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特级教师孙建锋点评式教学
        
      
      ——《凄美的放手》课后有感
      “人与人之间的最远距离,不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是多么爱你。”这是塘厦中心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们课上正在诵读着的一句话,全国特级教师孙建锋正在执教《凄美的放手》,里面的两个故事扣人心弦、震撼心灵:前一个故事发生在美国,妻子和丈夫在攀岩时,看到丈夫在靠近顶峰时失足,毅然脱离崖壁,搂接住迅速下坠的丈夫,共同坠入万丈深谷。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98年中国嘉鱼的洪灾时期,妻子和丈夫同时抓住急流中的一棵小树求生,但当洪水猛涨,眼看树干无力承受之时,妻子从容地放开了紧握树干的双手,平静地消失在洪流中。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孙老师和四十八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曲“爱”与“美”的颂歌,诠释了对“死”的有深度的见解,令前来听课观摩的老师们叹为观止,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
      当课在进行中,孙老师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学情的关注,对差生的关切。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困惑在碰撞中明晰,情感在交织中得到历练、升华,生成的课堂以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力吸引住了我。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采用了“读文点评”的方式引领学生学完课文。下面,我就谈谈对这种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偶感一】
      谈谈“读文点评式”教学
      孙老师的“读文点评式”教学操作如下:首先,他请一名学生到前台和老师合作,生读文,师随机点评关键知识点,或词、或句、或标点。在时思,时读、时说中扫除阅读障碍,读文完毕,课文理解也随之完成。“读文点评式”就相当于“说书”,只不过,一般说书是自说自解,比较单一,现在师生合作来“说书”,在理念上是将课堂操作进行了创新。
      可能在听完我对“读文点评式”教学的解释后,大部分老师都会明白这样模式“似曾本识”。不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很常用,那就是“串讲式教学”。是不是这种教学太落伍,形式太单一,没有实际操作价值呢?可能部分老师会有这样的疑虑。如果你在观摩这堂课后,一定会“疑”消“惑”散。
      说孙老师的“读文点评式”运用巧妙,是因为教师用他煽情的语言再现情境,串接课堂,掀起高潮。比如:在读到写妻子莫莉亚丝放手后作者想象到的一段话——“如课一切还来得及,我真愿和你再重复一遍我们共度的好时光”时,师激情描述:“回想当初,我们从相识到相恋,从花前月下到相濡以沫,湖畔小溪,留下了我们相依个伴的身影;床头枕边,也留下了我们这对夫妻的话语……”。通过对甜美日子的回顾,让学生理解到了这对夫妻生死与共的爱情,从而也能感悟到莫莉亚丝“我无力救你,我只是想救起‘爱’”这句话里蕴含的深厚情意。就从这一个小小环节的处理上,我们能够悟出点什么来呢?对,“读文点评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妙、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它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阅读课要解决的就是‘读’的问题”,孙老师在“读”上也做了文章。首先,他运用的“读文点评式”中的“读”是有层次、有目的的“读”。这里的“读”是建立在“扫除字音障碍”、“检查自读困惑”基础上的第三轮“读”,是老师引领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思考的过程。另外,让学生“范读”学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检验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带着老师的信任,在和老师的配合中达到“默契”,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最后,引读学生入文入情地读,真正达到理解、内化。
      课后,我想,如果孙老师在处理第二个故事时放手,让学生来点评课文,即读文点评都交给学生,“扶”着学生走走,最后再“收”,这样,“教——扶——放——收”不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吗?
      听了我对“读文点评式”教学的介绍,不知道各位老师(中高年级)是否准备尝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你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我相信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多实践,多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


    一节好课里有什么?有学生和老师,有文本、授受和习练,有互动和生成……答案远远不止这些。
  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
  小时候,有一年闹水灾,我家种的豆子几乎全被水淹了。收获的季节到了,我随奶奶去收豆,一个一个豆荚剥开,一声声叹息。蓦然,我发现地头的高坡上风舞着的一株硕果累累的大豆,我喜出望外地跑过去,摘下上面的全部豆荚。一共有79个。我们剥下了226颗豆粒,小心翼翼捧回家,放在一个平底瓦罐里,让它们风干。
  第二年麦收后,奶奶又带着我,把这226粒大豆种在地头的高坡上。收获的季节,我们在那片高坡上收获了7公斤大豆,同时也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来年的希望!
  第三年,我们把7公斤大豆全部种在田里。金秋时节,我们收获了一口袋豆子。一棵豆秧,79个豆荚,226粒大豆,很多人都能数得清,但很少人去思考一粒豆种里孕育着多少粒大豆。

