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米米“起跑”记



浙江桐乡 魏红萍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鼓动着现在许多家长的心,于是有的孩子尚在孕育中就参加了许多“课程培训”,落地后更是被安排得非常忙碌,从“全能宝宝培训班”到进最好的幼儿园;读奥数;读剑桥;参加钢琴考级;从这个培训班到那个培训点。因为人家的孩子都在忙,我的孩子不忙,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以后想赶上人家可就难了。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又是位拥有一个20个月宝宝的妈妈。开始时我也常常深深地为孩子家长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我的孩子设计过许多蓝图,争取让其拥有一个最好的起点,许多家长也为我出谋划策。在我怀孕时借给我许多有关胎教的书籍和教我许多胎教的方法,但因为我们幼儿园的工作总是很忙,和班里的孩子厮磨了一天后,回家再也提不起劲来认真进行胎教,所以很多计划也就不了了之,有时我也很后悔,有种对不起孩子的感觉。但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瓜熟蒂落

我的预产期在10月1日,可等到长假快结束了,还是没有要“生”的迹象,亲戚、朋友、老公、甚至医生都劝我剖腹产,要不然怕对孩子不好。我也很着急,总为孩子的不安计划担心,只有妈妈对我说“瓜熟就会蒂落,不用着急”。就在7日下午,儿子米米按一切正常分娩的过程出生了,等一切安顿好后,我躺在床上,回味着妈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瓜熟蒂落,连每个瓜都有自己的生长期,更何况人?迟几天、早几天,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蹒跚起步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总在思索“生孩子”该让他“瓜熟蒂落”,那在教育孩子上,是否也应该遵循一种“顺应自然” 的方法呢?

孩子12个月了,人家的孩子都会蹒跚走路了。连比我们小的孩子都会走了,可我们米米还是用他特有的方法“摸着走”,并乐此不疲,每天摸来摸去走个不停。老公很着急,经常把他放在屋子中间,让他四面无靠,他马上就蹲下去伏在地上,凭你怎么说、怎么开导,就是不肯放下那只作”拐杖”的手。我想起妈妈那句“瓜熟蒂落”就耐下心来。不再逼迫他、放下他,每天继续充当他的拐杖,由他拉着我的手,走向东、走向西,让他尝试自己放下对我的依赖。终于有一天不经意间,米米放下了我的手,向前冲了几步,几步后马上停了下来,奇怪地看着我,我在边上愣了一下,马上边拍手边叫着“米米真能干,米米会走路了”米米也开心地拍手笑了,由于他有长时间“摸着走”的经验,在学会走路后走得很稳,转弯、转身也很快,很少有摔跤的事发生。

呀呀学语

米米18个月了,人家同龄的孩子会讲话了,但我们米米还是只会叫几个简单的称呼,我们教他说话他就朝你笑,硬是不出声。有了上两次的经验,我再也不着急,仍是每天我说、他听;他翻书、我就讲故事给他听;出去玩,我就在边上当讲解,看到什么,讲什么。遇到他会讲的,他会突然冒出几个字来,我就拍手表扬他;他想讲但讲不出来的,就尴尬地朝我笑,我就再讲给他听。有时,他也会一个人叽里咕噜地讲一大堆,我会装着听得很懂的样子,连连点头,让他拥有成就感。每天睡觉前,米米最感兴趣的事就是让我读图片上的字给他听,我就不厌其烦的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米米听得很认真,但我从不要求他跟我读。我想:他大概是在积累吧,所以我应该尽力讲给他听、帮助他,不要着急,等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他一定会讲的。有一天,我们在桥上玩时,米米突然说:“这里船船没有”我马上一看,果真今天一只船也没有,米米会说一句话了,不也很厉害了吗?

