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8-5-20 07: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薄俊生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听薄老师的课,犹如在秋日的黄昏散步。体验的,是这里独有的清爽与温暖。薄老师用他独特地嗓音教会了学生使用一辈子的人生哲理,更把年轻地我引进了“扎扎实实”的语文殿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美的意境。
《掌声》一文描述的是残疾人“小英”因为一次突发事故,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她由原先的自卑忧郁变得自信开朗。薄老师在对此文的教学全过程中,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走进文本,与“小英”进行情感上的碰撞。“默默地坐在角落的小英会想些什么呢?”“通过掌声,你想告诉小英什么?”“听到同学的掌声,作为“小英”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这是文本中没有的,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他们想得到,也说得出。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体会到了孤独时的冷清与接受友情时的感动。有了这样的体验,那么“爱”的定义即使是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幼小心灵里也能萌芽生根.
不光如此,薄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也时刻体现着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组织学生比赛读课文之前,他给予了学生充分地练习时间,并征询了学生比赛的方法。于是,学生对朗读表现出急切的兴致。指导朗读课文时,薄老师不仅将学生代入了角色的心理,更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个学生站起来朗读了,读完后问“你听了,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为学生于文字之间架起了桥梁。学生懂得了思考,也学会了掂量文字的分量,用心体味语言那独特美妙的意境。
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体味到了语言文字美的意境,朗读得自然神情并茂,听得在座的教师不由的泛起鸡皮疙瘩。
二、精妙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营造课堂氛围。
1、精彩的前奏
课前,薄老师问:“对于我,小朋友你们想了解什么?”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都抓住了。接着转而问“小朋友欢迎我吗?欢迎就要有所表示啊?” 悄然中又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人物转移到了“掌声”。短短地2分钟,学生就明白了“掌声”所包含的丰富韵意,为后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石。
2、深刻的语言
当学生面对困难无法解决时,薄老师说:“老师告诉你们,没关系的!”是啊!作为老师就应该把学生说不出的话说给他们听,做不到的事示范给他们看。而我们的课堂,往往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教师退到了后台。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于是,精练的语言没有了,简要的概括偏离了。我想,在师生的角色里,“给予”应该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只是在于“给予”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作明确地判断。
此外,薄老师的课堂也引发了我对教师导语的思考。怎样的导语才能算精彩的呢?是精练概要,还是优美抒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教师的导语决不能代替学生自主地思考;教师也不能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显得充满诗意,而将导语充塞整个课堂。这节课,薄老师面面具到的串讲,使得整堂课的重点显得不那么突出,层次不那么分明。
3、精到的多媒体
课堂里,薄老师紧紧地抓住文本学习,真正做到了以本为本。这种朴实的教学风格是我们作为青年教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薄老师在课堂的两个环节中安排了动情的音乐。这样的多媒体运用我认为及时而精到。学生通过走进文本,已充分体会到了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深刻地认识到“掌声”中充满“爱”的含义。此时,音乐的导入,恰如其分地将整个课堂带入了温馨氛围。学生不仅听觉上能得到享受,情感也能再一次得到共鸣。如果薄老师能够将前面的步子加快,这里留有充分的时间,教学不再显得有些匆匆,那么原本美的意境就能完整地展示出来。我想学生的思想也一定能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在时下课改的汹涌浪潮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在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的课堂里找到了前行的航标。我将以“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作为教学的宗旨,踏踏实实地展开自己的各方面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