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实录之二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实录(王坤)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北京吗?
生:喜欢
师:喜欢亮起来的北京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板书)谁愿意把题目都给大家听?
生1:读题目
师:声音真洪亮!谁还愿意读?(环顾四周)
生2:读题目(声音较小)
师:有一点亮,但不太亮!
生2:北京亮起来了(声音又亮了一些)
师:又亮了一点!
生2:北京亮起来了(很洪亮)
师:(兴奋地)终于亮起来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勇敢一些!谁还来读?
生: 北京亮起来了(声音清脆、洪亮)
师:你这么一读,老师感觉眼前蓦然一亮!
生:(齐读课题)
师:(示范朗读)北京亮起来了!
生:(再读)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北京不但白天美,夜里更美,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和王老师一起走进夜晚的北京吧!(放课件:听配乐朗诵)
生:全体感知课文
师:(课件播放完毕)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北京夜景,此时此刻,你内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北京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美!
师:你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内心的感慨。
生:北京真的亮起来了!
生:我多么想去北京看看呀!
生:我觉得北京比天津还要美!
师:晚上你出去看看天津的城市夜景,其实呀,天津比北京也逊色不了多少,你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好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北京变成了什么?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课件出示文章第一段)
生: (自读第一段)
师: 谁愿意都给大家听?
生:(读)(显然有些紧张,声音断断续续)
师:别紧张,声音真洪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北京太美了,在晚上它就亮起来了,就不像城市了,像灯的海洋。
师:是谁使北京城亮起来的?
生:灯光
师:北京城的灯不计其数,让整个北京城像海洋一样,变的绚丽多彩,璀璨夺目,带着内心的感受再来读。
生:(齐读)
师:(示范读)
生:(指名读)
师:(指导最后一句)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又读)
师:(不厌其烦指导)
生:(指名读)
师:(指导:“整个”重读,师屡次示范后说:无论说话还是朗读课文,都要干脆利落。
生:(指名读)
师:(再指导“整个”重音)
三、学习课文其它段落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不想去北京的各个景点游览美丽的夜景?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的后几段读完,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点重点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文)
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只读全篇课文后就停止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课文了,现在你最喜欢去哪,再来重点读一读。
生:(又读喜欢的地方)
师:(巡视:发现一些同学动笔画了不明白的地方)
生:(读完课文)
师:刚才老师又一个惊喜的发现,一些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动笔画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好了,言归正传,谁愿意带同学们先去哪参观?
生:我想带同学们先去环行路。
师:(课件出示环形路一节)给大家介绍一下环形路吧!
生:(读环形路一节)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环形路上有很多灯。
师:立交桥上有很多灯。也喜欢这一段的同学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指课件)为什么“犹如”底下友一道横线?
师:证明这是一个好词语,谁知道它的意思?
生:“犹如”就上好像的意思。
师:能够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了不起!
生: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介绍故宫的第五段,别着急,一会我们就去那游览。
生:(没人举手)
师:为什么说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立交桥和彩虹有什么联系?
生:立交桥上的灯光很明亮,所以说犹如道道彩虹。
师:(出示立交桥夜晚灯光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像彩虹一样
师:白天像彩虹吗?
生:不象
师:为什么晚上的立交桥象彩虹?
生:因为晚上有灯光照射着!
师:在灯光的照射下,北京的立交桥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美不美?
生:美
师:你能读出环行路的美吗?
生:能
生:(指名读把“犹如”读成“饶如”)
师:别着急!(指导读正确后)评:声音真洪亮。能够自己改正错误,不错!
生:(又一生读)
师:真勇敢!(指导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环形路美不美?除了环形路,你还想去哪?
生:我想带大家去故宫
师:那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美景吧!
生:(读故宫一段,其中,“城墙”读成“城底”)
生:(帮助纠正错误)
师:这位小导游介绍的一般,一会再来介绍,好不好?
生: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师:“古老”和“年轻”是不是很矛盾?文章写错了,我们来改一改吧?
生:(很坚定)不行,我觉得故宫那里有不计其数的灯,照着故宫,使古老的故宫更明亮了,显得更年轻了。
师:你说得太棒了,理解得很到位。此时此刻的故宫美不美?
生:美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片寂静)
师:老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看这句话“一束束灯光照着她”故宫是一座建筑,为什么是形容女子“的她”?文章又错了,我们给它改正过来吧?
生:(急切)不行,不行。我觉得故宫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使它把日本人赶跑,***打日本人的时候,故宫比咱们的岁数都大,就得用那个“她”。
师:难道岁数大就可以用那个“她”。
生:因为有很多灯光照着故宫,是故宫看上去象一位漂亮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的“她”
师:你很聪明,感受深刻。一束束灯光照着故宫,使故宫很漂亮,像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所以用女子“她”,其实这是很好的修辞方法,用于写作之中,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逼真。能不能读出故宫的美、亮、年轻?
生:(同桌互读)
师:故宫多美呀,但是还有比故宫更美的地方,你还想去哪呢?
生:我想去长安街
师:(课件出示长安街一段)
生:(介绍后)我知道了长安街是多么漂亮,多么明亮啊!
生:为什么说灯光闪烁,象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明灯光照着长安街,就像天上的银河掉到了地上。
师:(出示川流不息的汽车图)
生:真像
生:像银河中的小鱼
生:像银河中的星星
师: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就像银河中那数不清的小星星簇拥在一起,光彩夺目,璀璨辉煌。
生:华灯高照是什么意思?
师:华丽的灯高高照着。
生:光彩夺目是什么意思?
生:光彩夺目就是假如有许多人在听你唱歌,你唱得特别好,把所有人的……