快乐起跑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小鸟妈妈如果在小鸟还没长出羽毛的时候,就硬赶着小鸟飞出鸟巢,结果眼睁睁地看着年幼的小鸟掉落在地上,而且可能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胆略。在幼儿园里,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因为孩子今天没把该背的儿歌背出来而大打出手;因为孩子今天忘了弹琴而被关在小房间里;因为孩子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而欣喜若狂;我们常常被抱怨:“老师,你们就不能教点算术吗?要不然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怎么能跟得上呀!”。有些父母为了更早地看到成绩,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积累,而只是快些让孩子接受知识,事实上却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科学家表明: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成长中的某一时间才会出现,过早地将孩子还不具备的该能力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引导;心理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鼓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这样做。现在米米20个月大了,我从没像朋友一样教他看图识字、背唐诗、认简单的字。一天,一位朋友自豪地告诉我,他们女儿比米米小一个月,但已经认识“中、国、人、民”四个字了。我听后,不再羡慕,假如我也花上两天时间让米米看、认,肯定也行,这又能代表什么呢?可每天无论多忙我都会在傍晚时用我的电瓶车带着米米去“兜风”,去看河里长长的拖轮;去看工地上的吊车、打桩机;去鸭棚看成群的鸭子;去看夜市上各种各样的小摊;去走我们古镇特有的石板路、石拱桥;去采树叶、野花;去乡下走田埂;和大孩子一起钓龙虾──每天我们都有看不完的新鲜事;每天我都会讲得口干舌燥;每天我们都会到天黑才回家;米米也在每天的笑声中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亲子日记(节选)



雨贝 黄丽贤



2003年5月29日,星期四,晴

今天晚上,我们到大妈家去玩了,我在大妈家里,跳了啪啦啪啦舞。大妈请我吃桑葚,我不要吃,妈妈、大妈、大伯的舌头都变成了紫色。我后来只吃了一个,舌头也变得有点紫了!妈妈,怎么办?明天舌头也会这样吗?

──哦,原来贝贝一直不愿去吃桑葚,是因为怕舌头变颜色。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很好奇、也很容易形成第一感觉。我想,吃桑葚只是一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到我们平时要引导孩子,孩子的第一感觉或者第一印象很重要。比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孩子第一次接触蚯蚓,你就不能吓他,如果他第一次不怕,以后就不太会怕了!就象贝贝吃桑葚,吃第一颗的时候,他大伯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说这是毛毛虫,然后又伸出"紫色的舌头"给他看,于是贝贝就不要吃了,勉强在好奇下才吃了一颗。所以我想要说的不仅仅是吃,更包括其他!

2003年5月30日,星期五,多云

今天我很晚不睡觉,因为我要等爸爸回来,爸爸答应我要送一辆汽车给我,是儿童节的礼物。很晚很晚爸爸才回来,真的给我带回来一辆汽车。我要把汽车拆开,爸爸说明天才能玩,这辆汽车是充电的,要等明天早上才行。汽车很大,是遥控的,我让爸爸放在我床边,我要看着它睡觉。

2003年5月31日,星期六,晴

今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要爸爸陪我一起玩汽车,可是遥控器坏了,怎么办呢?后来我们想到用原来的遥控赛车上的遥控器,真的也可以用的!后来爸爸说要去换一个新的遥控器,汽车也要拿过去,所以我们就不玩了。我和爷爷到乡下去了。

家里的桃子到现在还不能吃,上个星期不能吃,这个星期还是不能吃,奶奶说等长熟了,就叫爷爷送过来!天天哥哥的游戏机坏了,不能玩游戏机了,只好和天天哥哥用麻将牌来搭积木,天天哥哥的本领真大,能够用纸牌来搭东方明珠搭,我用嘴巴一吹,就倒掉了,呵呵!

──(1)孩子对玩具的诱惑总是难以抗拒的,为了儿童节的礼物,贝贝等得晚、起得早,可谓用心良苦啊。可谁知等了那么久又偏偏坏了,可急坏了父子俩!于是两个人一起想办法,终于借用了另外的遥控器玩到了汽车!那是一种不同于收到礼物的快乐,不是单纯的玩,而是一种成功的喜悦;一种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所获得的成功!

