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15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法根教学实录——《做什么事情最快乐》
师:小朋友,你们的语文老师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
  生:(齐)女老师!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呢?
  生:(齐)女老师!
  师:美术老师呢?
  生:(齐)女老师!
  师:音乐老师呢?
  生:(齐)女老师!
  ……
  师:有没有男老师教你们啊?
  生:(齐)没有!
  师:那你们希望有个男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吗?
  生:(齐)想!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男老师少!
  师:像大熊猫一样珍贵!(众笑)
  生:因为男老师和女老师不一样。
  师:男的与女的当然不一样喽!(众笑)
  生:不是,男老师和爸爸一样。(众大笑)
  师:哪儿一样?
  生:都是男的,都有胡子!(众大笑)
  师:这是男人的特征!你真聪明,一眼就看出男老师的特点了。(众大笑)
  生:我们还没有男老师来上过课。
  生:我不知道男老师上课是什么样的。
  师:好!今天给你们上课的就是一个男老师!就是我!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那我们就上课吧!
  师:(出示词语:快乐)那个小朋友会读这个词语?
  生:快乐。
  师:老师没有教,你都会读了。真了不起!一起读!
  生:(齐)快乐。
  师:听不出那么的快乐!
  生:(齐,大声地)快乐!
  师:现在听出来了!(出示:最快乐)这个词语谁会读?
  生:最快乐。
  生:最快乐。
  师:“最”是个生字,这两位小朋友自己学会了!向他们学习!一起读。
  生:(齐)最快乐。
  师:小朋友,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
  生:我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送我许多礼物,我最快乐。
  师:得到别人的礼物是快乐的。
  生:我生日的时候,和全家人一起吃大蛋糕最快乐。
  师:和别人一起分享也是快乐的。
  生:当我评上好孩子的时候最快乐。
  师:得到别人的表扬是快乐的。
  生: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最快乐。
  师:与别人一起美好地生活是快乐的。
  生:上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海南的时候最快乐。
  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心情是快乐的。
  生:放假了最快乐。(众笑)
  师:为什么?
  生:没有作业了,可以玩了。
  师:做作业不快乐,没有作业就快乐!这是你的感受。其实,学习也会是快乐的。
  ……
  师:有一只小青蛙,他整天在想:(出示: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起读!
  生:(齐)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他想明白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要这样读。(教师范读,突出疑问语气。)
  生:(齐读,语气明显有变化。)
  师:小青蛙去问了哪些人?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看一看生字上面的拼音,读一读。
  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
  师:看着那么这么用心地读课文,老师真快乐!那么快乐吗?
  生:快乐!
  师:想再这样快乐一次吗?
  生:想!
  师: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就让我们再快乐地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一些?
  生:(专心地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脑袋的小朋友请举手!(许多学生都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摸了你们一下小脑袋,很喜欢你们!(学生微笑)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还没有读熟练的、没有读好的小节,再练习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读这个小节,好吗?
  生:(选择自己还没有读好的小节练习朗读)
  师:敢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爱的;勇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成长!谁愿意第一个成长?
  生:我读第二小节。他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你读得很通顺,别人也听得懂。如果你能注意文中的标点符号,就能读得更好。想再试一试吗?
  生:想!(再读,仍然将“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读成“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将“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读成“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
  师:要改掉一个缺点真是不容易。你看,小青蛙叫啄木鸟什么?
  生:叔叔。
  师:假如老师就是啄木鸟,你来问我?
  生: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众笑)
  师:请你不要叫我的名字,好吗?
  生:好!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真乖!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现在,你再来你,一定能读正确!
  生:(读正确了)
  师:(高兴地)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成长!你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定要看仔细读。
  师:对,这是读书的要领,你已经懂了!还有吗?
  生:谢谢老师!(众笑)
  师:你真有礼貌!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没有读好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是吗?
  生:是!
  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现在谁还愿意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小青蛙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说的不一样呢?”(“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三个词语不连贯。)
  师:你读得很努力!最后一个句子很长,你先读顺这三个词语: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
  生:(读三个词语,直至流利顺口为止。其他同学跟读。)
  师:现在再看老师做的符号,注意停顿。(师在“为什么”后作停顿记号)
  生:(读得较为流利)
  师:自我感觉怎么样?
  生:很好!(众笑)
  师:以后遇到较长的句子,可以先将其中的词语读熟,再读句子就容易多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
  师:小青蛙问了哪些人?
  生: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妈妈。
  师:谁的妈妈?
  生:小青蛙自己的妈妈。
  师:在“自己的妈妈”前加上“和”,再说一次。
  生:小青蛙问了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和自己的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
  师:他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啄木鸟叔叔说:“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水牛爷爷说:“耕地最快乐。”蜜蜂妹妹说:“采蜜最快乐。”青蛙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
  师:他们回答的话都不一样,谁的回答最令你满意?
  生:青蛙妈妈的回答最好。
  师:给个理由?
  生:因为青蛙妈妈说的最有道理。
  师:其他人说的都没有道理吗?
  生:其他人说的有一点道理。
  生:其他人说的都是从自己做的事说的。
  生:其他人做的事让他自己感到最快乐。
  生:其他人说的话都在青蛙妈妈说的话里。
  师:你的意思是说,青蛙妈妈说的话代表了所有人说的话的意思,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都有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这些事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
  生:都是为别人做的。
  生:都是对人有好处的。
  师:对别人有好处!
  生:都是他们自己擅长做的事。
  生:都是他们的本领。
  师:都是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对别人有好处的事!而这个特点,就是青蛙妈妈说的话中的意思!一起读一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并把这句话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生:(齐读)
  师:现在,谁能将刚才的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习一下。
  生:小青蛙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小青蛙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小青蛙问蜜蜂:“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最什么事最快乐?”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
  生:小青蛙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叔叔说:“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小青蛙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爷爷说:“耕地最快乐。”小青蛙问蜜蜂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妹妹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问自己的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
  师:那么听出两位同学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后面的同学称呼他们是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
  师:这样说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有礼貌!
  师:如果我们将这段话说得更加具体一些,比如,加上“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小青蛙跳到大树下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叔叔说:“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小青蛙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爷爷说:“耕地最快乐。”小青蛙问蜜蜂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妹妹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问自己的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乐。”
  生:(继续复述,略)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该怎样回答呢?(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师:你是谁?
  生: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
  生: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
  生:我是乌龟,游泳最快乐。
  师: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快乐的。
  生:我是太阳。
  师:(惊奇地)哦?太阳最快乐的什么?
  生:我是太阳,照亮人们最快乐。(掌声)
  师:你有一颗伟大的心!
  生:我是花,我们用自己打扮美好的世界最快乐。(热烈的掌声)
  师:是啊!太阳、花草……他们都有生命,他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做事,做有用的、有意义的事!
  生:我是一棵树,我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新鲜的空气。(掌声)
  师:呼出新鲜的氧气!空气就清新了!
  生:我是风,我让人在热的时候凉爽最快乐。
  师:带给人们凉爽!多么善良啊!
  生:我是萤火虫,在黑夜里为人们照明最快乐。(热烈的掌声)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像诗一样美!现在谁愿意来演小青蛙,到他们中间去问一问: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蹦跳着表演)请问您是谁?
  生:我是母鸡。
  生: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我孵蛋最快乐。
  师:(插话)哦?能具体说说原因吗?
  生:孵了蛋可以生出小鸡来。
  师:那就是生小孩,是吧?(生笑,众大笑)
  生:是的!
  生:谢谢你,小鸡。
  生:不用谢。
  生:请问你是谁?
  生:我是春雨。
  生:请问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小草、小树、小花他们口渴了,我给他们喝水最快乐。(掌声)
  生:谢谢你!
  生:请问你是谁?
  生:我是大象。
  生:请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给别人搬木头最快乐,用鼻子吸了水浇花也快乐。(掌声0
  ……
  师:(学生一直跳着问,忘了回来。师召唤)孩子,你累不累呀?快回家吧,妈妈都着急了!(众大笑)
  生:妈妈,做什么事做快乐?
  师:孩子,你可回来了!妈妈多着急啊!(众笑)你刚才都去问谁了?他们怎么说的呀?
  生:母鸡说它孵蛋最快乐;春雨说它给花喝水最快乐;大象说它帮人搬家最快乐
  师:谁又搬家了?怎么没告诉你妈妈呀?(众笑)
  生:大象说他帮人搬木头最快乐……
  师:孩子,别人的话都有道理,你能想一想,他们做的事情都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生:他们都做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且都对别人有好处。
  师:真是妈妈的聪明孩子!对呀,做对别人有帮助的,自己能做的事情,你就觉得自己最快乐。孩子,我们青蛙做什么事最快乐呀?
  生:捉害虫最快乐!
  师:那你还不快去捉害虫?(众大笑)
  师:小朋友,那么觉得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为班级扫地最快乐!
  师:为集体服务!
  生:帮妈妈洗碗最快乐!
  生:帮助同学补习功课最快乐!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
  师: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你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感到了快乐,你就会快乐!
  (下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从《“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教学欣赏薛法根老师“导”的艺术