师:什么?
生:(激动地)眼光都给夺过来了。(大家笑)
师:你理解得很透彻
生: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安门金壁很金,很亮。
师:(出示夜晚金碧辉煌的天安门)什么感受,快来说说!
生:哇,天安门很美!
生:天安门真的亮起来了。
生:现在的天安门就像黄金做的一样
生:天安门像一个金元宝
生:我有种特别刺眼的感觉
师:天安门城楼众多光交相辉映,看上去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于是我们可以美美的称它为“金碧辉煌”
生:从天而降是什么意思?
生:从天上降落下来
生: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课件:彩灯勾画出建筑物的轮廓)
生:彩灯像一层层保护膜
生:彩灯就像一支画笔把一座座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勾画出来,像圈了一个圈一样。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游览了长安街,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川流不息的汽车,被彩灯勾画出雄伟轮廓的高大建筑物,是我们流连忘返,你能读出内心的感受吗?
生:(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师:王老师也想读一读,想不想听?谁愿意跟老师比赛?
(师生比赛)
师:(读后)谁来给我们评一评?
生:我觉得毛远淞读的好,她以前读课文的时候声音很小,今天读课文生意很大。
师:肯定了毛远淞的进步!
生:毛远淞读得很好,要是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师: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尊重别人,并且能够委婉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帮助别人进步!真是个客观公正的小评委!
生:(男女生赛读)
师:看最后一句(指导断句,手势表示)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样就可以把文章读得抑扬顿挫。
生:(齐读最后一句)
生:指几位同学读课文
师:除了长安街还有更美的地方呢!
生:我喜欢王府井,在那里我有一个问题。
师:(课件出示王府井)
生:“不夜城”是什么意思?
生:王府井有许多灯,像白天一样,所以说王府井是不夜城。
师:五光十色是不是五种光,十种颜色?
生:不是,是不计其数的颜色。
师:那它和五颜六色有什么区别?
生:五颜六色只有颜色没有光,而五光十色有光又有色。
师能够通过对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真能干!
生:焕然一新是什么意思?
生:焕然一新说明以前没那么亮,现在有许多灯,都照着它,很亮!
生:焕然一新就是“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意思。
师:(非常惊讶)哎呀,你是从哪知道这句话的?
生:我是从毛主席的诗词中知道的。
师:能把一句话和焕然一新的意思联系起来,太棒了,老师以你为荣。
(课件出示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旧貌和新颜图)
生:此时此刻,王府井多么繁华呀!
生:自读
生:(指名读)就读最后一句
生:(读)
师:声情并茂呀!刚才索彦斌没有读好,现在再来读读这一段,看看读的怎么样?
生:(读文)
师:真是抑扬顿挫呀!远淞终于敢举手了,读读吧!
生:(高声朗读)
师:胆子越来越大了,有进步。再来领略王府井、西单的美景吧!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游览了金碧辉煌的长安街,五光十色的环形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银光闪闪的故宫,大家想一想,这些地方此时此刻都亮起来了吗?
生:亮了
师:那北京的东单亮了吗?
生:亮了
师:各个街道亮了吗?
生:亮了
生:花坛亮了吗?
生:亮了
师:也就是说……
生:北京亮起来了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与开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自读)
生:我觉得北京城比刚开始上课时更亮了。
生:读第一遍时,我觉得北京不太美,但是读第二遍时,我觉得北京很美很美。
师: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生:五光十色
生: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师:你和作者的感受不谋而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谁来读?
生:(指名读)(情绪激动)
生:(配乐齐读课文)
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文章描写了北京的夜景,作者不但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文中的好词佳句就像那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那么学习完课文,你要给自己留个什么作业呢?
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全部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师:你真会学习,养成积累的习惯,对说话和写话会有很大的帮助。长期坚持,我相信,你将来肯定会学以致用,出口成章。
生:我要把第六段抄写几遍,我太喜欢其中的好词佳句了。
生:我喜欢哪一段就把那一段背诵下来。
生:我们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到北京去看看那绚丽多采的夜景。
师:是呀,百闻不如一见嘛!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北京亮起来了》课堂教学实录



