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7-7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拼音教材《an en in un ün》教学片段之一
前鼻韵母的教学是拼音学习的一大难点,在以往的拼音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看图、借助
图画发准读音、教师引导发现规律的方法,学生呈被动式样接受学习,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前鼻韵母教学规律性较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
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寻求规律,注重体验,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片段1:
出示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师:同学们,今天,有五个拼音宝宝要跟我们见面了。他们可都是一家人哟!仔细观察这些
拼音娃娃,你能告诉老师他们为什么是一家人吗?
生1:老师,他们都是两个字母组成的。
生2:我发现它们后面都有一个“n”。
生3:老师,我还发现它们都是由单韵母和声母”n”组成的。
师:对,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他们是一家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长得很相象。竖起
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告诉老师,你还能发现为什么他们是一家人的原因吗?
(师多次发音:an en in un ün)
生1:我发现老师发这五个音时,尾巴上的音很相象。
生2:都有—n这个音。
师:小耳朵真会听。他们是一家人,因为他们都要发出—n。(配合手势讲解发音要领,学
生发—n音)
师教读“an”的发音。学生跟读。
生又说:“我还发现这些韵母发音时,都是和复韵母的发音规律差不多,也是两音很快的滑
到了一起。”
师:你真聪明!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叫出这五个拼音宝宝的名字。
小组试读剩下的四个前鼻韵母。
(解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知识本来就是
为解决问题而生的。这个片段我让学生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或看,或听,或读
,或想,在观察中,在倾听中去发现前鼻韵母的字形,字音的共同点,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
灵动的火花,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发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单调的拼音
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让学生不断得到肯定,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片段2:
请一生上台,师发—n音,让学生用手指分别放在老师的鼻孔和嘴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老师发这个音的时候,气是从鼻孔里发出来的。
师:对,所以我们叫这些音为“鼻韵母”
学生自己试着发音,同桌互相检查,感受发鼻韵母时是鼻孔出气。
师: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老师发音的嘴形,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老师发这个音的时候,嘴巴没有闭上。
生2:我发现老师发这个音的时候,是舌头顶住前面的牙齿。
师:准确地说:发—n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让气流从鼻腔透出。所以,它们有
一个共同的名字——“前鼻韵母”。
教师用手势配合讲解发音要点,反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学生试读。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小镜子,自己对着镜子好好练一练。同桌合作检查。
(解读:体验,就是自己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情感体会和感受。“注重体验”
是拼音教材《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
实施方法。教学中,只有积极地调动学生去参与,去感受,去体验,才能谈得上效益和效率
。前鼻韵母的发音是难点,学生发音不到位,经常会与后鼻韵母相混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将教学过程分解成两步:第一步:探一探,练一练。先让他们用手指试探鼻和口的气流
,感受气流的出入。知道前鼻韵母是让气流从鼻孔出来。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互练。第
二步:看一看,练一练。口型对发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让气流从鼻孔出来,学生往
往会闭上嘴巴。所以我让他们先看老师口形,再看镜子自练,为读好前鼻韵母做好一切准备
。这样在课的设计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亲历”中,进行语文的实践发现。在“亲
历”中,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变成了形象的,直观的,学生的体验就很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