  一节好课不就是一粒豆种吗?设若适时地种在智者的心田里,不知会收获几多金豆啊!
  一次,笔者听教《泊船瓜洲》。
  “‘泊’,哪里学过?”执教的青年老师充满期待地问,“请回忆一下。”
  “《风桥夜泊》”,一生反应机敏。
  “你们还读过不少含有‘泊’字的诗句吧!”
  学生如数家珍,脱口而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我为你们准确的记忆喝彩!不过……”老师话锋一转,“这些都是书本上写着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用‘泊’字的词语吗?”
  “泊车!”略思片刻,一位学生起身应答。
  “泊车”?话音刚落,几个心犯嘀咕,语言敏感的学生,扑哧笑了出来。
  “只听说过‘泊船’”,几乎与此同时,老师相机而问:“你在哪里见到的泊车?能告诉我们吗?”
  “香港!停车就叫泊车!”学生爽言诠释。
  “行万里路,历万端事,与读万卷书同等重要!”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
  这句话,连同这个教学场景,将读“有字书”与“无字书”唤醒并融合,将课内外阅读的障壁洞穿并贯通。它宛如一粒豆种,种在了学生的心田,也种在了我的心田。
  又一次,笔者随堂听一节习作交流课。一篇六年级学生的《乘机见闻录》,让我震撼:
  结束愉快的“十·一”黄金之旅,我和老爸乘机回家。
  兴许是归心似箭吧,大家都争先恐后登上飞机舷梯。一时间,舷梯成了瓶颈,人流缓行。这时,一位身材魁梧的叔叔把行李举过头顶,俨然从半空中抢下篮板球。他好像不知道机上一人一位似的把排在他前面的我蹭到腋下,又一屁股掀到身后,终于抢得先机,捷足先登。只见他一个人磐石般立在只能容单身行走的甬道里,让我亲历了一把什么才叫一夫当关,万夫莫“过”。
  “请前面的旅客侧下身,让后面的旅客通行,好吗?”空姐的柔情似水、呢喃软语,似乎更加按摩了叔叔沉稳的心境。他一丝不苟地摆放行李,俨然考场上认真答卷。待他仔细“答完”,检查无误,方才放身后的我们通过。
  “各位旅客,氧气面罩就在您的靠椅上方,紧急情况发生时……”起飞前,空姐笑容可掬地做着示范讲演。
  可很少有人注意听讲,好像温柔的班主任给我们上班会一样。
  “为什么攸关个人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大人们却举重若轻、置若罔闻呢?”我悄悄地跟爸爸耳语。
  爸爸说:“安全意识不够。”
  “请系好安全带……”空姐认真地巡视,仿佛老师巡视我们写字。
  在我前排就坐的是一位70岁左右的老农,其装束和行色都直白地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坐飞机。他面对如何系安全带,俨然我面对一道奥数难题,手足无措。
  这时,空姐朝他走过来,带着微笑,轻轻地蹲下身来,单膝跪在他的面前,手把手教老农扣系安全带,仿佛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写字一样认真。
  目睹那一双吹弹欲破的手与一双树皮似的手在对话——在用耐心与爱心对话,我的眼睛润湿了。泪眼看空姐,空姐芳龄如花,行为如花。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把那双冰洁玉润的与那双粗如砂纸的对话之手定格在我的数码相机里。
  爸爸颔首慨叹:眼睛向下,才是大关怀啊!  ……
  “孩子们!”聆听了这位学生的作品后,执教老师激情陈词:“生活如师啊!它谆谆告诫我们不要经常考虑‘我们做到了什么’,而是要考虑‘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
  好一个“我们还没做到什么!”一节好课,不就是要经常反躬自问:“我们还没做到什么”吗?“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我看来,它意味着运用自以为“非”的思维方式自觉反思那些自以为“是”的课堂教学。譬如,在向度上,对于一味关注学业成绩,相对于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底子与后劲,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长度上,对于损伤学生胃口的大剂量应试训练,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广度上,对于唯考是教的功利壮举,相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在深度上,对于基础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复杂与玄深,相对于顺应学生天性喜欢简洁、明快、自然、感性的教材与教学,就要经常反思“我们还没有做到什么?”。
  心中“装着向度”,眼睛“盯着长度”,手里“握着广度”,鼻子“嗅着深度”。这样的一节课,境界才会更深远,精神才会更安康。(孙建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凄美的放手
              六年级         执教:孙建锋   
                  在教学中孙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一、导入课题
             师:刚才主持人向听课的老师们介绍了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姓什么?
             生:姓孙,孙建锋。
             大声齐读“孙建锋”三遍。
             师:你把课题念一念。指一生读课题。
             生读课题,师:基本上能闻到一点凄美的感觉。一起来,再来一遍,真会念书。
            
             二、初读课文
             师:课前预习得怎么样?想听你们读书的声音,愿意站着读就站着读,愿意坐着读就坐着读。生自由读课文
             生一个一个接着读课文。
             生1读第一句,师:多么清晰的声音。
             生2接读第一自然段,师:多了一个字,少了一个字,师打住,生再接读。师再评:比较好,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基本正确流利。
             生3接读第二自然段,师正音“眉睫”请再读这个词,评:真是好样的,从一开始的没读准到后来的读准了,这就是进步。
             生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师:最后一个字音“——爱”,读得非常有情感。
             生4读第二则故事,生5、生6、师正音:还有那么多孩子!消失在湍急的洪流中。
             生7、生8接着读。
             请了8位同学把两则小故事读完,师认真倾听,随机正音,点评,用热情洋溢的话语来赞美和鼓励着学生。
             师小结:你们的课前预习、读书是成功的,基本已读正确,流畅,有的还较有感情了。
            
             三、研读第一则故事
             师:孩子们,看着课题,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再次有感情齐读课题。
             师:放手,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个手上的动作。再看放手,课文两个小故事,交代的是始于什么,不同的结果是什么?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1:第一个故事是妻子莫莉亚丝在丈夫罗夫曼失足坠崖的瞬间毅然放手,和丈夫共同坠入万丈深谷。师插点:从哪里放手,放手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
             生2:第二个故事讲了董方保的妻子在洪水前从容从小树上放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师插点:从哪里放手,放手的结果是什么?
             师:这两个女人,放手的结果是?生:死亡。
                 这个从课题哪一个词看出?生:凄美。
            
      师:难道还有比放手之后的死亡更悲惨凄楚的吗?这样的事情不是凄惨的么?为什么又说是美的呢?放手的经过告诉我们,美在课文中,美在语言中,美在课文的文字里。
            
      师:让我们用金子般的心,灵动的心,去体悟字里行间蕴藏的美。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和老师合作念书。请你来!你叫什么名字?愿我们的合作成功。念课题,“凄美的放手”,落在哪一个字上,来一遍,有了自己的感觉,再来一遍。师范念课题,再来一遍,一起来。
             师:像唱歌一样,念书一开始也要找准基调。再来一遍,好,再来齐念。我们注意用心感悟美在哪里,美在眼里,美在心中。
             读!
             生读第一二句,师: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交代的是——(生:时间);
             美国加州攀岩俱乐部,交代的是——(生:地点);
                             罗夫曼和妻子莫莉亚丝,交代的是——(生:人物);同时攀岩,(生:事情)。
             师:交代一件事情,离不开什么?生:四要素。
             师:哪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作者什么都没有说,文章也什么都没有说,是你说的。你已经看懂了。第一二句话,我们再来读一遍,一起来。
             生读第三句,师:风景,杭州有没有风景?让我们来分享杭州的风景。
             生:西湖、雷锋塔……师:你对它们有什么感受?生:喜欢。
            
      师:能被人看作风景都是——生:美的东西。普普通通的两个人,一天到晚在一起过日子的男女两个,妻子看他像风景,套用刚才这位同学的话,表明了是对丈夫的——生:喜欢。
            
      师接:表明了妻子对丈夫的爱,更好。包含了妻子对丈夫的欣赏、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这句话:“罗夫曼的攀岩速度比妻子快一些,他很快就成了供莫莉亚丝仰视的风景。”
             师:孩子们,再来体会一下,一个妻子充满了对丈夫的爱,她没有直白的感动,而是说,他就是我眼里的一道风景。再来读这句话,请女生读这句话,
             师:我相信 你已经懂了这句话。再请另一男生读,再齐读。
             生读第四句,“没有任何防护,他们是岩壁上会呼吸的岩石。”
             师:他们是岩石吗?他们分明是人啊?为什么说是岩石呢?你的看法是?
             生:他们在攀援,就像贴着石壁。(很轻)
             师:你,声音很小,表达的意思已经到位,我愿意再听一遍。
             生重新回答:他们在攀岩,就像岩石贴在上面。
            