有人说:“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往简单了说,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讲。”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仿佛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而言的。教师的备课要“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教师上课则要“浅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说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日前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深有感触,薛老师就是前者。

  一、“浅出”,化整为零。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你把这条鱼放掉”!)齐读课题。
  生:老师,你漏写了“必须”两个字。
  师:(作奇怪而后无所谓状)啊?是吗?不就是两个字吗,意思不是一样的吗?都是把鱼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状)不一样的!
  师:哦?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生:有了“必须”是说一定要把鱼放掉,和没有必须不同的!
  师:哦,对了。那我们把“必须”补上去一起读。齐读。
  (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争取来”的“必须”读得特别响亮,语气也自然随之坚决坚定起来。)
  师:这下对了吧?还有问题吗?
  (有些学生说没问题了,老师示意再仔细看看题目。学生稍作观察后便举手)
  生:你把感叹号写在引号的后面了,应该把它搬到引号里面。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这是人物说的一句话,完整的话要有标点符号。
  师:那引号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说的话来作为题目。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仔细地读,对关键的词和标点符号要特别留心。我们一起把课题再读一下。
  至此,学生对于课题的理解可谓深刻而全面。薛老师摈弃了传统的读题审题的套路,看似随意却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导在教材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碰撞点,将教学内容的难点降低到尽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真正启动了学生的自主系统,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从而达到“化整为零”之效。
  在初读感知环节设计上,同样体现了薛老师“浅出”的艺术。薛老师将词语(词组)以“词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首先让学生一组一组认读,一边读一边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试着不看词语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对钓鱼的大致过程已初步了解。
  这一设计一改以前“就词语而词语”的教学,将词语(词组)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不仅极自然地解决了词义的问题,更让学生能从词串所组成的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还为下文让学生“读钓鱼”、变换角色“说钓鱼”作了自然铺垫,潜移默化,不露痕迹,这是好课所追求的境界。

  二、“趣出”,有效内化。
  怎样才能读好课文?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对此,薛老师自有办法。
  在请了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后,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也许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也许老师还有更好的方法……总之一切都显得很随意,老师提出“听老师读,看老师可以得几分?”的请求。
  老师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有人提出149分,因为有一个地方读得不好,当学生的回答不在点子上,
  生:老师我给你打149.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快有时慢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149.5分?我不服!(这时的老师顽皮得象个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些学生的点评老不在点上,老师就故作生气状并大声说:“我不服!”引导他们继续寻找让老师心服口服的分数和理由)
  生:我觉得你可以得150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读一阵惊喜的时候“哇!”你真的很惊喜!
  师:谢谢!你是了解我的!惊喜的地方就应该读出惊喜来
  生:老师,我给你打200分,因为你读书象讲故事!
  师:谢谢你,还是你最知道我!读书就该像讲故事一样!
  …………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老师呆会儿再请大家来读。
  没有指导朗读的痕迹,但不知不觉中,学生不断地接受着老师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读书要抑扬顿挫,像讲故事一样,读书要读出字里行间的蕴涵的语气和感情。老师不象老师,倒象个顽皮的孩子,为了一次不公平的得分斤斤计较,直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真正实践着“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学生在这种平等、有趣的对话甚至争论中真切地感受着课文所包含的情感,实实在在地内化着读书的要求和方法。

  三、“巧出”,水到渠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要我把这条鱼放掉。如果让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去感受的话,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薛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肯定会软硬兼施,要让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鱼,你们信不信?
  生:我信。
  师:谁愿意来做爸爸,我做汤姆。
  (学生积极性特高,当汤姆的爸爸,一个“特级老师汤姆”的爸爸,机会难得呀!)
  老师选了一位。
  师:你要请一个你的帮手吗?他要在你最关键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生:好吧。
  两名学生上台。“汤姆”马上进入角色。
  师(汤姆):爸爸,好大的一条鲈鱼!
  生(爸爸):(迟疑片刻,马上反应过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汤姆)凭什么放掉!这可是我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呀!
  生:(爸爸)因为离钓鱼的时间还差2个小时。
  师:(汤姆)不就是两个小时吗!又没人看到!这是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生:(爸爸)没人看到也不行!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定!
  师:(汤姆),“规定规定”,“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生:(爸爸)你怎么能这样!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那我们的社会不就乱套了吗?照这样发展下去,你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
  师:(汤姆)真的一定要放?
  生:(爸爸)必须要放!
  师:(汤姆)那我放了啊?(作放鱼样)
  生:(爸爸)你真是爸爸的乖孩子!
  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一定会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事实证明,这样巧妙的角色转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使之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一个高潮。
  在本课结束之前,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时,薛老师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刚才的话题,“如果汤姆要把对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写出来的话,他会写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又成了“汤姆”,丰富的体验使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欣然提笔,一挥而就。这样的读写结合可谓水到渠成。

