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5-31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14、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请你分析图一和材料二的图文信息,说说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2)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分)
(3)由图二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对这次土地政策的调整,有人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14、(1)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3分)
(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化) (1分)
(3)不正确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与解放前的土地私有制有本质区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解放前不同。(意思相近即可)(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某著名历史学家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请回答:
(1)罗斯福实行新政背景是 ,中心内容是 。
(2)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举出一点对现在有借鉴意义的措施。
(3) 邓小平“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核心政策是 。
(4)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是指( )
A.在深圳、珠海等地搞经济特区试点 B.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请你以“中国1979年以来的变化” 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①写出你确定的课题名称。
②研究你确定的这一课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资料?
③.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你可以得出哪些观点?
答案(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对工业的调整
(2) 避免使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使美国经济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社会保障力度;增强了联邦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权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使保障体系,把握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关系或其它。
(3)改革开放
(4)①写出课题的名称即可得分。②调查或走访;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等(答出任意两种即可)③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甚至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怪事:清政府听从列强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
材料二:1950年11月,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在会上发表谴责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和武装干涉朝鲜的演说,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人们评论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叩头外交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意志已从自己代表的言语中表现出来了。” ——均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史实予以证明。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方针?运用这一方针,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还取得了
哪些外交成就? (举出一例)
(3)通过两则材料中中国外交的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8. (1)屈辱外交、叩头外交等 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或者答出某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也可。 (2)独立自主 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弱国无外交,中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结果。(基本答出以上含义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9.下列一组图片记录了我国在外交上的伟大成就,请你以辉煌的外交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文章。要求:(1)要有标题;(2)要简要介绍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3)要有自己的感悟。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2001年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合影
9.提示:要自拟标题,例如:中国外交风云(1分) 内容:要简要介绍三幅图的内涵,例如: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促成了中美正式建交(2分);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布什、普京等19位领导人云集上海,是我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2分)。感悟要观点正确,例如综合这三幅图说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和认同(1分)。
1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台 "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4分)
(3)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4分)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答案(1)思念祖国、家乡,渴望两岸统一。(2分)
(2)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分)
(3)阻碍因素:①台独势力;②外国势力的干涉。(4分)
有利条件: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两岸人民拥护;③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目益提高。(4分,答出4点即可,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
14.材料一: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13280名各族各界代表参加了庆祝大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说,西藏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我们一定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材料二: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5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藏的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以交通为例,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简要分析在西藏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
(2)新中国是怎样解决和处理西藏问题的?
(3)分析说明党和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
(4)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怎样推动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14.(1)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天气多变,气流不稳定。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筑三条进藏公路,即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加强西藏与外部的交通。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3)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西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中央财政对西藏地区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 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
(3)、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