(2)贝贝和他的天天哥哥、洋洋哥哥感情很好,尤其是洋洋哥哥。这让我很喜欢,因为贝贝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感染了:他的喜欢画画、他的标准普通话、他的喜欢动脑筋……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和比他大一点的孩子玩,因为这样既可以平等交往,又可以有模仿、崇拜的对象。所以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创造机会,给孩子有交往、玩耍的同伴!


2003年6月1日,星期日,天气晴



早上,西家爷爷来接我,我带着妈咪送给我的赛车一起去,可是赛车被天天哥哥弄坏了,西家爷爷说下次买两辆,我和天天哥哥每人一辆,我同意了!我们把赛车放到水里玩,然后就不动了!后来,我们只好用一条绳牵着赛车走。天天哥哥又拿出他的赛车和我玩。妈妈,他的赛车很快很快,是超级赛车哦!

晚上,奶奶带我去看甜芦庶,还没有长大,很小很小,玉米已经长大了,稍微有点大,也没有很大,还不能吃。

──赛车坏了,贝贝感到很难过,于是把责任推给了天天哥哥,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才几句话,他就自己推翻了:“我们把赛车放到水里玩”。多么顽皮的孩子!但是,也许这也是一种好奇的表现;一种探索的表现,只是当时我不在场,没能及时发现他们探索的火花罢了。所以,一般我对孩子弄坏的东西不会用责备的方式,孩子弄坏一件东西,总是有原因的,我虽不能期望他成为发明家,但是至少能培养他爱动脑筋、喜欢探索的良好习惯吧!

2003年6月2日,星期二,天气多云转晴



早晨,我和爷爷到幼儿园,带了很多东西,我都不能站在摩托车上了!

到了幼儿园,我叫爷爷送我上去,我洗好手,小手握得紧紧的,握得紧暖一点。

今天,溶溶打我了,我也打了他一下,他打我三下!后来我们不打了,老师说过不能打架的。然后M老师发现了,批评了我们。

妈妈,我长大了要当警察,有坏人,我就叫门口的警察(小区的门警)去抓他们!

妈妈,你知道吗?小鸡是从哪里出来的?(蛋壳里)青蛙会生蛋吗?我从电视里看到鳄鱼会生蛋的,大老鼠会生小老鼠的。鳄鱼要吃什么的?鲨鱼要吃大人的,不吃小人的!乌龟会生蛋,小乌龟长大了,就变成两只大乌龟了,哈哈!

今天,H老师讲了“洗澡”的故事:我要洗澡,带着木头娃娃洗,天天洗澡身体好。

妈妈,“老马识途”,我还没忘记,老马认得回家的路。

──(1)贝贝今天居然打架了?!我忙仔细一问:怎么回事?一听贝贝的回答,我哈哈大笑,真是可爱极了!你们谁也不会猜到,我家的小贝贝打架居然是为了两个字"吃醋"!吃他们G老师的醋!他说喜欢G老师,可溶溶也说喜欢G老师,贝贝要一个人喜欢G老师,溶溶说不好,就打了贝贝,然后贝贝就还了手!你说是可笑还是可气,或是可爱呢?孩子的爱憎是分明的,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甚至是霸道而自私的。在好笑之余,不免又和贝贝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主题当然是“博爱”啦!让贝贝去爱每一个人,让G老师爱每一个小朋友……

(2)电视或许真的具有很大的魅力和教育效果,而且,我觉得贝贝在这个阶段的求知欲很强烈,总是能举一反三,把老师上课的内容、电视上看到的内容、书本上看到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你瞧,今天他就把我给问得晕头转向了,有些问题我还真不敢肯定地回答,怕一不小心就说错了!也许我所能做的,并不一定是单纯的回答,而是把问题再抛还给贝贝(他有时候很能自问自答),或者给他提供更多学习的材料和机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不容忽视的儿童周末恐惧症



