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学生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新课程标准对师生关系作了新的界定,要求师生既是教材的研发者,又是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上要一唱一和,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认为,语文老师只有真正成为和学生坐在同一圆桌上的谈话者,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感情共振的磁场、享受生活的舞台,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一、做魔术师,让学生享受语文的乐趣

语文是生活的积累和再现,语文的外延应该同生活对等。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再现有情有境的生活,把生活和语文巧妙的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语文的乐趣。

我校青年教师王亚捷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她像变魔术一般捧出一捧蒲公英的种子,用嘴一吹,蒲公英的种子迅速在教室里飘飘悠悠地飞起来。王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鼓起你的小嘴,你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让我们一起飞起来。”

教室里像开了锅的水,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张开双手开心地飞起来,不少同学飞出了课桌。

王老师只当没看见,而是大声地吟诵:“飞吧,飞到你想去的地方,黑板前方是黑黝黝的土地,左人行道是银花朵朵的湖泊,左人行道是金光闪闪的沙漠……”

经她这么一诱惑,不少同学飞到了讲台前,也有一些同学“飞”向了“湖泊”和“沙漠”,几名顽皮的同学“飞”到了后墙角,还有一名小男生竟然“飞”出了教室。

王老师没有因为有人听课而整顿班级秩序,而是开始了现场采访。

“我是森林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们为何选择沙漠?”她问站在右人行道上的“蒲公英”。

“因为这里金光闪闪,我们要到这里探寻宝藏。”“沙漠”里的“种子”抢着说。

王老师又转向左人行道:“你们为什么要投身湖泊?”

“这里银花朵朵,肯定能带给我们无限快乐!”“湖泊”里的“种子”大声地说。

“那么,你们呢?黑黝黝的土地这么难看,你们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它?”

“因为这里有我们生长需要的水份、养料!”“土地”里的“种子”显得十分自豪。

后墙角的“种子”和教室外的那粒“种子”见王老师冷落了他们,一下子拥到了台前。

“我正要采访你们呢,你们这些顽皮的种子,飞到哪里去了?”王老师惊喜地问道。

“我飞到了海南岛,看到了南国美丽的景色!”

“我飞到了安徽,看到黄山奇丽的风光!”

“我飞到了首都北京,见到了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

……

闪烁的童心,张扬的个性!王老师的教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现了生活为我所用,师生的情感真正产生了共鸣。

二、做倾听者,让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形成回流

语文老师只有把倾听孩子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师生的情感在课堂形成回流,从而避免课上的无效“探究”,使教学少走弯路。

苏教版一年级教材《草原的早晨》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呈现有眼前的是一幅鲜活的“百羊出圈”图,“涌”字的作用首当其冲。一位老师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一个‘涌’字,让你知道了什么?”其目的很明显,是让学生感受许多羊争着出圈门时拥挤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回答“羊儿出来了”,有的回答“羊儿很快乐”……老师频频点头,但似乎并不满意,继续追问:“一只羊能用‘涌’吗?两只羊呢?”学生摇头。“什么情况下羊是涌出来的?”“许许多多的羊都出来了”,“羊儿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羊儿是从圈门里挤出来的。”孩子们的回答让老师如释重负。

课后,评课的老师批评执教者没有好好倾听学生的回答,只想着自己的预设,忽略了课堂的生成。其实,小朋友们说得都挺好,比如一个小朋友说“羊儿想出来吃草了”,教者可以顺势引导,“光一只羊想吃草吗?”学生肯定说“不是”,“是许许多多的羊儿都想出来”。老师在顺势引导,“这样多的羊儿都想出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这样一来,“涌”的用意不讲自明,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真正的倾听是平等和尊重,是心与心的默默走近、情与情的悄悄交流,是对成功的期待,对新知的呼唤!教师只有做倾听者,才能捕捉住从学生心底流淌出的感情细流,从而在行云流水的课堂上和学生形成情感共鸣。

三、做有心人,使语文课自然向生活延伸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绝对不会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上,而应通过巧妙的点拨,把语文课自然地引向生活,从而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位青年教师在即将结束《春笋》一课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朗读结尾:听!“哗啦”,这是小春笋们脱掉外衣的声音;“噼啪”,这是小春笋们拔节长高的声音。看!小春笋们正在往上长呢!把最后两句大声地读出来,这是你们对他们的赞美。“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又向上!”学生被老师富有魔力的独白熏陶了,自然地读出一种不断向上的气势。老师也似乎被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了,声情并茂地说:小春笋们长大了,长成一片挺拔、翠绿的竹林,这要感谢谁呀?

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忘记了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动情地说:

“感谢春雷,是春雷把他们唤醒了。”

“感谢阳光和春雨。是阳光,给了他温暖;是春雨,给了他水分。”

“感谢根,是根让他站稳了。”

“我觉得要感谢人类,是人类给了他们生长的地方;也是人类的保护,他们才能一大片、一大片地活着。”

平实的课堂变得生动、起伏,巧妙的结课艺术萌生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师生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给这节课划上的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句号,而是一串省略号,它将激励孩子们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

四、做引路人,为学生张起理想的风帆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位青年教师异地借班执教《装满昆虫的口袋》(苏教版九册)一课时,课内他借助教材拓展,让学生说一说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用“法布尔是怎样一步一步爱上昆虫的”一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法布尔从“着迷”到“迷恋”最终“痴迷”昆虫的结论。

下课前,这位年轻的老师拿出了一个写好自己姓名、地址的信封动情地说:

“同学们,上完这一课老师就要离开你们了。临走时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给老师写信,告诉老师你们探索大自然的收获。探索中如果遇到疑难也请告诉老师。老师知道就告诉你们,老师不知道就帮你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你。”

“如果有一天,你探索中发现的问题老师解答不了,请教所有的人,他们都解答不了,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有了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发现!世界科学史上将写上你的名字!”

我不知道学生是否能给这位老师写信,但我知道这个设计必定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且主动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法布尔、达尔文就在这些孩子当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14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学生

做有心人,使语文课自然向生活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5-14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学生

请语文老师认真看,绝对值得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