  很钦慕薛老师“浅出”、“趣出”、“巧出”的“导”的艺术,学生在他的课上轻松愉快,学有所得。同时给我们听课的老师以莫大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备课进得去”,更要“上课导得出”,学习“导”的艺术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薛法根教学实录——《雪儿》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很拗口。
  生:好象很生硬
  生:不太好听。
  ……
  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寓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诗颖。
  师:一个悦耳的名字。
  生:金阳。
  师:多么响亮的名字!
  生:晏阳天。
  师:“艳阳天”?充满诗意的名字!你的生活天天都是“艳阳天”!
  ……
  师: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
  生:很美。
  生:很好听。
  生:像雪白雪白的雪花一样。
  师: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生:这个名字很温柔。
  师:(惊喜地)感觉真好!
  生:谁会这么白呀?
  师:你呀!(众大笑)。
  生: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
  师:这是一只鸟的名字(众笑),是“我”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雪儿”是在我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雪儿是在我的腿跌伤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吗?
  生:雪儿是在我一个人在家,十分孤独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生:雪儿是在我非常寂寞的情况下来到我的生活里的。
  生:雪儿是在我向往到外面去却又不能去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真是无奈!
  生:雪儿是在我单刀有点无聊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
  师:没事可做,无聊至极!
  生:雪儿是在我忧愁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儿忧伤。
  师: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内心的这些感受,而是通过哪些词、哪些句子表达出来的?
  生:作者是通过“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师:一个“只剩下”,一个“多么向往”,用得多么贴切、传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生:(读得都很有感情)
  师: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请你往下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
  生:(认真阅读课文)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给雪儿洗澡、在它的伤口上敷药。
  师:那是给雪儿疗伤。(板书:疗伤)
  生:我是这样对待雪儿的: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
  师:(高兴地)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这次的回答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用上了“疗伤”。
  生:加了“在……的时候”,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师:这样说,就更加具体、明白了。谁还能这样概括下面的内容?
  生:在雪儿变得雪白雪白的时候,我给它取名字。(板书:取名)
  生:在我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板书:期盼)
  生:。(板书:欢呼)
  生:在雪儿又飞回阳台,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把雪儿轻轻捧起。
  师:干什么?
  生:祝福雪儿重返蓝天。(板书:祝福)
  生:在雪儿飞回蓝天的时候,我为雪儿感到高兴。
  ……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说明同学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谁能将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我给雪儿疗伤、取名;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为雪儿欢呼;祝福雪儿重返蓝天。
  师:很概括!但不美了。
  生: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取名;在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的时候,我为雪儿欢呼;在雪儿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祝福雪儿重返蓝天,为雪儿感到高兴。
  师:这样概括!听起来又明白又舒服!
  师: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的那颗跳动的心!比如这个句子:“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能体会到那颗心吗?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爱心。把自己的家当作雪儿的家了。
  生:我读出了作者有一颗同情心。
  生:我感觉到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为一只鸽子疗伤,待它这么好。
  师: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他有一颗良心(众笑)。
  师:对啊!我们从这句话中能读到那颗善良的心,简称良心(众又笑),那才算真正的阅读。
  师: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比如这样一件事:(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书品味)
  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
  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
  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
  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就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自己用心读读下面的几段话,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生:(很投入地朗读课文)
  师: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流利但没有激情。)
  师:听得出来,你很努力,读得很流畅。但对“蓝天信使”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想一想:雪儿是怎样一只信鸽?
  生:(再读课文,语气加重,很有力量。)
  师:(高兴地)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了吗?
  生:勇敢、忠诚的信鸽。
  师: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
  生:非常喜欢的。
  生:还有敬意!
  生:为雪儿感到骄傲、自豪!
  生:对雪儿寄予了希望,希望它能为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
  师:这样一体会,再读课文,感觉就不一样了。谁来读?
  生:(读得很有激情!)
  生:(朗读其他自然段,略。)
  师:老师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你听得出我的心情吗?
  生:十分快慰!
  生:快乐的、欣慰的、高兴的。
  师:与雪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慰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
  生:我是为雪儿的伤好了,能重返蓝天而感到高兴。
  生:我是为能养好雪儿的伤而感到欣慰。
  生:我和雪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心里十分高兴。
  生:我以后还能常常回忆这段和雪儿生活的美好时光,心里就不空虚了。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个难忘的回忆!
  生:我的伤也会和雪儿的伤一样,会很快好起来的,所以我就感到很快慰。
  ……
  师:读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变得更加充实了。
  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师:即使是天天看蓝天白云这样单调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了!
  生:也使我更加珍惜每天的生活。
  生:即使雪儿走了,我也会自己充实自己的生活的。
  师:深刻!
  生:变得更加快活、不单调了!
  ……
  师: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生:不会!只有爱信鸽的人才会这样与雪儿一起生活。
  生:有些人只会伤害信鸽,根本不会有那种美好的生活的。
  生:善良的人才有美好的生活。
  师: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回忆!
  师: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把想对学说的话写下来,容春风带给雪儿,好吗?
  生:(自由写话)
  师:谁来交流?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记得你刚刚来到我家时,你的翅膀受了伤,浑身黑糊糊的。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忧伤,看到了仇恨,看到了无奈。(师插话:你真会看,看到心底去了。三个看到了,充满深情、语句优美!)雪儿,当时我和你一样,也受了伤,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啊!有了你的陪伴,我的生活似乎变得快活了,变得充实了,变得有滋有味了。(师插话:又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排比!)即使是与你天天到阳台上看蓝天白云的日子,也显得那样舒服、开心。望着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与你常常会发呆。(师插话:发呆?建议改为“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者“露出甜蜜的微笑”)雪儿,现在你又在哪里为人们忠实地传递着信息?虽然看不见你,但是我会为你永远祝福的!、
  师:情真意切!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雪儿,是你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受伤的时候,整天感到孤单、寂寞,感到无聊、忧愁。你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立刻变得忙碌起来,为你洗澡、敷药,为你取名,陪你看蓝天白云。当你伤好之后,我为你欢呼,为你祝福。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的时候,谁都依依不舍。雪儿,谢谢你给了我美好的一段生活,谢谢你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
  师:其实,雪儿也会从心底感谢你,感谢你对它的悉心照料、感谢你对它的关心爱护、感谢你给它六下的美好的生活回忆!
  ……
  师:在与同学们相依相伴的两堂课里,你们也给了老师一段美好的生活,给老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谢谢同学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

——特级教师薛法根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评析

南京市 六合区 玉带中心小学 刘冰



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这已经是许多老师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对课文的阅读,这一直都是我们所苦苦探究的问题。日前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对我启发很大。薛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和读、用结合,从而实现了其“读出意思”、“读出内涵”和“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

片断一:

师:(指名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家才对”)哪一个字念得重一点才好?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如果把“自豪”换在另外一个词该怎么念?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如果把“骄傲”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该怎么念?

生:“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如果把课题改成反问句该怎么办?

生:“我怎么能感到自卑呢?”

生:“我为什么要感到自卑呢?”

师:请同学们用大家刚才总结出的各种方法来读课题,看能不能把课题的意思和内涵读出来。

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

——齐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很多老师在接触课题以后不是迫不及待地解释课题的意思,就是马上联系课文把课题与课文“拼接”起来。薛老师却另辟蹊径,他抓住课题本身,引导学生在多变的朗读中自己去揣摩和感受课题的意思和课题的内涵。这样做既体现了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又达到了训练思维,培养语感的目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的深思。)

片断二:

师:(出示一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一阵风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不错,同学们基本上能把语句读通畅了。我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它们的意思,读出它们的内涵来呢?

生:(继续练习朗读)——教者指名读

生:“一阵风沙扑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怎样才能读出风沙的气势来呢?

