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江西南昌十中 陶涯兰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
阴晴状况
风力大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
4 月(℃)
7月(℃)
10月(℃)

北京
4.3
10.2
22.7
10.4

伦敦
3.0
5.0
17.0
10.0

开普敦
24.6
12.9
9.8
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点评:该教案对教材的处理合理,既考虑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天长日久后,会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献身科学的精神。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教师在执教该堂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测并记录天气预报,既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献计献策,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情趣中学习,实现轻松学习的愿望,为实现轻松教学,快乐学习作了有益的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



纪贵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做相关活动。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9.强调: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课后活动:指导学生做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②完成该题。

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

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66.5°)

④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⑤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⑥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必须强调:除赤道地区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⑦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⑧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

C.联系家乡所在地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在我国范围内,5月1日昼长夜短,10月1日昼短夜长)

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课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

①确定五带的范围。

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

③连线。

热          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④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⑤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5.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七、课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

徐德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比较,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通过自主选择、分组合作、交流体验等活动,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案例探究活动、“分组探访传统民居”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的影响、聚落的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视频展示,感受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进而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视频展示大量景观图和世界各地民居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教学难点: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见证,因而,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突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渗透正确的人地观。为了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挖掘初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阵地,设计了三大板块:
活动1: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家园。通过说明选择的理由,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自然环境的诸多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影响着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活动2:走进聚落,探访传统民居。──以传统民居为例,初步分析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3:走进城乡,感受城乡景观的差异。──以赣榆乡村景观与连云港市区景观作比,走进生活中的地理,感受、描述城乡景观的差异。
教学过程:
以“自然风光”视频导入:
展示:热带雨林、沙漠、高山、平原、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自然环境的差异。
师: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里,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自己的居住地──聚落。在今天的40分钟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打出本课课题)
师: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哪儿是我们人类理想的居住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寻找理想的家园。
一、走进自然,寻找理想的家园。
展示:地形、河流、植被素描图,突出甲、乙、丙三地的自然环境差异。
师: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生:多选择乙地,并说明选择的理由(略)。
师:板书学生选择的理由──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土壤等。为什么大家不在甲地或乙地安家呢?
生:在比较中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师:古代的人们是否与我们有同样的选择。
让历史验证: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




读图分析:早期的世界文明有著名的四大发祥地,其中有三大发祥地在亚洲,图中绿色的区域就是这三大文明发祥地。
师: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在温带,都分布在土壤肥沃的地区等。

师: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足迹遍布到世界各地。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参观那儿住民的传统聚落,顺便探访一下他们的生活。
二、走进聚落: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师:(图片引进)走进一个聚落,你会发现有哪些主要景物?
生:房屋、农田、道路、树木等。

师:聚落不仅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还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地方。你认为最能体现聚落特色的是哪一种景物?
生:房屋(民居)。
师:对于人类来说,房屋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生:遮风挡雨、保暖御寒等。
师:安居才能乐业,一个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复杂,民居是其最有特色的代表。所以这次我们探访的重点是──传统民居。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各异,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分组行动,探究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各组选出代表抓阄,决定各小组探访的主题。(A/B/C/D
师:在以世界气候分布为背景的图中,分别点出A/B/C/D四个地区的民居,让学生熟悉本组的探究目标。
图片A:厚墙小窗房──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
图片B:蒙古包──亚洲内部的温带草原
图片C:高脚屋──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
图片D:因纽特人的冰屋──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
       
图片A

图片B
      
图片C
图片D
师:针对教学难点,出示活动建议,对学生活动的任务、方法加以细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教师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资料: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图册中的民居图片,尤其是教材中没有给出的B地的“蒙古包”图片。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并适时进行语言激励:这些民居可是当地的人们经过几千年的探索才创造出来的实用价值很高的住房,大家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内探讨出这些民居背后的秘密吗?