12.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辉煌,雄伟”这四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会新生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提起2008,你会马上想到哪里?

生:北京!

师:脱口而出!

生齐说:北京!!

师:去年,我们就曾走进过北京,今天,老师将带你再一次走进这美丽的城市。我们来学习12.北京亮起来了(板书)(学生手书空)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猜课文是写什么的?

生1:我猜是写北京天安门。

生2:我猜是写北京的灯光的。

生3:我猜是写北京怎么亮起来的。

师:如果如果让你给这课的课题加个标点,最适合加什么符号?

生1:加感叹号!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板书:!)

师:同学们让我们激动的喊出“北京——” 生齐:亮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大声读课文

(1) 师:请轻轻的打开书,想一想:在读文之前,你想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生1:我要读的不丢字,不落字。

生2:吐字清楚。

生3:想尽办法把课文读流利。

师引导:说得很好!刚开始读课文,最关键的要想尽各种办法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让我们一起努力作到这一点好吗?

生(大声朗读课文)

(2) 读后师置疑:在你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1:我看课文下面标的拼音。

生2:我查的字典。

生3:我问的小伙伴。

师引导方法:看来,当我们遇到生字,解决的办法有多种,建议大家用自己查字典的方法来识字,这样不但能认字,还能了解这个字所表达的不同意思。也能让我们体验自己识字的快乐。

2、师:课文是不是读正确了呢?请小伙伴帮你检查一下吧!

生(两人互读,互相纠正音问题)

3.师:自我评价一下,觉得自己已经能正确的读课文了,请自信的举起手来。

生(举手示意)

4.师:谁愿意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指名按自然段读问)

师:其他同学准备好了么?

生齐:准备好了。

生1:我们来读第12课,请同学们认真听……。

…………

师:哪出现了问题?

生:落下“的”字。

…………

三、再读课文,领会内容。

1、          师:同学们,北京亮起来了,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亮起来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生1: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2:每当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了,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 师:那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请大家接着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1:写的是北京的长安街。

生2:写天安门的灯金碧辉煌。

生3:这段写长安街华灯高照。师(贴出:长安街)

师:(出示图片)看!长安街华灯高照,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很美!

3师:接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写的什么?

生1:第三段写北京的环形路上的灯。

生2:北京环形路上有各种灯。

生3:北京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师(贴出:环形路)

师:(出示图片)瞧!环形路上灯光如虹,各种灯光交相辉映把夜晚的北京装点的更美丽。

4、师:再往下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又向我们介绍了哪里?

生1:介绍的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师(贴条: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生2:把北京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师:是谁把北京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生3:是灯。

师:(出示图片)是呀!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美不美?生齐:美!

5师:想不想看看还有什么美景,读第五段。

生1:这段写古老的故宫变的年轻了。师(贴出:故宫)

生2:故宫很漂亮。

师:(出示图片)欣赏一下,夜景下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6、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通过长安街 、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了解了亮起来的北京的明亮与辉煌。老师摘抄了一些美好的句子,想不想读,比一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 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指明读;齐读。

2、师:(出示词语)读的不错,同学们通过努力又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在小组展示一下你认识的词语号吗?

