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谈话式教学实例
唐山市第75中学 钟万书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证明地球真正形状的蛛丝马迹。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方法】
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视频短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没有视频也可以参考课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课本P3-4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深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老师展示图一组数据]: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教学反思和后记】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谈话式教学,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建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  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  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  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  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  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             臆想           证实

教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1.3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  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1.4),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  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学生  ……(教师对学生举出的现象及时做出评价,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

教师  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够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学生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  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

教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教师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教师手绘版图来说明)

学生  读图,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提醒学生指图说明)

教师  提问(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增强感性认识):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53倍)

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50小时)

教师  (补充)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课堂活动3  看模型──研究地球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人一个地球仪,也可学生自备充气地球仪)

教师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活动4  动动手──制作地球仪

教师  地球仪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学们可自己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参照课本要求进行制作。

学生  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合作能力)

教师  巡回指导,强调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师生  评议评出制作地球仪的优胜组,进行表扬。并请优胜组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统一认识,保护地球

提出口号:我们拥有地球!地球是人类的惟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一中 徐龙强



[内容简析]

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出黑板上三副地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位置吗?(并出示三种辨别方式的地图三幅。)

[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提高教学的导向性,并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了学习内容。以习题的形式点明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增强教学目标的直观性,也为学生自主探讨指明方向。]

二、 引导自学,交流合作

师:怎么做呢?请小组间合作探讨。(巡回指导学生阅读交流课本第14页第2段)

阅读尝试,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时间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吗?请上来讲解。

生:依次逐题分析,示范判别方法及答案。

师:引导总结,通常应用三类地图上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生: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判读方向,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面对北方,背后是南,左西右东;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首先要区分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让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多给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并通过竞赛性激励方式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三、 知识运用,能力训练

师:大家都领会了吗,你坚信你能行吗,咱们不妨来个小测试,看谁先完成课本第15页活动题,并且答案正确。

生:先计时训练,再展示交流,核对答案。

师:真棒,大家作的都很不错,谁又技高一筹呢,咱们再进行一个抢答性反馈测试,一决雌雄。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_______方。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方向。

3.读课本附图“世界政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 濒临太平洋,蒙古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泰国位于中国的_______部。

(2)请你在图中找到长江、黄河,判断:长江、黄河的总体流向都是自_______向_______。

(生的回答及教师及时更正、点评略。)

[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保证学生充分领悟和掌握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方法,还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出现的错误释疑,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 点拨矫正,讲解补充

师:在学习当中,我们还会遇到极地地图,你知道怎样判读方向吗?在生活当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路口指示牌标志性地图,你知道如何识读吗?

生:探究依时间,学习情况酌情安排。

[依据上一环节学生掌握情况而定,不做过高要求,结合课堂情况有机渗透,只对部分特长生予以引导即可,因材施教,区分对待,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五、 延伸拓展,扩充视野

师:以上探究的都是我们有地图时如何判读方向,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没有地图,大家知道如何判定我们所处的地点的方向呢?你有什么高招呢?

生:回答略。

[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六、合作交流,提高认识

师:经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总结交流(略)。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树立学习效率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曹飞跃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手电筒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第二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
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
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
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东京时间早)
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
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不合适,因为这时纽约正是半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略作讲解)
[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一>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二>

(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关系?(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节

月份

北半球得到光热的多少














[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
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一样。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由于地球的公转)
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没有)
[教师]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三、地球上的五带
(读教材图1.20“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湖南属于什么带?(北温带。热带。北温带)
③完成下表:
五带

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

四季变化情况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小结][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湖南临湘六中 马成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等概念。
2.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知挑战。
二、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及未解之谜并分析、探讨。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多媒体课件。
三、方法:分组学习、学生讲解、质疑、讨论。
四、思路:这一节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学的中心在学生的质疑上。课前先将学习的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五、学生预习:学生以原有的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研究学习,每组选出1~2个代表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六、教师准备: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作为学习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帮助(但不一定和学生的思路吻合)。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引导):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更应该叫“水球”,为什么?(展示课件图片)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蓝色代表……,绿色代表……,白色是……,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挡住了,但还是能明显地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从海陆的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几分是陆?(学生看课件图片回答)陆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看图回答)。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就要靠远行,当然远行需要激情,而支撑激情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这里列出的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远行活动,可能有些在当时只是一种贸易往来或者为了其他目的,但在客观上的确对人类认知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有些就是纯粹的探险。接下来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某个事件?学生发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可用来辅助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节课,也挖掘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请一位同学把这节课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2.讲解:(学生发言)讲解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内容(以自己准备的图片、文字资料为主,可结合老师制作的课件,以下是课件摘录)。
了解以下概念:
大洲(点击)岛屿(点击)半岛(点击)海(点击)     
洋(点击)海峡(点击)(点击图中的各概念,就可出现更详细的介绍,比如岛屿)(点击图中的大洲和大洋,就可出现更详细的介绍,比如非洲)共有4个同学先后发言(受时间限制,控制了发言人数)。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做以下练习。
探知(学生发言、讨论)
3.(展示问题):
(1)印第安人是如何到达美洲的?
(2)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沉没的?
(3)你知道深圳“盐田”的来历吗?
(4)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为什么看上去是蓝的?
(5)海水将成为未来人类的主要水源吗?……学生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下列问题。有些问题目前来看都是未解之谜,但我们不妨也来研究、探讨一下。
4.(展示问题):
(1)为什么大陆的形状多是三角形的?
(2)为什么大洲是对称分布?
(3)为什么会有陆地和海洋?
(4)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水?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5)人类未来能不能在海里生活?
(6)百慕大三角区谜团。
(7)在世界简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八、结束语
很遗憾,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讨论只能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把感兴趣的话题记下来,继续寻找答案,然后再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明白,我们所了解的知识很有限,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探索虽然艰难,但却是一种快乐。希望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充分享受这种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师大附中 黄雄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教师巩固总结此课。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选登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师大附中 黄雄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教学基本流程:
点评:该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授课方法,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学生参与从远古到现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自制地球仪,“找朋友”等活动讲清了地球的形状,经纬线和经纬度,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因课设问、因情景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问题,讨论问题,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能有的放矢,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可以利用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为实践的品质。该教案书写规范,教学过程祥实,教学节奏、条理一目了然,教学手段切实可行,既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又可“土”法上马,具有平时教学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把一节课的三个难点分散在三个课时解决,易于学生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5: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