生:分别选出素描高手,在黑板上绘出四种房屋的素描图,然后分组交流,互相补充。




A
B
C
D
A 沙漠地区的房屋:在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人们建造了厚墙加小窗的房屋,白天既防晒又凉快,晚上却能够保温,起到了“空调”的作用。

B 蒙古包: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草原面积广阔,人们过着游牧生活,蒙古包便于拆卸,适宜游牧生活;亚洲内部的草原地区地势较高,风大,气温偏低,蒙古包顶部呈圆锥形,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能够抗风、保暖、防雨雪。

C 赤道地区的高脚屋: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木资源,搭建高脚屋,通常屋子没有门窗,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

D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在寒冷的气候下,当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就用当地易于取得的冰块构筑冰屋暂时栖身,墙体很厚,冰屋呈半球形,里面贴着海豹皮,以防止冰块融化和保持室温,冰屋一侧的冰窗,只能透光不能透气。门前有一道弓形挡雪墙,防止冰雪往屋里倒灌。

师:大家发现影响传统民居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应气候,取材方便)

总结: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地区的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利用集体的智慧建造了自己的安乐窝,大家也利用了集体的智慧破解了这些神秘的建筑背后的秘密。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人类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愈来愈小了。

过渡:与刚才探访的地区相比,我们连云港市的自然条件要好一些。因此,生活在这儿的人更多一些。这么多人,有的住在乡村,有的住在城市,大家居住的地区属于──城市,同学们对农村熟悉吗?老师来自赣榆,下面请大家欣赏赣榆农村的风光,比一比,农村与城市的景观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走进乡村与城市:比较城乡的景观差异。

视频欣赏:赣榆乡村景观和连云港市区景观。

师:图中反映的景观与大家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生:各抒己见,说明城乡景观差异,如房屋的高度与密集度、道路的数量与质量、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差别等等。

师:适当提示学生注意人们在劳动生产方式方面的差异,并对学生的答案予以点评、概括。

师: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哪一个保留自然的本色更多一些?
生:是乡村。

师: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很大,那么位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乡村,在景观上是否也存在着差异?──请同学们“轻松一辩”,图中所示照片分别位于哪个大洲?请说明理由。



生:活动略。
师: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哪一个首先出现?
生:乡村。
师:板书进行小结: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一个聚落不管发达还是落后,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见证,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为了人类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好人类建造的家园──聚落。
下节课,请同学们继续探讨“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的能力,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视频和大量精选图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聚落,走进城乡,在角色体验中、在合作探究中听、看、说、画;选择、探究、比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能力。
2.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说明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学生的看图说话、知识提炼能力很强。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教学设计

宋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板图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嘛?

导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这些人是不是一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板书)。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大屏幕地球村第六十亿位居民降生

请问:地球上现在的人口总数超过了多少亿?地球六十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人类的发生发展已经有几百万年了,大家来看近几百年来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么样变化的。

大屏幕: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问题:18世纪以来的人口增长曲线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1800年以前、1800年到1900年、1900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状况是怎么样的?

大屏幕: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

指导学生填表。

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小结: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那么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受什么影响的呢?大家请看图。

大屏幕:自然增长率示意图

人口的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据有关资料调查,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人数,使得人口总数不断提高,显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来决定的。

所谓的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那么自然增长率小于0呢?

大屏幕:出示活动2表格

分排计算。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
看图回答问题。















看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同桌讨论得出答案。















计算各国人口增长率。







过渡:地球上这么多的居民,他们的分布是不是均匀呢?

大屏幕: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的是不均匀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大屏幕:人口密度定义

学生完成活动1。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

提问: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儿?原因?

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提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读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世界人口是越来越多,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计算每天每小时每秒增加的人数。

所以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这种情况是好是坏?这样子会带来什么问题?

大屏幕:图4.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

大屏幕:不同的人口政策第一段

提问:我们在人口方面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呢?

那么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是不是人口越少越好呢?

人口越来越少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大屏幕:不同的人口政策

小结:我们人类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数量,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现象。

大屏幕: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提问: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小结: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教育医疗等条件好。

那么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会带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思考并回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人口的迁移有时也会出现在国家跟国家之间,在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他们是什么人种?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人种么?

各色人种从外貌上怎么区分?

