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赵君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一段关于天气的对话。假如我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一天我打电话给予你,“喂,你好,我是你朋友赵君平。”生:“我是高源,你好!”师:“我这里正在下雨,你那里天气怎样?”生:“挺好的,大部分是晴天。”师:“那明天我想去涿州玩,涿州明天天气怎么样?会不会下雨?”生:“可能好的吧!你去看看天气预报嘛!”师:“是啊,我去看看天气预报好了,再见!”生:“再见!”
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把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用简单的对话让学生对本节课系有了解。
















引导探究
师:从上面的对话中,暗藏着这节课我想与大家探讨的三个主要问题。我在与高源对话中说,上海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怎样描述天气。”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抢答)


2.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


在刚才那段话中我不仅询问涿州今天的天气,我还仔细询问涿州明天、后天的天气,为什么?


(引导)我为什么每一天的天气都要问?知道今天的天气是不是代表我也知道了明天、后天甚至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后的天气呢?我们就来探讨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天气有什么样的特点?


(1)有人说“天气就像宝宝的脸,说变就娈”请大家说说天气怎么样?


(2)同学们都看天气预报了,那同一天拉萨、北京、台北、哈尔滨的天气一样吗?请大家想想这是说明天气有什么特点?


揭示出天气的特点,并板书。


(3)想一想,下面哪些是讲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明天大风降温
东边日出西边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撒哈拉沙漠终年干燥少雨


(4)比一比,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业、工业中关于天气的小谚语。


3.材料。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天气呢?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组计论:分为8组分别讨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军事;天气与旅游;天气与商业活动;天气与休闲娱乐。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天气情况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天气预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4.在刚才我与高源同学的对话中,当他不知道明天天气,后天天气情况时,他叫我去看天气预报,这就是我们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天气预报


(1)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你最佩服谁?(天气预报员)


你觉得天气预报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


那主持人在预报天气时,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首先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自学后学生自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争当天气预报员,准备10分钟,同桌之间互为小组进行学习天气预报符号。


(3)教师做一套天气符号卡片让每人抽出一张卡片并迅速说出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4)教师出示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能在游戏的竞争环境下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由感性向理性的认识过程,由生活中常见的天气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天气。










运用谚语以及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入手,给学生直观认识,减少思考的重叠性,便于学生找到问题关键。






















与生活中的地理相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给出学生一个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从原有认知地图中寻找出相关知识,使学生把原有的知识构建成新体系














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会有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总结
回顾本节内容,学生谈自已的收获。




教后反思:这种探究模式非常好,以一段话引入探究问题,学生容易接受。


在新课改当中,多让学生活动,多思考,多联系生活当中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问题:探究的问题,学生发言多了以后就不好控制课堂进程,预期的教学任务可能完不成,所以教师在探究环节一定要调控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镇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峰中学 黄民生



A.教学要求

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B.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绘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难点:等降水量线的判读要领。



C.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D.课时安排:1课时



E.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提问]:天气预报里除了气温外,还讲到哪方面的内容?

[引入]:今天我们讲授的是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由多媒体放映)



[提问]:降水有哪些形式呢?(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



学生活动讨论后,观看课件图片



[提问]: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天气预报里划分降水等级的符号有多少种?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如何判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水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提示学生从雨的下降形状、雨声、积水等判断。)



[阅读]:让学生看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加深对降水量的理解。P54观看课件对雨量等级的的划分。



进入P54的活动。



1.讨论降水对人类的活动影响(住房交通农业等的影响),观看课件图片。



2.论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含意。



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转折]:气温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降水变化用什么来表示呢?(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做直观判读)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由多媒体放映)



提问:泉州地区什么季节下雨多,什么季节少呢?



