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我能这样提问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能这样提问吗?  


——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思考

教学内容:

【实验数学】79面例3“把1/3和14/35分别化成分子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片段:

经过复习后,出示例3,学生齐读例3  “把1/3和14/35分别化成分子是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师问:你对题目怎样理解?

生:1/3可以化成2/6。

第一个学生就直接道出了结果,这是我始料不及,吃惊之中,也猛然惊醒说:你对题目的整体把握怎样?

生:应该分子是2。

生:分子是2而分数大小不变

学生像撕布一样将题目分成许多块状,没有主语,没有主题。只抓住某一小块而忽略整体的感知,缺乏系统性,教人听起来不知所云。

我只有变换提问的方式:题目告诉你什么?

生:1/3和14/35两个分数

生:要变化这两个分数。

生:将这两个分数变成分子是2而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生: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后反思:

一、对教师问题的分析:

教师初始的问题“你对题目怎样理解?”的设及范围过大,面太宽,学生无从下手,只有说出结果;第二次提问“你对题目的整体把握怎样?”过于抽象、粗造,使学生对问题的加工不容易理出头绪,所以回答起来零零散散;教师的最好的提问是“题目告诉你什么?”,这么表达是白描式的平铺直叙,浅显易懂,学生回答轻松自如。

二、问题的回答真的那么简单吗?问题的回答既要触景生情,即借助教师呈现的情景模式,又要语随心动,仔细倾听别人的话语;既要将图画转变成语言,又要学会储存、推断、反馈、改进别人的话语。学生回答或争论问题时,其思维在不断地碰撞、膨胀、激活,教师主要是善于捕捉学生的只言片语,甚至表情和眼神,用以改进提问的形式和内涵,使问题“平民化”、“通俗化”,最大限度地接近渗入学生数学语言区域,牵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词素组织构件,丰满进而拓展学生的语言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与教师的感受同步起来。

三、教师需要什么?这里教师不断地改变语言的表达内容,学生依照问题来谈自己的看法。师生配合默契,师生合作恰到好处。问题是整个课堂在教师的驾驭之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吗?我感到相当的疑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9: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