生:“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示范朗读)

生:(齐读:“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组词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是描写沙漠中的景象的。”

师:好!让我们把这些语句连起来再读一读,尽可能地读出它们的意思,读出它们的味道来。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在读中感受。)

师:你见过沙漠吗?(书中,电视中)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沙漠吗?如果能用上这组词就更好了。

生:“沙漠里气候干燥,没有水。”

生:“沙漠里常会起风暴。”

生:“沙漠是无边无际的。”

生:“沙漠里有骆驼。”

师:沙漠里气候恶劣,小骆驼能在沙漠中生存,他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可是他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自豪,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

(由生字词的朗读到一组词句的朗读;由读准字音到读出词句的意思,读出它们的内涵。这样就把字词句的训练与语感培养及课文的情境有效地联系了起来,从而为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阅读作了有效的铺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体感知语言文字材料”的崭新理念。)

片断三:

师:老师听得出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可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

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自然段,采用这种方法反复读一读。

老师逐节听读指导:

1、          “背上长着个肉疙瘩。”(难看死了!)

2、          “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地里走一趟吧。”(读出母亲的温柔与疼爱之情。)

3、          “茫茫的”、“走哇,走哇。”(读出在沙漠中行走的艰难。)

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读出自豪感来。)

师:老师不用看课本,就能把课文“读”出来,大家听听看,好不好?

(教者示范背诵课文片断:第五节)

师:哪个小朋友能像老师这样不看书就能“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习)——(教者指名试背)——(全班同学练习齐背)