大屏幕:图4.11世界人种的分布


指导学生完成P82的活动1。

观察三大人种最主要的分布区,环境对人种会对人种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

大屏幕: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指导学生总结世界人种的分布特点:

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提问:注意黑人的分布区,大家都知道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这是为什么呢?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大屏幕:材料,黑人被贩卖至美洲

讲述: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的言行。








尝试回答。













同桌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习题:

1.简单谈一下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2.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哪儿?并简单分析一下理由。
3.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对照课本,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畅谈感想与收获。







§4.1人口和人种

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数:1999.10.12
60亿







2.速度很快←决定因素

二、世界人口分布

1.稠密区
2.稀疏区

三、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2.
解决措施

3.
乡村人口迁移
(1)原因
(2)影响

四、人种:一律平等

1.三大人种及特点
2.世界人种分布特点
3.三大人种的分布



(山东省乳山市城关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一中 徐龙强



一、概述
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共1课时,主要讲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分布两个问题。



(1)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叙述与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相配合,说明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课文通过活动1、活动2,使学生通过读图4.1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语言的地域分布状况。

(3)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讲述了宗教产生的原因,接着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最后讲述了宗教所产生的影响。

(4)课文第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图4.14“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作为文字叙述的补充,进一步说明宗教分布的地域差异。

(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概述了我国少数人信仰宗教的情况。

(6)课文最后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其中,“世界的语言”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语言部分以讲述联合国确定的6种工作语言为主。以“世界语言分布”图的学习为基础,这里有语言分布,有世界6种主要语言的书写举例,还有使用该类语言的人物头像,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变世界语言的枯燥学习为兴趣学习。在教材中,除了我们熟悉的汉语外,重点讲述了英语,尤其强调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和国际交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至于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则主要介绍其要点。教材图文并茂,使学生能够识记世界主要语言的类型及其影响范围。“世界的宗教”是本书的难点,其重点在宗教分布。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对于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教材内容安排上力求简单,通过让学生读“世界宗教分布”图,自己总结宗教的分布;通过宗教建筑的典型照片,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特征。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差异,并尊重世界各国的语言和宗教,培养学习能力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②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有哪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读图能力。②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国家;③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他们的建筑特色。由学生的相互交流,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语言,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树立学好其他语言的信心。②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正确对待各种世界文化与文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已学习过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学习过有关地图的知识,但缺乏对国家的认识,查图速度和能力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并且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对具体的语言、宗教分布及宗教习惯不甚了解,但有一定了解,所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来学习,由于学生学习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所以应采用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加以引导。



课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课程标准针对部分学生进行相关试题作答,把握学生已有认知结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帮助福娃招聘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思考、对比归纳、竞赛、表演等方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增强有关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知识,学会搜集、利用相关资料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技能,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提高改革开放意识,培养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关注国家、国际间的区别。教学设计力图主题化(为学生的人际交流做准备)、生活化、多元化(尽可能地涉及到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相关内容各个方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有关宗教的实物资料及语言性文本,声音资料,符合教师操作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课前使用多媒体播放无印良品的歌曲《朋友》)



师:“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谁能够划船不用浆,谁能够扬帆没有方向……”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中,常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也会遇到很多好朋友,我们曾经帮助过别人,也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福娃),大家认识吗?请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



师:真好,看起来2008年奥运会确实是亿万华人共同的奥运会,大家感到很自豪,也很想帮福娃做些事,对吧?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福娃的苦恼。(出示课件:面对奥运会期间大量来京不会说汉语的游客和参赛选手,不同的生活习俗,该如何安排接待人员,尽好我们的地主之谊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补充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你们认为我们具体应该主要探讨哪些问题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确定学习目标。



师:(出示课件)1.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有哪几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吗?2.你知道世界上主要有哪几种宗教及其产生地和现在主要分布地区吗?



