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论音乐课堂的聆听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6-2 07:15
标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论音乐课堂的聆听
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聆听是通向音乐的桥梁,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步入音乐天地的阶梯。因此,聆听教育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呢?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聆听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我把聆听这一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创设聆听、分层聆听、相互聆听和主动聆听,让聆听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来服务,让学生持久地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

一、创设聆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享受音乐就必须有一种美的氛围,因此想让学生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和欣赏音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好奇的天性,对一切新鲜的有趣的美妙的事物他们都有着探索的热情。所以聆听教学中的创设聆听——“导入”十分重要,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有效地导入也是指导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前提。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

例如:我在欣赏杨小望素华老师执教的湘教版四年级《春晓》一课中,在开课时望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精彩的课件,她用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然后用自己动听的声音解说在春天里人和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春天大自然的景色,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这样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音乐情景中。这种创设的聆听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学生情感和音乐作品有了“共鸣”。他们也能更好地去理解、感受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与时间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密切相连。舒缓的节奏使人心境平和,密集有力的节奏使人情绪跌荡。我在教长江版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材第三单元的《好个长鼻子》一课时,首先我播放歌曲《小象》,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愉快地走进教室,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然后让学生在不知道课题的情况下听管弦乐《大象》和《小象》,让学生通过节奏的不同对比分析音乐:你们听了音乐后感受到了哪里?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聆听,能很快的说出乐曲的不同,并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6-2 07:15
二、分层聆听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训练。所以重视学唱前的聆听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可以是教师范唱,也可以是听音响。但目的都是使学生熟悉新歌旋律,并对之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时的聆听,可根据歌曲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决定聆听的次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多方位的、有目的地聆听,不能单纯的重复播放,每一次的聆听都要逐步提高要求,而且目的要非常明确,分层的聆听,教师设计难度依次提升,这样聆听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有效的聆听”。

我在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蝈蝈和蛐蛐》这课时,由于这是一首戏歌,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学生对这样的音乐旋律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通过三次(和京剧的对比找不同处、说出故事、找出印象最深处)不同地分层聆听,让学生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到最后能吸引他主动的学习音乐,如此反复聆听、对比、演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学会了正确的演唱,提高了鉴赏能力,也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中学会了歌曲里出现的休止、倚音、唱腔等要学习的基本音乐常识。有些乐感好的学生还能简单的哼唱几句了。

特别是在欣赏课时这种分层聆听显得格外重要,让学生静心聆听,带着问题去聆听,在音乐中找答案,在答案中去感知,在感知中去探索,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光要有细心,更要有恒心。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和能力。

三、相互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使心灵进发创造性的音乐。聆听音乐时,当学生和乐曲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时,音乐就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情动了心弦,便溢于表,这时学生体验到了聆听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他们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式很自然地流露出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歌唱是最易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唱歌曲时,应培养学生相互聆听,以避免学生在情绪兴奋激动时大声忘我的歌唱,以至于忽略周围的声音。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听”的能力训练,注重相互聆听,听教师的范唱、钢琴的旋律、还有同学的声音,增强学生听觉感应力。让学生在唱中听、唱中想、唱中练从而区分正确和错误的演唱。为了学生更好的有效地掌握歌曲,教师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唱形式,比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演唱形式的印象,参与其中,而且可以让学生更专心地聆听,关注师生所唱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衔接。遇到难点范唱时,教师对比范唱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要重视相互聆听,引导他们不仅能做个歌唱者,还能做个文明的听众。养成专心聆听他人的演唱、倾听他人的发言、欣赏他人表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接纳和欣赏他人的好品质。

四、主动聆听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想要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聆听。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有效地聆听,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犹如如鱼得水般畅快欣喜,让音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孩子的血液里,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音乐,要让学生主动地再生活中来聆听、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凭借生活积累音乐元素,凭借音乐表现生活内涵。这是音乐教学的境界,也是音乐教学的追求。因此,要拓展学生音乐的教学天地,拓宽音乐学习的渠道,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去欣赏生活中音乐的画面,以灵通的耳朵去寻找去聆听生活中音乐的声音。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感受到音乐原来就在自己身边。

总之,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方式,让学生的耳朵真正地灵活起来,就像金海心的歌中所唱:“让阳光把耳朵叫醒。”那么,就让教师用音乐这道阳光把学生的耳朵叫醒,让美好的音乐住进学生心里。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人民音乐出版社

2、《艺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