(阅读课不但要让学生做到会读会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在处理具体语句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内涵来。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我想,这就是薛老师所说的“读对”、“读懂”和“读活”吧。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难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三维一体是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薛法根《爱如茉莉》课后互动实录
2006年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东方北师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人民教育》杂志社、《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北京小语会等单位协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菁英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四位新生代特级教师作了主题演讲和现场教学观摩课,课后,就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语文教学问题,授课教师和应邀到会的课程专家、教研员进行了现场对话。对话中,菁英们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无数闪亮的思想火花,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听课教师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人物简介】
主持人:吴琳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著有《梅林看课堂》、《静下心来学语文》等著作。
坛主:薛法根 江苏省吴江市舜湖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在《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60余篇论文,著有《薛法根教学思想经典课堂》。
特约嘉宾: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多部学术论著和译著。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等。
特约嘉宾:赵士英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主任、教授。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学会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编了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长春出版社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互动再现】
来自听课教师的声音
吴琳:厨艺高超的厨师给我们吃的菜都是天然本味的,是张扬菜的精神的,而手艺差的厨师往往会在菜里放些不合时宜的调味品,以至于盖住和改变了菜的味道。观摩课也是如此,它的最高境界是向“家常课”回归。让我们听一听现场听课的老师们刚刚发过来的手机短信:
(以下数字为手机尾号)
1982:薛老师的课淡淡的,但淡中有奇,奇中见智,智中溢美,北京之行,闻着花香,拥着真知,爱着生活,此行不虚。
1114:薛老师如邻居大哥般亲切朴实(众笑,继而掌声),薛老师的课也如茉莉般纯净自然,缕缕幽香弥漫于整个课堂,平平淡淡才是真,薛老师的教学平而不淡,细节中体现教学智慧,这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掌声)
老师们觉得薛老师的课与我们的课堂,与我们的家常课贴得很近,因而倍感亲切,在听课中发来很多手机短信:
9491:薛老师的课自然但脱俗,让聆听者时刻都能感受到他教育的智慧,我也希望自己能变成他们班的学生,每天都可以享受这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掌声)
9629:我现在听课的感觉就像在品闻着茉莉淡淡的幽香,每一缕中都散发着教师的智慧、水平,学生的学习在细雨滋润无声中学会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掌声)
(2)
1831:一支粉笔满腔爱心,您演绎着平实幽默而又智慧的语文,让孩子收获真正意义的语文。爱如茉莉,薛老师亦如茉莉!(掌声)
0479:薛老师的课就像茉莉,表面平淡无奇,却无时不散发着缕缕幽香,弥漫在整个课堂。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像一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众笑、掌声)
3653:薛老师的课如茉莉,不温不火,不骄不躁,蹲下身子,慢慢将学生引入情境,入境始于亲,学生真正品出了文章的冷暖。课上得朴素、真诚。(掌声)
0690:好一朵清新的茉莉,孩子们的芬芳,老师的用心浇灌,使整个礼堂弥漫着爱的轻松与欢乐。我欣赏薛老师的课,思想,人,人生!(掌声)
1945:薛老师的课也如茉莉,纯净、清香,在简约的课堂上,教师、学生以及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心灵的舒展,在交流、开放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智慧的灵光。(掌声)
0709:我觉得薛老师这节课就如《爱如茉莉》一样,平实中见真情,朴素中见真功。就如同我们平时上课一样,有一种亲切感!(掌声)
8766:如果说前面两位教师(指王崧舟、窦桂梅)的风格像牡丹令人仰慕,那么薛老师的课则如茉莉,静静的开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掌声)
读着这些短信,听着老师们发自心底的声音,令人感动。千言万语,可以化做下面这位朋友的一句话:
7439:课都这么讲,不怕学生学不好语文。(笑声,长时间掌声)
……
这是来自现场听课教师的感受。对这样一节课,我们的课程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张华——“我看到的”和“我听到的”
感谢活动的主办者邀请我来参加这么好的一个活动,也感谢薛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么好的一堂课。很多想说的话和自己的情感,刚刚梅林老师读的短信当中已经表达了,我也很有同感。我想,我们还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听课的老师们,我和赵教授就在中间穿插着说一说,你们看,这样好吗?(掌声)既然让我讲,我想先简单地讲两点体会。
第一点,我在薛老师的课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第二点,我对薛老师的课,有哪些自己的想法。
先讲一讲我看到了什么,我相信,我看到的东西和你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主要不在于我们坐的位置不同,而在于我们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对所看到的同一件东西的不同的理解。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看同一件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特别注重每一个人自己在课堂上看到了什么,而首先不去谈“提什么建议”、“做什么评价”。
在这堂课中,要消化薛老师和他的这班同学所展开的一个小时的会话般的课堂,需要很多时间来琢磨。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东西来和老师们分享,想到哪儿说哪儿,老师们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3)
第一, 我看到了“等待”。
我在薛老师的课上,看到了很多等待的场景。比如,一开始,薛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六个词汇,用了比较长的时间。他静静地、慢慢地写,下面的学生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我由此想到我们国内许许多多的课堂,无论是学语文还是学其他,特别是在小学,好像孩子等待一点时间就是浪费。于是,背唐诗吧,背宋词吧,唱歌吧,弄成语吧,有时还弄一些很无聊的东西,比如:一九怎么样,二九怎么样,三九怎么样……(众笑),那些东西,在我看来,意义不大。薛老师是让孩子们在等待当中享受期待。
一开始他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同样也有许多这样“等待”的情节。比如:当让学生静静地读整篇课文的时候,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每一个同学都能读完,而且还能回过来再读。再比方说:他让学生写一句话,写出“你对爱的理解或打个比方”。这时依然是等待。他在教学中这许多“等待”的情节,让我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前,我们教学中常说的一句口号是“追求效率”。所谓追求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里,所完成内容越多,所完成的内容越熟练,所达到的目标越多就越好。但我觉得,这种“效率观”有时却适得其反。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一分钟!”“前后桌讨论,三分钟!”在薛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他没有一次是这样给出时间限定的。
在阿尔卑斯山的一条山路上,经常出车祸,为了避免车祸,交通管理部门树了很多警示牌都没用。后来,立了个标语牌,上面写着:“前方景色很美,请慢慢欣赏”。于是,长途驾车的人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慢慢欣赏,感受无限风光,车祸也锐减下来。
所以说,等待的品质,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浮躁的氛围中,是尤为可贵的。这也许与薛老师来自苏州附近有关,苏州、杭州与上海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海不会等待。所以,这也许是苏杭出名师的一个原因吧。(众笑)
第二, 我听到的“声音”。
在薛老师的课上,很少有那种声嘶力竭的声音。(众笑,继而热烈鼓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声嘶力竭的声音。(众笑)比如:有表情地朗读,那声音把话筒都震得发出嘶嘶的响声。(众笑)特别是那种:“怎么样,给他点鼓励!”“哈!哈!你真棒!”(众笑)“老师听不见,你再大声一点!”“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于是整齐划一地齐读……这样的声音掩盖了思想,掩盖了情感。
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听到那种声嘶力竭的声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你一种很静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感觉是非常之好的。只要在课堂上形成了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氛围,用很自然的声音说出来,同样是有力量的。
老师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长时间掌声)
(4)
第三, 我看到了“日常会话”。
我们的课堂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课上40分钟里与学生的会话,往往跟课下的时间里与学生的会话不一样。老师们只要一进课堂就立刻变了一个人,变了一种声音,变了一副情感。我对这种现象是不满意的。为什么我们在课堂里面就不能和学生有日常的会话呢?我觉得课堂当中有日常会话,有日常交谈,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这正是薛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平静、自然的一个理由。
你们记得一个细节吗?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忽然问薛老师:“对吧?”薛老师笑了,听课的老师也笑了。这个孩子在跟薛老师商量。像这样的细节在你们的课堂上是不是经常出现呢?这样的情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坐在沙发上闲聊时才会有的。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的课堂上,那种本味、本色的东西,我非常喜欢。(掌声)
第四, 我看到了“语言与思想、情感的交融”。
我们的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表达情感、创造意境而讲的。在这节课中,薛老师很好地处理了语言与思想,语言与情感的关系。他不是非常地、过多地拘泥于某一个语言的特定的确切的理解,而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表达感情。
第五, 我看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景致。
假如我们让这些孩子上了这课以后去参加考试,一定不会考低分。这也是薛老师的课给我印象非常深的一点。他首先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整体当中,然后他在理解课文当中不失时机地把一些关键的语汇、词汇抓出来,来分析和理解它,较好地处理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比如说,这里有几个字。对“直奔”的“奔”字的分析,对“阳光探进来”的“探”字的分析,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等词汇的分析,他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理解了这个词汇,同时又不会因为熟记某一词汇的含义而使这个词汇和课文的整体割裂开来。这样一来,一个个词汇也就有了意义,有了意境,与课文情境联系起来了。
我相信,这样的课,学生既能够体验到语文的境界,同时在考试中也不会落下。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得很好,考试时也一样可以考高分的。因为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当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如果我放开讨论,考试成绩降下来怎么办?我们的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一些宣传:某某学校参加课改了,成绩降下来了。老师们,参加课改而成绩降下来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的内容和课改的精神不一致,这是可以改变的。但即使我们考试的内容和课改的精神一致了,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得高分呢?那是不一定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对课改的理解过多地追求了形式的东西、表面热闹的东西,课不够扎实,不能把课堂上让学生的创造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当我们将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孩子们的理解真的会让你吃惊。