(这样情景化的模拟,一方面让学生在情趣中感受到本节内容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情趣化情景设置促进任务的完成。)



二、我读我思,探究整理



师:大家有信心完成今天的学习吗?(鼓励士气,激发探究欲望)



师: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评审员招聘会现在开始,考察工作也现在开始。第一个问题:请结合课本第73~75页和地理图册30-31页图完成“你知道世界有多少种语言,有哪几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吗”,并注意把答案及时填到课本75页活动题上,同桌注意相互核对。



生:查图或资料合作作答。



师生交流完成:1.①六大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出示课件),联合国的主要工作语言及文字。



(下表中的内容请同学们回答的同时教师及时点拨、鼓励、启发,并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②全世界大约有种  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为什么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不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③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旅游者到哪几个国家旅游,语言障碍会相对少一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难怪近几年我国出境游线路中新马泰专线这么热!


师:我们在相互接触交流时,除了考虑彼此的语言外,还应考虑到什么呢?


师:你知道世界上主要有哪几种宗教及其产生地和现在主要分布地区吗?请结合课本第76页及地理图册30-31页《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完成下表。


师生交流完成:2.世界上三大宗教及其产生地区、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
产生地区
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拜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就会遇到不同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你能把课本第77页的建筑区分开吗,并教会你的同桌怎么区分吗?(渗透性地给学生介绍一下佛塔的作用。)


真棒,但是我们最终相互接触时,为了彼此尊重,更要考虑到不同宗教的生活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问题式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资料的应用,读图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潜在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三、我行我秀,交流提高


师生互动:1.一人说或表演或展示实物等,其他人猜所反映的是哪一种宗教。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也出示补充一些相关方面问题,如“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图片(一幅图为阿拉伯人、一幅图为泰国人、一幅图为英国人),请说出他们分别信仰什么宗教?并说出这三种宗教的分布地区。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和投影,回答:这些建筑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并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并提示学生评出最佳表演者(才艺之星)。


2.总结(读一读,你知道多少?)
宗教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建筑特征
塔顶
尖顶(十字架)
圆顶
创始人
释迦牟尼
耶稣
穆罕默德
主要祈祷用语
阿弥陀佛
上帝保佑阿门
真主保佑
教徒人数
第三多
最多
第二多
饮食习惯
素食
无特别要求
不吃猪肉、血制品
信奉神灵
佛、菩萨、罗汉
基督(上帝)
安拉(真主)
主要分支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天主教、新教、东正教
什叶派、逊尼派
经书
三藏(经、律、论)
圣经
古兰经
重大节日
浴佛节、成道节
圣诞节
开斋节

从宗教的不同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种宗教都是一定条件、一定环境的反映,是对所生活的世界还不可解释问题的反应,所以宗教还会在长时期的历史中存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一定会创造出新的文明。


(多元化的展示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提高自己的应用、判断能力,还有机地解决了许多同学难以通过浏览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我会我能,水到渠成


师: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关《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知识,谁又能最终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一)全面海选(课件出示相应测试习题及答案)分三组根据必答题作题情况推荐本组决赛选手。习题及答案如下:选答题:大家来找茬(任选三题判断对错)A阿根廷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B现在印度人仍广泛信仰佛教,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ⅹ)C受鉴真东渡传教的影响,现在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ⅹ)D航海家麦哲伦和科学家魏格纳的母语是一样的。(ⅹ)E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被称为“黄袍之国”。(√)


(二)PK较量(课件出示相应测试习题及答案,同时提醒其他学生根据出示的习题,结合本课内容自己设计自己的质疑问题,以备对决赛胜出者提出质疑,如果决赛胜出者回答不出,自己就是本节课的幸运者。并找三名同学分别负责统计三名选手答对情况。)分为必答题,为对方选题,竞答题,实物选答题。用题如下:


必答题:A 假如福娃要在北京奥运会上致欢迎词,会使用哪两种语言,说哪句话,怎样说?(汉语,英语,北京欢迎你,Beijing well come you!应改为wellcome to Beijing)B假如福娃现在要派你作为伊拉克参加北京奥运会代表的接待人员,你应注意些什么?(使用阿拉伯语,了解和尊重伊斯兰教习俗。)


为对方选题:(请为对方选择题型及题号,如果对方答错则为自己加分。)


