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解决孩子“磨蹭”有法儿



方缃



玲玲入幼儿园以后,每天早晨起床是最让妈妈伤脑筋的了。老师说:“孩子都快四岁了,家长应该让她自己穿衣、洗脸。”可是妈妈要赶班车,还得送她去幼儿园。这一天,玲玲睁开眼就抱起娃娃玩开了,催她也无济于事。你急她不急,磨磨蹭蹭的真是没办法。

三、四岁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边干边玩的情况是造成孩子磨蹭的一个主要原因。不过妈妈正可以利用这个年龄特点,如果用游戏口吻对玲玲说:“娃娃说了,她和玲玲一样能干,衣服穿得快极了,不信咱们比试比试。一、二,开始!”妈妈抱过娃娃,手中暗暗地摆弄着,口中说着:“娃娃伸胳膊穿上衣袖了……真快,鞋也穿好啦!”玲玲一心要比过娃娃,干得也真带劲,高高兴兴迅速地完成了任务。盥洗时,玲玲又对那哗哗流水大感兴趣,当然磨蹭又不在话下,假如妈妈也用拟人化的方法告诉她:“水是来给你洗手洗脸的,你不快快洗,让它白白地流走,它就不高兴了,不乐意为你干事啦。”或者,孩子就能干得快起来。

不过有时孩子磨蹭也并不一定是出于边干边玩,而是缺少操作的技巧和动作不熟练。所以,及时教会孩子和训练他干活时动作的规范化也很重要。如系扣子,有人试验由下而上系要比由上向下省时,而且不容易系错。一般孩子夏天就不像冬天穿衣那样磨蹭,因为衣服多了,一层又是一种穿着方法,的确有困难。所以,为了防止磨蹭。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服装式样时就得先考虑好,什么样式孩子操作起来更方便。冬季,最好在孩子起床前先把衣服套好,孩子穿着就容易多啦!

吃饭磨蹭是另一件使家长伤脑筋的事。孩子没有胃口就会“磨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除定时、定量进餐外,食物的营养安排也很重要。如今很多幼儿不喝白开水,成天喝的都是含糖极多的饮料,使的吃饭时为饿,这则是“磨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妨试试停止供应这些,改为多喝白开水,并且把正餐的主副食做得更有滋味些,孩子觉得饭菜香了,吃饭自然不会再磨蹭。还有,孩子进餐时也常有动画片的电视节目播放,所以也得调济好,边吃边看电视很影响食欲,也影响进餐的速度。

孩子觉得不好玩、无聊的事干起来也常常要磨蹭,小勇在屋里玩厌了,要到户外跑跑,可妈妈非让他把弄得乱七八糟的屋子和玩具收拾整齐,他不乐意,又非干不可,自然也就手脚不麻利了。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说明孩子还没有树立起按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尤其是四、五岁以后,要让他懂得,很多虽然并不好玩的事,还是应该按时完成的。这对他入学后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影响极大。除了及时向他简单说明按时完成这些任务的必要性外,还应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活动制度和时间表,帮助、鼓励他自觉地执行。例如告诉他为什么睡前要认真盥洗、到时间就得提醒他去执行,并且鼓励说,如果干得快又好,上床后就可以给他讲个长些的有趣故事。如果慢了,就没有时间了。

现代生活要求人们珍惜时间,讲效率,快节奏,干事麻利认真。而对幼儿说,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经验不足,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观念就很差,他干事的主要动力除觉得活动过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的服从大人的要求,讨得家长和老师的满意,并不懂得浪费时间的危害。所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增强时间感和责任心的训练很重要,这是防止和纠正孩子磨蹭的根本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给孩子自由,也就是给自己自由



简云



──“放养”孩子的启示

我一直是个宣称要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母亲,经常为自己的“甩手”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同事、朋友聊起来,也是振振有辞地宣扬自己那一套做法。当然就有人要提出质疑:“你真的放手不管,放羊吗?”仔细想想,似乎还没到放任自流的程度,很多事情还是要管的,但又不是“圈养”,管得面面俱到。至于是什么养育方式,我自己也没想出一个好的名词来解释它。

不久前回南方探亲,和早年的一个好友相聚,谈起各自的家教经,仿佛遇到知音,切磋了一番,终于为我们的家教方式找了一个名词,就叫“有保护地放养”,就像把动物放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那样去教养,既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又进行必要的追踪保护。