      师:这一个贴字,用得非常恰切。在他放手之前,两个人是贴在崖壁上的,前提条件是两个人没有任何防护啊。他们必须贴在上面,必须和岩石融为一体,才能抓得牢,才能攀得稳,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孩子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一句。
             生读第五句“顶峰越来越近了,参观的人群情不自禁地雀跃欢呼起来。”
            
      师:反衬了一笔,表达了的他们的攀岩技艺之高超之惊险,让围观的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让人兴奋不已。让我们把这样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五句。
             生接读第六句“然而……”,师:拿出你的笔来圈一圈,边圈边读。
            
      师:然而,这个故事发生了突变,刚才他们还攀得那么牢,攀得那么稳。顷刻之间,“然而”他们失足了!这里用了三个“然”,你在他读得时候,故意把它点出来。
             生连着读六七八句,师紧跟着读重点词。
             师:突然一声惨叫!他失足了!
             正在攀岩的莫莉亚丝蓦然瞥见险象,毅然脱离了崖壁!(师情绪很高)
             师:多么有情感啊,三个有然的词,找到了吗?生:
            
      我们来看,突然一声惨叫!蓦然瞥见险象!毅然脱离了崖壁!这三个然,是瞬间发生的,是浑然一体的,是几秒钟之间就发生的事。我们再来读一读,体味这三个带然的词。
             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几秒钟之前,他们还是岩壁上会呼吸的岩石,和岩壁贴在一起,和岩壁融为了一体。转眼间,丈夫从岩壁上掉下来了,妻子的态度是毅然脱离崖壁。这毅然,你把它去掉,可以换其他的词么?
             生:坚定的,毫不犹豫的,果断的,自然而然的,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
             师:这,就是毅然。这一毅然,就标志着她放手了。
             这毅然一放手,就成了—— 生:就成了旷世经典。
             生再读这句话“这瞬间发生的惨剧
             师:不光惊呆了围观的在场的每一个人,它将永远惊呆着每一个看见的人。一起读!
             师:它也惊呆了在场所听到你念这句话的每一个人。再读!
             师:你们真会念书啊!这瞬间发生的惨剧,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深情诵读,生再齐读。
             生接着读“莫莉亚丝那个漂亮的搂接动作”
             师:摄像师的镜头把它定格成了旷世经典。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颗会感受的心灵也让它定格成了永久的经典,再读!齐读!
             师:镜头的定格,镜头的回放,画面的永恒,声音的常在,读——
             生:亲爱的,别做傻事!我们似乎听见罗夫曼在说。
             师:你们听到了么?生:听到了。
             师:听到了一个丈夫这么不理解妻子,你怎么这么傻啊!读——
             生齐读!
             师:可是莫莉亚丝怎么说的?
             生读:不要,不要推开我!这是莫莉亚丝的坚定的声音。
             师:我们似乎听到了,莫莉亚丝坚定的声音。读!。这是莫莉亚丝的坚定的声音,读!这是一个十几岁的重新演绎的莫莉亚丝的坚定的声音。读!
             好孩子!一起来!读!——(学生感情层层深入)
             生读“让我再陪你走一程。”
             师:夫妻俩走向哪里?生:死亡!
             师:英雄所见略同。走的是一条不归的死亡之路。这样的路上也有人陪,也有人爱啊!
             生:让我再陪你走一程,让云擦着我们的眉睫,让风掠过我们的耳际。
             师:看到云了么?感受到风了么?仿佛一个降落伞从天而降,飘然而下。多么的从容,多么的淡定,多么的潇洒,多么的浪漫!再读一读!生齐读!
            
             生读:“从颠峰到谷底,我们的后半生多么的匆遽啊!”
             师:从颠峰到谷底,我们后半生的几十年转眼间就过完了,这就是课文中的——生:匆遽。师:匆遽的意思就是?生:意思就是很快。
             师:从颠峰到谷底,我们的后半生多么的匆遽啊。读!生齐读!
             生读:“如果一切还来得及,我真愿意和你再重复一遍我们携手共度的美好时光。我们厮守着,啜饮千般欢爱,沐浴万种柔情……”
            
      师:如果一切还来得及,我真愿意重复一遍花前月下,我们俩公园里小溪边散步的情景;我真愿意重复一遍那床头枕边,我们呢喃甜蜜的话语;我真愿意重复一遍我们曾经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花前月下,缠缠绵绵。那一幕又一幕的千般欢爱,万种柔情。再读!
             生读
             师: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再读!
             师:一起读!
             师:可是现在——
             生:我们却在坠落坠落!哦,让我们
             师:这是唯一的动作了。
             生:因为,我们生命的花就要在洁净的谷底灿然绽放了。亲爱的,我知道根本无力救起你,我只是想救起那个字:——爱。
            
      师:一双美丽的眼,一颗会思考的心,已经看到了已经听到了灿然的两朵花,殷红殷红的,灿然的绽放着的两朵生命之花,用她们的花蕊在虔诚吟咏,在轻轻地
             低语着。读!师激情引读!“亲爱的,我无力救你,我只是想救起‘爱’” 。再读一遍!
             师:爱!让我们从心底里救起这个字!读!生齐读!
             师:一个女人从崖壁上毅然放手了,另一个女人将要从小树上放手了。哪个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合作?勇敢地上来。鼓掌!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掌声。
             四、研读第二则故事
             换请另一男生上来和老师合作。
             生读第一句,师:交代了——生:时间。
             生读第二句,生:交代了时间,人物,事情。
             师:作者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叙述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让我们一起读一二两句。读!
            
      师:洪水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死的少的不止一个,但是像这样的画面,那波浪滔天,那不可一世,那扑面而来,那吞噬山河的洪水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他们——
             生读第三句,“……他们都不会水!”
             师:“都不会水,”这是致命的弱点。
            
      师:和上一个故事一样,两个人临死前都有相同的动作,哪个词?(“抱”)怎么抱?(死死地抱)想象得到么?再请齐读。再请生个别读,“死死地抱着”
             生读第四第五句,“洪水迅猛地往上涨,他们拼死地往上爬。终于,幼嫩的树干再也无力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一点点朝水面弯下来,弯下来。”
             师:这个弯下来是一棵小树弯曲的过程,也是小树让两个生命接近死亡的过程!你读得真好,再让我们欣赏一遍。
             男生又读,读得很投入!
             师:好孩子,你在这里读,你们从后面看他读书的形态。
             师蹲下,帮孩子持话筒。让更多的孩子从后面欣赏他读书的姿态,聆听他读书的声音。
             师:我觉得他读进去了,想象出画面来。请生读妻子的话。
             师:就像那平静的妻子,平静的画面,再来一遍。生再读!
             师:刚刚还紧紧抱住的小树,现在却——师板书(看不清了啦)
            
