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王革
一、设计依据


(一)课程目标要求


1.阅读地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阅读图片等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描述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了解本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点;


4.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的分布地区,简单描述其自然环境特点;


5.读图说出本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是在“中东”“欧洲西部”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这个地区存在的问题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有关,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以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时事。


2.学生从读图入手,运用地图,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加以归纳与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教学难点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2.撒哈拉以南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


我来展示


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一下。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黑人小朋友照片奖给准备充足好的小组,最后我们看哪个学习小组结识的黑人小朋友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结合课本69页8.29图说明)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根据师生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展示一下。学生根据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


教学目标: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片神奇和充满生机的土地,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和各异的风俗习惯。


转折深入:谁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主要国家?绝大多数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地区现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67页)。(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我来探究


1.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


(3)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4)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热大陆)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教师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三、气候特征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


我来演示


1.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教师可事先对收集的资料加以筛选。


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3.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4.教师引导:在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结合课本72页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地地方继续生存。)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5.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有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教师过渡: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四、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


1.读书69页图8。29: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和海拔比较低的高原地区;环境特点是:气候不太干燥,海拔不太高,气候以热带的草原为主,常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2.本区都有哪些外来移民?(本区外来移民有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我来说明


1.说一说这些欧洲人为什么移民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欧洲人的到来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黑种人从非洲迁向美洲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在小学学过“殖民主义者掠夺资源和物产、贩卖黑奴、大量移民进行长期统治。”


教师小结: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欧洲殖民者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把黑人当奴隶运往美洲贩卖,因此非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经过努力,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经独立。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本区悠久的的文明史和“政治地图的变化”,学生认识黑人几百年来的苦难历程,了解非洲人民所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成就。


我来小结:上面我们对黑人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古老、美丽、富饶、神奇……)


板书设计:






附:小组评价表


第1组(得分)
第2组(得分)
第3组(得分)
我来展示






我来探究






我来演示






我来说明






我来小结






我是最棒








大连市第七十一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二节 发达国家集中地区──欧洲西部

大连第五十中学 于春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局域网、自制课件),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题签(一)、题签(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从身边事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什么?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什么?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什么?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3.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
师:现在你们每人桌上有一张题签,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大家赶紧行动起来,读图完成“题签(一)”上的问题。(学生点击进入“学件”,根据微机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
时间到,音乐停。(学生在自己的微机上指图讲解,利用计算机局域网逐题分析交流)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入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入,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
4.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题签上的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5.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题签上的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节课请你们作老师,谈谈你们的研究结果。
师:你们知道吗?在网吧除了聊天、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登陆相应的网站查阅地理信息,想知道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时你会大开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谈话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陶冶情操。优美的音乐声中获得知识,寓教于乐。





