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平罗城关回小 张学梅
  总听到身边的科学老师在叹息:科学课真难教,枯燥无味,教材深浅难把握,学生不爱学,你声嘶力竭,他们却无动于衷……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真是我们的教材编写有问题,真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探究新知的本能吗?我认为不是, “渴望了解生活周围更多的事物”是儿童一种天赋的好奇,他们活泼好动,经常爱问“为什么、是什么”,表现出很强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做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把学生主动求知、好奇、好问的天赋更好的加以引导和保护。那么,怎样更好的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开放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呢。
   一 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儿童是不会关注和理解的, 他们天性喜欢参与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组织科学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用实验活动去组织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获得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根与茎>>一课中,研究茎的作用时,我要求学生把植物的茎分为两束,一术插入红色水中,一束插入无色水中,过一段时间后,红色水中的茎上出现了一条条红线,好像管子一样,茎上的叶子也变红了,而无色水中的茎却没有变色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发现植物的茎有输导作用,贮藏作用及支撑作用。
   再如:《热胀冷缩》一课中,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学生身边的例子很多,但对这样细微的变化,学生不易察觉,理解就不会透彻,我利用固体体帐演示器进行固体受热体积膨胀的演示:小球受热前可以顺利通过小孔,在酒精灯的加热下,温度逐渐升高,小球由不能顺利通过小孔到不能完全通过小孔。加热停止,小球温度逐渐下降,又可以顺利通过小孔了。这个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在整个实验中,学生们屏着气息,双双聪慧的眼睛注视着教师手中的小球,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惊呼。象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变口头说教为实验研究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教师轻松得出 结论,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
   二、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学习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我们在科学课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与周围世界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萝卜》一课教学:我让学生准备了“青萝卜、红心美、大红袍、水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六种学生们生活中常见也可能常吃的萝卜,并且切成了片状让学生“看、闻、尝”。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相继发现了“萝卜的味道、形状、外部颜色、内部颜色、自身的颜色等不同”;“都有小尾巴、叶子,都长在土里等相同点”;而且根据自己发现的特点给萝卜起了“白心美、绿萝卜、红心萝卜、小红袍、白萝卜”等好听贴切的名字。此项活动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耳、鼻、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活动,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培养。所以说,学生身边处处蕴含着科学知识,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究,让学生有所思、所想、所悟、所感。
   三、要学会创造性的利用教材
   教材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它只是给你提供的一个教学思路。所以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思路,结合学生既感兴趣又相对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动物世界》一课教学:当老师问道“关于教师出示的动物你们还知道什么”的时候,学生们的小手纷纷的高举起来:“我知道兔子、老虎……是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这些是教材中还未涉及到的内容)”“我知道蛇运动时是靠躯干的摆动和腹部的鳞片扒地往前运动的”“我知道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补充,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关于动物的其他知识,科学的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
  又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学:在学生们探究知道“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之后老师问道“现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问题”的时候,学生提出了“杯子竖直没压入水中时空气为什么不跑掉?”“空气从杯里出来时为什么是泡泡”……等多个需要再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在教师提问“你们想怎样解决想知道的问题?”后,学生想出了“自己想、查书、讨论、问妈妈、做实验、用电脑查”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看似有些幼稚或浅显,但很好的说明了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教师要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摇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