好友的儿子比我儿子大一岁,今年上初一,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我的儿子虽然从来没当过班干部,但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们是性格不同的孩子,好友的儿子开朗健谈,我的儿子则有些内向,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向来不需父母督促,自己的生活也管理得不错,算得上井井有条。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比较有主见,较少受外界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没有受到来自父母的显性压力,一副很自在的为自己活着的样子。

举例来说我是怎么管儿子的。儿子倔,不喜欢带雨伞。每当气象台天气预报说有雨,我就嘱他带雨伞,他每次都固执地说不会有雨,不必带雨伞。即使把雨伞给他偷偷塞进包里,也被他拽出来,扔在一边,我也无可奈何,但百思不得其解,儿子为何如此。但看到儿子淋着雨回来,我都忍不住唠叨他几句,他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很男人样地说我一句:“你怎么提前到更年期了?不怕我烦你?”我也只好闭嘴不言。

和他的班主任提起这件事,班主任说儿子已到青春期了,爱摆帅了,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罢了。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细想儿子的前前后后,果然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有一次和同学打电话,我偶尔听到几句,竟然是评价男女明星的穿衣打扮,交流扮酷的手段,诸如表情冷峻、雨中独行等等,还一套套的。我听了恍然大悟。儿子不是喜欢韩国风吗?我专门带他到一家韩国服饰店,帮他买了一件黑T恤,儿子喜欢得不得了。放学回来主动跟我说这件黑T恤的轰动效果,看来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让儿子得到点适度的虚荣心满足是必要的,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这是他们社会价值和地位确立的表现形式。不过,这都是我幕后的动作,绝不可让儿子的同学知道,要给儿子留足面子。

这种种招数果然奏效,自己省心,儿子让人放心。好友也是如此。我和好友总结出了几条“有保护地放养”的经验:

第一条是:从小就为孩子奠定这样一个人生观:人要为自己负责,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达到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

我们都确信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自觉性和责任心的基础。只要孩子的头脑里有这样一个基本观念,父母才有可能放心地给他自由,而不必担心他滥用自由,做事毫无准则。他会知道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这一切将和他未来的人生息息相关。这样的教育也许从三四岁就已经开始。有的父母很可能认为那么小的孩子哪会懂得什么是人生观,所以只简单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和为什么不能那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确不懂得人生观这个词的意义,但是他可以一点一滴地接受人生观所包含的那些具体的内容。

比如,我在孩子学系鞋带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你的事,你要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大一点的时候,就在他经历一些具体的事情的时候不断地对他说,你必须做好你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如果你做不好,你就得自己负责任。所以,儿子渐渐就明白,属于他自己的事,他能够做好的,他就应该做好,因为妈妈尽管可以帮他,可以教他,但不会替他做。而他做那些事,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父母。再大一点,他对自己的将来有朦胧的想法的时候,就让他明白,要达到他自己的目标,他只有自己努力。当然孩子的目标可能随时会变,但他们每个人都会有目标,只是目标有大有小,我们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发挥他的潜力努力向他的目标靠近,而不是嘲笑和否定孩子的目标。如此,孩子的心里就建立起了基本的人生观:他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达到他的目标。

如果把从小圈养的动物放养出去,那么必须经历一个有点残酷的阶段:被喂惯了的动物必须在忍受饥饿的过程中明白,如果它自己不学会捕食的话,它就有可能饿死,但是如果从生下来它就在自然的环境里,没有人喂食,那么它自然就懂得要生存必须靠自己去猎食。所以,能够被放养的重要的前提就是孩子从小就得有这么一个为自己生存负责的观念。如果想半路放养,那么父母就得有勇气承受放养最初的那些很不忍心看见的事。

第二条经验是:教会孩子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作息制度等。

这一条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生活的同时遵守生存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帮助孩子适当地克制他们的任性,有计划地、有条理地去完成他们要做的事,而不用父母事事督促,时时检查。即使他们有很大的偏好,他们也会平衡地处理爱好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我好友的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每晚九点自己洗脸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好友得意地说:“我有时比他先上床,他知道把卫生间的灯关掉,很有责任心。除了寒暑假,他都知道按时睡觉和起床,这对他的学习很重要。这样的规则延伸到学习上,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作业,什么时候该玩,用不着我去催促。”我的儿子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他从来都是先写作业再玩,没写完作业在他看来就是顶着压力去玩,玩不痛快,只有做完了,他才能轻轻松松。而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他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尽力提高速度。他的这一好习惯使我能够完全信任他,让他自由地安排他的学习和玩乐。