      师小结:像上一个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作者只用了181个字。把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写得催人泪下,让人难以忘怀。看了这样的故事,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想法,
             写文章的人也有自己的想法,读!生接着往下读第二部分。
                 “董方保悲痛欲绝,但理智告诉他,他不可以随她而去——他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他的生命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
             师:会念书会动脑筋的孩子一定知道,董方保爱谁?
             生:爱天使般的孩子!
             师:就是这样的爱,让我们再读一遍!齐读!
             生接着往下读“——让我先走一步吧。这是一个爱着丈夫所爱的女人最后的心音。你可知道,我多么不忍也不愿”
            
      师深情地:我不愿意走啊。任何一个来到世界上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有一线希望都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夫妻俩也不例外,上文也告诉我们了洪水猛兽来的时候,他们尽管不会水,他们抓住了一棵救命的小树,死死地抱住了。没错,转眼间,她说,我不愿意这么早了。也许我们家刚刚盖了新房;也许我们家刚刚添了冰箱彩电;也许我们家那白发的老母要孝顺;那幼小的董钰要我们养育精心的养育。所以我不愿这么早走,我也不忍心这么早走。我想着丈夫,还有他未竟的事业。我留恋生命,留恋美好,留恋无边的一切的美好。一起读!!
            
      深情引读最后两句:别了——别了——带着我的一颗心好好活下去呵。等到洪水退去的时候,请你一定领着我们的小女儿小董钰来寻这棵树,告诉她,妈妈曾经怎样——紧握,更要告诉她,妈妈是怎样——微笑着放手。
             师:多么直白的文字,多么直白的语言,告诉她,妈妈曾经怎样紧握,曾经怎样微笑!再读,齐读。在掌声中感谢。
            
             五、在心灵对话中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两个女人,在各自该放手的地方放手了,给我们留下了荡气回肠,而又让人感到哀婉的故事。孩子们,读了这两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我真的想说说心里的话,想跟谁说,就跟谁说。
             我不禁想对莫莉丝亚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生1:我想对莫莉亚丝说,你原本该和丈夫厮守一生的。……
                  我想对莫莉亚丝说,你真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
             生2:我想对两个女人说,你们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爱的天堂。(掌声)
             生3:我想对两个女人说,爱是你们最好的归宿。
             生4:我想对董方保的妻子说,你救的不仅仅是你的丈夫,更是那许多的孩子。
             生5:我想对自己说,死亡怕什么,从这两个女人身上,我学到更找重要的东西——爱!(掌声)
            
      师:对别人说,对自己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两个女人在……死去,表现了在死亡面前都是相同的。对她们来说,她们主动地放手,而放弃了生命,选择了死亡。但她们的死又是不一样的。
             生:莫莉亚丝的死,是为了跟丈夫去爱的天堂;董妻的死是为了丈夫未竟的事业,为了救更多的孩子们。
             生:莫莉亚丝的死,是为了跟丈夫共同走完匆遽的后半生。董妻的死是为了丈夫完成梦想,为了千百的孩子完成学业。
             生……
                 出示泰戈尔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学生起立齐声诵读,再来一遍,再来!
      附文本:
      凄美的放手
      (一)
      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美国加州攀岩俱乐部的罗夫曼和妻子莫莉亚丝同时攀岩。罗夫曼的攀援速度比妻子要快一些,他很快就成了供莫莉亚丝仰视的风景。没有任何防护,他们是岩壁上会呼吸的岩石。顶峰越来越近了,参观的人群情不自禁地雀跃欢呼起来。然而就在这时,位于莫莉亚丝右上方约5米处的罗夫曼突然一声惨叫,他失足了!
      正在攀援的莫莉亚丝蓦然瞥见险象,毅然脱离了崖壁,伸出双手准确地搂接住了迅速下坠的罗夫曼。两个人紧紧依偎着,共同坠入万丈深谷……
      这瞬间发生的惨剧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莫莉亚丝那个漂亮的搂接动作被摄像师定格成了旷世经典。
        ---亲爱的,别做傻事!我们似乎听见罗夫曼在说。
        ---不要,不要推开我!这是莫莉亚丝的坚定的声音。让我再陪你走一程。让云擦着我们的眉睫,让风掠过我们的耳际。从巅峰到谷底,我们的后半生多么匆遽啊!如果一切还来得及,我真愿和你再重复一遍我们携手共度的好时光。我们厮守着,啜饮千般欢爱,沐浴万种柔情……可是现在,我们却在坠落,坠落。噢,让我们抱得更紧一些吧,因为,我们生命的花就要在洁净的谷底灿然绽放了。亲爱的,我知道我根本无力救你,我只是想救起那个字:
        ---爱。
                                   (二)
        1998年夏,中国嘉鱼。洪水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董方保和他的妻子在急流中同时抓住了一棵小树。他们都不会水,求生的本能使他们死死地抱住了那棵救命的小树。洪水迅猛地往上涨,他们拼死地往上爬。终于,幼嫩的树干再也无力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一点点朝水面弯下来,弯下来。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你呢,多保重呵。
      ”还没等董方保反应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握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
        董方保悲痛欲绝,但理智告诉他,他不可以随她而去——他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他的生命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
        ——让我先走一步吧。这是一个爱着丈夫所爱的女人最后的心音。你可知道,我多么不愿也不忍这么早就对你说出这诀别的话语。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别了,生死相依的爱人。带着我的一颗心好好活下去呵。待到洪水退去的时候,请你一定要领着我们的女儿小董钰来寻这棵树,告诉她,妈妈曾经怎样地紧握;更要告诉她,妈妈又是怎样微笑着放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孙建锋《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作者:孙建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
                        
