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60|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节 自然环境(二) 学案设计

江苏省锡中实验学校 吴虹霞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对其终身发展都有帮助,所以要格外注重。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注意以亚洲的教材内容作为基点,引导学生向其他大洲适当拓展,体现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将七年级上册涉及到的地形、气候、河流、居民、经济等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另一方面,本套教材只安排亚洲这一个大洲进行学习,意图是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大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学会运用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养成对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进行联系分析的习惯。所以,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亚洲复杂的气候”,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教学重点:1.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区域气候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



教学全过程设计



提前自学



自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


2.初步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学习过程


学生读P7/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自己分析亚洲的气候。


1.全球共有11种气候,亚洲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对照下发材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格,找出亚洲没有的是哪些气候类型。)


2.找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3.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预设:此时学生一般只能发现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地带气候特别复杂这个事实,在此主要得出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用课件出示的探究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情景研讨


一、情景研讨目标


1.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2.利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通过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对比亚洲和非洲气候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大洲气候特点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非洲气候的活动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二、情景研讨过程


1.读图6.9和6.10,结合课件,进一步分析亚洲的气候。


(1)以雅库茨克为例,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变化特点。


(2)以乌兰巴托为例,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3)试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现两地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差异──纬度)


(4)试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的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发现两地地理位置上最明显的共同点──纬度接近,引导学生思考纬度相似而降水有差异,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一定不是──纬度,再引导学生继续寻找两地的差异──海陆,得出海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这两地点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这里用了排除法)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和制作的课件,帮助学生化解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原因这一难点。


2.再看300N附近地区的气候,除了发现这一地带气候特别复杂外,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突出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带来的不同气候类型,同是300N,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这里可联系上学期“世界的气候”一节中的活动题“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突出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极为显著(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说明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探究钻研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利用旧知获得新知的能力。



3.阅读P8“被淹没的土地”,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出示孟买气候直方图分析季风气候易形成旱涝灾害的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气候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思维习惯。



4.辨别下列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之间的差别(利用课件同时展现三种季风气候,并且三张气候直方图中的图例应一致,课件也提供这三种气候单列的直方图)


设计意图:1.巧用手段,使学生直观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获得分析气候的方法。2.单列的直方图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每种季风气候的特征(具体数据)。















三、归纳与拓展


1.归纳与质疑


(1)亚洲气候特点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由学生回顾刚才分析的步骤后得出结论: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能力。


2.拓展


(1)知识迁移:读图6.12“非洲的气候”,并与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 作比较,说明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案例、应用方法,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生阅读,说明形成原因不作学习要求)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
寒带
寒带气候
终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极圈内


设计意图:补充知识,初步了解气候分布具有的规律性,为今后学习具体区域时有意识地找寻规律打下基础。


教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气候,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气候,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气候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气候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两个具体安排。