我不知道今天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有没有在底下坐着,如果在的话,你可以单独和薛老师再交流一下。你看你的孩子们,在谈到对“直奔”的理解时,第一个孩子说“奔”(bēn)表示“走”,“奔”(bèn)表示“跑”,他是从字的本身来理解。当时,薛老师马上说:你这个理解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奔”(bēn)还是“奔”(bèn)都是“走”和“跑”的意思,当即就指出了学生的错误。第二个学生谈到“奔”(bēn)是无目的地跑,而“奔”(bèn)是有目标的、着急地跑。我不知道字典上是不是真这样解释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学生没有去查字典,他们不是将字典上“奔”字的两种含义“背”下来的,而是根据课文的情境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就是对这个词本义的理解,这不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吗?这是我们语文的东西,所谓语文的东西,就是对一个词准确无误的理解不一定非得由你直接告诉他,他有时可以悟出来,悟出来以后,经过教师的点拨,正好接近了、附和了对一个词语的准确无误的解释。但是,这种准确无误的解释又是自己悟出来的,自己发现的,寄予自己的创造性的。
像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来回的穿梭和巡回当中,使课文具有了整体感。
(5)
第六, 我看到了“适当的重复”。
薛老师在课上有时会让学生适当地重复,这种“重复”不是为了熟练而整齐划一的那种重复,而是让学生把语速慢下来:“讲得不错,请你再说一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薛老师的这种“重复”的品质和“等待”的品质是结合在一起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我看到的东西很多,这里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下面,基于我看到的东西,我适当地做一点儿评论。
薛老师的课我们都觉得不错,他哪里不错,特点在哪里呢?评论,总要对好的方面和“换一种思路该怎么做”来谈。我希望我这种“优点”和“缺点”分开来的做法,不要把它只作为一种评价,我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
好的方面:
第一点:一堂课要上好,所选择的课文很关键。《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写得非常好,里面有各种会话,中间的独白又那么亲切自然,没有一句“口号”。我以前听过王崧舟老师上过《一夜的工作》,那篇课文就不好。(众笑)那篇课文与小孩子的心理逻辑和当前的发展水平距离非常远,“周恩来现象”小学生怎么能理解得了呢?所以,伴随着他们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或是简单的情感的渲染。而这篇课文,非常朴实自然地讴歌了爸爸妈妈之间一种朴实自然的情感,具有普遍性,人人读了都会受感动。
所以,选择一篇好的课文,或者,老师们为我们的学生主动地去开发课程,这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中非常核心的东西。也许你会说,课文都是定好的,我说了不算怎么办?尽管如此,教材有规定的内容,但老师们可以根据你的教学实际来做调节。比如,这篇课文你认为不必花规定的那么多时间,你少花些时间总可以吧?假如你认为还有一篇文章比这篇课文更好,你把它找来作为阅读教材好不好?总之,老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有发言权。薛老师选择《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是他今天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这是我谈的第一点,我希望通过这一点能让老师们理解薛老师的一种课程开发意识。你们注意到了吗?薛老师在教学中说他在网上搜索关于《爱如茉莉》的资料,找到了一篇和它差不多的《爱如百合》,那么还有没有比《爱如茉莉》更好的课文呢?在网上找一找,这都是课程开发意识的一种体现。
第二点,薛老师的课之所以上得如此之好,他的语文教学适合了、体现了语文本身的特点。语文回归生活,并不意味着用生活替代语文。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绝不意味着语文的庸俗化。因为语文一旦庸俗化了,可能语文本身也就悄然地离开了。因为,把一个东西在生活中运用,是所有学科的共同追求,并不是以牺牲你这个学科为代价。我的意思是,数学也要回归生活,艺术也要回归生活,但回归生活之后,语文、数学和艺术在什么地方能够区分开来呢?就在于语文、数学、艺术等等,它所体现的这种独特文化的独特性,使它们区别开来了。在这篇课文当中,既强调和生活相联系,回归生活,同时也没有迷失语文。它尊重了我们祖国语言和文学的最宝贵的特点之一,即:直见性命。什么叫“直见性命”呢?就是中间不隔东西,直接与性命相见。
我总感到,我们祖国的语言,逻辑思维没有发展得很好,但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关注,却被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所欣赏,比如当泰戈尔在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回去后就写了一篇东西,题目就叫《中华文化的美丽精神》,他感叹:这个民族的文化为什么这么好?他不需要宗教,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验到真情,并且能用恰当的方式把日常生活当中的真情给表现出来,不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艺术创作。一束花,一棵草,一枚石子,就可把人世间最宝贵的超越的东西给表现出来,把陌生的东西,一下子变得让你熟悉起来,而中间不需要隔一个逻辑的推论,这是很了不起的,是我们祖国文化中的一种美。讲到这里,我想到庾信的一首诗,我说给你们听听:
树里闻歌,枝中见舞。
正对妆台,诸窗并开。
遥看已识,试唤便来。
这首诗就表现了中华文化那种直见性命的特性。
“爱如茉莉”的这个“如”字,也表现了我们祖国文化“直见性命”的特点。我们的“爱如茉莉”和“I love you”是两种境界。“爱如茉莉”既表达了爱,又保护了爱。而“I love you”直接把爱说出来,却肤浅了,反而会伤害了爱。这种“直见性命”的特征既在《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中体现出来,也在薛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所以我说,他的语文教学体现了我们祖国文明的那种“直见性命”的特性。
第三点,薛老师在教学中,时时刻刻把学生自己的思想摆在这堂课的核心,但并不放弃教师的指导。教师“倾听学生思想的表达”,与“指导学生”是融为一体的。比如,薛老师对“如”字的解释等等,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6)
可以换一种思路再来处理的地方:
第一,薛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讲了很多话,比如“语文要有温度”“关注细节”“言语知冷暖”等等,这些都非常好,但这里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可以稍加指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
第二,在开始上课时,教师让学生谈“心中的茉莉”,给了学生六个词汇,让学生用上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得越多越好。我想,假如我们一开始不呈现这些词汇,就让学生来谈他心中的茉莉,在谈了之后和谈的过程当中,再把这六个词汇缓缓放出来,是不是更好?因为一开始就用上这些词汇,而且用得越多越好,于是就会掩盖了学生自己经验中的东西。
第三,教学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如能展开的话,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在课的结尾部分,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他说:“爱不一定像茉莉,爱可以像玫瑰般热烈,还可以像海棠般的纯洁,‘爱如茉莉’关键的不是‘茉莉’,而是‘爱’。”我们的薛老师当时是很赞同这一点的。我认为,这里是一个学生讨论的契机。假如说他认为这里关键是爱,而不在茉莉花上,其他的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很有可能有同学们认为关键在茉莉,因为茉莉花确实有它的特点。还有可能认为这里的关键不在“茉莉”和“爱”上,而在“茉莉”和“爱”之间。那么为什么妈妈选择茉莉花而不选择其他花呢?这个地方如果能展开一些讨论的话,我想可能会把课文更加引向深入,而最后不仅仅只是引向“爱”字当中去。
总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今天听课的感受,那就是:今天薛老师的这节课,是当前我所见到的为数很少的我非常欣赏的好课,我衷心地向薛老师表示感谢。(掌声)
(7)
赵士英——我的五点“感言”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全国的老师一起研讨语文教学,感到非常荣幸。我首先想谈一点对本次活动的感言。语文课程改革当前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何把教育教学研究推向深入,需要各方面专家来共同研究。像今天这样,我们一线的教师、课程专家、教研员和教材编写者走到一起,共叙一堂,平等对话,共同研讨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刚刚听了张华教授的谈话,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刚才张华教授是从一个课程专家的角度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感受。这个视角,我们很多一线老师不一定能够想得到,比如,他说到“等待”——这样一种关于儿童的心理期待、心理预热的学习心理;比如说,他讲到如何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仅体现在我们所教的文本里,也体现在课堂上师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在静静地思考、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言等教学行为之中。张华教授对薛老师课的评价从课程和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语文教育的关系。这样的视角,我们平时可能很少关注到。因此,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觉得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提升。
我非常欣赏这次活动的理念,我认为主办者是想搭建一个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追求思想观点碰撞的火花,倾听不同的声音。应该说,我们追求的是没有定论、没有结论的一种探讨,目的在于引起老师们的思考,引发新的探索,这样的一种活动理念,是我非常欣赏的。
本次活动四个分论坛用了四个主题,我感到这些主题都很有新鲜感,很诱人。我们看到,在全国有这样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育实践者的可贵的探索,比如“诗意语文”、“智慧语文”、“主题教学”“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些都直指了我们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些问题及语文教育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感到,我们这次活动是别开生面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言。
今天我们听了薛老师的课和薛老师关于他的“组块教学”的解读,我深受启发,对薛老师的探索和尝试,我有如下四点感悟。谈得不一定对,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我很赞赏“智慧语文”这样一个提法。我个人以为,“智慧语文”从内涵上来讲,它不仅仅是儿童学习语言的言语智慧,同时,也有我们教师的语言智慧的发展。也就是说,儿童和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言语智慧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智慧语文”既包含着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实践语文教学的智慧,也包括儿童的学习语文过程当中的学习智慧。因此,我想,“智慧语文”是一种有意义的追求,也是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深刻的把握。
第二,我对薛老师“组块教学”有这样的理解。薛老师对于“组块教学”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追求,除了语文要走向智慧,他还提倡我们的语文要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是解决我们语文教学以往的弊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根本的措施和策略。
我认为,这里的“走向生活”,意味着向儿童的经验世界开放,与儿童的经验世界相联系,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让儿童真正找到语文学习背后的意义。薛老师提出这样的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儿童的经验本身,也是我们语文课程非常好的一种资源。“走向综合”意味着打开学科界线,打开语文学习的时空界线,打开各种学习方法途径的界线。语文学习的综合化,意味着语文学习本身的各个要素也要有一个有机的联系。
比如在薛老师的课里,他把字词的学习,对文章的感悟,对儿童语感的训练,对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等一系列语文学习要素很好地综合在一堂课里边。这样的语文学习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的整体效应。“走向运用”是把语文学习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儿童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包括儿童运用语言文字来解决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意义,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有用的,是快乐的,是能够找到儿童自我需要的学习。因此,我觉得,这种追求是解决我们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一个根本性的策略。
第三,薛老师的探索是有新意有创意的。看了他的课,我觉得薛老师在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在他的课中,把智慧、生活、综合、运用,和谐地整合在一起,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美的境界,这是一种高品味的教学。
第四,薛老师在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他提出“简简单单学语文”,这里的“简简单单”不是没有品味,没有内涵,不是随随便便地降低语文学习的要求,而是在自然的状态中学习语文。我个人感觉,这些年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重,可能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什么东西都想让语文教学来扛,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薛老师强调把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最本真的东西拿出来,使儿童能够轻松、自然地把语文最核心的东西学扎实。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追求。
以上是我的五点感言,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薛法根《爱如茉莉》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老师请大家听写七个词语,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写?每个词语我只报一遍