当然,我们的这种规则倡导也许要受到一些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的反对,认为那也是对天性的压抑,但事实上要想在现代社会生存,遵守一些基本规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从小能将某些规则内化成习惯,他就不会觉得那些规则是难忍的束缚,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而那些没有任何规则意识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一个秩序化的社会会更多地感受到压抑,甚至无法融入社会。

第三条放养经验是: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我的儿子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他很小就每天自己铺床叠被,记住要带的东西。现在自己可以从十几公里外的学校换三次公共汽车回家,当然在此之前我反复教他看路牌、辨方向,记住公交站牌。在学校有时和同学发生纠纷,他也能自己化解。他的老师曾经对我说:“别看他长得小,可是从来没有人欺负他,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我想这一定和我从来不为他出面处理纠纷有关。记得有一次他愤愤地对我说,班里有个女同学总是取笑他,他要去揍她。我对他说,你不可以揍同学,尤其是女同学,你要想别的办法解决这件事。过了几天,他说那个女同学向他道歉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别的男同学也常被那女同学取笑,他们就联合起来对她说,如果她再这样,她就会被大家所讨厌。他用了公众的压力和平解决了这件事。我很为他自豪。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他就会很有信心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面对困难也能够想尽办法去解决,因而也就能够让父母放心地把他放到社会上去经受考验。我想,这也和把动物放归山林之前,光训练它们的捕食能力一样。

以上三点既是在“保护区”“放养”的方式,也是真正“放养”之前的训练,更是“放养”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我们还不能把他们当作真正的“野生动物”,还是要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政策:对他们进行追踪保护。即不断地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心态,在关键时刻及时伸出援手,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而最后的决定权则要交给他们,当然结果也由他们自己承担。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素质,那么,在他进入少年、青年时代,你就能真正地把他“放归自然”,让他自由地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因为他已经具有驾驭自己生活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孩子任性怎么办



浙江杭州 徐亚娟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翁超逸妈妈:孩子任性,很常见。我们大人也有任性的时候。但是,当孩子任性时,首先,大人不能急躁,因为急躁以后容易不冷静而产生过激行为;其次,大人要了解孩子任性的原因,比如孩子要求买某样东西,大人要设法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买这东西,你可以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个东西,或许孩子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他提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当然,你若决定不给孩子买,你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买,如说说赚钱的不容易,等等。孩子任性可以理解,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很重要。

胡静爸爸:在大人眼里,所谓的孩子“任性”就是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即孩子的意见与家长不一致。其实,作为家长,首先要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分清到底是孩子在任性,还是大人在任性。其次,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大人要去一个不适合孩子去的地方,就要给孩子讲不带他去的原因。若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最好把他带到人少处,蹲下来和他交流。平时要注意给孩子讲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则,注意教育和奖励相结合。

杨浩天妈妈:我认为孩子任性,主要是大人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是五六个大人围着他转。大人给孩子太多的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形成“我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思维定势,任性也就成了孩子的通病。在孩子任性时,训斥是没有什么用的。家长还是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事实上,当孩子发脾气时,大人去讲道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暂不理睬

他,大人走开做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该怎么做,这就叫“冷处理”。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大人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还要和孩子讲讲他做错事的原因,也可让孩子复述一下错误的原因,这就是“热加工”。我认为“冷处理”与“热加工”相结合,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高昕爸爸:我认为孩子任性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孩子任性发脾气时,正是他真实的要求和思想情感的体现,是大人了解孩子的好时机。孩子如果有买玩具的要求,我一般会为他买下来。孩子得到了玩具,开心了,这时再跟他讲道理,他就比较容易接受。等孩子玩过玩具之后,他自己也会感觉出这个玩具是否适合自己玩。以此作为前车之鉴,下次遇到同一问题,大人就比较好做工作。关于对孩子讲大人赚钱难的问题,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对那么小的孩子不用讲赚钱难,否则只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对社会产生恐俱思想。

王奕晨妈妈:我也认为孩子任性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任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以后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没有表现出任性、逆反心理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所以,我认为大人先要弄清孩子的任性是否存在着有理的一面。孩子无理的任性,大人决不能无节制地妥协,前面好多家长说的办法都很可行。但当孩子的任性存在着有理的一面时,大人应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注意理性地看待问题,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蒋榕妈妈:我的做法是:在平时和女儿玩“换位游戏”,让女儿做妈妈,我来做女儿。游戏过后,女儿会说:“当妈妈真辛苦!”我马上会说:“所以你要听妈妈的话。你要是不听话、淘气,妈妈就更累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还是有效的,我女儿任性的时候不多。

沈杭凯老师:家长对任性的孩子应有正确的态度。首先,要让孩子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家长在认同或制止孩子行为的过程中,还应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待孩子的任性有时也可采取一些“弹性”的做法,比如说“今天是例外”,使孩子、也使自己有台阶可下,同时也不破坏原有的约束。另外,当孩子任性时,家长也可采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冷处理、热加工等方法。

好,感谢各位家长的热心参与,相信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话是开心锁



胡福贞



下面这幅画出自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孩子的手。也许您很惊讶那被过份夸大的嘴巴!孩子为什么这样画他的妈妈?您能读出孩子的心思吗?