谭敦民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才十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就不起床,大人见他不愿意起,就呵斥他懒惰、没出息,连哄带吓。小明无奈,只好懒洋洋地、慢腾腾地爬起来。有时候,好不容易爬起来就喊肚子疼、头疼,真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病,看孩子那痉的样子又不象是装的。当问到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起床时,他支吾半天才小声说:“起床就得赶紧上‘小班’,一天好几门,怪累的……”原来,小明不愿意起床、身体疼痛为心因所至。起初,这些病往往是孩子们为逃避过多的业余学习装出来的,是有意而为,因为这一招确实能够逃避不想参加的课外学习,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还不会主动调整应付策略,用成熟的方式应对,加之长时间处于这种周期性的紧张状态,导致条件反射弄假成真,不少孩子真的得了神经性头疼等疾患,心理压力真的变成身体的不适。有这种症状称之为“儿童周末恐惧症”,是对少年儿童在内心冲突的背景下,引起功能性身体不适感的统称。

患“儿童周末恐惧症”的绝非个别,眼下,相当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厢情愿地给幼儿园的孩子安排了书法、绘画、舞蹈、外语及钢琴、电子琴、影视表演班等各种学习,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除此之外,还要上“奥数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所有这些课,都是家长安排的,没有儿童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源于其天生的气质特点,或好动、或喜静;或擅长形象思维、或擅长抽象思维。如果孩子在接触某一活动以后,能够产生兴趣,并且活动本身适合孩子的特点,这种学习的娱乐性能够增强其参与的动机,以趣味为先,以快乐为本。反之,对活动无兴趣或活动本身要求较高,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感到压力很大,那就适得其反,甚至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构成威胁!记得中央电台曾有一则公益广告,临出门的妈妈叮嘱女儿:别忘了学数学,别忘了学书法,别忘了学绘画,别忘了学钢琴……画外音沉重地说:“别忘了,她还是一个孩子!”这则公益广告提醒家长们,不要给孩子从小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孩子应该有童年的快乐!那么,双休日就更不应该让孩子感到负担沉重了,平时的精神压力此时应该缓解一下,而不应该是加重!“儿童周末恐惧症”就常常发生在负担沉重的孩子中间,由于因人而异,表现症状轻重缓急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不明白,认为是孩子“没出息”,这就大错特错了。进一步施加压力,只能导致症状的加重。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自3岁起就开始萌生一种反抗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到13岁时就进入了所谓的第一个“危险期”,“危险期”期间,孩子容易做出越轨的事情,甚至杀人或者自杀!压力越大,儿童的逆反也越强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儿童周末恐惧症”或者心理障碍。近几年,不时报道少年儿童自杀的案例,大都是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过多导致的,所以家长万不可忽视!

毋庸置疑,“儿童周末恐惧症”的病根在家长身上,不少家长自己儿时有各种爱好,但没有条件学,如今将自己儿时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别人的孩子学这学那,怕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于是被动、盲从的“随大流”;也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一门专长将来升学时能够加分……

笔者做过一次调查,在某有名气的小学,四年级某班50名学生中,周末大都参加四、五个小班,少的也参加一、两个小班,周末什么也不学的,一个也没有!双休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忙回”!很多教师对学生业余时间学得太多并不赞成,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搞疲劳战术的效果往往不佳,劳民伤财!教师们认为,孩子有权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自己的选择;家长的想法不一定全部正确,即使全部正确,孩子也不一定全部接受。另外,家长应该知道,只有当父母的把孩子当作平等对象来看待,孩子才能尽快成熟起来。所以,家庭中应该做到民主、平等,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中选择,喜欢才能学得有情趣。

固然,学习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十分重要,但不是孩子的全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比较单调的学习生活以外,还应该有文化、娱乐、体育、个人爱好,以及亲情的熏陶等等。如果我们想到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把生活的其它内容扔在一边,那么,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如果孩子把学习当作负担,一切教育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要因人而异,这样也会对孩子成长有益。

“儿童周末恐惧症”仍在社会上蔓延,儿童中仍有患者,在此,提醒家长们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