生(分小组读词)

师:看大家读的热火朝天,看来有的同学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分组汇报一下。(课件出示智慧树)

组1:我们选择1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2:我们选择3号树叶,我们开火车来读。

组3:我们选择2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4:我们选择5号树叶,我们用回音壁来读。

组5:我们选择4号树叶,我们来男女赛读。

3、师:各组表现的很出色,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拼音,你们拿字卡,比一比,谁的脑快、眼快、手也快。

(出示生字的拼音,学生找出后,出示对应的生字)

五、 书写生字。

师:真替大家高兴,你们又记住了那么多的生字,我们来写一写字号吗?(出示雄伟 辉 煌)

师:读一读 ,仔细观察辉煌,你认为哪里最难写最容易出错提醒大家。

生1:煌字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生2:辉左边最后一笔不能写成竖弯钩。

师:老师先来写一写。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书。评价一下,老师写的怎么样?

生1:老师字再写大点。

生2:老师的字位置写错了。

师:这样,请你克服老师出现的问题自己也来写一写,请轻轻的打开书,摆好写字姿势。

生:观察,练习写字。对比观察,修改生字。

六、 总结。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后,现在的北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几个词语概括)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生1:我最想去北京看看。

生2:课文写北京夜晚这么美,我想去看看北京的夜景。

师:是啊!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了起来,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看不到边,望不到头,各种色彩的光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了一座不夜城。从文中让我们领略了北京的另一番美景。同时,课文的作者用他美丽的语言,将这美景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回家以后,请你在细细的品读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并用采集本摘抄下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好吗?

板书设计:



                             长安街

        12、北京亮起来了     环形路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故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柯雪芳

   一、识字导入。

   师:学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出示写有“朗志万”、“伊琳娜”的词卡,生字标上拼音。)     谁来喊喊他们的名字?

   生1:朗志万,伊琳娜。

   生2:朗志万,伊琳娜。

   师:男(女)生读。

   (男女生分别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他们有关。(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他们究竟有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小黑板)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

   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换成“氵”,就是洪国华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鳞”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啦!

   ……

   师:把拼音去掉,还能很快地读出生字宝宝?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课后反思:生字的呈现应视具体课文而有所不同,本课生字不是很多,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生字。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

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

师:分别请7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生读完后)

师:听了之后,你最欣赏谁的朗读?

生1:我觉得张卓然朗读得好,字音很准,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李怡轩读得很通顺。

生3:郭梓峰读错了一个字。

(课后反思: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请学生读课文时可以在一小组开火车读,不必指名读。同是注意评读的指向性:字音是否准、语句是否通顺。)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课文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都没做,只有伊琳娜动手做了做,发现科学家说错了。

师:你概括得真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

(课后反思:朗志万提的问题学生找到读一遍即可此处不需做朗读指导。)

   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

   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

   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  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

   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

   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

(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

   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

   生:科学家朗志万。

   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

   生:不会。

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____(生补充:对的)。

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

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

   生2:很肯定的。

   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

(课后反思: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关键词句中获得感悟,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让学生具体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层的东西。)

   师: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鱼身上的鳞和水会不会漫出来好像没有关系吧。

   生2:我也觉得他们没说对,可也说不出为什么。

   师:伊琳娜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她会说什么?做什么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请1生读)

   师:当伊琳娜把自己的疑问告诉妈妈时,妈妈怎么说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师顺势出示妈妈说的话)

   师:话中的“光”字,你能换成另一个字吗?

   生:只。

   师:说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动手做做看。

   师: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几个学生摇了摇头)

   师:伊琳娜她对科学家的问题想了没有?

   生:想了。

   师:是啊,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先动脑筋想,如果可以的话还应动手去做做看。妈妈当时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

  生1:很温柔的。

  生2:面带微笑的。

  师:是啊,妈妈会鼓励伊琳娜去做。谁来当当这位妈妈说说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妈妈的话)

(课后反思:在课堂上,当我问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时,有一两个学生竟摇了摇头,这让我有些急了,于是皱着眉头再问了一遍。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对于朗志万的问题,伊琳娜思考了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语文教学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理解课文。)

   师:当伊琳娜把金鱼放进杯子里时,水却_____(生补充:漫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试验结果。(出示挂图)

   生议论:水漫出来了,都流到地下了!

   师:仔细观察,看到这样的结果伊琳娜当时的表情怎样?

   生1:吃惊!

   生2:生气!

   生3:她非常生气。朗志万怎么可以说谎话来哄骗我们!