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想一想:如果您是王女士,您的反应会是什么?如果您是那位孩子的家长,您的反应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王女士在把孩子送进活动室后,正准备离开,忽然注意到有个孩子独自站在“观察角”边哭。她走过去柔声问:“小朋友,你怎么哭啦?能告诉阿姨吗?”谁知那个孩子将手一甩,冲她嚷了一句:“少来这一套!”王女士哭笑不得,尴尬地走开了。

为什么孩子会把妈妈的嘴巴画得那么大?“我妈妈整天就爱说话,说话,说个不停。吵死了!”──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心中对妈妈唠叨的不满。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甩出一句让成年人都措手不及的话:“少来这一套”?幼儿园老师告诉我:“每次这孩子向他爸爸提什么要求时,他爸爸就会不耐烦地说:“少来这一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家长的言语活动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亲爱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请您对照下列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您与孩子交往的真实情况,在您曾说过的话后面根据提示划“√”。

没有 偶尔 经常

l.你都已经5岁了,还这么爱笑。()()()

2.为什么老问这个问那个?真烦人!()()()

3.不对,玩具应该这样玩。()()()

4.你刚才说什么?()()()

5.宝贝,你这样打妈妈不乖哟!()()()

6.如果你哭,爸爸就不爱你了。()()()

7.妈妈的病都是你气出来的。()()()

8.等你爸爸回来,要他好好管管你!()()()

9.男孩子终归是男孩子!()()()

10.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

11.你把我都搞糊涂了。()()()

12.宝贝,你喜欢玩别的东西吗?()()()

13.现在是该大便的时候了,快去大便!()()()

14.你就不能听我的话吗?()()()

15.你怎么老是说谎?()()()

16.你还要买玩具批的玩具把房间都塞满了。()()()

17.都是你奶奶宠坏了你!()()()

18.我替体检查一下,看是否忘记了什么东西。()()()

19.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20.你给我好好听着!()()()

21.天啊,你可真聪明!()()()

22.妈妈好,爸爸坏。()()()

23.来,你就为妈妈吃一口饭!()()()

24.你再玩弄生殖器,我就把它割掉!()()()

25.你这么不听话,不是妈妈的孩子。()()()

26.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人!()()()

以上这些话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无论家长是出于无心,还是关心。对于上面的话,如果您在“经常”后面打的“√”越多,表明您对自己的话需要重视的程度也越高。

话是开“心”锁。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并未充分意识到自己有意无意间说出的某些话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如果家长经常批评孩子,这些话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并对他的心理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坚信自己正是父母指责的那一类人。

会伤害孩子的话

第1句:“你都已经5岁了,还这么爱哭。”

是否爱哭与年龄大小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尤其是对于尚不能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低幼儿童来说,哭其实是他们借以表现自己,引起他人关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也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首先应关注的是他哭的原因,而不是哭这个行为本身;其次应注意的是,若孩子已养成了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只在孩子哭的时候才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单是指责孩子而不去关心他真正的需求,特别容易伤害到孩子。

第2句:“为什么老问这个问那个?真烦人!”

幼年时期正是人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包括他自身都让孩子感到惊讶。许多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却是美妙的奇迹,这与孩子本身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有关。而好问正是孩子主动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家长切勿打击孩子。

第14句:“你就不能听我的话吗?”

第25句:“你这么不听话,不是妈妈的孩子。”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分析、解释着世界。他有自己独立的理解与判断,而且也需要家长支持、鼓励、帮助。家长不要试图用自己的看法取代孩子的感知,更不要吓唬他。

第15句:“你怎么老是说谎?”

这恐怕是孩子最经常遭遇的委屈,但却有口难辩,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尚不能分清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如看见别人穿了一件日本买的毛衣,他就会告诉大家自己的毛衣是美国买的,尽管这毛衣是您亲手为他织的。

以上这几句话共同之特点是反映出家长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想当然地进行指责。这除了引起孩子失望和难受外,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会使孩子反感的话

第6句:“如果你哭,爸爸就不爱你了。”

爱对孩子而言,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含义的,意味着安全、信任与关心,它是与具体的惩罚无关的。在孩子眼里,自己哭是为了表达某种具体的需要和特定的情绪,为什么爸爸要那么扫兴地将它与“爱”联系在一起?!