蔡慧茹



傍晚,晴晴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到巷口的面包店,夹了几个小餐包和土司,她走到柜台等着结账。在她前面是一对母子,那位妈妈买了七八个各式各样的面包。晴晴听到那位妈妈跟儿子说:“这3个都是12元的,这一个18元,这两个是15元,还有这个小的5元,一瓶蜜豆奶12元,一共是多少呀?”只见那小男孩把头点了点,大约不到5秒就回答:“101元。”“哇!算得比我还快,真了不起!小朋友你几岁了?”面包店的老板惊讶地问道。只见那小男孩害羞躲在妈妈背后,那位妈妈难掩得意地说:“他才5岁,读幼儿园中班。你看,妈妈拿两张100元的给老板,老板应该找多少给我?”那位妈妈又问独生子。“99元。”小男孩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说出答案来。“哇,真是天才儿童,了不起,长大以后一定不得了。”老板的话,让男孩和她的妈妈都笑得好得意,不过又好像不太在乎,想必这样赞美的话听多了吧!

在后面排队的晴晴,这一幕她从头看到尾,看得她一愣一愣的,此刻真是既羡幕又嫉妒,望着身旁的女儿还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刚才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她的心底,晚餐时,晴晴跟老公说:“你明天到公司打听一下,看哪里有不错的心算班,我要送我们女儿去学。”

“女儿学心算?拜托,她还不到3岁,连阿拉伯数字1到10都认不清楚啊!”“可是,你不知道──”晴晴把今天在面包店看到的情形说了一遍,然后她很认真地接着说:“我们可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点上,否则以后就更跟不上了,现在再不学就来不及了。”

晴晴是个求好心切的妈妈,难怪遇上那么一位所谓的“数学天才儿童”,就会让她紧张了起来,居然要“1.2.3”都认不清的女儿去学心算,现在不学真的来不及了吗?将来就一定会差人一等吗?万一改天再遇一位“音乐天才儿童”,那么女儿要不要也学钢琴呢?

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别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那样,却忘了评估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做不做得到?如果孩子表现平庸,父母就气急败坏地责备他,却忽略了就算孩子真的很平庸,也是自己生出来的,要怪就该怪自己,不该怪孩子呀!

事实上根据观察研究,比较早学会加减乘除,并不见得将来就会在数理上有杰出的表现,尤其是学习的方法如果错误,还会有不良的影响。通常孩子3岁时开始教数数是恰当的时机,以游戏的方式,时间不要太长,看孩子注意力已转移时就停止,另外再找机会教他。任何学习都是急不得、逼不得的,尤其是第一次接触新事物,不能打骂施压力,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不能抢先,更不能省略某一步,就像盖房子一样,扎实的基础,才能造出坚固高大的房子。父母所能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在适当的时机给他帮助和加油,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此一来,孩子成长得顺利愉快,父母也没有那么沉重的压力,可以共同享受温馨的亲子情,不是挺好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漫谈“成龙”“成凤”



陈学诗



──育儿之道

有些读者见到此文题,会认为作者是不赞同“成龙”“成凤”的。其实笔者并非不赞同,问题是怎样“成龙”“成凤”。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某些家长的做法,却值得推敲。因为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怕养不好,全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百依百顺,爱护备至,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已会做的事,也代他们做;已会用勺子吃饭,仍要喂他;孩子已到七八岁,仍要同床睡眠。这就是溺爱。溺爱者,损害也。英文字“Spoil”,即意溺爱后损害之义。

被溺爱的儿童长大后,非但不能“成龙”“成凤”,而且往往独立性差,依赖性重,以自我为中心,不易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不良,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好钻牛角尖,缺乏解决问题、困难、矛盾的能力和毅力,好归罪于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被溺爱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上述不良特点就显露出来了。他们往往不易适应学校环境,逃学,与同学、老师闹别扭,学习困难,易患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事儿童精神卫生的医生知道,如今患儿童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多;大学生中患精神病、违法乱纪、自杀者也时有所闻。

上述不良特点,即人格不健全。一般说,到18岁,人格的发展基本上就定型了;以后再要改变,很困难。

人格不健全者,怎能“成龙”“成凤”呢?

