?(4分)

11.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21分)错过  刘心武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995年春)

12.填空:文章第二段可以缩成“从         到            算起来,真是不少。”(2分)

13.文章句子的使用很有特色,有设问和反问并用,有长句和短句并用,还有整句和散句并用等。围绕上述语言特色的某一方面,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5分)

14.画线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4分)

15.文章提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是如何进行正反论证的?(4分)

16.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6分)

[三](15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称其气之小大       (2)动乎其言       (3)可登览以自广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2)而辙也未之见焉。

19.用原文填空。(4分)

(1)孟子与太史公文章的共同特点是:                             

(2)“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照应上文的:                        

20.作者关于写文章的观点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4分)

第  卷(共66分) 五、(11分)

21.一位同学在仿写“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        。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时做了这样一个答案,“拥有青春,就舍弃了失败。”请你判断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谈出理由。(4分)

22.阅读下面两首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两点探究结果。(5分)

石 灰 吟                             竹   石

[明]于谦                           [清]郑板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3.以“小巷”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使其成为因果关系句式,不能改变原意。(4分)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23.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选做其中的一题)(2分)

(1)蝶舞三春蕊,                 。(2)菊残霜来早,                 。

四、(55分)23.一位儿童心理研究者向一群孩子每人发一张表格,让他们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愿望。结果,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这结果令很多人诧异:孩子怎么会没有优点,又怎么会没有愿望?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因为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啊。如果没有优点的孩子,他的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   

你对你的优点和愿望一定有所了解吧?请以“我的双脚——优点和愿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也可以用“我的双脚——优点和愿望”为题。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5)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娄陶然

地址:山东莱芜

邮箱:bzrzy_0223@126.com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70分)

一、文言文(共30分)说明:第一至三题从A、B、C三组中任选一组完成,第四题为共答题。

  A组:

(一)   默写(10分)

1、  明月别枝惊鹊,                          

2、  黄鹤一去不复返,                           

3、  斯是陋室,             。                    ,草色入帘青

4、  众里寻她千百度,                 ,那人却在,                 。

5、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一夜飞雪成美景的诗句是:

                   ,                    。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6、  罔不因势象形

7、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8、  臣不胜受恩感激

9、  客请与余对局,予颇易之

(三)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作者认为国家的长盛不衰应有      和        (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B组

(一)   默写(8分)

1、                    ,一览众山小

2、寻章摘句老雕虫,                     。

3、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就不开。                  ,               。

5、《古从军行》一诗中描写西北边塞荒无人烟,天寒地冻的诗句是: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6、彼老朽者何足道

7、为一说,使与书俱

8、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无案牍之劳形

(三)阅读下文,完成10_12题(8分)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1、从文中看,晏子是个                           的人(2分)

12、引文选自《              》一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         所作。(2分)

C组

(一)   默写(8分)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  东边日出西边雨,

3、  ,,古道西风瘦马。

4、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既揭示自然规律又蕴含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6、  彼竭我盈,故克之

7、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  公输盘不悦

9、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三)   阅读下文,完成10_12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1、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12、引文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汉代的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0分)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贾人:商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蹄啮伤人多矣

(2) 而偿其直

1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彼马何以不见?

                                                                  

是移祸于人也!

                                                                  

15、“劣马”之“劣”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一个启示?(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1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空灰蒙蒙的,风没有消息。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着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车站周围的一切他最熟悉不过了。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厌倦了这样奔波的生活,他最急于见到的是上小学的儿子。一想起儿子,他浑身就有力量。正是由于自己整天漂泊,妻子和儿子才能过上安逸的日子,儿子才能上寄宿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想到这些,他的心情舒畅些。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大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向过路人乞讨,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更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了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家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黑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白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儿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6、读了上文,你认为多尔先生是在什么情况在下掏出一美元硬币给了“小乞丐”的?(3分)

                                                                    

17、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上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描写小男孩的具体一例进行简要分析。(4分)

                                                                    

                                                                    

18、上文最后写到“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你认为引起他内心强烈冲击的原因是什么?(4分)

(1)                                                              

(2)                                                              

19、说说题目《风雨中的菊花》在文中的含义.(4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20、读了上文,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断(可以是内容的评论或感受,也可以是写作特色的点评)。(6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9分)