第8句:“等你爸爸回来,要他好好管你!”

第22句:“妈妈好,爸爸坏。”

“等爸爸回来?太好了!反正现在没事了!”“说不定爸爸还喜欢我这样呢!”孩子是有他们自己的逻辑的。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家长要注意确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应是同等重要的。

第16句:“你还要买玩具?你的玩具把房间都塞满了。”

对于孩子而言,“玩具是成长的天使”。玩具的意义在“玩”──好玩、可玩、让孩子喜欢玩,而不在数量上。更何况您的孩子天天在成长,要求不同的玩具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会使孩子任性的话

第5句:“宝贝,你这样打妈妈不乖哟!”

这种口气谁都不会认真地对待它,更何况孩子,他会以为你喜欢他乱打人的行为呢!所以要责备孩子不适当的行为,态度上就一定要认真,以引起孩子重视。

第9句:“男孩子终归是男孩子!”

许多家长喜欢这么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理所当然地为自己开脱。

第17句:“都是你奶奶宠坏了你!”

第23句:“来,你就为妈妈吃一口饭!”

这两句话实际上都在把该让孩子负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对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以及责任心都是极不利的。

会妨碍与孩子沟通的话

第4句:“你刚才说什么?”

当孩子与您说话的时候,也许您正忙于别的事情。然而您的心不在焉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话不该重视。因此,会越来越少地与您交流。沟通是从心开始的,即始是与孩子。

第10句:“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马克思)语言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说了多少遍,而在于增进沟通与理解。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话(哪怕说了一万次)对孩子没有效果?

第11句:“你把我都搞糊涂了。”

理解孩子的话特别需要耐性,尤其是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限制的时候。要给孩子时间和鼓励,让他从容、自信、清晰地表达自己。

第20句:“你给我好好听着!”

这种口气实在太霸道!它会吓着孩子,使他不敢与您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会妨碍孩子自立的话

第3句:“不对,玩具应该这样玩!”

成人往往认为玩具有固定的玩法,实际上在孩子手里,玩具只是他梦想世界的一个道具,他以丰富的想象赋予玩具以无穷的魅力。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免限制孩子独立的思考。

第12句:“宝贝,你喜欢玩别的东西吗?”许多家长会出于好心给孩子“推荐”好东西。很多时候这未必是好事,这也许会养成孩子“坐享其成”的习惯,不懂得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

第13句:“现在是该大便的时候了,快去大便吧!”

除非因为疾病或年纪太小,如1岁以前,否则孩子已能够形成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规律。家长即使出于关心,也没必要操心太多,否则过多的爱会成为孩子发展的限制。

第18句:“我替你检查一下,看是否忘记了什么东西。”

与其这样说,不如提醒孩子:“我们一起检查一下,……”家长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在自我成长的个体;同时孩子主动性的发挥是来要家长的支持、帮助与引导的。

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话

第19句:“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丢在这里!”

曾说过这句话的家长也许会因为这句话的有效性而重复使用它,却没意料到它的危害性。它不仅可能养成孩子唯唯诺诺、顺从、不敢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并且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随时担心被家长“甩”。这种恐惧极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第21句:“天啊,你可真聪明!”

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但这种鼓励是要发自内心的、符合实际的。尤其对孩子的发展而言,最好是就事论事地表扬,使他明白到底做对了什么。

第24句:“你再玩弄生殖器,我就把它割掉!”

对孩子来说,人的身体也是个奇迹,他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探索。家长没必要对此过于紧张,以成人的道德观念来对孩子的正常行为进行评判,更不应恐吓他,以免孩子形成不好的性观念,进而对一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26句:“没见过象你这么笨的人!”