   师:伊琳娜非常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她怎么问的?

   (本意是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

   生1:老师,我想创造一个问的话:朗志万,您是科学家!您怎么可以说假话来骗我们?

   (学生受到启发,纷纷想创造自己的问题来问朗志万。)

   师:(急于回到课文) 谁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注意读出伊琳娜非常生气的语气。(指名读该句)

(课后反思:课堂进行到这儿,应该是一个高潮:有很多学生想用自己的话来代替伊琳娜问朗志万,学生能有这样的情感,得益于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生成的闪光点,而把学生拉回了课本,让学生找书上的句子读,给课堂留下了遗憾。倘若顺着学生的思维往下教学,学生在充分说之后,有助于更好地朗读伊琳娜的问话,进而明白伊琳娜开始非常生气,而后又“高兴地笑了”的情感变化原因。)

   师:听了伊琳娜话,朗志万却______(生补充:哈哈大笑)

   师:他说了些什么?

   (请一生读第7自然段)

   师:“哄骗”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骗人的意思。

   生2:就是说谎话。

   师:朗志万到底有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齐:没有。

   生1:朗志万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这个问题,让小朋友去动手做。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有“动手做做看”。

   师:比较妈妈和朗志万说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是啊!妈妈和科学家朗志万都鼓励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想,在适当的条件下动手做做看。

四、结课留疑,书写生字。

    伊琳娜听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接下来我们学写两个生字:哄 、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片断及反思

作者:朱静    来源:安陆市棠棣镇中心小学

片断一:

师:同学们看黑板,说说老师写了些什么?板书:动手做做看

师:你有想问的问题吗?

生 1 :老师,动手做什么?

生 2 :让谁动手做?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那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答案呢?

生: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师:好,下面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老师提意,小朋友们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自由组合,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读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一要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二要把生字画出来,想办法记住它。

声:学生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开心地大声朗读着课文。

师:你们的好朋友读的好吗?给大家推荐推荐。

生 1 :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

生 2 :我觉得××同学读得很好,读得很激动,很开心,让我也很想去读了。

反思:

传统整齐的座位让学生有束缚的感觉,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从中受到感染,乐于肯定表扬他人,激发他学好的学习愿望。

片断二

师:相信小朋友们的课文读得很不错,那么是谁动手做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伊琳娜她动手做实验的故事。

师:好,下面的时间就找几个问题小博士和几个聪明小博士来解决以下课文的其它问题好吗?(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生 1 :“奇怪的问题”是指什么呢?

师:哪个聪明小博士来告诉他?

生 2 :“奇怪的问题”是指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的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掌声鼓励。

生 1 :老师,我还有问题想问一问聪明小博士,伊琳娜回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

师:嗯,提得很好。

生 2 :伊琳娜回家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生 1 :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生 2 :结果水漫出来了。

生 1 :妈妈为什么不告诉他?

生 2 :因为妈妈想让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我们继续。

生 1 :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 2 :因为她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们。

生 1 :那郎志万又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 2 :那是因为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老师,课文告诉我们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到什么事都要动脑想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不错,和课文中伊琳娜一样,也是自己动脑动手把课文中的疑问都解决了,并且还能悟出道理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当小老师了。

反思二:

整个环节是以问题小博士、聪明小博士的问答形式来学习课文的,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由同学、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转变了角色,不只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这样比起以往的老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机械性形式,学生感觉轻松多了。学起来也没有很大的压力,连一些胆小的学生也愿意去当聪明小博士。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学完后,学生自然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明白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常在家都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吗?
  生自由答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生分段朗读。
  师:这些同学都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
  全班齐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那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请两个小朋友读一读。
  师: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
  生:伊琳娜。
  师: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师: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三、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师:我们看谁读得最好,就请他再上来做一做。
  生读,并请他上来再做实验。
  四、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分角色朗读。
  说说写写: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师总结。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找到答案后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该课整体效果不错,学生和老师配合得十分默契,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中心,从而懂得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也存在的不足是,重点段的朗读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教师在上课期间没有组织教学,要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6: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教案选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的探索——《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八、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评析:课文学到这儿,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评:
  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倾注热情,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3、但是,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

  反思:
  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结合,否定“教材中心论”是对的,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应避免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体现。

  附板书:
          7、
          动  看      科学家
          手  读      哲学家
          做  想      其他人
          做  问      不一定都是对的
          看  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2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