我国许多名山古刹,总有不少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古树相伴随,它们中除了苍松翠柏、参天杉桧外,还常常能见到一种树干挺拔的古朴大树。它雄姿肃穆,古雅别致,当微风吹拂而过时,摇动着万千碧叶,更显得壮丽非凡。寺院的僧侣把它当做“圣树”,广泛种于庙宇四周。这就是大名鼎鼎孓遗植物——银杏。

为什么把银杏称为孓遗植物?原来,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    而    ,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白垩纪和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在我国西天目山的深谷之中,以及其他极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它甚至到了400岁的“高龄”,依然能够开花结果。最“长寿”的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它粗大而又茂盛,高25米,树干腰围达16米,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长寿?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大多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还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长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以上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内在原因,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它也是无法长寿的。例如,现存的古银杏大树,大多数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这些地方小,气候条件十分良好,有利于它们生长。同时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很少遭受战乱的破坏,因而得到长期保护,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外在原因。

银杏不但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它的果实叫白果,果肉软滑香糯,做成甜食或其他食品,滋味极美,营养丰富,但一次不宜多食。在园林方面,银杏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它对许多病虫害有特别的抵抗力,而且能抵御城市中的黑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污染,用它作为城市马路的行道树,比其他植物多几分优越性。银杏的叶片形状别致,到秋天变成橙黄色,非常娇艳可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1、根据第三段第一句话的意思,在方格处填上一对反义词:由   而   

2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23、 读了上文,请你概括银杏树长寿的原因。(4分)

                                                                     

                                                                     

24、写出本文介绍银杏的五个特点。(5分)

(1)                          (2)                           

(3)                          (4)                           

(5)                          

25、文中说银杏树可作“行道树”,你还知道哪些树可作行道树?(至少写出两种)(4分)                                                     

第二部分写作(50分)

26、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1)温暖

(2)感受            (横线上可填友情、快乐、自由、关爱等)

参考答案

一、(共30分)A组:(一)1-4省略5、忽如一夜两句(二)(4分)6、形状7、侵犯8、感动9、轻视(三)(8分)10、略11、(2分)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12、(2分)战国  孟子

B组:(一)1-4省略5野营两句(二)(4分)6、谈论7、放在一起8、停留9、使……劳累(三)(8分)10、略11、(2分)机敏善辩12、(2分)晏子春秋晏婴

C组:(一)1-4省略5无可奈何两句(二)(4分)6、战胜7、距离8、快乐、高兴9、参与(三)(8分)10、略11、(2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12、(2分)史记司马迁

(四)(10分)13、(2分)(1)咬(2)同“值”14、(4分)(1)那匹马怎么不见了?(2)这是把灾难转移到他人身上啊!15、(4分)性情暴烈,难于驾驭;踢伤、咬伤了好多人     不能为贪图一点私利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或: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二、(共40分)(一)(21分)16、(3分)是在较为矛盾,很不情愿的情况下掏出一美元给了小乞丐的17、(4分)如:例: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突出其境遇的不堪,从而反衬出小乞丐的坚强和对母亲的执著的爱18、(4分)(1)对自己误解了小乞丐而感到自责、愧疚(2)对小乞丐为死去的妈妈买一束万寿菊并恭恭敬敬的放在墓前的行为而产生了敬意19、(4分)小乞丐用乞讨的钱买祭奠妈妈的菊花     象征小乞丐坚韧执著的品格及面对母亲深沉的爱20、略(6分)(二)(19分)21、(2分)盛  衰22、(4分前空1分)举例子  说明银杏是典型的长寿树种23、(4分)内因:生长缓慢、根系发达、体内含有抑菌杀虫的乙烯醛和多种有机酸;外因:大多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内,很少遭受人为破坏24、(5分)要点:(1)挺拔壮丽(2)历史优越(3)生长缓慢(4)长寿高龄(5)经济价值25、(4分)合欢树、梧桐树、樟树、杨树等三、作文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一、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共24分  其中Ⅰ卷为客观题,Ⅱ卷为主观题)

Ⅰ卷(12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戛然而止(jiá)  油光可鉴( 照 )  广袤(mào )  深恶痛绝(厌恶)

B、载歌载舞(zài )  惟妙惟肖(相似)  褴褛( lǚ )  诲人不倦(教导)