孩子是以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如果家长经常指责孩子“笨”、“蠢”,会使孩子认为自己的确如此,长大了也会坚信自己正是家长指责的这一类型人,从而自卑,自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从手“巧”到心“灵”



华娅



俗话说“心灵手巧”,但对于幼儿来说,手“巧”可以使心“灵”,这是因为对幼儿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因此,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活动,对孩子的双手进行训练。

一、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双手。

三至四岁幼儿的双手活动,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运动,他们只是喜欢摇弄物体,模仿成人做过的动作。如:看到护士打针,他们觉得打针有趣,就学成人的样子,给布娃娃或别的小动物玩具打针,有时没有针,就用一根小棒子也能玩得津津有味。这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材料,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家的游戏。四至五岁的幼儿双手运动已有一定的发展,如在玩球时,可以左右拍球,两人近距离相互抛接球或抛接沙袋,也可以自抛自接。再比如把小珠珠或小球放在地上,鼓励孩子用手指拿而不是整手去抓。五至六岁的孩子双手运动已有明显的发展,如在玩球时,可让孩子从头上方传球,夺球,或进行花样拍球等游戏。

当然,可促进幼儿小手运动的游戏还有很多,如让幼儿搭积木,插塑;把小纽扣用线串起来;撕纸,叠、折纸工等。

二、在自我服务中训练孩子的双手。

自我服务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方式,也是促进孩子双手活动的重要途径。如在进餐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拿小勺自己吃饭,不要怕他们会把饭粒撒到地板上或衣服上。睡觉前脱衣服、脱鞋袜时,成人不要包办代替,可以先教他们解扣,然后成人和他们一起脱,并要求他门把脱下的衣服鞋袜放到规定的地方,慢慢地再让孩子自己独立地脱衣服。脱鞋子,一般孩子较容易学会,穿鞋子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孩子分不清左右鞋,怎样让幼儿分清呢?可结合儿歌帮助练习,如“一双小鞋两只船,船中间对着弯,小脚要坐船,先把弯弯对弯弯。脚尖先进后提跟,穿上小鞋到处玩。”告诉孩子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要刷牙,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也可结合儿歌当面示范:“小牙刷,手中拿,早起晚睡先刷牙,小牙刷,‘沙沙沙’,从上往下轻轻刷,从下往上仔细刷,里里外外都要刷,爸爸妈妈夸奖我,是讲卫生的好娃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如何帮助孩子喜欢幼儿园



原文/美南·西尔沃 编译/刘晓敏



对有些孩子来说,需要帮助他们对幼儿园树立一种积极态度,因为幼儿园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离开妈妈,结交新朋友等。不管孩子是开始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前班,这里向您介绍7种帮助孩子面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1.注意守时

小孩子不容易做到处处守时,但家长还是应该付出特别的努力,以保证让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日子里准时到园。古特曼(《充满爱意的家长规则指南》一书的作者)指出:“如果其他孩子早已到班里并开始玩各种活动,小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戴安娜·马克斯,纽约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如果班里的孩子已在活动,她的儿子约翰就难于走进班里。“如果我们早一点儿到园,他就很容易进去。”在那些使孩子“高度”害羞的日子,比如每学期的开始,假期或生病后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尤其如此。

离园时,准时接孩子也同样重要。当别的孩子欢快地享受着与家长一天中的重聚时,您让自己年幼的孩子孤独地等待您,确实不是一种好状况,这会引起孩子上幼儿园时的焦虑,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冒着失去您或被您丢弃的危险。马塞诸萨州的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苏珊?施瓦茨说:“我的女儿最恨我迟到了。”有一次,她太急于奔向幼儿园接孩子,结果收到一个超速罚单。当她到幼儿园时,女儿正在哭泣:“你是最后的妈妈!”施瓦茨已不愿再提及被罚的事,但那次的经验告诉她,推迟工作日程是值得的。如果你因没有推迟工作日程安排,接孩子迟到了,那么就要向孩子道歉,并让孩子讲出他的感受,因为孩子若把那时体验到的害怕和怨恨封闭起来。就会积存更大的隐患。

2.知道何时走开

儿童开始幼儿园生活的一项主要“课程”是学会在班里感到安全,虽然他们离开了父母或照看他们的人。家长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来帮助孩子做到这一点,因为孩子的害怕往往是由家长的情绪感染的。如果你表示出担心,那么孩子就会认定幼儿园不是安全或好玩的地方。

一般来说,家长在老师建议离开时最好立刻离开。“那是在儿子威利上幼儿园第一年的感恩节休假后,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有多么难。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他哭得那么厉害,以至我坚持要留下来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最后,还是他的老师帮我解了围。她温和地把我引出门,承诺说如果我离开威利,他会很快停止哭泣。我半信半疑,站在教室外竖起耳朵听着。的确,当老师建议他帮老师做游戏用的钱币后10秒钟,哭声停止了。”欧丽维说,“如果孩子在哭,你想走开是不太容易,但是应该相信老师。这是一次让孩子与老师契合在一起,并使他认识到老师是保证他安全的另外一个人的机会。”

