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今夕何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捕捉中考满分佳作亮点:选材、见解和语言
 先来看这篇得“五颗星”的好文章,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
  我的视线

  上天赐给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用我的视线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与感动。


  那个菜场在上学的必经之路,污浊的泥水、满地的菜皮和被压扁的螃蟹尸体竟成了铺路石。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那个宁静的角落落进了我的视线。卖鸡的摊位用几根木棒搭成,锈迹斑斑的鸡笼里鸡的聒噪倒更显出这个老板的沉默寡言。他是那种望一眼便能确定是个农民的人,黑色的皮肤中透着通红,像调色盘中干了的颜料。我无法计算他的年龄,也许岁月的齿轮早就磨光了他的青春。

  买鸡的人们夸他实在,他憨厚地一笑。我第一次被这单纯的笑容感动,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知足与随遇而安,是勤勤恳恳干活的回报。我便在这条必经之路上,经常去看看那人勤劳的身影。

  禽流感的袭来像风暴般席卷了所有的家禽和饲养者,使他(它)们一同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

  再经此地,那个摊位已是紧闭大门,那块写价钱的木板在风中瑟瑟发抖,敲出凄凉的声响,我不禁为摊主的命运担忧。

  依然嘈杂的菜场,没有人注意那一隅。我习惯地一望,看到那里成了卖水产的摊位,店主大声吆喝的叫卖声让这里没有安静的角落了。

  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再一次抓住了我的视线,是卖鸡的店主。他正将一袋袋米扛到更小的店面去。依然黝黑的脸颊透出生活的艰辛。他没有年轻人值得骄傲的青春,有的只是坚强的意志与体魄;他没有大学生赖以生存的文凭,有的只是对艰辛生活的奋发和努力;他没有富人对生活的奢侈,有的只是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那双被风干的手,粗犷地一抹汗,向洒向泥土的汗水告别。

  我伫立在那里。这里辛勤劳动的人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低微的收入在他们对生活的坚强与乐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贫穷的人们并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坚毅得如同百年树藤,他们辛劳得如同采蜜蜂蝶。农民,这是一个令有些人不屑一顾的词,而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证明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无论环境怎样变迁,为生活的理想而奋斗是他们不变的目标。

  不再厌恶这个嘈杂的菜场,我的视线不只容下高楼鳞次栉比的都市,另一个角落即使遵循着与我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它依然伟大,因人而伟大。我感到我的视线变得开阔起来———既然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大都市,我们的视线也应容纳为生活拼搏的人们,并为这一美景而感动。

  打分:★★★★★

  [点评]

  这道题规定了“我”的立足点和观察范围。可以写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写一个人静静地伫立窗前,体味视线所及的某个地方引起的回忆、向往和内心的波澜等。在一定的场合你观察到的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都市一角、农村一墟、山山水水都可成为题材;写人记事,写场面,写风景,描写抒情都可。当然也可以将视线伸向某个领域,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和涉及的深浅程度,作一番观察思考,作一段欣赏评价。

  因而,这是一个容易写而且可以纵笔驰骋写得好的题目。

  阅卷中欣喜地看到这一题的好作文相对较多,上文就是一篇得到满分的佳作。

  这篇文章有三个主要的“亮点”:

  第一,“选材恰当,有新意”(A等的评分标准)。文中“我的视线”捕捉到的是菜场一位“农民小贩”的“美与感动”。这样的选材在考场作文中是极为少见的,“物以稀为贵”,因而也就显得耀眼。

  第二,“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A等的评分标准)。文章不是停留在描摹层面,而是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欣赏与评价。作者的认识与见解集中体现在第8段:“辛勤劳动的人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无论环境怎样变迁,为生活的理想而奋斗是他们不变的目标。”一位生活在大城市中、条件相对优裕的初三学生能有这样入木三分的思考,能有如此真挚动人的感受,实属难能可贵!

  第三,“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A等的评分标准)。语言的精湛在文中处处可见,例如,对文中主人公农民小贩的外貌描摹:“黑色的皮肤中透着通红,像调色盘中干了的颜料。我无法计算他的年龄,也许岁月的齿轮早就磨光了他的青春。”“那双被风干的手,粗犷地一抹汗,向洒向泥土的汗水告别。”寥寥数笔,将一位经日晒雨淋、艰辛勤劳的农民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依然黝黑的脸颊透出生活的艰辛。他没有年轻人值得骄傲的青春,有的只是坚强的意志与体魄;他没有大学生赖以生存的文凭,有的只是对艰辛生活的奋发和努力;他没有富人对生活的奢侈,有的只是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三个“没有……有的只是……”,赞美了农民小贩的精神品质,将“我的视线”捕捉到的“美与感动”淋漓畅酣地表达出来,足以见得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题发展特点略谈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我国特有的语言瑰宝——文言文的继承学习。近三年来,北京各区中考试卷中文言文考查所占分数在6—12分,占试卷总分的5%—10%左右。初中语文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要求为中考文言文的考查设置了范围,重点着眼于:诵读方面,也就是对文言文的读音的考查;理解内容方面;背诵,即积累方面(该类题专设在积累默写一类,故不包括在文言文阅读中)。比较近三年的中考题,文言文阅读呈
以下几大趋势。
  一、平实基本的考察仍是主要内容。