C、不无裨益(bèi )  无边无垠(界限)  畸形( jì )  重峦叠嶂(屏障)

D、哄堂大笑(hōng)  镂空图案(雕刻)  摇曳( yè )  不可名状(名字)

2、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为了防止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政府要求防疫部门进一步强大管理力度,制定出严密的防范措施。

C、庆祝“五一”晚会现场,张灯结彩,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D、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4、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含有哲理的忧伤。①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②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③以怜悯安抚百姓。④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⑤以嘲笑对付权贵。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竞选州长》的作者马克·吐温都是美国作家。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D、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6、下面诗句中托物言志,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渝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念天地云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Ⅱ卷(12分)

7、古诗文默写:(6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5)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那样“                        ,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准则的两句话是:“                          ,                              ”。

8、甲乙两人有矛盾,一次两人狭路相逢,甲说:“我不会给心胸狭窄的人让路。”乙马上说:“我会。”

乙的言外之意是:                                             。(2分)

9、某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朋友们认为有必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不同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他提高认识。(2分)

(1)婉转式:                                                       。

(2)批评式:                                                        。

10、中国广告词有相当一部份是粗制滥造,晔众取宠,有些是刻意煽情;有的危言耸听;有的糟蹋文字。你一定心烦胸闷。欣赏下面美国《广告时代》杂志评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词,你有什么感情?(2分)

排在第一位的是麦当劳快餐的广告, “今天你该歇一歇了”。

第二名是美国陆军的征兵广告,“你能你就行”。

第三名“百事可乐对你口味”。

答:                               

二、阅读理解:(共51分)

(一)阅读[甲][乙]两语段,完成11-14题(共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6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拂: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敌:     (4)蜂空群赴焰,尽殪。殪:     (5)蜂窟于土或木、石。 窟:      (6)悉可俯拾   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2)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共同特点:                      

(二)、阅读《帽子的故事》,完成15-19题(共11分)

⑴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⑵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越新奇越好!”

⑶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⑷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⑸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⑹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5、解释文章第(1)段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难堪:         (2)抢眼:                        。

16、文章第⑵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举措的意图。(2分)

                                                                                                      

17、文章⑶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她怎么样的心情?(2分)

                                                                                                        

18、根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⑸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2分)

                                                                                                           

19、根据文章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后面加几句议论性的话。(3分)

                                                                                                            



(三)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20-26题 (共15分)

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

我们的新闻是: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然而,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41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在各国平均线下。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高。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

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的混合。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

20、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花边新闻:         

(2)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白领:        

(3)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异想天开:   

21、开头引用了中美两国有关国民素质的新闻在文中所起何种作用?(2分)

                                 

22、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2分)

                                 

23、第9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24、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20字以内)(2分)

                                 

25、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用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2分)

                                 

26、你认为提高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2分)

                                 

(四)阅读《和谐如山景》一文,完成27-31题 (共11分)

和谐,是一个人见人喜的词儿;和谐社会,是一个人皆向往的社会。为什么?“人望幸福树望春”。幸福就是和谐,和谐就能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和谐之幸福颇如山之景色。

山之景色,即山景也。山景是四时不相同,早晚不相谋的。它忽而“昔去雪如花”,忽而“今来花似雪”;忽而“日出而林霖开”,忽而“云归而岩穴瞑”。这种变动不居的山景,     是春,     是夏,     是秋,     是冬。这景这画,气象万千,生机盎然;含霞吐虹,和谐天然。

更重要的,和谐如山景,在于它切实不表面的神似。

山景始终充满着祥和。不论是昂首挺立之健树,或是屈膝弯腰之病树;不论是根植沃土之群树,或是根扎悬崖之孤树;不论是枝繁叶茂之大树,或是枝孤叶稀之小树,它们虽有竞有争,都在拼命争阳光、争水分、争空气,但却能和睦相处:异枝共迎南北鸟,殊叶同送往来风;都能和衷共济:春天来了共沐,北风来了共抵,并时不时欢欢快快弄舞,亲亲热热唱歌,共生共长,同绘山景。

