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研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研读”
[ 作者:薛思军    出处:    点击数:5112    更新时间:2006-3-29    文章录入:薛思军
浅谈“研读”
宁阳县实验小学      薛思军
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决定语文教学首先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读的训练,学生通过读书理解课文,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道理,并进行体验,进而转化为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知情明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读书指导基础上的,如何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读好,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得到有效发挥,是这段时间我们教研组的中心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本人有了点滴体会,现汇报给大家:
一、读通
要想读懂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读通,在初读课文阶段,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正文前的预习及课后练习为依托,自读自得,然后学习小组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师生即时解决,跟课文中心联系较紧密的可留作深入学习时解决。在初读过程中,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 读懂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以最能表现文章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段为突破口,联系全文内容展开教学,是读懂课文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就可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让学生画出描写邱少云潜伏表现的语句,反复研读,认识到邱少云在隐蔽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严守潜伏纪律,做到了纹丝不动。
再如:《难忘的一课》潘老师就是抓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引导学生反复研读,层层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台湾师生那强烈的爱国情感的。
学生通过读、画、议、谈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读懂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
三、读好
我们学习课文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更主要的是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所以我们不仅把课文要读流利,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成功地创设语文情境,突显文中之情,文中之境和文中之象是读好的关键。
1、移情:潘老师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一文时,先播放了《七子之歌》,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这支歌的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就激起了学生期盼回归之情,此时,教师再用一段声情并茂的话加以渲染,定下了全文感情基调。此时,课文虽未展开,爱国之情却悄然进入学生心中。
2、化境。即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像电影一样在学生脑中再现。“化境”首先是化入之意,指让文字情境化入自己心中。其次是“点化”之意,即情境在心中形成能够伸展,活跃起来。潘老师在教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和“我”跟台湾师生话别部分时,均引导学生想像当时的场景。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奠定了基础。
教学写景的文章,也可彩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好。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让学生闭目遐想文中描绘的一个个意象,把山和水的颜色形状,情态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进而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中味”。回味出文章的余韵和余意来。
3、以“演”促“读”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寓言、童话等可采用表演的方式,进入特定的情境,以“演促读”。如《狐假虎威》一课,可让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分角色表演读,在表演读的过程中,学生消除了读书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摆脱了课堂的束缚,获得了课堂的自由,学生表演得维妙维肖,读得兴趣盎然,自然就读到位了。
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再加上师生的及时评价,让学生思考评价读得好或不好的原因,把内容的理解和读有机地结合真是起来,更利于学生读懂读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读贯穿课堂始终,力求多种方式读。读得面要大,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
以上是我在“研读”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粗浅认识,请领导,老师们补充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