  平实基本的考察即指对文言文词语音、义及句义的考查,这在各区中考题中均有显现。考查音、义的词语多为常用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或多义词。

  例: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素:sù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 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èi 同“披”

  (2002年朝阳区中考题 《陈涉世家》)

  例: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003年北京中考题 《桃花源记》)

  1. 翻译句子的目的在于考查句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例: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02年东城区中考题 《桃花源记》)

  这道题的意图在于考查古今异义词“妻子”“绝境”“无论”的含义。

  2. 所译句子是个特殊句式。

  例: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 (2001年朝阳区中考试题《陋室铭》)

  3. 所译句子在理解上有难度。

  例: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01年东城区中考试题《陈涉世家》)

  4. 所译句子运用一定的修辞。

  例: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002年宣武区中考试题《醉翁亭记》)

  该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在翻译时既要将语言组织好,还要注意句式的对称。

  二、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

  在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中考题中,每一个区县都涉及到这一考点,有些区的文言文阅读甚至只设了理解性阅读题,可见该题型的重要程度。各区理解阅读的题型有以下几个特色。

  从答题形式上看:

  (1)从原文摘取信息点。

  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2002年海淀区中考试题《出师表》)

  (2)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2001年宣武区中考试题 《活板》)

  从答题内容上看:

  (1)概括选文内容。

  例: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____________,自娱自乐,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2001年朝阳区中考题 《陋室铭》)

  例: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2003年北京中考题 《桃花源记》)

  (2)对文中人物(或主角)的理解。

  例?押选段表现屠户的特点是 。狼的特点是 。

  (2001年崇文区中考试题 《狼》)

  例: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出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002年朝阳区中考试题《陈涉世家》)

  (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例:结合本段内容简要答出:曹刿“远谋”体现在哪?

  (2001石景山区中考试题《曹刿论战》)

  例: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2002年东城区中考题《桃花源记》)

  三、开放拓展题的逐渐介入。

  在文言文考查中逐渐出现了与现代文阅读相似的题型与思路,这就是开放拓展题的登场。这也是顺应新的课程理念诞生的一类新题型,它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及知识积累能力,这也是文言文阅读中具有新意的题型。学生在答这类题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是对个人阅读理解和知识积累的一个尊重。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简要回答“叹惋”什么?

  (2002年丰台区中考试题 《桃花源记》)

  这道题要求考生在把握全文后,发挥想象力,根据文章具体情况来合理设想桃花源中的人叹惋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复习轻松把握 文言文总复习5天计划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含《七步诗》和《古代诗歌三首》),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古诗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如“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绝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学很容易混淆。这道题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应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话均不是理由,所以不应写。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古诗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多想几个诗句,然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养成良好的积累诗句的习惯也是形成你的厚实文化积淀的必做功课之一,同时这些诗句也可在写作中引用,增添文章的色彩。

  第二天:文言实词的掌握

  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的较容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一下。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整理下来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迁移能力,二是掌握扎实,记忆深刻。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因为实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个实词的确切意义,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我们的文言语感才会逐渐形成,才能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举一反三,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书下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第三天: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在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第一天朗读文章的时候,就给句子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句子翻译又要特别注重句中关键实词的理解,所以第二天的实词整理又为它打下又一层基础,那么,句子翻译就显得轻松多了。在全面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不妨再一课一课地重点整理这些文言语句:首先,整理课文当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实词的句子。最后,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句子翻译还重在培养语感,只有课内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课外文言阅读中以不变应万变。

  第四天: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

  语段阅读也是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天的课文诵读已让同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们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整理:首先,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其次,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再次,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

  这一部分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它们是相通的。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它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

  第五天: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不要被课外语段部分所吓倒,其实有很多课外语段并不比课内所学的难,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具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相信同学会轻松度过这一关。

  首先,同学需要有一定量的简单的课外语段的积累,以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为主,如《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画蛇添足》、《郑人买履》等,了解这些文章中的重点实词(以课内有的为主),会翻译文中能揭示哲理或含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现象的句子,并理解故事的主旨、寓意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积累一些故事,名言(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也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何乐而不为?