                  ??“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
                        
                  ??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
                        
                  ??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孙建锋《白鹭》课堂实录孙建锋《白鹭》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
二、揭题
师:板书课题,请你读一读。评价:读出颜色,读出美。
师:文学大师笔下的白鹭很美,出示赞颂白鹭的诗句。
生:齐读。
师: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很美。请你闭上眼睛欣赏。(听录音: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全文)
师:拿出课文,指示课文要拿得工整。
师:出示生字词。蓑毛等。
师:齐读。
师:指读。评价:声音很清朗,很清亮,很清爽
师:再指读,评价:真是好样的。
师:再齐读。
师:会拿书了吗?很好。读书时,字字入眼,句句入心,看清每个字,念顺每句话。放开声音,大声朗读。
师:平时谁读书机会比较少?能大声读一读课题吗?你只有这么大声音吗?
师:奖励你读书的机会。课文读正确是底线。如果能读出感情则更好。
生:读全文。
师:请你评价。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师:同学们欣赏你,你很谦虚。(表扬了一通)
二、学课文
师:郭沫若用真感情在赞美白鹭,请你快速找一找开头与结尾,说一说。
师:找到的站起来。
师:板书:精巧的诗,韵味无穷(请同学们跟他一起写,写一遍胜过读好多遍)
师:齐读这两句话。
师:有同学对“精巧”“韵味无穷”读得真好。再读。师评点并示范。再读。
师:长文章读短了。特别是两个词,读准了。长文章读短了,读成两句话;读准了,读成了两个词。
师:你怎么理解“精巧”的?
生:精美小巧;一位工人做出来的;精致巧妙;
师:你读一读第二节,第五节,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是精巧的?
生:自由读。
生:因为颜色的配合,因为雪白的蓑毛。
师:不要慌。再读,说一说。
生:因为……所以……;因为……所以……(说成两段)
师:他给你开了个头,可以加在一起。再读,再说。
生:因为……所以……(并成了一段话)
师:你们说因为,我说所以。
生:因为……(齐读第二节和第五节)
师:之所以说白鹭是……,你说是因为……
生:指说回答是因为……(读第二节和第五节)
师:两位同学互练说话。因为……所以……
师:用“之所以……是因为……”练说话。
师:练习背诵。之所以……
生:是因为(背诵)(当堂掌握了)
师:白鹭长得精致,郭沫若写得精细。齐读第五节。
师:郭沫若怎么会把白鹭的脚写得这么细?
生:观察得很认真;这么热爱白鹭。
师:出示战国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女的肖象——“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比较作者的描写,发现什么相似之处。
生:描写得恰如其分。都用了烘托的手法。
生:前面都写了长短,后面写颜色。
师:这就是你们明亮的眼睛,闪着智慧的眼睛。“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师:这样的美句应该记下来。
生:齐读,试背。
师:要求能背下来。再读第三遍。
师:一生不会背,后会背了,这就是进步。
生:再读。
师:反复请一人,直到会背为之。(三次背)
生:再读。
师:再请两人背。
师:如此经典的语句,要背。方法要用。
师:练习: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的毛衣很好。
生:妈妈心灵手巧。为我编织的毛衣增一点则太宽,减一点则太窄,素一点太白,深一点太黑。
师:到下课了。你觉得如果要上下去,会上什么内容?
生:韵味无穷的诗。
  
(下课)
  
  
第二课时
师:韵味无穷中,韵味是什么意思?
生:令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情趣,趣味,
师:我比较倾向“情趣,趣味”
生:读一读“白鹭是一首……”
师:不够。再读。
生:再读。
师:韵味无穷表现在六七八节中,请你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读这三节。
师:第六节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师:出示画面。请给起个名。
生:白鹭钓鱼。白鹭垂钓。
师:画面美,你们起得题目美。
师:第七节呢?
生:能给起个名吗?
生:白鹭极目远眺。
生:白鹭观景。
生:白鹭思乡。
生:白鹭……
师:第八节呢?
生: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飞。
师:仿佛用得多好。
生:白鹭低飞
生:白鹭在暮色中翱翔。
生:白鹭飞翔。
师:诗人就是这样练成的。
师:回想一下这三节。白鹭垂钓,白鹭低飞,白鹭了望。
师:放声读一读这三节,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很有味道。
生:自由读书。
师:先看白鹭垂钓。注意一个字“钓”。齐读。
师: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
生:我认为不够准确。钓鱼是指白鹭在等待着鱼上钩。捉鱼是主动出击。
师:让该生连读说三遍。
生:捉是动态的美,钓是静态的美。
师:表面上是等待,但心里却想着快点得到鱼。
生:用钓更加拟人化,更加体现白鹭娴静悠然。
生:钓比较雅观,
师:捉比较粗鲁。
生:钓比较悠然。
师:我改成捉,远远不如钓。想象: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那雪白雪白的白鹭,那悠然恬静的图画……
师:像……图画。你说说,什么样的画是嵌在玻璃框里的?
生:美景图,名家大师的画。
师:把这样的美景嵌在你的眼睛里,嵌在你的心里。嵌在你的记忆里。
师:请你背一背。把它记下来。
师:这样的美景图和美文值得我们背一背。请同学试背。
生:试背。
师:出示第二图。
生:指读。
师:读得真好,仿佛把我带进了画面。什么叫嗜好?
生: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生:孤独站在枝头。
师:这就够了吗?
生:孤独站在枝头了望。
师:引读这一节,指出时间,地点,姿态。
师:这是一只少年白鹭。他在了望什么?
生:了望青山,白云,想起了母亲。
师:这是一只妙龄白鹭,她在了望什么?
生:她在看是否有同伴。
师: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了望什么?
生:我要飞多久才能看完他的美景啊。
生:在想妻子。
师: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了望什么?
生:在想儿女是否会独立生活。
师:不同的白鹭了望的景观不一样。他不是在了望,他在干吗?
生:在思考。他在思考他的未来。
生:在思家。
生:在研究。研究怎么抓鱼。
生:在享受大自然的美。
生:在呼吸新鲜空气。
生:在回忆同伴。
生:在消磨打发时间。
生:在祝福子女平安。
师;有可能在聆听,聆听大自然的万籁之音,有可能在享受,有可能在展示他独特的嗜好。白鹭可以释放他的嗜好。这美的情景值得我们品读。齐读这一节。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细细品味低飞图。
师:他会想干嘛?
生:可能想环游世界。
生:可能留恋忘返。
师:飞行为什么那么低。
生:可能太累了。
生:也许想找一下儿女。
生:近距离地观看美景
生:再看看山水。
生:可能还想看一下河里的鱼。
生:贪玩的白鹭,很累,飞不高。
生:带点食物给儿女们吃。
师:白鹭低飞。飞向哪里,你们有品味,有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偶尔看到白鹭,会说什么?
生:白鹭真是悠然自得。
生:真羡慕。可以自由自在。
生:真想和白鹭一样飞。
师:干完一天的农活正要回家的父亲,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真向往悠然自得的生活。
师:已经做好了饭等着丈夫和儿女回家的母亲,又会说什么?
生:我的丈夫和儿女怎么还不回家?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一幅美景啊!我站在绝顶,我把我的个性带到天空悠然飞翔,此时此刻,多么想做一只白鹭,放飞……低低地飞,人鸟两不厌。读这幅美景图。
生:齐读。
师:这就是郭沫若笔下的白鹭。齐读板书。
板书: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师:总结三幅图画。所以说……
师:指读第六七八节,体会、品味其韵味。
生:读这三节。
师:有人不满足呢。齐读第九节。
师: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美中不足,你怎么看?
生:我看到白鹭美丽的身影已很美了,
生:人无完人。
生:白鹭外形已经掩盖了它不会唱歌的缺点。
师:人生是有缺憾的。维纳斯作比。
生:齐读这一节
师:白鹭如诗,是一首……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白鹭如歌,是一首无言的歌,白鹭如舞,是多姿的舞,曼妙丰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白鹭。用我们的心与之共舞。
师:播放白鹭美景图。(配乐)
生:欣赏美。
音乐与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
师:白鹭有大美而不言。他不言,我们言。我们读书。我们十一二岁读白鹭,好像是门缝里看,当我们上大学时看,好像是在庭院里看。当我们中年时看,好像是在亭台把玩月亮。用白鹭疗养我们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孙建锋《那深情的一跪》教学片段实录
作者:张玉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白居易的一句名言。这位唐代大诗人也的确深刻,一言点破了情的功能与爱的魅力。
                    请细品《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描写。周瑜去世后,孔明曾亲往柴桑吊孝。当时,东吴的军事将领们都认定周瑜是被孔明活活气死的,不由得个个愤然,恨不得一口吞掉孔明并来个碎尸万段。可是,当他们亲眼看到孔明在周瑜灵前深深一跪并泪下如雨的百倍凄凉时,才理解了孔明深切的痛苦。于是个个垂泪,后悔不已。细想,从遍布杀机的百般凶险中平安脱身,诸葛亮靠的什么,不就是深深的情吗?
                    于是想起两个关于下跪的现代的新闻事实。
                    其一,是1972年,当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亲自来到二战中死于德寇屠杀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表示哀悼。当他来到碑前时,先是默然久之,然后突然跪倒,双目垂泪,于是,随着这深情的一跪,在场的波兰人全都落下了眼泪,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当代德国的政治家正在代表他的民族向波兰民族表示最深切的歉意。不是吗?以德国总理的身份长跪不起,这的确是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此时此刻最感人的是什么?是情!后来,勃兰特还因此而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其二,是最近见于电视屏幕上的一个场景,每当想起它,总能让人感慨不已。那是在前不久举行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一只小鸟在无意中闯进赛场,正好被飞来的网球击中,小鸟刚刚倒地身亡,击中小鸟的运动员便立即中止比赛,他不仅跑步向前向小鸟下跪,还虔诚地伸手画了个十字,以示深深的忏悔之情——这一镜头时间极短,充其量也就三秒钟,但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却极大,并的确能使人油然想起了“国民素质”一词:不是吗?就在我们的许多国民狼吞虎咽遍吃山猛海鲜珍禽异兽时,人家却因为误伤了一只小鸟而深感歉疚,两相对比,能不为我们同胞们的所作所为深感羞愧吗?既然如此,让我们的灵魂也学会下跪吧!
                    为了爱。自然,也只有与爱有关的跪,才叫文明!才叫温馨!才叫理智!才叫教养!
                  课堂实录片段
                  一、与众不同的开课。
                  孙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那深情的一跪”。
                  孙老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课题:“那深情的一跪”。
                  指名第一位同学读课题:“那深情的一跪”。
                  师:我听出来,你强调“一跪”。
                  指名第二位同学读课题:“那深情的一跪”。
                  师:我听出来,你强调“深情”。
                  指名第三位同学读课题:“那深情的一跪”。
                  师:你的读,“跪”中有“深情”;“深情”中有“跪”。
                  师:围绕“跪”,你有什么疑问?
                  生1:为什么要“跪”?
                  生2:跪就跪吧,为什么用“深情”的跪?
                  生3:是谁下跪?
                  [品味:让学生书写课题,此一不同;学生读课题时,教师的评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此二不同;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是很普通的做法,但是,第二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好,此乃学生不凡。]