“火眼金睛”:A 根据下列几国国旗特点,推测在这些国家通用语言是什么?(英语)B 根据下列几国国旗特点,推测其中哪一个国家国民主要宗教信仰类型不同?(柬埔寨)C 根据下列几国国旗特点,推测这几个国家国民大多信仰什么宗教?(伊斯兰教)


“耳聪目明”:A 听音辨语言。下列歌曲中哪首歌曲演唱使用的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法语、西班牙语、英语、俄语)B 听音辨宗教。下列歌曲中哪首歌曲是在河南少林寺能经常听到的音乐?(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C 听音辨语言。下列歌曲中哪首歌曲演唱使用的是闽南方言?(陕西方言、粤语、蒙古语、闽南方言)


“开卷有益”:A 看书的封面,你能确定出《巴黎圣母院》反映的内容与哪种宗教习俗有关吗,作者的母语是哪种语言吗?(基督教法语)B 看书的封面,你能确定出《穆斯林的葬礼》反映的内容与哪种宗教习俗有关吗,这种宗教用语是什么语言吗?(伊斯兰教、阿拉伯语)C 看图,你能确定出《西游记》反映的内容与哪种宗教习俗有关吗,反映了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原形是谁?(佛教、唐僧取经、玄奘)D 看书的封面,你能确定出《红与黑》反映的内容与哪种宗教习俗有关吗,皈依此种宗教的女神职人员叫什么,男神职人员叫什么?(基督教、修女、修士)


竞答题:1.下列地理现象分别和哪种宗教习俗有关。A.喝腊八粥 B.做礼拜、弥撒、洗礼C.生活中形容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或洁身自好用语“你真清真!”(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2.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少数民族族徽特点,你能推测出这几个少数民族人民大多信仰什么宗教吗,这种宗教在我国又叫什么?(伊斯兰教、回教或清真教)3.你能说出图片中反映的主要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吗,这个节日与哪种宗教有关?(傣族泼水节佛教)4.你能说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5.除课文中所讲的宗教外,你还能说出其他宗教名称吗?(道教犹、太教神、道教等)


实物选答题:A 你能说出拿到的这个玩具是谁吗?与他相关的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这是哪种宗教信仰者所过的节日?请表演一个与之有关的活动节目。(圣诞老人、圣诞节、12月25日)B 你能说出你拿到的是哪种宗教用品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佛教、木鱼、佛珠)C 你能说出你拿到的物品是什么吗,主要在我国哪个少数民族中使用,这个民族人民大多信仰哪种宗教?你能让它正确转动起来吗?(转经轮、藏族、喇嘛教)D 你能说出你拿到的分别是哪两种宗教佩带饰品吗?(佛教、基督教)E 你能说出你拿到的这个门牌上的文字是哪种语言吗,这种门牌常在我国哪个少数民族门口悬挂,这个民族人民大多信仰哪种宗教?(阿拉伯语、回族等、伊斯兰教)


(如果前两名积分相同,采用一题制胜,先抢答对的获胜,抢答错则失败,如果都不抢答,由第三名选手指定抢答。)


(三)联合对抗。由决赛胜出者(博学之星)挑选其他学生(最多有三名)对自己提出质疑,如果问题回答不出,则出题人为幸运之星。


(这样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试题又多方面地考察了学生对生活中蕴涵的地理问题的了解,体现在练中学,学中练,饶有兴趣地进行再学习,同时采用竞赛和联合对抗方式,不仅能够从试题内容上对学生予以引导,还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未选中的习题又对学生具有神秘性,促进学生课余再学习。)


五、我思我在,不论成败


师生交流: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反思中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课堂总结,寄予期望


(背景播放《感恩的心》)


最后感谢各位对我的帮助,感谢你们的大力配合。让我相信无论你用什么语言或你有何种信仰,只要我们彼此尊重,不断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知识,一定会为我们的未来插上翅膀,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的天地越来越广,也许某一天我们当中就会出现一个外交大使,外交部长。


(激励性的总结不仅再次点明本课学习的价值,而且寄予了老师的期望,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和拓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5: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