茉莉花、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接下来仍然是三个一组:袅袅清香、弥漫、诗意

2.师生交流在黑板上的听写的同学:茉莉两个字都是形成字/茉莉的“莉”底下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平时要掌握这些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字,批改。

老师重点讲解了“茉”、(学生读,老师打钩)“缕缕幽香”的“幽”应该查什么部首?这个字比较特殊。“袅”这个字底下是个“衣”,如果全对的得星,有错的打“三角”,全对的举手,及时订正

二、新授

1..你能谈谈对茉莉的看法吗?用上刚才我们默写的词语

(1)学生说:洁白纯净的茉莉花总是散发着缕缕幽香。(教师点评)

(2)一个学生说得很快,老师让他说慢一点,并表扬他有情境地展现茉莉花的美。

2.如果我们要表达对别人的爱,和表达对别人的感情?你会选择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学生说,(这是你的选择)

(2)学生满天星、玫瑰、郁金香

(3)我们不管选择送老师也好,你会选择郁金香吗?今天我们就要选择一篇课文《爱如茉莉》

(4)茉莉花,平平淡淡随处可见,但是像茉莉那样真爱,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人间有那么一种爱,就像茉莉一样,我们今天的学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文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许都有茉莉一样的真爱,我们要到文章去,去感受精美的语言,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从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当中,去体会淡淡的茉莉花香一样的真爱。用我们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的心去读。拿出我们的笔,一边读,一边去发现,看见有充溢着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好好地品味,划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

    (这里的一段话,薛特讲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反复多次地提到了要“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中品味到人间的真爱,可能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实事上也达到了这个要求。)

3.同学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一个同学都能认认真真地进行读书和思考,这篇文章中体现真爱的细节很多,感人的文字随处可见,我们不可能每处都说到,我们学会倾听,你没有划到的地方,别人的发言,明白吗?

(1)哪些地方弥漫着茉莉一样的真爱?先读一读,再听他的发言,如果你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继续发言,好吗?

(2)学生说:你爸爸睡着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爸爸关心妈妈,妈妈关心爸爸,只有两个人真心相对,爱情才是有价值的,像茉莉一样,美丽而透明

(这个同学很有眼光,把前后联系地读书、理解、感受,她开了一个好头,谁来接着说说)

(特级教师的“特”就体现在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机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比较明朗的方向。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3)学生说,妈妈的爱像茉莉一样洁白无暇,我从这两段看出,爸爸妈妈爱得很深,有价值。(爱的有价值,爱是融化在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当中的。体会得很好,其他的同学还有更加感人的地方吗?)

(4)学生说:本来我答应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等他吃完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妈妈是很爱爸爸的,)在妈妈的心中,自己的病和爸爸哪个更加重要?把让爸爸吃饺子比自己还重要,这是多么深情的爱啊。请你把这一小节再读读。

(学生读)

这一次你读正确了,再加点感情,再读一遍,可以吗?

(学生读)现在你就是一个母亲,你面前站在的就是你的女儿,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这次读得有进步吗?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只要多读上几遍就会很好了)你体会得很好,把你的体会带到文章朗读中去,你就会有长进。

(我曾经接触到一位名家的这样一句话,说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请一个学生读书,读了好几遍也没有读好,讲台下面做着一千多名听课教师,上课的老师就这样站在台上,让这个学生连读了五遍,终于读得正确和流利,这简直是对这个学生的一种煎熬。今天听了薛特的课,在课堂上这位女生表现出来的仍然是这个问题,仍有错,但是进步是大家看得到的,至于学生紧张不紧张,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对于这种在课堂上去帮助这些学生,究竟是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内容,还是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呢?请五备的同仁指教了!)

对于这段话,还有哪位同学有感受?(学生说)

这一点,大家都看出来了,你要说的是大家没有看出来的东西。(学生说:人进了医院,心没有进去)

体会到这一层面,你读懂了。(学生说:)

这就是真爱,真爱无痕,并不需要豪言壮语,但是有一种淡淡的幽香。

还有补充吗?(学生说:妈妈住进了医院,为了兑现妈妈对于爸爸的承诺……妈妈了解爸爸,爸爸也是爱着妈妈的)这就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了解和互相的关爱,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体会就是要体会别人体会不到的。

(5)还有吗?学生说:……妈妈对爸爸的爱,总是默默地献给自己的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妈妈(教师点评)我们班上的小孩是讲不出来的

(6)学生说:没有爱是无法领会的(老师的语言引导,大家来看看这两个词语:蒙胧、蹑手蹑脚)

(7)学生说:那一缕幽香钻到了我们的心中,因为妈妈和爸爸的心是透明的,心心相印的。

(茉莉的香味为什么能钻到我们心里去呢?)是这份爱,这份爱是简单的,透明的,不需要豪言壮语,茉莉花是非常朴实的。

(这句话说得真经典,真爱就是这样平淡的,但是却是十分温馨的,它能钻到大家的心里)

(8)同学们,老师还发现了一段话,请大家关注一下第九自然段,看看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读)

读得非常好,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

说得真好,就连阳光都有了感情,连语言都有了温度,请每个同学再读读这一小节,用心地读读,感受爱的阳光,感受爱的温暖,拿起书尽情地读读。

(9)学生读――齐读

(10)教师语言过渡:这里的一段景物描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说:太阳悄悄地探进来,体现了太阳也……这里的阳光和爸爸一样,也是希望妈妈早日康复)

我们对于课文体会到这种程度,我们的景物描写一旦融入了感情,就不单单是景物的描写,是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的,所有描写就成了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情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学生读)

(11)哦,爱如茉莉,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是这样写的,齐读最后一小节(学生读)这里只要写一个就够了,为什么作者要写两个呢?

(学生说:表示强调,表示发自内心的,表示妈妈对爸爸的和爸爸对妈妈的)教师随机地点评

(两个会让这个爱如茉莉会显得感情体现得更深)

不错,有的时候是要读读。我们一起来读读。(没了,再读两个)

学生读,有什么不同吗?

(12)以前……,现在我真的感受到爱如茉莉,你的办法很好,我们就来读读。(教师板书:平淡无奇但又朴素纯洁)读读这句话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能够让大家体会发现。

(在课后的报告中,薛特做了交代,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会有些意犹未尽的地方,我的这节课也是这样,这篇课文中还是有很多让人感到真爱的地方,学生没有发现,我能也没有时间再去点拨了,但是,从总的来看,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上是达到了)

三、课外训练拓展

同学们,在和大家一般大的时候,有一个字是说不出口的,爱,包容在同学之间,父母之间,妈妈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爱还可以如什么呢?有人会说爱如茉莉、爱如阳光,你们有什么高见呢?像老师这样写一句话,打一个比方。

板书: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朴素温馨

(如果你说的好,老师可以给你一篇更美的文章)这的确是个高招

学生说:爱如流水

学生说:爱如蜡烛、白开水、

我手中的爱全部送完了,我们的爱如同……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谢谢那些给我们爱的人给我们带来的爱。