                  二、初读,读正确、读流利。
                  (一)蹲下身子,和孩子一样高,听孩子读书。
                  孙老师说这些问题都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一读就能读懂。初读时,孙老师要求读正确、流畅,并采用指名读自然段,老师即时点评的形式。在指名读时,孙老师一般是走到这位孩子的身边,并蹲下身子,保持与孩子一样高,很不简单。在这个环节,有一细节,值得玩味:当一位孩子读“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一句的“瞥”读不准时,

                  师:跟我读“瞥”。
                  生:瞥。
                  师:再连词读“瞥见”。
                  生:瞥见。
                  师:再读句子“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生:“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师:同学们跟这位同学读。(同学们跟着位同学读字、读词、读句子。)
                  师:了不起,不仅自己读好了,还当小老师!
                  [品味:第一次看到老师蹲下身来听孩子朗读,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让孩子体面地站起来,更要让孩子体面地坐下去。]
                  (二)把长文读短。
                  师:同学思考一分钟,思考课文讲了几次跪?
                  生:课文有两个故事:击中小鸟的运动员向小鸟下跪;藏羚羊向猎人下跪。
                  师:第一个故事,我把它概括为“人给鸟跪”(板书:人给鸟跪);第二个故事呢?
                  生:藏羚羊给人跪。
                  师:再简练些。
                  生:羊给人跪。(板书:羊给人跪)
                人
                  给
                 鸟
                  形成板书:那深情的一跪 生命至高
           人
                   给
                羊
                  师:了不起,把800多字的长文,读成8个字,长文读短,是功夫。还能把短文读长吗?读出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因素,“跪”背后的情感。快速浏览,找到人给鸟跪的语段,认真读。

                  [品味:怎样把长文读短?老师的指导很重要,先示范“人给鸟跪”;再迁移,学生概括“羊给人跪”,这是模仿,也是创造。]

                  三、精读,体会情感。
                  (一)在三位同学齐读描写“人给鸟跪”的语段后,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字里行间蕴含着什么情感?
                  1、老师提示,要注意找准“突破口”。学生读,老师即时指导。
                  生:(读)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中止比赛
                  师:(打断,问)这是什么赛事?
                  生: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
                  师:这么重要的赛事,“中止比赛”意味着什么?
                  生:失去得冠军的可能。
                  师:继续读——
                  生:(读)箭步向前
                  师:“箭步”什么意思?
                  生:很快。
                  师:用文中的话说呢?
                  生:像箭一样快。
                  师:这可是“第一时间”啊,看出——
                  生:对小鸟关心。
                  生:重视。
                  生:急迫。
                  师:是运动员的过失吗?用书上的话说。
                  生:(读)一只小鸟无意中闯进了正在激烈决赛的赛场,非常不凑巧,简直就像一滴雨水掉进了瓶子里一样,被击打得飞速腾空的网球,正好打在了小鸟的身上,小鸟当场落地身亡。