另辟学习途径,拓宽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

题签(一):位置、地形和气候
点击“欧洲西部”进入,看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鼠标箭头变成“手”形,可点击进入)
一、位置(Where is it?)
1.在世界中的位置:欧洲西部位于_______(A.南半球、B.北半球)。位于________(A.东半球、B.西半球)。请说出判断理由。
2.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南隔_____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_______________洲相望。
3.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至_______之间。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_________(A.北回归线、B.北极圈)。
推断:a.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气候受__________(A.海洋、B.陆地)影响较大。大部分为__________(A.陆地性、B.海洋性)气候。
b.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带,只有一小部分属于___________带。
二、地形(What is it?)
1.观察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特点_______(A.比较平直、B.曲折破碎),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吗?
推断:多优良________,海运发达。
2.欧洲西部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中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主要有北部的_________、中部的________。中部地区的山脉大致呈___________走向。
推断:这种地形分布特点有利于海洋_______深入大陆内部,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随着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冬冷夏热,气候逐渐过渡为___________气候。
3.根据本区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把本区“河湖”特征与形成条件连接起来。
(1)河湖水量充沛,河网密集           A.受冰川影响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湖泊  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
(3)无长河                   C.中欧西欧多平原,降水较多
推断:这些平原、山地、半岛上多冰川地形、湖泊、峡湾,成为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本区业发达。
题签(二):气候、农业和工业
欢迎大家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的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下一节课请你们做老师)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5.欧洲西部成为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工业有何特点?为什么如此发达?
6.你们还知道本区有哪些区域性国际组织?你能简要介绍它们吗?
7.试说说本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需要到哪些国家去参观?
8.本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能列举一、两个国家说明原因吗?
点评
这节课,教师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及自制“学件”,向老师们展示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也为学生自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进入欧洲西部浏览自然风光。此时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意向,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城市或自主去探究某个问题,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地理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寓教于乐。(大连第五十中学 徐于敏)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有关“欧洲西部”的素材、图片,并将其制作成简单易学的“学件”,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局域网尝试“网络”教学,实现“人机对话”,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我在刚开课时,从学生身边事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件”读图分析,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题签(一)上所设置的问题,从而对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完成题签(一)上的问题后,课件中设置了奖励机制,即学生可进入“国家和旅游”主页,尽情浏览欧洲西部的优美风光,了解欧洲西部的风土人情。同时在浏览之余引导学生思考题签(二)上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进行作好了铺垫,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另辟学习途径,教会学生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学习方法。
但本节课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将题签(一)、题签(二)上的问题完全设置在“学件”中,所以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同时,怎样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更有机、更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枯燥、压抑的感觉,也是本节课值得思考的地方。(大连第五十中学 于春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一节 中东的水资源匮乏和文化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张毅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及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突,从而进一步认识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建设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学准备
教师
1.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2.将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找关于中东地区冲突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看看这里有没有劣势条件呢?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见教材P54)
学生:有劣势条件,这里沙漠面积广大。
教师:非常好,不知大家还注意到没有,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学生:因为这里是热带沙漠气候。
活动:读教材P55“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请学生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承:现在请你们看看这幅“中东河流图”,上面的注释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吗?
学生回答:正是由于这里干旱的气候,才使得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使得出现这种情况。□教学设计
教师补充:的确如此,由于气候干旱,使得各国常因为水资源而争端。比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会听到“约旦河西岸”这个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的冲突中,就有许多次是为了争夺约旦河。
教师提问: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打开教材P56,读一读阅读材料。你还能不能再补充一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承: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等。
教师解释: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270立方米,不足中东人均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的1/8。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滴灌和温室大棚造就了产业化现代农业,其用水在30年以来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
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西部地区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教师转承: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的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学生讨论:略(包括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教师总结: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的战争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板书:
第一节  中  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三洲五海之地匮乏的水资源

大连市79中学 任建华 匡艳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说明本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三洲五海之地;匮乏的水资源。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在授课“中东”前,提前两周向学生布置长周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中东热点问题及其原因的材料和信息。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英、法资本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行动严重打击了英、法在中东的权益,英、法决定进行武装干涉,并与以色列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同年11月,英法联军进驻苏伊士运河区。这时美、苏同时向英、法提出严厉警告,并扬言要对英、法实行制裁,英、法只好屈服,被迫撤离埃及领土。
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师:这段材料中涉及了几个国家?他们共同关注的是哪个地区?请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就打击了这些国家在中东的权益?下面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
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段材料中提到了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以色列这些国家,他们关注的是中东地区的苏伊士运河。
生:(补充)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这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教师出示中东地区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并在图上找到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海,并找到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以及它们连接的海,总结这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生:(查找地图并指图回答)
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曼德海峡连接红海和阿拉伯海。
生:(继续补充)这里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板书三洲五海之地
师:请说出中东地区连接的是哪五个海?哪三个洲?
生:前面已经有四个海,还有一个是里海;三个洲是亚洲、欧洲和非洲。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东确实是五海三洲之地,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读图查找中东包括哪些国家?
生:(读图查找国家)
出示资料: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有20个,他们是马耳他、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佛得角、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肯尼亚、摩洛哥。
师:请找出中东地区的国家有哪些?
生:10个,有卡塔尔、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以色列、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
师:1998年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也指出,世界有26个国家的近3亿人口面临严重缺水,其中中东的国家有9个。这两个资料都说明什么?
生:说明中东严重缺水。
板书匮乏的水资源
师:请大家看图思考中东为什么如此缺水?
生:降水少,气候干燥,河流少。
师:干燥缺水,几乎中东的每一个国家都受到缺水的困扰。
大家再找找看:河流少,有哪几条?分布在哪几个国家?
生:尼罗河流经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
幼发拉底河流经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
约旦河流经约旦和以色列。
利塔尼河流经以色列和黎巴嫩。
太巴列湖为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有等。
师:中东本来缺水,几个国家又共用一条河流,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大家会因争水而打仗。因为大家共有一条河流,上游的截水,下游的水就少或没有水,能不打吗?!
师:中东的用水分配不均确实引发了很多战争,谁能举个例子?
生:1967年阿拉伯与以色列的战争;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都是为了约旦河水;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就幼发拉底河的使用而进行的谈判;戈兰高地之争。
师:可以说“中东一直为水而战”。有人说“人类21世纪也将为水而战”,你如何理解?
生:(回答略)
师:没有人愿意由于水而贫穷,而战斗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解决中东用水和缺水的问题呢?
生:为水立法;共同协商使用;循环利用;海水淡化;买水;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棒,你们都可以成为世界的和平使者,也可以成为各国的水利专家。你们提到的这些建议在中东地区都实现了。在这里还有一个节水农业做的最好的国家,它创造了让沙漠开花的农业奇迹。这个国家是以色列。下面让我们观看一段以色列农业发展的VCD。
(师生观看VCD)
师: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到底好在哪儿呢?
生:节水意识强;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农业。
师:说得好。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将给我国发展带来新面貌。我们借鉴一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说两句话,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希望,更可以是展望或预言。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几个大国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以及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与评价。