1.在归纳部分总结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


2.在拓展部分分析非洲的气候特点,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成度。


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在学生今后学习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时可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这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全局观念。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但本课一开始,在第一个环节提前自学的第一个学习过程中,本人发现提供给学生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格中遗漏了一个寒带气候,本人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听老师纠正补充,而是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老师在归纳这张表格时犯了一个错误,漏了一种气候,哪个同学帮老师修正这个错误呢?学生非常投入地寻找被我遗漏的气候类型,他们指出老师遗漏了两个气候类型,一个是寒带气候,一个是高原山地气候。我态度诚恳地感谢他们的帮助,并且请他们把寒带气候添加到表格的最后一栏,同时说明高原山地气候不要添加上去,并请同学们想想老师为什么不叫他们添加高原山地气候呢?学生最后发现了表格中的气候类型的分布都与纬度有关系,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与海拔有关系。一个课前准备的疏忽,说明了本人备课不够仔细,但也提供了本课时的课堂生成课程,在本人的教学机智中得到运用:使得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的积极性更高,阅读时注意力更集中,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本人对自己所犯错误不忌讳,在请学生帮助的同时增加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给本人一个启示:课前设计得再好,课堂教学过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永远有鲜活的即时生成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样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心灵交融的场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彭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习指导]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自然、人文特点比较复杂的大洲。教材以亚洲为案例,着重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亚洲的特点,其目的是想通过对亚洲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学习大洲地理的方法,以便今后能自主学习其他大洲。
在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时,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亚洲作为一个地区,其区域特点的形成是建立在亚洲特有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的,因此,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完成,通常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
地形是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影响到其他地理要素,如河流、植被,也将影响到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亚洲的地形特点知识时,可以通过阅读并分析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春节过得愉快吗?Do you have a good time?
(副板书)have a good time
生:略。
师:有没有看春节联欢晚会,有没有听打工孩子的心声?他们说:“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2008对于北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在2008年,中国北京将第一次举办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这是中国十三亿人翘首期盼的日子。这次奥运会的口号是One world,one dream。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呢?五环代表什么?
生:略。
师: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七个大洲,南极洲没有居民,南北美洲合称为美洲。五环代表了世界上的六个大洲。
(板图)七大洲、四大洋略图
师: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生:略。
师:Where are you from?
(副板书)Where are you from?I am from Asia。
生:I am from Asia。
师:我们生活在亚洲。
(板书)Unit Six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师: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略。
师: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属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文化等属于人文环境。
(板书)Section A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一个半球?
生:东半球。
师:完全在东半球吗?
生:不是,主要位于东半球,其东北部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师:再看看亚洲在南北半球的位置。
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师: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板书)(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生:(活动)第1题。
师: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图中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
师:再找找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面;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板书)
(2)海陆位置:(板图)略
生:(活动)第2题。
师:亚洲和其它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区则人为划定洲界线。参照地图,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
生: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师:请大家再找找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它大洲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亚洲南北跨约90°,从10°S到80°N,与其它大洲相比,亚洲所跨纬度最广。
师:我们再比较一下亚洲和其它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什么结论?
生:东西距离最大。经度从170°W至26°E。
师:亚洲不是跨经度最广的洲(南极洲是)。但它东西距离最长。
(板书)2.范围
师:亚洲不但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从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亚洲面积最大。
(板书)3.面积
(活动)第3题。
师:根据上面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亚洲的面积、范围有了初步的认识,概括一下是什么?
生: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板书)一、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Asia is the biggest.)
师: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了几个地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生:亚洲共分成六个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中国位于东亚。
(板书)4.亚洲的分区
师:我们再来看看亚洲的地形。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它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二、地形和河流
师:亚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复习地形,主要指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表形态)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最高的地方在亚洲的什么位置,用什么颜色表示,海拔大致是多少?
生:亚洲的中间,用深褐色表示,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有一些地方超过五千米。主要的地形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主峰。喜马拉雅山脉在青藏高原的南面,其主峰叫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师:深褐色区域周围是黄色到淡黄色的区域,它们的海拔大致是多少?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生:海拔大致是200米到3000米之间,主要地形有德干高原、蒙古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
师:亚洲边缘的绿色区域海拔是多少?主要地形是哪些?
生:海拔在200米以下,主要地形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等。
师: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能看出亚洲地形的特点吗?
生: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第五页第一题。
师:还有一种地形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一区域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是哪种地形图呢?
生:地形剖面图。
师:仔细观察两幅地形剖面图,找出它们的区别。
生:亚洲的地势在东西方向上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师: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你所知道的亚洲著名的大河有哪些?
生:长江、黄河、珠江、恒河……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大河多发源于什么地区?流向哪里?
生:发源于高山、高原地区,流向周围地势低处,最后大多流入海洋。
师:请大家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生: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黄河、长江位于亚洲东部,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其中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和印度河流入印度洋等。
师:从图上可看出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多发源于中部地势高处,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流入周围海洋。
师:河流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生: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师: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它们分别给亚洲带来哪些世界之最?
生: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陆地最低点。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师:大家再找找临海的阿拉伯半岛和马来群岛,它们分别是什么世界之最?
生: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
师: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请谈一谈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略。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新苗东街5号 武侯实验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西亚》教学案例



湖北省当阳市干溪中学 高光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西亚的纬度位置。

2.西亚的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一孔之见:这是本区的一个优势,也是本节的一个重难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西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突破重难点。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学生看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