[看图判读]:观看P55图3.19A地B地两幅降水柱状图的投影片,让学生比较两图的异同,主要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如B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很大。



活动:P55页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10
15
18
20
43
60
80
130
120
30
31
5





完成第一题的要求:提问,共三个问题;观看教材“活动2”,描绘降水量柱状图,观看降水柱状图的制作过程。

A.测量列表

B.建立坐标系

C.描点

D.描绘柱状图

在多媒体上做给学生观摩

[转折]: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用什么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由多媒体完成)



1.引入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观看世界降水分布图,指导分析P56活动的五个问题。



2.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A.纬度因素:从赤道往两极降水逐渐减少。观看水循环并分析析气温的作用。

B.海陆因素: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分析海陆位置对水汽的的影响。

C.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观看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



江苏常州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蒋志强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  ②问题性情境  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

唐山机车车辆厂中学 钟万书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并明白大气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2.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大气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了的大气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并能够说出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学重点:
1.大气污染指数;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角色扮演等参与式;
四、教学手段:CAI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课前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让绿色听得见》,烘托气氛。
(二)教学过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来──“方舟计划”:使学生认识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人类将失去自己的家园,强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长期以来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学生的关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个题目一步步将话题引向主题,同时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明白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局势;
3.两次著名的大气污染事件(录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气污染指数的教学;
4.大气污染指数:通过读图及图例了解大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及怎样阅读空气质量预报(总结规律以便记忆),了解不同质量的空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各城市某一天空气质量情况,认识到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读图──找规律──分析、查资料──写论文;
5.我国污染现状:学生合理推理后,老师用材料引出,引起学生生成对我国大气质量的了解和忧虑;
6.活动:根据课下收集到的资料,按老师提供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使全体学生明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时增强演员学生对收集资料的处理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7.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发散思维,各抒己见,提出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最后通过观看录像总结措施,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作业:
任选其一:
1.绘制宣传画:以“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为主题,绘制一幅广告宣传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将课堂所学发展到课外;
2.分析我国南北方空气质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论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南昌一中 徐强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有章可寻,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本节需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过程

引言:南昌一中第28届运动会顺利闭幕了,在运动会期间,天气怎么样?

“哈哈,老师早就知道了天气会是那样,我可不是吹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怎样描述天气

【师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

【生答】描述当时的天气。

【师问】那么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生答】晴、多云、雨、风……

【老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活动】让同学们说出以前学习的词语和诗句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师述】看来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这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那天气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2.什么是天气呢?

【师述】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

【幻灯片展示】给出两个现象:“太阳雨”“打雷下雨喽!赶快回家收衣服喽!”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天气的特点是──因时因地而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是有变化的,即天气是多变的。

【板书】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板书】4.天气和我们

【学生活动】: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图片展示】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师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

【生答】收看天气预报。

【师问】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述】点击视频材料“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问】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师述】首先,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制作天气图表。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师述】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那么,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还有其他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吗?

【板书】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师述】目前在教室里最好的办法是上网。

【活动】指导同学们进入中国气象局和江西省气象局网站,收看天气预报。

【过渡】刚才大家在网上收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3.天气预报包括了哪些内容?

【师述】天气状况、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气温等。

【师述】天气预报中常出现一些符号,那是天气符号,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

【板书】4.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记忆。

【师述】其实,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天气的。你想看懂卫星云图吗?

【板书】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师述】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层。不同地区,云的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活动】给出国庆节七天的卫星云图,让同学们根据卫星云图来判断国庆节七天的天气情况,结合实际,让同学们当一回气象学家。

【板书设计】

3.1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样描述天气
    2.什么是天气呢?
    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4.天气和我们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怎样获取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4.常见的天气符号
    5.你会看卫星云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中国气候》的网络教学设计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教师 刘英



一、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源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特征。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发现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思路重在两突出:学习内容上突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尊重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置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发展多种智能。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冬夏气温状况、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气候复杂多样且季风显著三部分,南北方气温差异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是重点内容,季风形成和影响是难点。通过学习,可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设定了以下目标。

A.知识目标:根据地图和资料,100%的学生能说明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60%的学生能应用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90%的学生能举例说出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和居民住房的影响。

B.能力目标:在读图和交流中,80%的学生能保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参加学习交流的乐学精神,40%的学生愿意尝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和综合归纳概括。

C.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探究我国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能欣赏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建立民族自豪感。