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体会其位置重要性。


自然过渡到缺水的国家。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以及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扩展学生的思维。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感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联系我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一节 《中东》说课稿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张洪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东》,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八章第一节《中东》,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 战火频仍 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著名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著名?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最大。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第二课时

提前测评之后,出示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与生活体验,谈谈中东的气候与河流的分布特点?

展示中东河流分布图,指出中东的河湖。

请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都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这些稀少的河湖?

于是有关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分配和争夺又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板书)

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怎样解决中东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下面用一组图片来展示,中东各国是如何利用高科技发展节水农业的。

(转承)

这是世界人种分布图,一起看中东以什么人种为主?

中东地区主要说什么语言?

这是犹太人,这是犹太人在举行集会活动。

这是阿拉伯人,男人的传统服装以白色为主。

一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时,必须面戴黑纱。

这是圣城麦加规模宏大的万人朝圣。

这是回教堂,这是清真寺。

这是圣城──耶路撒冷。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差异”,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中东》这一节课,主要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宗教纷争与文化差异等主要几方面,对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的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课件)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地区,流血冲突不断,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这是愤怒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纪念“抗争三周年”。

联合国医疗人员在抢救巴方武装分子。

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犹太人定居点,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

巴以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这个问题有点难懂,注意啦!

资料:犹太人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如图1947年联合分治决议制定的疆界线),把耶路撒冷市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同意分治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始终未建立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军队展开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1949年,以色列先后同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以色列通过战争夺得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还要多4850平方公里。(如图1949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停战界线)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1980年,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为“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直至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才告一段落。由于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矛盾,民族仇恨依然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国际新闻当中看到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

中东的战火频仍给了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中东,还有一个国家我们不得不提,就是伊拉克,在2003年爆发的美伊战争的阴霾(mai)至今未散,从1980到2003这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里面有伊拉克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有针对美英联军的反侵略战争,这里面的问题错综复杂。

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并整理有关伊拉克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专题讨论。

伊拉克的种族与宗教;

伊拉克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伊拉克由石油富国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美伊战争。

2.请同学们每天关注新闻联播,看看当天在中东又发生了什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走向和重建,以及巴以冲突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关于第三课时对伊拉克的专题讨论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二节 “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山东省金岭铁矿子弟学校 李彩红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2005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点评:本节课以“中法文化年”作为导入素材,从时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发达国家风貌,形象生动,真实感强;以欧盟的变化作为知识的拓展,时代感鲜明;以温总理的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语,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本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前资料的准备偏离了主题,而应是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事物、图片,如英法海底隧道、法国艾菲尔铁塔、荷兰拦海大坝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6: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三节 区域地理复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位置和范围

(二)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等岛屿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高原为主,海岸线平直
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山脉:德拉肯斯山脉
盆地:刚果盆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东非高原、红海至西亚死海。地壳断裂形成,继续扩大;谷底湖泊连串。(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二)气候──湿热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
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东部高原,分布最广
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南回归线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南部沿海
(三)水文
刚果河:发源于南部高原,主要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大西洋,流量丰富为世界第二大河。
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上游有世界上著名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
(四)生物
植被: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动物:雨林中的狒狒、鳄鱼等
     热带草原上的羚羊、长颈鹿、斑马、狮子等
(五)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南非──黄金、金刚石赞比亚──铜矿
       几内亚──铝土尼日利亚──石油
森林资源
热带经济作物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黑种人的故乡,不同部族有不同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口增长快,城市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三角贸易”丧失一亿人口。
(二)农业
发展慢,粮食不能自给,热带经济作物、畜牧业、森林有优势
(三)工业
采矿为主,制造业落后
经济模式:出口矿产或农产原料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脆弱。
(四)问题──人口、粮食和环境

措施: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民族团结等。
(五)城市
南非: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南非最大的城市,采金中心)、好望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5: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