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3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常常沦为脱离人文精神的枯燥、单调的纯技能的操演和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的文字游戏,语文教育成了单纯的接受性的学习。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许多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病依然不时地现身,对文章进行机械的分割、肢解,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教师仅仅把语文课看成是技能的提高,使本该有灵魂、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由于少数的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任务认识不清,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透。部分语文课堂中仍存在着教师以讲挤练的现象,大量的教学时间被教师泛泛的讲解所占用,而留给学生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却很少。教学中,师生常常是一问一答式地进行。试想一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怎能有所体现,学生素养又怎能提高呢?现在,课堂上少数尖子生包办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正确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思想,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二)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不足,不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披文入情,把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真实地再现出来,并着力引导学生与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师爱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教师不能做到把信任的目光洒向全体学生;以和蔼的微笑面对学生;用充满挚爱、激励与期望的语言评价学生。教态呆板,过分维护师道尊严,给学生一种压抑感、恐惧感。课堂上缺乏生机,使学生不能以最佳的学习心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要实现人文化的教学,教师自己就应当是具备一定人文底蕴的人。一个思想僵化、缺乏人文理想和思想激情的教师,不会给学生真正的心灵自由,也无法给学生奉献出富含人文精神的语文课。
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淀、内化的过程。我们发现,现在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现状很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阅读的多是一些教育类的报刊杂志,而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阅读甚少,尤其是那些积极探讨人生哲理的人文类作品,教师接触得更少。其实多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语文教师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强化自己的人文根基。将自己的视野广泛地触及课本外的广阔天地,有助于教师树立人文意识,在生活中、课堂中都努力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化人。
(三)语文学习途径有待拓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进行人文化教学,应该打破时空的界限,把学生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又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与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而不能囿于传统的课堂四十分钟的学习这一狭小的圈子。
有些教师的教学仍然禁锢于教科书,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教材文本,导致学生阅读面窄小,视野不开阔,学习兴趣不足,语言感受能力不强。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自己在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方面仍有许多困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或拓展文本不适时机与过度,或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或拓展方式单调、划一……这种理念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学校条件的限制,担心放开后学生很难收回,因此不敢给学生更多的发散空间,课堂中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方对话。这样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人文环境的营造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关注学生成长,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粟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句话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关注学生成长,努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师生进行正常交往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的催化剂。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在完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进行富有爱心的交流。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扮演着合作者、鼓励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研究问题。课堂上,不仅学生可以问老师考老师,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大胆提问题,敢说爱说。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人际交往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情感为纽带,给予学生微笑的面容、鼓励的话语,或投去激励的目光、信任的眼神,使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获得勇气和信心,大胆地站起来。当学生犹豫时,我们应报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相信自己的决定”这样,学生紧张害怕的感觉就消除了,思维的闸门就打开了。可见,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不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参与,主动表现,而且它能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一切品质特点都富有魅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愿意与教师交往,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与协调。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因此让学生学会合作,也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师生交往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开辟横向交往和多向交流的舞台。学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也可以形成流动式的大组。人人参与共同解决某一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学会竞争又学会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观察、参与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