(薛特的课堂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这是属于他的风格:严谨但是不呆板,轻松但是不放松,深刻而又内涵。大家都觉得今天这节课是很能学到东西的,何况薛特在前一段时间上这篇课文时仅仅是利用了一个晚上的备课,真的是特级的风范了。

另外,有的人说上公开课需要学生的表现,我基本上同意这样的观点,学生能说会道,老师会解决很多困难,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薛特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于“真爱”的理解实在是太丰富了,不少同学对于感情、爱情都很有体会。什么把花送给自己心目中的唯一的白雪公主——妈妈,爱情需要两个人精心地呵护;真爱就是付出,这样你也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等等。天啊,学生怎么能说出这样精辟的话语,看来,广化小学这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家长熏陶得太好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太好了,薛特的点拨、引导,太好了。

同事,我也产生另一个思考,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说不出来,怎么办呢?其实也是请教我们五备的同仁,如果上公开课,学生在你适当的引导下,谈不出什么东西,你会怎么办?当然,这首先是老师的问题,但是,作为上公开课的老师,你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走近名师——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挑战薛法根——《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一、直奔主题: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天鹅的故事》中出现了三次天鹅的叫声。请你快速地找出这三次天鹅叫,想想这三次天鹅叫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表达了天鹅怎样的情感呢?

(生速读)

生:第一次是“克噜——克哩”,是在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天鹅们着急、失望的情感。

师:(相机板书:“克噜——克哩”)第一次叫声,其实就是故事的——。

生(齐):起因。

生:第二次是在一只老天鹅带领天鹅群破冰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激动人心的。

师:(相机板书:“克噜——克哩——克哩”)第二次叫声,其实就是故事的——

生(齐):经过。

生:第三次是在破冰成功后,是胜利的欢呼。

师:(相机板书: “克噜——克哩——克哩”)第三次叫声,是故事的——

  生(齐):结果。

二、精读感悟:

师:在这三次叫声中,最能感动你们的是哪一次?

生(齐声而又激动地):第二次!

师:也就是文章的第?节到第?节——

生(齐):第五和第六节!

师:请你在这两个段落中,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或字词,然后读给同桌听,用心读出你的感受。

生(自由朗读,圈画后有感情地和同桌互读。)

生:我最感动的是“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写出了老天鹅为了同伴的生存,奋不顾身地破冰的情景。

师:你愿意把你的这份感动读给大家听吗?

生(有感情地读)。

师:多好的朗读呀,多深刻的理解啊,我相信在危急的关头你也会是那只老天鹅,为了同伴的生存挺身而出,是吧?

生(用力地点头。)

师:和他的感动是同一处地方的同学请举手。

生(大部分举手)

师: (出示小黑板)“老天鹅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这句中,哪一个词语深深感动了你?

生:“重重”这个词深深感动了我,从这个词中我看出老天鹅把自己的疼痛、生死完全抛开了。

师:太了不起了,从一个词就品出了老天鹅的精神,你真是会读书啊!

生:感动我的也是“重重”,我觉得这个词写出了老天鹅英勇破冰的决心。

师:太感动了。

生:我感动的是“像石头似的”。

师:抓得好啊!“石头”这个词为什么会深深地感动你呢?

生:我觉得这个“石头”写出了老天鹅不顾身体的疼痛,勇敢破冰的精神。

师:理解得多透彻啊,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是不知道疼痛的,老天鹅知道吗?

生:知道,但老天鹅没有怕疼。

师:即使痛,他也不吭一声,就像一块——

生:石头!

师:是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再次深情地读。

师:天鹅们,来!站起来,请你们展开双翅——腾空而起——尽量高一点,来,重重地扑打——

生(伸出双手,高高举起,重重地扑打桌面。有几个同学痛得直吹手。)师:这样重重地扑打,痛吗?

生(齐):痛!

师:那老天鹅为什么还要这要——重重地扑打下去?

生:只有重重地扑打,才能把镜子般的冰面打破!

生:只有重重地扑打,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师:请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生:(再次深情地读)

师:然而以生命付出的代价也只是使冰面颤动而已,这分明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啊,可是这只老天鹅是不是这样想的?

生:不是!

师:它第二次——

生(激动地齐读):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这哪里是一只天鹅呀,分明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

生(整齐而激昂地):勇士!

师:老天鹅头晕了,眼冒金星了,但它还是拍拍翅膀,艰难地站起来,第三次——

生(更深情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那么第四次、第五次呢?请你们拿出纸和笔来,写一写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吧!(配乐:《命运交响曲》)

(生激动地写,师巡视,请写得好的站起来。)

生:老天鹅头昏眼花了,但它还是坚强地站起来,再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多么坚强的破冰勇士啊!

生:老天鹅的翅膀折了,腹部流出了鲜血,但它还是坚持着,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再一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生:老天鹅实在没有力气了,但它还是不愿放弃,它对自己说:坚持!坚持!于是,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老天鹅奄奄一息了,但它想到它一个人的牺牲却可以换来一大群天鹅的生存,一股神奇的力量促使它又顽强地站起来!

师: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只!

生:老天鹅倒下了,经过前三次的重重扑打,它再也站不起来了,但是,它喘了口气,挣扎了一下,还是……

师: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是吗?破冰尚未成功,天鹅仍需努力!

师: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精神?这又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把此时的心情通过这句话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激动地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读)。

师:除了老天鹅破冰的情景,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来读一读,好吗?

生:“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我被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天鹅群在老天鹅的感动下,都加入了破冰工作。

生:我最感动的是“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它们齐心协力破冰,水面不断扩大,它们马上就有食物吃了!

师: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一个团队面前,死神也怯步了!

生:我感动的是“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起,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那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啊,来,亲爱的天鹅们,让我们一起来为同伴加加油吧!

生(激动,充满信心地齐读):克噜——克哩——克哩

师:那你们会读这三次叫声了吗?

生:会!(看板书齐读)

师:这三次叫声从悲哀到激动到欢乐,串起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仿佛就是一首从低到高的旋律,仿佛就是一首歌颂和命运抗争的英雄们的赞歌,让我们再来引吭高歌一次!

生(再次看板书有感情齐读。)

三、情感升华:

师:看着这一群可敬的天鹅,听着这一声声胜利的欢呼,斯杰潘,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想,多可爱的鸟儿啊。我不应该伤害他们,还是走吧。

生:我会想,我怎么可以剥夺它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生存机会呢?

生:我会想,我应该保护那些鸟儿,不应该再猎杀动物。

生:我会想,这些鸟儿多么像人啊……

师:我看就是人,有时也未必会具有这样的品性啊!所以他——

生:把枪挂在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师:并且——

生:把那支枪一直挂在墙上。

师:一挂就是

生:30年。

四、拓展延伸:

   师: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其实大自然中的很多动物都具有这样一种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在危急的关头,它们往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首让人类叹为观止的生命的壮歌,请看《生命的壮歌》。

   ( 生看拓展文章《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师声情并茂地读。)

    师:当你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些大自然的弱者——不,它们是大自然的强者,是一个个战胜命运的勇士,是一个个不向厄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个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强者,请你写一写你此时的感动吧!(配乐:《命运交响曲》)

  生:生存的权利,永远只属于强者!

  生: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只要你坚持!

  生:当厄运来临的时候,想想那只老天鹅吧!

  生:团结起来吧,死神也会怯步的!

生:永不低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