3.重、难点的选择:由于初一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全面和生活体验的局限性,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4.教学方式的选择:

(1)教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创设生动、开放、典型、多元的学习情境,运用启发、活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采用合作学习法、任务型学习等教法。整个教学设计利用直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能够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A.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中以小组成员为主体,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相互促进。B.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评比记分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本课的教学密度和深度。D.积极创设情景,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5.学生情况分析:我校是石景山区的实验学校,学生生源较好: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各种气温和降水图的阅读有了较好的把握,对计算机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设计了以下学生的探究实践。

(1)你能说出冬季和夏季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差异吗(学生的亲身体会)?从而了解冬夏气温差异,进而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2)2004年7月,北京遭受了大暴雨的袭击,造成二环和三环的交通瘫痪(学生有深刻体会),它为什么会发生在夏季的北京城区呢?从而了解降水的形成,进而探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

(3)气温和降水等多个要素综合在一起就形成气候。结合前面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并举例说出我国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教学手段、技术准备:采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两名同学一台电脑。老师课前准备好网站并逐台调试。本节课教学前,老师制作了3层12张网页,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并有侧重、有目的地展示给学生,可供不同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园地”。如果学生有兴趣,愿意课下继续研究,网页中还有丰富的拓展园地,告诉大家一些生活中与气候有关的常识。在网页中还设计了实践天地,可供学生在上面和其他同学或网友进行交流。

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阶段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网页名称

引入

新课

















新授
























































进入情景设置网页──提供照片和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回答问题。

(1)你能说出冬季和夏季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差异吗?(北京的冬季和夏季气温有什么不同)

(2)2004年7月,北京遭受了大暴雨的袭击,造成二环和三环的交通瘫痪,它为什么会发生在夏季的北京城区呢?(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所以,今天我们就首先来学习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新授〕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特征

进入资源宝库网页──提供文字、图象和课件资料

1.阅读:什么是气候?思考: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2.气候是一种资源──观看幻灯片或景观图(推荐),说出气候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

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那么中国气候有什么特征?

3.气候的两要素──连接网页:气温和降水。

进入链接气温网页──提供相关资料和课件

①阅读气温的概念。②阅读幻灯片知道气温的测量仪器和方法。③进入幻灯片完成气温曲线图的阅读和练习。④进入幻灯片完成等温线图的阅读和练习。⑤进入幻灯片或视频(推荐)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并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及影响。⑥观看视频,说出我国的气温特征。⑦反馈练习—将规定的词语连接成句。

进入链接降水网页──提供相关资料和课件

①阅读降水的概念。②进入幻灯片(推荐)或视频了解降水的形成。③进入幻灯片(推荐)或视频了解降水的类型。④进入幻灯片完成降水季节变化的内容的阅读和练习。⑤进入幻灯片完成降水的地区分布内容的阅读和练习。⑥进入幻灯片或动画(推荐)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⑦进入幻灯片或视频(推荐)能说出我国的降水特征。⑧反馈练习--将规定的词语连接成句。

4. 我国的气候特征──观看幻灯片或视频(推荐)说出我国的气候特征

5.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观看视频,说出我国的气候给人们带来的灾害,从而感受了解我国气候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学)

〔引导讨论〕

进入探究话题网页

进入气候复杂多样网页:

提供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复习题及答案

〔启发提问〕我国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

〔归纳〕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国的五种类型中有三种是季风气候?

进入我国的季风网页:

提供什么是季风(视频)、影响我国的季风(动画)、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幻灯片)等资料,让学生描述我国的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和夏季盛行风向有何不同?对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归纳〕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风来自低纬大洋──炎热多雨,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返回探究话题网页

提供气候与农业生产的视频、气候与民居的幻灯片,让学生举例说出我国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启发提问〕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引导理论联系实践〕

气候与我们关系密切,安排生产和生活时要考虑气候因素。让我们进入实践天地,来大显身手吧。

进入实践天地网页──提供背景资料

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入讨论(师生利用BBS系统软件交互)

自主题目:空调老板建基地并处理积压产品、乳品加工业老板建厂房、选择建材;假如阴山或武夷山换成喜马拉雅山,中国的气候会怎样?