3.与老师合作

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得不顺利,人们自然而然地要责怪老师。但是,即使问题真的在于老师,责备也只会令他们反感。你责备他们就等于将他们推向防御状态。古特曼提出:“相反,你应该以一种非威胁的方法说你关切着孩子,并询问你们怎样才能一起把问题解决好。当老师们看到家长关心着孩子,并对问题感兴趣时,他们会有积极的感受,不要数落老师,也不要指教他们。”老师们还发现,如果家长把有关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的信息提醒给他们,会对老师的教育有所帮助。比如,有些孩子如果被人打或受到了取笑,当时在幼儿园会表现出忍让,但当回到家里就会哭诉出来。这会对老师掌握实情有所帮助。

此外,欧丽维还提出,对孩子在家里表现出的所有信息应给以警觉,因为这些信息也影响孩子的感受──其中不单是在家里的大事情,如生病,而且更多的是普遍问题,像失眠或做噩梦。这样,老师才能将事情的前后联系起来,理解儿童的消极心境或行为,并进一步帮助孩子摆脱糟糕的状况。例如,伊丽莎白因为爸爸出差忙生意而感到心情不快,她的老师建议她做一个“爸爸,欢迎回家”的卡片,这就使她对那种情境的看法与感受向快乐的方向转化。

4.介入幼儿园活动

如果日程安排允许的话,你不妨在教室里帮老师做些事情,参加班里的筹款活动,阅读幼儿园的信息报。你的介入会让孩子知道他的幼儿园也是你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这种志愿活动会帮助你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

“幼儿园像任何机构一样,一旦你介入进去,就倾向于做出反应。”康涅狄克州的鲍尼?凯说,“因为我曾上过我女儿林德塞所在托儿所的家长忠告牌,我熟识那里的园长和老师们。当林德塞变得沉默寡言和腼腆时,就很容易向她的老师讲这些──我们已很友好。”

如果你全天候工作,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作这样一个承诺,你还可以参加到课外活动和募捐活动中去。凯还指出:“让幼儿园的教职工熟悉你的面孔,你确信自己关心的──你已是这个队伍的一部分。”

5.询问孩子

为了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你需要有这样的感知信息,孩子班里下一步做什么?密苏里州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娜塔里?库尔一直每天下午与两个较大的女儿在餐桌旁坐下来,并与她们进行15分钟的谈话。

“她们一股脑儿都说出来!”但如果孩子没有欲望讲出来怎么办?比如对“今天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这类问题,孩子只回答“没什么”,你就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许多孩子不喜欢被盘问。此外,幼小的儿童并不能记住一天中经历的所有的事。因此询问一些小的、非恐吓性的问题会帮助儿童唤起记忆:你们到户外玩了吗?你们吃的是什么点心?音乐课上什么了?一旦孩子谈起来,家长一定要做个好听众。

6.强化学习

不管你的孩子在班上学习什么,每个主题都应该是训练孩子思维、记忆、联想和推理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是未来学习的基础。你可以通过激发孩子对幼儿园所学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帮助他们。例如,施瓦茨正计划安排一次到当地科学馆的参观,她6岁的儿子杰夫在幼儿园正学有关“热带雨林”的课程。有一天,一个动物经销商到杰夫的班上演示,当天晚上,他兴奋地给家人详细地描述了蜥蜴是如何利用尾巴来自我防卫的。”施瓦茨说:“他的世界突然间扩展了,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她还准备带儿子去一次图书馆,在那里她们母子可以一起看有关两栖动物的书,以激发孩子的热情。“尽管有些东西超出他所知道的范围,但这毕竟使他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家长还可以强化幼儿园所提供的社会化学习。凯为林德塞在托儿所报名登记时,她没有想到能从女儿的老师那里,收集到多少在家里如何对待林德塞的办法。像许多幼儿一样,林德塞有时发现从一件事转向另一件事很困难。凯说:“当我来接她的时候,她正沉浸于一项活动,以至于不想走。要让她停止正做着的事很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凯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帮助林德塞:给5分钟的提醒,然后一分钟、一分钟地数,直到走。“在家里,当她不想结束某项游戏的时候,我使用这种方法,同样获得了成功。”凯说。应该尽可能地使在家里的期望与在幼儿园的期望保持一致。大量的社会性规则,比如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在他人正讲话时要等待,在两个地方都适用。通过在家里坚持这些规则,就会使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7.清除日程安排