所以,溺爱儿童,主观上是爱护他(她),而爱护过分,实际是损害了他(她)。

家长们,在养育孩子中,这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应该的。盼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之人,能造福于人群,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也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

爱孩子,只能爱在心里,在行动上,也要爱,但不能爱得过分,成为溺爱。

国家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的三优政策,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即提高人口素质。优育,即合理的育儿之道。这里谈几个要点。

(1)逐渐减少依赖性。孩子生下来,百分之百在生活上要依靠母亲和家人。但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有良好的独立性。所以在育儿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孩子的依赖性,培养其独立性。孩子已会做的事,要鼓励他(她)自己去做,不要包办代替。尽早让孩子单独睡眠。有条件的家庭,尽早让孩子独居一室,以培养其独立性。

(2)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能长期地离群独处。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从小培养。孩子有什么玩具,鼓励他(她)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并相互合作,使他们玩得更有趣儿。这样,孩子可以学会善交朋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孩子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好,会有安全感,工作效率也高。在家庭中,人际关系好,家庭气氛和谐,生活其间,情绪愉快。愉快的情绪,对心理健康甚为重要。

(3)发展智力。高的或较高的智力水平对学习、工作、生活都很重要。印度有个狼孩,婴年时被狼叼去,在狼群中长大。到8岁,被人发现,四肢爬着走,智力只相当于婴孩。用多种方法教导他,到18岁时仍是低智力。这就因为在幼年时他的智力未得到开发。所以智力要在婴、幼年时开发,尤其2~4岁为开发智力的黄金时代。开发的方法有:同孩子谈话、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玩儿玩具。玩具是开发智力的良好工具,不同年龄需采用不同的玩具。智力高低固然与遗传有关,但童年的开发更为重要。

(4)培养进取心。正确的人生观,包括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奉献。这种精神也需从小培养,也是“成龙”“成凤”的重要关键之一。可通过讲故事、讲英雄人物、参观博物馆,玩儿需用脑力才能玩儿好的玩具,在榜样的鼓舞下,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培养进取精神,同时家长要作出榜样,因为孩子最崇拜父母。

(5)培养先人后己的精神。这是做人的良好品质。首先是父母做出榜样。讲讲“司马光让梨”等故事来启发孩子。同小朋友玩儿时,父母要启发孩子把玩具先让给别的孩子。孩子做好了,应给以适当的鼓励。

但是,不能使孩子养成事事听话的习性。不要什么事都要孩子服从,变成“标准儿童”。“标准儿童”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不一定“成龙”“成凤”。

具有谦让精神是一种美德。遇到不愉快的事,首先检查自己有无缺点或错误,不要怪别人。怪别人也就是“投射机制”,这是心理健康中的不良习性。譬如儿童走路跌倒了,大哭,母亲来了,怪地不好,把小宝宝绊了一跤。这样的事,正是养成投射机制的开始。

先人后己,是“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美德。这种美德应从小培养,这对培养健全人格颇有助益。

(6)断奶。孩子到6~7个月时,逐渐不吃奶了,代以易消化的普通饮食,这就是生理上的断奶。在心理上,也要断奶。这就是逐渐脱掉孩子气,逐渐向成人的素质、言行靠拢,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有用的人。也就是所谓“成龙”“成风”。

健全人格的标准大致是: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独立性,少依赖性,不以自我为中心,能适应社会环境,情绪稳定,遇事先考虑别人,人际关系良好,遇事客观地分析其因果,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胸开阔,有解决问题、困难、矛盾的能力和毅力。

盼望家长们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能朝此方向努力(或参考此标准),托儿所、幼儿园的育儿人员以及小学、中学的老师们都应考虑此方向。

人格是从小培养的,从胎儿、婴儿就开始了,一直到少年以至青年。

人格健全的人,学习成绩好,工作效率高,遵纪守法,能为人群、社会、国家作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走出儿童画教学的误区