〔引导拓展〕

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什么关系?请进入拓展园地
进入网页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进入网页









进入网页

思考回答

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进入网页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进入网页



观看资料和视频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思考回答











进入网页

学生自主浏览交流





学生自主选择做答



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进入网页

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回答。





进入网页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进入交互系统交流成果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
情景设置















学法指导

学习标准

学习目标











资源宝库







气        温







降        水

































探究话题

复杂多样







季风显著

























































































实践天地









拓展园地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多样。

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程度较高,绝大多数学生都动起来了:动脑思考、动嘴说、动耳听、动眼看、动手写等,做到了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收获也很多──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学技巧、计算机应用水平等都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0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南昌一中 邹玉燕



教学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情感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投影:

1.你知道江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是那里吗?为什么人们夏季喜欢去那里度假?

2.每年新春佳节之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灯节和冰雕展上游客流连忘返,而在海南省三亚市的海滨浴场则人声鼎沸。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教师点题:同学们刚才所描述的其实是指各地的气候。

板书: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看一看: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A、B两幅景观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能告诉大家A、B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想像一下你此刻在南极会看到什么?在我国的海南又会看到什么?为什么?

教师总结:对,是因为A、B两地的气温不一样。

读图提问: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人们在谈论某地的气候时通常会谈及到哪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图片中的文字描述及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提醒: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一、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做一做:

展示投影:

1.请同学们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完成表1、表2。

表1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表2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布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

2.把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在横线上。

(1)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2)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的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3)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4)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西岸温带季风气候。

(5)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谈一谈:你最想到哪里去旅行?那里的气候如何?

第二课时

看一看:请同学看第57页的3幅景观图,说说A图、B图、C图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

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地气候的差异呢?

教师引导:

1.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气候要素包括哪两个方面?(答: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1

教师引导:读图3.24

1.A位于什么带?B位于什么带?(答:A位于热带,B位于寒带)

2.热带、寒带的气温有何特点?(答: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低温)

3.A、B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答:A降水多,B降水少)

4.A、B谁的纬度高?谁的纬度低?(答:A的纬度低,B的纬度高)

教师小结: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活动2

提问引伸:

1.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

(答: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属于什么降水类型?

(答: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教师小结: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活动3

教师引导:读图3.25

1.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答:A坡,因为A是迎风坡)

2.此地是什么地形?(答:山地)

教师总结:受地形影响A坡降水比B坡多。

巩固练习: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位置)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湿润。(海陆位置)

过渡:气候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必然与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读书讨论:

仔细阅读第60页的课文,看看它们提供了那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1)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严寒、洪水、干旱等。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说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引伸提问: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搬迁了,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吗?(同学阅读62页的“气候变暖”小资料,探寻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你家乡的气候怎样?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吗?

课堂练习

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气候的,哪些是说天气的?

(1)昆明四季如春(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明天大风降温(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l)(4)是说气候的,(2)(3)是说天气的)

2.庐山、九江纬度相近,但九江气温比庐山高.其影响因素是:

(1)地形因素(2)海陆因素(3)纬度因素(4)洋流因素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1)中南半岛(2)印度半岛(3)亚马孙河流域(4)澳大利亚中部

板书计设

1.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点评:该教案引入新课新颖,通过庐山为我省夏季避署胜地和哈尔滨与三亚的气温差异,导入新课内容,启发不思考世界的气候为什么有差异,造咸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悬念设置,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利用投影,反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加强直现性。通过提高引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对所授知识延伸拓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棠上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案书写完整、规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手段先进。板书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对所讲授的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两大问题,教师能及时作出小结,归纳重点、突出重点,加深其课堂印象,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利于学生记忆本课的知识点。教师能联系实际,如提出你的家乡气候怎样,你可以分析那里的气候影响因素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注重对所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我不是在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用掌握的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为学好知识而勤奋努力,奋勇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