儿童并不需要许多额外的课程活动,甚至上半天幼儿园,就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刺激。精疲力竭、不堪重负的孩子们更难于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除非孩子特别热心于某事并请求您去做,否则请不要再给孩子报名从事其他任何课程。同时,如果他改变了主意,就让他停下来。

施瓦茨说她曾犯过一个错误,她给5岁的儿子交费参加全年的舞蹈课程。“他开始的确想练舞蹈,但后来每当要去舞蹈班训练的时候,他却愿跟兄弟们一起玩,我就不得不把他拉走。”“如果让我再作这样的安排,我是不会预交全年学费的。”

一个年幼的儿童应该参加多少有组织的活动,最好的裁判就是儿童自己。他会让你知道他需要什么。如果你已交费让他参加游泳课程,而他站在水池边上哭,那么,就等明年再试一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10: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教子有方-父母心得


寓教于哭



蓝波



转眼,小女儿已快三岁了,做父母的酸甜苦辣自是难以尽数。常听人讲“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等等,但似乎还没听到过寓教于“哭”的说法。本人此说绝非哗众取宠,实因小儿的哭闹确是年轻父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我认为,对幼儿的哭闹既不能不管,也不能过分地管。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这个分寸呢?根据我的观察,幼儿的哭大致可分三类──

胆怯的哭

孩子因胆怯或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哭,大人应给予正面鼓励,使之停止哭泣。如小孩走路跌倒,如果摔的不是很严重,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过快过多的呵护,只会造成孩子这次及以后更多的哭泣。小女儿从练爬到后来会走路,摔跤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般都不扶她,让她自己爬起来。时间长了她也就习惯了。现在有时候她要是不小心滑倒了,会趴在地上笑着说:“爸爸,我不小心滑倒了。”我顶多淡淡地说一句“快起来吧,别把衣服弄脏了”或“以后要小心点儿”,她就会自己爬起来。我们从不在她跌跤后,赶忙又哄又抱,甚至于打骂绊倒孩子的桌椅。这样只会强化小孩的胆怯心理,慢慢使其变得缺乏自信和不愿承担责任。

任性的哭

对孩子任性的哭,我认为绝不能姑息迁就。对孩子无理的要求做父母的坚决不能妥协,否则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例如,一天早晨在上幼儿园之前,小女儿非要穿她最喜欢的红裙子,但裙子是头天晚上才洗的,还没晾干。当告诉她穿湿的裙子要生病不能穿时,她就开始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抓着裙子说“不湿”。虽然上幼儿园的时间已经很紧了,但我并没有简单地强迫她执行,而是待她哭得稍缓后,又耐心地跟她解释穿湿衣服会着凉生病不能出去玩的道理,并和她再次摸裙子。她终于得出裙子“上边干了,下边还没干”的正确结论,并同意穿别的干净裙子上幼儿园。如果只是强迫她执行我的命令,可能只会引起她更剧烈的哭闹和反抗心理。家长随意的妥协,又可能会使她变本加厉,以后经常以哭闹来要挟父母满足其无理要求。

宣泄的哭

我观察到,小孩子的哭和成年人的哭是不一样的。成人是到悲伤的时候才会哭,而小孩的哭则来得很容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时就会用哭来宣泄委屈。这有点类似大江大河洪水泛滥,宜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而不宜硬性堵塞,否则可能导致更大的“洪灾”。例如,小女儿两岁左右时已会自己上楼。一次我带她出去玩,一路把她抱回来。到楼下,我告诉她爸爸累了,手臂都压红了,让她自己上楼,她不愿意就哭了起来。劝说几次无效,此时若要抱上楼就有失原则,我只好带她去河边遛弯(她最喜欢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半小时后她情绪稳定了再上楼回家。路上我边走边给她讲爸爸抱她走路的辛苦,到楼下后她就同意自己上楼了。

通过对小女儿哭的教育,不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某种角度讲,人不就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吗?一个人如果从小不经受失败、挫折,将来就不会有成熟完整的人格。所以,我认为小孩子适当地哭一哭,可以像感冒发烧一样增进机体免疫力,增强对失败和痛苦的承受力并学到新知识。如摔倒后的哭泣可以使他们更坚强和注意躲避风险;任性的哭泣可以使她们明白遇问题应思考之解决之,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宣泄的哭可以使他们适当释放心理压力,但也要学着关心和理解他人。所以乐有乐的好处,哭有的哭的裨益,关键看你怎样把握。然而,即使哭有一定好处,也绝不可滥用,要目的明确,使孩子哭过后明白道理,知道为什么哭,并获得更多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15: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