                  师:这说明什么?
                  生:主动承担错误。
                  生:主动承担责任。
                  ……
                  [品味:找“突破口”就是抓住关键字、词、句,“四量拨千斤”。]
                  2、旁注,指导。
                  指名朗读“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中止比赛,箭步向前,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为自己的这一过失,虔诚跪倒在这只小鸟的前面,同时伸手画了个十字,以示深深的忏悔之情……”同时老师“旁注”:

                  生: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中止比赛,
                  师:这是“超越的情怀”。
                  生:箭步向前,
                  师:这是“关切的情怀”。
                  生: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
                  师:这是“不顾自己颜面的情怀”。
                  生:为自己的这一过失,
                  师:这是“主动承担责任的情怀”。
                  生:虔诚跪倒在这只小鸟的前面,
                  师:这是“真诚实意的情怀”。
                  生:同时伸手画了个十字,
                  师:这是“圣洁的情怀”。
                  生:以示深深的忏悔之情
                  师:这是“诚心悔过的情怀”。
                  [品味:“旁注”式提示,是指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我听过于永正老师也用过这种指导方法。]
                  3、迁移,练习。
                  再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旁注”,说“情怀”。既可以学习老师那样说,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
                  [品味:学生的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从模仿中创造的。“学习老师那样说”是模仿;“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创造(个性化)。]
                  4、点拨提升。
                  师:这七种感情汇作一种感情——
                  生:深情。
                  师:在运动员眼里,小鸟是——
                  生:是可贵的。
                  生:是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
                  生:也是一种生命。
                  生:小鸟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也应该珍惜。
                  师:小鸟的生命至高无上。(板书:“生命至高”)
                  [品味:有了前面“七种情怀”的体会和朗读的训练(“工具性”),“生命至高”的思想教育就自然而然(“人文性”)。]
                  5、对比,引申。
                  师:而有些人——
                  生:(读)有人却在狼吞虎咽遍吃生猛海鲜、珍禽异兽。
                  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朗读。
                  生:(齐读)两相比照,难道后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羞愧?
                  师:你敢问吗?读——
                  生:(齐读)难道后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羞愧?
                  师:你敢义正词严的斥问吗?读——
                  生:(齐读)难道后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羞愧?
                  师:你敢理直气壮地声讨他们吗?读——
                  生:(齐读)难道后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羞愧?
                  [品味: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困扰老师的一个大问题。如果是我们,将如何指导学生读“难道后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羞愧?”——读出语气、读出气势、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我认为孙老师的设计和指导很有效。]

                  6、拓展,讲解《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宋·苏东坡 )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品味:该讲解时就讲解,并且讲出文化。]
                  (二)想象,训练语言
                  生:(读)藏羚羊非但没有逃遁,反而冲着他前行两步,并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望着他。
                  师:“乞求的眼神”,你读出了藏羚羊用眼睛说的话吗?
                  生:请求放过我吧。
                  生:请求放过我的孩子吧。
                  生:请求放过我吧,我肚子里还有孩子呢。
                  生:哪怕是先让我生下孩子,你再杀我也甘愿。
                  师:猎人读懂了吗?
                  学生朗读“但他是个猎手,不会怜悯藏羚羊是情理之中的事。他板机一扣,枪声一响,藏羚羊应声栽倒,栽倒后的藏羚羊依然跪卧着,眼睑上的两行泪依然流着……”

                  [品味:“人文性”是渗透在“工具性”中的,“不说也罢,不说也自然在。”(于永正语)你看,学生在解读“乞求的眼神”过程中,在学生的言语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人文性”,让人怦然心动。]

                  (三)评价中显智慧。
                  老师请同学离开座位,想象画面、想象动作、想象神奇,把自己假想成藏羚羊,进行表现性朗读:“奇怪的是,藏羚羊非但没有逃遁,反而冲着他前行两步,并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望着他,竟然两条前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同学们朗读到“冲着他前行两步”时,很自然地向前走两步;读到“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望着他”时,很自然流露出那种“乞求”的神情;读到“竟然两条前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时,却没有“跪了下来”……

                  听孙老师怎么评价——
                  孙老师真切地说:“虽然你们的身体的高度没有改变,但是我相信,你们心灵的高度已经作出了调节。”
                  [品味:这样的尴尬常常遇到,如何处理?孙老师的评价不仅化解了尴尬,而且点化了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孙建锋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实录(孙建锋)
                  A
                  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好呀!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知不知道周杰伦?
                  生:(一听周杰伦,马上来精神,异口同声,振臂高呼)知道!
                  师:知不知道张蕙妹?
                  生:(耶!)知——道——!
                  师:知不知道谢霆锋?
                  生:(学生的情绪逐渐高涨)知道!
                  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孙建锋?
                  生:(惊奇地,摇摇头)不知道。
                  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孙建锋。
                  生:(大笑)
                  师:一起喊“孙建锋”
                  生:孙建锋
                  师:知不知道冰心?
                  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位说知道的同学问)谢婉莹是谁?
                  生:(不好意思)不知道。
                  师:《再寄小读者》谁写的?
                  生:(低下头)不知道。
                  师: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
                                       B
                  师:伸出手来,跟孙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拣”字,(强调右半部分的第三笔,老师用红粉笔写,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把“儿童”两个字写得大一些。
                  师:读一读课题。
                  生1: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只拣”)
                  生2: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多处”)
                  生3: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行”)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也有不同的疑问。
                  生:“拣”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助他?
                  生:“拣”,就是“挑选”,有个词语叫做“挑挑拣拣”,还有个词语叫“挑肥拣瘦”。
                  师:你会思考,善于把未知的与已知的勾联起来思考!
                  生: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你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
                  生:冰心写“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师:这个问题有质量!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生:练习朗读课文。
                  师:把课文读三遍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平时哪位同学站起来读书的机会相对较少?
                  生:只是相互看看,没有人做声。
                  师:请这位戴眼镜的男同学推荐一位好吗?
                  生:戴眼镜的男同学略一沉思,喊到一名同学。
                  师:谢谢这位戴眼镜的同学,你推荐“有功”,奖励你一次读书的机会!
                  生:(大笑)
                  师:这一轮读书的机会还有六次,愿意读的请站起来!六、五、四、三、二、一
                  生:(倒计时声中,同学们纷纷站了起来)
                  师:好!读书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不过,没站起来的同学要认真听别的同学读,听读也是一种学习。
                  师:(走近第一个被推荐读书的同学)你很荣幸,能够第一个读书。读读课题吧!
                  生:“只(zǐ)拣儿童多处行”
                  师:“只”读zhǐ,翘舌音zh ,把这个字跟我读两遍。你自己再练习读两遍,请你带着大家读两遍
                  生:(高兴地领读)
                  师:第一遍没读准,经过校正、练习,现在能当“老师”, 进步真快!
                  师:(面对戴眼镜的男同学)推荐他人读书有功,奖励你读第一节。
                  生:“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小天使。”
                  师:注意,这一节有两个生字“颐”和“匣”。“颐”的第二笔是“短竖,接下去写“口”,第六笔又是“短竖”,再接下去是“竖折”;“匣”先写一横,接下去写“甲”,最后写“竖折”,跟着老师写一遍。
                  生:“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那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坐无(空)隙地!”
                  师:不要紧张,像我一样,长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
                  生:(笑)
                  师:“知春亭”是亭的名字。再练习一次。
                  生:一连读了四次,终于读通顺了。(此时,胖乎乎的他,额头上全是汗水)
                  师:(请他的同位站起来)评价一下他的读书。
                  生:他读得正确了。
                  师:对!你在看看他的脸上,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热得一头是汗,才把一句话念好!
                  师:是不是颠倒过来说更好:他为了把一句话念好,热得一头汗!
                  生:(同学们一听都笑了)
                  师:请下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四节(声音很小)
                  师:(走道这位男同学的跟前)请你听一听孙老师读书,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模仿他小声读书的样子)
                  生:老师读书声音太小,别人听不清楚。
                  师:你能不能教我大声读一遍?
                  生:(大声读一句,老师跟着读一句)
                  师:谢谢你!你教我学会了大声念书!
                  生:(会心地笑了)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机会只有一次了!
                  生:(纷纷举手)叫我!叫我!
                  师:积极性如此高涨。一起来!
                  生:(齐读最后一节)“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师:能不能说说这篇散文的意思?
                  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生:春游的时候,儿童多的地方就是春天。
                  师:请看大屏幕——(投影生字)颐、匣、纽、旺、只、肢
                  生字就像朋友,见面越多越熟悉。再认识一下吧!
                  生:(齐读生字)
                  师:读帖,看清楚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写字姿势:握笔正确,身体端正、两脚放平、与肩同宽,先描后临。(播放音乐)
                  生:(学生在舒缓、优雅的古筝曲中认真描临生字……)
                  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写字。
                        