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

一孔之见:由问题回到热点话题,从中探究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原因,从而引出另一个重难点。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发表观点

教师导入:丰富的石油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的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板书: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生互动:观看有关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影视图片,共同读图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

教师点拨、归纳: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几点外,西亚石油成本低,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由于这些特点,西亚石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油区所无法比拟的。

提问: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读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学法指导:读图──合作──探究──归纳

一孔之见:西亚石油的这些特点,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垂涎不已,因此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该地区石油的掠夺,使该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问:西亚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国家用的吗?如果出口,输出路线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结合《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讨论、分析。

师生互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学生结合挂图归纳。互动中间注意渗透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归纳小结:石油资源是西亚人民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是西亚人民的命根子。我们应该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支持西亚产油国为保护石油资源、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

学生活动:自由阅读书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明确它在国际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孔之见:加强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文化,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教师转接:结合前面所学的《东南亚》、《南亚》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西亚的优势。

提问:西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呢?西亚的居民、国家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读《西亚地形图》自由讨论。

师生互动:观看西亚的民族风情、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影视图片。(画外音: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气候干热、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体包起来;树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并向真主祈祷,向未来祝福)(板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讨论l: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讨论2: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播放一段有关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影视片段和枣椰树的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读书上的阅读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回答:

1.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

2.以色列是怎样发展节水农业的?它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归纳小结:西亚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广布,高原为主。艰苦的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西亚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区优势: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过大量开采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此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但是由于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西亚的一些产油国都在考虑当石油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本国经济的问题。

学法指导:先通过读图、观看影视图片作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自由讨话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最后再扩展到资源利用问题上。

一孔之见:简要小结点明西亚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意志,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资源利用观。

三、小结

延伸与探究:西亚的发展给我们有所启示:近在我们的身边,远在我们的大西北与西亚在自然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或气候干燥,或沙漠广布,或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北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在,党和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大西北的进一步开发,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千古难逢的机遇与挑战,能否从西亚地区的发展中借鉴其能适合我们的经验?就此试写2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孔之见:“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联系我国西部大开发,从西亚的发展中获得启迪,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国情,从而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反思

从各种传播媒体中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结合本节知识能力要点进仃台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此其一。

其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乃至其他知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了《西亚》这节内容,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有用吗?从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学习可以借鉴的经验,就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是极富有生命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一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北京师大附实验中学 康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

1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 最北:81°N;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 、6.3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a. 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 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 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 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活动]

1.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 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 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 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 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 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也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纪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

3.主要河流
   太平洋── 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

[全课小结]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渐弱──结束课。

[板书]

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

二、地形复杂,山河壮阔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二节 “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中学 孙小娟
适用年级:七年级(下)
使用教材: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章第二节:人文环境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准备:
1.依据P11活动2内容,准备游戏方案。
2.以艺术家、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不同的身分组建考察团,在网络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进行地域文化考察。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以数码摄像“节假日商场门口人头攒动的画面”进入到“人口最多的大洲”学习
学生体会,并感悟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数码摄像机、电脑
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小组活动
指导学生分组研读P106.14,要求学生将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列成表格
学生分组将图幅内容转换成表格,识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整体参与读图,在小组的交流中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和图表转换方法
小组竞赛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P10活动1,鼓励学生又快又准地完成
小结提问: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鼓励学生再想别的方法来说明该问题
1.按人口数给各大洲排队
2.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给各大洲排队
3.计算世界和亚洲净增人口数
能说明亚洲人口最多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表述区域地理内容的方法
全班活动

通过游戏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将P10活动2改编成游戏,师生课前共同评选出最佳游戏方案。游戏涉及的核心理念: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活动工具:彩色毛线
活动内容:全班分成6个组,每组代表A~F的一项内容,每组派出一名总代表、记录员和联络员,总代表站在固定位置上,记录员负责记录两项内容之间可以建立联系的理由,理由成立即由联络员将两个总代表拴起来。最后将A~F各项内容按因果联系连成网络
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并给出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以充足的理由说服其他小组
在活动中也可提出疑问,让学生在游戏和观点的碰撞中明白: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彩色毛线
 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
全班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南中国海──地中海地域文化考察”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每组时间3分钟,呈现形式不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华夏地区、印度河、恒河地区、阿拉伯地区在建筑、音乐、舞蹈、服饰、礼仪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民风民俗
学生分组呈现考察活动中最精彩、最能代表某一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图片、照片、服饰、音乐、舞蹈或饮食等
学生可唱、可跳、可说、也可画或演示文本文稿
视频展示台电脑录音机等
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并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是今后学习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丰富知识外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特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评价
要求评出最精彩的一组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点评,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日本》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 付珊珊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二、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四、教学处理



