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第十册音乐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音版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十册教案111.rar

11.39 KB, 下载次数: 4900

ra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31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音版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
三、综合训练:
  1、声乐练习
      2、节奏听辨及旋律片断创作
四、欣赏:童年——选自《海霞》组曲(管弦乐曲)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按指定节奏进行旋律片断创作,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通过欣赏《童年》巩固并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记忆力,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对
   学生进行”一史两情”教育。

教材分析: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为大调式 。二段体结构。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创作的一首为广大少年和儿童喜爱的歌曲。



 二、读谱知识:音乐由弱拍或强拍弱位上开始。



 三、综合训练:发声练习讲解弱起小节。



        听辨旋律短句,按指定节奏创作两小节旋律片断。



四        四、欣赏:管弦乐乐曲《童年》原是影片《霞》中的配    



          乐,后由作曲家王酩本人改编为《海峡组曲》。



      教学重点:



          弱起小节



教     教学难点:



          旋律写作



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复习第九册教材内容。



二 展示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 综合训练(二)



教学目的:



     一、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新学期学习新知识做好



    准备。



     二、展示新学期教学内容与要求,让学生对新学期有一



      个完整系统的了解与印象。



  教材分析:



      综合训练(二)有两个要求,一是听辨节奏短句



      二是按指定节奏,用do,re,mi,fa,sol创作两小节旋律。



教学重点:



    旋律写作。



教学过程:



1梗概介绍新学期内容。



2提出新学期新建议。



3 复习旧知识,线谱与简谱对照



                  四几拍。         八几拍



                X - - -   4拍(  )        8拍 (  )



                X - -     2拍(  )        4拍 (  )



                X 。       1。5拍(  )      3拍 (  )



                X        1拍(  )        2拍 (  )



                X        0。5 拍(  )



   `   4 复习节奏组合






        5 听辨大小三度音程并演唱。



        6 复习二三四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7 节奏听辨抢答。



(1)              四三拍  四二拍  四二拍



(2)              四二拍  八六拍  四四拍



(3)              四二拍  四二拍  四二拍



        8 学生选举 “小小作曲家创作大赛”组委会。



        9 学生旋律创作评委会选出优秀作品展示。



       10 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一)



      二、讲解弱起小节

回复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6-1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音版第十册音乐教案

重点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0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