                                       C
                  师: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咱们是接着往下进行还是休息休息?
                  生:接着进行!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投影)
                  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          ,就是            ,就是            ,就是     
                         。  
                  请你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时间五分钟。
                  生:边阅读,边圈划。
                  师:请做好准备,自由发言。
                  生: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
                  师:可以补充。
                  生:儿童就是太阳,儿童就是花朵,儿童就是春天。
                  师:儿童是小天使,请看课文第一节。那位小天使愿意读一读?
                  生:(第一个站起来)读得比较好。
                  师:你听一听孙老师读一读,然后大家议论。(像“散戏似的”,读出那种散漫,“闹嚷嚷”,读出那种嘈杂,“挤了出来”,读出那种粗野。)
                  生:这不像小天使,这是一群令人讨厌的孩子。
                  生:这样一念,让人感觉这群孩子混乱、闹嚷、无序,就像闹事的足球流氓。
                  生:这样读冰心奶奶肯定不愿意的。(笑)
                  师:你当一下冰心奶奶,读一读好吗?
                  生:读得很投入
                  师:其实,课文的文字是活的,它有声音(“闹嚷嚷”)、有色彩(“大红门”)、有动作(“飞涌”),更重要的是它有感情,儿童就是“小天时”。“小天使”在你们的想象中是什么?
                  生:有着洁白的翅膀。
                  生:天真、活泼、圣洁、可爱……
                  师:是呀!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魔术匣子,从中飞涌出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多么美丽的图画,多么美妙的场景,多么可爱的孩子……再来读一读这一节。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冰心的眼里,儿童不仅是天使,而且是春花。请读文的第五、六两节。
                  生: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师:停!大家注意他的眼神。再重来一次。
                  生:“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师:看到了吗?他的眼睛猛然一睁,瞬间来了神光。到底是什么一下子让你的眼睛闪亮?请往下读,看你能不能读得使听课的老师和同学,心头一震,眼睛一亮。
                  生:“那几株大海棠树(读出了树大),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读出了花多、花艳)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一气呵成,读出了动感,读出了力度,一下子亮化了听者的视觉)
                  师:海棠树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
                  生:(激情满怀,放声赞美)“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师:花也和儿童一样,让我们齐读第八节!
                  生:“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D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六分钟
                  生:(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六分钟过后)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
                  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划上破折线,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鼓掌!)
                  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是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的问题值得我在内的每一个人诊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有的认为原著好,有的认为改编的好。
                  师:改编派(甲方)与原著派(乙方)陈述各自的观点。
                  甲方:文章不是写给儿童看的吗?“华侈”,我们不懂。
                  乙方:不懂,正需要学习。我方认为,“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排比在一起,一气呵成,情感贯通。
                  甲方:“挥霍”是贬义的,不如“发挥”用得好。
                  乙方:“发挥”,是有所限制的,显得有些温柔;“挥霍”是无所顾忌的,显得很洒脱。还是用“挥霍”更显得春光的饱满,饱满到可以大把大把地抛撒。
                  生:(辩论中转移了话题)我认为,课文的第四节“我们站了一会,”读起来,有点别扭,改为“我们站了一会儿”较顺口。
                  师: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 ,崇拜作家而不盲从作家。这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
                  生:(举手)
                  师:请讲!
                  生:春光,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我,把爸爸、妈妈一生蕴藏的天真、活泼释放出来了!(鼓掌!)
                  师:(走近这位比我矮半头的男同学,把他抱到凳子上,左手揽住他的双腿上部,右手拿着话筒,仰视着他)你现在比我高,因为你站在板凳上,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我仰视你,是因为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了独到的想法。这里,我愿意和在场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起再次聆听你刚才讲过的话语。
                  生:(显然,他说得很激动)(热烈鼓掌)
                  师:如果我们马上就要说再见了,你打算给我说些什么?
                  生:我现在知道了你姓孙,是一位男老师!(笑)
                  师:没错!你看清楚了我的性别。
                  生:你使曾经教过我们《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语文老师。
                  生:“拣”的第六笔用红笔写,看出你是一位一丝不苟的老师。
                  师:知我者,你也!(笑)
                  生:你很幽默,一连上两节,我们一点也不感觉累!
                  师:当我们精神相遇,心情愉悦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身体的疲劳。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让我有机会和你们共同度过了我生命中有意义的九十分钟!(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