针对学生学情特点、课标要求和学校现有资源,我决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综合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的优势,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集成一体,利用其容量大、密度高、交互性强等优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



为丰富学生视野,深入挖掘教材,广泛吸取教学经验,将有关日本气候、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等内容作为课外阅读纳入课堂。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2.师生共同收集与日本相关的图片(城市、文化、风光)和资料。



3.调查商店电器柜,统计日本出口的家用电器、商标品牌、日本汽车品牌。



4.彩笔,空白纸条



5.学生准备《浪漫樱花》舞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屏幕显示富士山图(带樱花),配上日本动画片<<灌蓝高手>>歌曲,用于课前营造气氛,创设视听环境。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屏幕出示世界地图,指向日本,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语言导入:日本是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和我国一样位于亚洲东部即东亚地区,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日本的一些地理知识。屏幕出示课题日本。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让学生分组将课前预习和收集的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讨论整理后用彩笔写在老师发给的纸条上,完成后将纸条贴在黑板上。再带领学生把收集的知识分类,以下按所分类别进行学习。



1.屏幕显示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围的海洋(太平洋、日本海、东海、濑户内海)四大岛(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明确日本是一个岛国,最大的岛是本州岛。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这样可有效检查预习情况。



2.让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日本城市图片,并对该城市作以简介。使其在感观上对日本的概况有所了解。



3.抢答:日本首都、民族及其使用语言。



4.明确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还有“地震国”、“世界火山地震博物馆”之称,共有200多座火山,80座活火山,最为著名的的也是日本最高峰就是富士山被日本奉为“圣岳”,并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富士山景观,猜想: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从而巩固上学期学习的知识。



日本每3年就发生一次危害较大的地震。播放地震录像,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地震的过程。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也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把学生分成4小组,选择不同场景(在校、在家、在室外、在地下商场),自由选择汇报方式,以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给学生发挥空间,进行防震意识教育,使学生敢于面对自然灾害,不怕困难。



5.看日本轮廓找出日本最大平原。



6.讨论:从日本的地形特点可以看出日本水能资源怎样?



7.课外阅读:《日本的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日本的国花——樱花,春天樱花绽放,如同红霞,又似锦云,流芳溢彩,美不胜收。用语言渲染气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8.学生表演舞蹈《浪漫樱花》根据条件决定是否加此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1.屏幕再现日本轮廓图,让学生填充周边海洋,主要岛屿和城市。突出本节重点。



2.完成教材中活动



第四环节:课堂延伸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地形的利弊



第五环节:结束全课



先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这节课我们从位置、地形、等方面对日本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大家可以看到黑板上还有一些咱们同学的收集的知识,我们还没行分类学习,留到下节课完成。)在动听的日本歌曲中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课前屏幕显示日本地形图,并播放日本歌曲,让学生对上节知识作一下回顾并进入情境。



第一环节: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历史课上,我们知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而如今日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汽车徽标,学生识认并说出哪些是日本的品牌;学生出示课前调查日本家电品牌标记,这样做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两组数据: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最高。引导学生从中看出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3.讨论:为什么日本这一战败国经济迅速恢复,如此发达呢?在前两环节的基础上设计此问题,使学生思路清晰。教师在学生汇报后总结、板书,进而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加工贸易经济”。屏幕出示课题“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播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日本进口原油的巨轮图片等,使学生从感观上进一步理解“加工贸易经济”。



4.企业策划:假设你是日本大公司的企业策划人员,你会把你的工厂建到哪儿?才能保证质量,有利于原料的运进,减少运费,使用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使你的产品最具竞争力?讨论后教师出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师生共同分析,培养学生识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角色转换:在赚钱上日本人很精明,在其他方面,也一样,现在假设你是一个日本人,你会如何解决以下问题?



