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8-5-15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钱守旺
——关于公开课的讨论之一
背景说明:5月26日晚8点至10点,应福建教育杂志社钟建林老师的邀请,我在与100多位网友进行了网上交流,首先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之后回答了网友们提出的有关公开课的问题。下面我就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以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思考。
有网友问:到底公开课是把问题暴露给别人看,还是千方百计的掩饰。比如对学困生的处理,让他回答问题可能影响教学程序的正常进行。不让吧,可能他这节课在他眼中如过眼云烟。
答: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使得课堂教学一路凯歌高奏,给人感觉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其后果不堪设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公开课上应该不怕学生出错误,因为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得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提问时要特别关注,估计它们能够答对的问题,应该尽可能把机会留给这些学生,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功感,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网友问:公开课是侧重教师教的情况,还是侧重学生的学?是侧重教师教学的过程,还是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完美的好,还是暴露的问题多些好?如何才能使公开课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呢?
答:从“以学论教”的角度来看,公开课应该侧重学生的学,一节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老师的精彩!特别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问题的课不见得不成功。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应该做到“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动态生成”。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上得很生动,但不能让学生心动。
有网友问:如果是借班上公开课,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实际与原定的计划不符,该如何灵活处理?事前要如何进行准备?
答:及时调整老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教师。无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好技巧是无技巧。
有网友问:听过许多公开课,但是有很多的课老师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不知所措,有些生成资源就浪费掉,有些人说这需要教师的机智,教师的机智是一种素质,平时该怎么培养和锻炼?
答:这涉及到如何看待“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追求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实现超越预定目标的理想。
有网友问:我们这儿经常把数学公开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这时,学生已经非常疲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答:这是很现实的情况,第四节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如上午第一、二、三节学生的注意力好。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个小游戏,或者进行简短的谈话,先活跃一下气氛,消除学生的困倦感。
有网友问:公开课为什么有时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答:现在课堂放开了,学生开放了,学习方式改变了,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何落到实处?怎样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是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着、组织者的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不错,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活动可以不控制。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不了、解决不了,只有让学生长时间地讨论。结果耽误了教学的时间。
还有就是将自主探究不自觉地模式化,也是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的重要原因。在一节课上不要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一一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