山景始终洋溢着宽和。不论是龙吟山潭,或是虎啸山丘;不论是猿鸟乱鸣,或是沉鳞竞跃;不论是众鸟皆散,或是孤雁低飞,山景都宽衣而容,任其自由发言;都和衣而卧,任其自由活动,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山景始终流淌着亲和。不论是瀑布怒吼,或是溪流低唱;不论是“悬溜泻鸣琴”,或是“碧溪弹夜弦”;不论是惊湍直下的山洪,或是恬淡涌流的泉眼,山景全似一家人,拉手拥抱为一流,欢歌笑语出山来,腾虹奔电为人间。山景始终散发着谐和。不论是草色青青柳色黄,或是桃花历乱李花香;不论是浅草没马蹄,或是乱花迷人眼;不论是浓绿万枝红一点,或是万紫千红满山香,山景都要使其“声和以柔”,芬芳弥漫;“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山景始终存在着调和。不论强者弱者,不分贱草名花,只要是生命体,都给以生存的空间;大树下面有小树,小树下面有弱藤,弱藤下面有小草。尽管它们非是一类,出身不同,长相迥异,作为更是相去甚远,但它们从不画地自限,也不排斥异类,而是共和其光,不污其体;共同其尘,不渝其贞,在对话沟通、协商调和中实现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山景始终保持着谦和。它长年累月,峰奇不说奇,木秀不曰秀,水甘不言甘,既不窃人之美以取宠,也不学人之语以卖巧,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情操,坚持着自己的路径,日复一日,出不辞劳;年复一年,入不数功,平平淡淡不贪求,自自然然去追求,清清净净过日子,快快乐乐为众人。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在肯定“社会和谐”的命题时,认为这是“积极的主张”,“宝贵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4页),并以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辟之论。这个精辟之论在山景中不正得到充分的体现吗?!

和谐如山景,应然也;和谐如山景,实然也。(选自05.4.12《人民日报》)

27、将下列词语填入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其顺序依次是:(    )

(     )(     )(      )(2分)

A、苍翠欲滴   B、淡冶如笑    C、惨淡如睡    D、明净如妆

28、第3段在结构上有所表达作用?(2分)

                                

29、说“和谐如山景”中“神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特点?(2分)

                                

30、本文语言极优美、生动,很有表现力。请自选一句并作赏析。(2分)

例句为:                                                            。

赏  析:                                                           。

31、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勾勒了“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依照你的理解,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有哪些?请写上一段话,50字左右(3分)

                                  

                                  

三、作文(55分,其中写字为5分)

32、上面《和谐如山景》一文开头说,“和谐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词儿,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皆向往的社会”,“幸福就是和谐,和谐就是幸福。”其实大至社会小到个人,“和谐”的旋律不时在我们的身边鸣响,“和谐”的音符不时在你的心中跳动,你一定有所体验,有所感慨,有所领悟。

请你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取内容,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  考  答  案



一、1、B  2、C  3、D  4、C  5、A    6、B    7(1)思而不学则殆;(2)出淤泥而不染;(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5)好读书,不求甚解;(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你才是真正心胸狭窄的人呢。9、示例:(1)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地注意点学习方法,你的成绩会搞上去。(2)你一点也不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去呢?10、这些广告词体现了人文性的内容,重视对象的感受,体现了尊重消费者的风格,语言也具有亲和力。

二(一)11、(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死亡(5)筑巢(6)完全12、(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4、卒章显志。

(二)15、(1)窘迫,难以忍受;(2)显眼,引人注目;16、自己最喜欢,最新奇越好;让同学们不去注意安娜的帽子,化解她的痛苦,从而消除她的心理障碍;17、痛苦和尴尬;18、一如既往,活泼快乐,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19、示例:世间凡有善良和爱的光芒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或对付死亡和疾病,战胜痛苦和不辛,善良和爱心的力量就是一剂特效药意对即可。

(三)20、(1)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3)创造力、创造天赋。21、(1)引出论题或作为全文的引子;22、接受信息;个人性;23、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阅读活动。答“阅读活动”也可;24、民族文化将丧失创造性、批判性。25、摆事实(或举例论证)讲道理;或正反对比。例略   26、如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层面;文化教育部门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国家政府设置专项奖学金;加强对国民读书教育的宣传力度等。

(四)27、B、A、D、C   28、过渡或启下    29、祥和、宽和、亲和、调和、谦和等。30、选出优美、生动、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点合理赏析即可。31、要点:以人为本,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人人自由发展,家家美满祥和等。

三、作文: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4: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