(1)我是日本化工企业的老总,企业效益不错,但环境污染严重,我将怎么办?



(2)我是日本林业部负责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随便砍树,但生产和生活需要大量木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日本人很喜欢吃鱼片,不仅本国需要量大,而且出口海外,但我们海域有限,怎么才能打到更多的鱼?



(4)我是本田公司总裁,现在汽车原材料上涨厉害,我们公司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全球环境,从而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6.选择适当方式完成教材中活动。



第三环节:课堂延伸



学习了日本的经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应向日本借鉴什么?(注重与语文学科间联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



学生谈收获,以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总结全课使师生情感得到升华。



第三课时



课前屏幕出示日本繁华的景象图,播放日文歌曲



第一环节:直接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对日本的地形、经济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一下日本的文化特点。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日本文字和日本现代繁华景观,师生共同分析(日文中间有不少汉字,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武力扩张不断学习西文科学文化,经济迅猛发展,说明日本善于吸收东西方文化)。屏幕出示课题“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出示有关日本饮食、服饰、诗歌绘画、宗教、建筑方面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分析日本文化特点,并与东西方文化对比,既开阔学生视野,又激发学习兴趣。



3.游戏:分组比比看谁知道日本之最最多。教师在学生说完加以补充总结



(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日本人最喜欢的食品——寿司、生鱼片,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日本最大岛——本州,日本最大渔场——北海渔场,日本最大湖——琵琶湖,日本是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日本是森林覆盖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最大的汽车输出国,日本的东京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卢舍那佛坐像是世界最大的金铜佛像),并对说的好的组给予物质奖励。



4.播放《放牛娃王二小》,出示小泉拜靖国神社图片,让学生谈感想。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都知道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战败投降。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深恶痛绝,但宽容和博大是我们中华民族千载不变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永远活在历史中,要想使我国经济发展赶上发达国家步伐,就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向其学习先进经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环节:教学反馈



1.屏幕出示有关本课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检查



2.完成教材中活动



第四环节:结束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 付珊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理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有意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知知识、梳理知识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以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本。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式教法综合化。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择情而用。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增强视听效果。



3.对各知识点不平均用力,详略适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知识的接受与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激发“从小学好地理课,长大管好地球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鼓励质疑,肯定挑战。在继承中发展,在接受中修缮。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二)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印度的图片、风俗资料、水旱灾害新闻资料。



四、教式教法



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文图对照、讨论点评、分析比较。



五、板书设计



                               位置         地形



                            ──自然环境



              影响←人口       印度          气候→水旱灾害



                             人文环境──



                             文明古国       风俗



六、教学过程



活动:地理知识小天使。



[新课引入]



课件:印度舞蹈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一)印度概况



课件:印度国旗、得名、国花、国树、国鸟、首都、最大城市、国家政要、卢比



教师作以简要介绍。



(二)世界文明古国



课件:印度景观图片(视觉冲击,体会印度古国神韵)



(三)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课件:世界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哪个大洲?



课件:亚洲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亚洲哪一地区?(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四)印度地形



课件:印度地图



活动:1.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各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2.读出印度首都和主要城市位置。

     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印度人口



课件:印度部分国家人口对比图



提问:印度人口在世界上的位置



活动:1.从1951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3.阅读课本36页材料和自学材料,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



(六)水旱灾害频繁



课件:世界气候类型图



提问:印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课件: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课件:印度雨季、旱季盛行风向图



分析:季风气候对印度的影响



课件:表格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深入理解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结合表格分析,降低学习难度。)



课件:印度水灾图片、新闻视频影片



教师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强调国际合作,中印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



活动:结合教师所给图片和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做新闻小主播,播报一段印度旱灾新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七)印度风俗知多少



课件:印度风俗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介绍有关印度的风俗。



[巩固新知]



课件:必备功底、智力拓展



(阶梯式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查。)



[布置作业]



课件:整合互动



(向课外延伸,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能力提供环境。)



[课堂小结]



活动:谈谈我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学习心得,注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总结,以一曲《天竺少女》结束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9: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