  其次,你还要找10篇未读过的文言短文,开始强化训练。拿来一篇从未阅读过的短文,先不要慌,先把文章浏览一遍,一边浏览一边将你知道的翻译出来,而不会翻译的词先抛到一边,一遍下来,文章大致写的内容应该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第二遍再仔细阅读,这回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遇到熟悉的实词可以好好想一想在哪篇文章中学过,遇到一词多义的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今日由王广惠老师讲解今年语文中考的趋势。他首先提醒考生要调整好心态,其次,要用“心”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王广惠:北京十三中高级教师,精华听课网语文主讲教师。多年担任西城区兼职教研员和区中心备课组成员。连续担任语文教研组长27年,教初三26年。所教学生中考语文成绩多次名列西城区第一。曾参与区中考命题工作,并参加北京市教委考试院语文中考题库命题  
工作。

  侧重基础知识

  就中考而言,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考查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学习中须牢牢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语音:能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常用字。

  (2)汉字:①能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②能够辨识简单的形似字;③理解常见的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语音和意义;④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3)词语:①理解掌握“文章示例”所列文章中的常用词语;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③能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④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4)句子:能够正确运用句子表情达意。

  (5)识记“文章示例”所列文章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6)背诵规定的篇和段。

  要有文体意识

  阅读现代文应该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三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四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含义。

  在做阅读题时,一定要有明确和强烈的文体意识,要知道,不同文体的特点是很鲜明的,中考阅读题对不同文体区分也大。比如记叙文就是考语言、结构、思想等;说明文无非就是考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言之有序特点的体会;议论文是考论点、论据、论证和议论文语言方面的特点。所以要准确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基本写法,要知道不同文体的规律。

  关键还是写作

  将平日自己的好文章进行梳理,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感知平时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和确定要害的方法,领悟如何选材以表达自己真实健康的思想感情,并使文章条理清楚、中心明确,从而找到取得作文好成绩的“妙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阅读(上)


一、能力要求
  1.顺畅朗读基本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了解一些文言文的主要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写出段落大意。4.结合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5.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出题方向

 ?1.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实词的读音、意义,虚词的用法等。2.整篇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对文言的翻译、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特色等。

 ?三、真题再现

 ?1.解释画线的词都正确的是()

 ?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同“饲”见:同“现”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敌

 ?窘:困窘急迫敌:胁迫,攻击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书:书信罾:用网捕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植:种亵:亲近而不庄重

  【专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意义的把握。A项中的“食”应该读shí,“吃”的意思。C项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D项中的“植”解释有误,“植”在句中是“树立”的含义。只有B项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答案为B项。

  2.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专家分析】:

  (1).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主要有:妻子、绝境、无论。这两句话可以译为:A.带着妻子儿子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B.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语文冲刺全攻略之文言文阅读(下)


四、专家建议
  1.熟读甚至背诵课文中的文言篇目,掌握文中常用实词的读音、意思,了解一些虚词的用法,比如“也”“之”“乎”等。

  2.掌握一些句式特点,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各种问句等。


  3.可以阅读一些浅易的课外文言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五、自我检测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文略)

  1.解释“由是感激”的“是”字所指代的内容的句子。

  2.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哪一项?()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选出与“故五月渡泸”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出题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称帝之明

 ?C.遂许先帝以驱驰,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

  【答案】

  1.先帝不认为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探望我,向我询问当前的大事。

  2.C 3.D 4.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中考语文复习辅导

中考语文讲堂:如何正确排列语序



挑选相同的句式排序
  有些排序题变换成给出题干和一部分内容提示,并空出一个或几个空,在下边列出几个选项,然后让答题者从选项中挑一个句子补充到所缺空中的形式。针对这种题型,我们
可采取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分析句式,然后从选项中挑选出与题干句式相同的选项。

  例1.从选项中挑选出恰当的句子填入所缺的空中,使句意连贯、合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并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答:( )

  分析:由题干中“平凡的努力,并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转折复句。选项A、C均为转折复句,只是前半句有点区别,而答案又不能有两个。我们把A、C这两句的前半句与题干中的前半句作比较,发现只有A的前半句“细小的石子并不显眼”与“平凡的努力并不惊人”句式完全一样,所以可以确定A即为答案。

  答案:A

  例2.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连句: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 )。

  A.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C.牢记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

  D.不能忘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 )

  分析:题干中提示句的句式是“XX的XX不能XX,”选项中A、B、D均为“牢记(不能忘)XX的宗旨”的句式,只有B“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所提示的句式相吻合,所以答案应选B。

  答案:B

  例3.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适当的语句填空: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 )。

  A.没有一个不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没有一个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C.每个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D.人人都为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答:( )

  分析:从题干提示语中,我们看出“没有一个不佩服”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式。选项中C、D均为肯定句,所以不选。可选的只有A和B。那么,A和B到底应选哪一个呢?再作深入分析。A和B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白求恩的精神”,一个是“他的精神”。联系题干,题干中前边也提到白求恩,后边就不能重复其名,只有用第三人称代词“他”来代替,所以答案应选B。

  答案:B

  例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我徜徉在镇中的集贸市场,货物目不暇接,有鲜嫩翠绿的蔬菜、水果,______,更有那水乡特有的“鱼龙阵”。

  A.有散发出阵阵清香的山肴野蔌

  B.有山肴野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C.有散发出山肴野蔌的阵阵清香

  D.有山肴野蔌在散发出阵阵清香

  分析:题干中的前后句均为“有XX的XX(具体实物)”的句式,四个选项均为此种句式,但B、C、D中的“清香”不为具体实物,只有A中的“山肴野蔌”为具体实物,与前句中的“蔬菜、水果”及后句中的“鱼龙阵”相呼应、相协调,所以答案应为A。

  答案: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