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流程
| 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导
入
新
课
| 想一想
|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 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
教
学
新
课
| 比一比
|
要求学生读冬季风图、夏季风图,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范围等。
|
培养学生读图比较能力。
|
议一议
|
要求学生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厦门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看一看
|
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9页短文“锋面雨”,完成: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梅雨”和“伏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样形成的?
|
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
|
想一想
| 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2.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
提高学生读气候直方图的能力,强化地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强化知识的运用。
|
课
堂
总
结
| 理一理
| 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 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本课内容的总结。
|
课
外
探
究
| 查一查
|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