陈铁桥



人类最宝贵的时代是童年时代,童心无暇,童真可爱。他们作画随心所欲,不造作,不雕琢,落笔纵横挥扫,吞吐自由,表现了儿童特有的质朴、纯真、自然、幼稚的美。儿童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不同的绘画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中必然有着内在的对应性。但是,在当今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倾向,即不论孩子大小,不管是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还是写实期的儿童,一律按老师自己的偏爱去教孩子,会画素描的,一律教素描;会国画的,一律教国画;会创作的,一律教创作。还有一些教师,以成人式的教学对待儿童,这无疑造成了儿童学画的心理障碍,摧残了美好的童心,无益孩子的身心健康,使一个个孩子从爱画走向不爱画,致使儿童画教学进入了一个个的误区。

误区之一:注入式的教学。

即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学,完全照抄老师的作品,亦步亦趋,不能走样。这里只有教师一个人的积极性,而几十名学生是被动的。需知“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压制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孩子自身潜能的发挥。

误区之二:从理性入手。

追求作品的真实性、科学性。什么“比例、透视、明暗”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如同枷锁一样,锁住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心,儿童那种天真幼稚、自由想象的灵气被抹杀了。让小孩子画大人画,童心扭曲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的结果是:见画生厌,从此告别了画笔。

误区之三:主张临摹。

以成人的范画为标准,机械式地照搬。岂不知儿童与成人在生理与心理有天壤之别,儿童想象力强而写实力差,如果不让其扬长避短,就如同南辕北辙,怎么会有良好的结果。只有顺其自然地侧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认识世界,同时启发他们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更要学会画心中的世界,才会开发潜在智力。

误区之四:追求成熟的美。

这样会导致孩子们画画胆子越画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所以,必须更新我们的观念,明确幼稚也是一种美,认识儿童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孩子们笨拙的小手,画出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确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

误区之五:恨铁不成钢,求全责备。

批评多,表扬少。这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不足取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引导,会扼杀儿童学画的兴趣。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需要的是更多的温馨鼓励。多表扬,少批评,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学画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儿童作画时,只要他们一动笔,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就开始起动了。所以,必须以积极的心理引导,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画好,是走向成功的一条秘诀。

误区之六:学画一定要画“象”。

横要平,竖要直,把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其实“象”与“不象”是群众观点,不是艺术观点,艺术没有对错,怎么画都可以。但不敢想、不敢画不可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认真、顺其自然地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特点,画出自己的心意,这样的画就是好的儿童画作品。至于画得造型准确与否,都是表面的东西,关于写实性训练,是进入写实期年龄才要求的事。

误区之七:拔苗助长。

有些家长和老师为了使孩子进步快,加重孩子的学习量,或者帮助他们画,这些都是不足取的。一旦长时间超过孩子们负荷,造成了孩子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误区之八:重技轻道。

儿童学画不仅要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艺术。艺术是“道”,是观念,是规律,是根本。而重技轻道是舍本求末的作法。一个好的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首先是“传道”最后才是“授业”。在教学中传授儿童画的观念和规律,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运用这些规律,才会自主灵活地画出各种情节、各种动作、千姿百态的儿童画作品,而不是只画一个固定的“标本”式的物体。

误区之九:重视眼中的世界,而忽视了心中的世界。

艺术是一个双面镜,它不仅反映眼中的世界,更反映了心中的世界。如果说世界是艺术之父,那么,心灵则是艺术之母。只有把两者合而为一,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所以,儿童作画不只学会画“看”到的,更重要的是学会画“想”到的,因为,没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走出儿童学画的误区,关键是一个思路的问题,思路不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发儿童自身内在的潜能和灵性,培养孩子们杰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教师和家长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让孩子们由简入繁,灵活多变,自由自主地支配画面,使之一步步走向新的阶梯。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多表扬,少批评,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儿童沿着自身发展的路线,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儿童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孩子们在学画中锻炼了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能力,这不论他将来是否成为画家,都是极有意义的一步。

儿童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他们面对这个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生命的本真和人类智慧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送孩子上幼儿园的6个错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 徐玲



父母把3岁的华华送入幼儿园。但这里跟家并不一样,不知道上厕所往那里走?不知道肚子饿了怎么办?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例如: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第一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第二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第三,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4: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