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1-5-16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观点:农村师资需政府统筹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教师老龄化的现象突出,中年教师断档;学历基本达标,但初始学历层次较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现象严重,教师专任率不高,这都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教师的编制、补充机制不完善,优秀教师外流,农村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突出。
教师编制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的编制标准,使很多农村教师跨学科、跨年级教学,甚至有些班级因缺少教师而无法开课,出现“超编缺人”的矛盾。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不完善。随着各地相继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农村小学的教师难以补充。
农村教师逆向流动更显优秀教师资源不足。教师待遇(工资、津补贴、住房、培训、晋升等方面)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优秀教师从农村地区向城镇或其他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向条件更好、收入更多的学校流动,向待遇好的民办学校流动。
教育行政部门将优秀教师集中于城区打造“品牌学校”,也导致农村教师流失。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各级政府统筹、推动难以奏效。各级政府要把教师培训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议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并能够持续性投入。
科学制定农村教师编制,解决“超编缺人”的困境。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编制,解决城乡师生比例倒挂问题,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同时,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地区特点配齐、配足教师,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拓宽引进农村教师的渠道。一要尝试与本地相关院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特别是当前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体、美等学科要加大培养力度。二要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各个学科的教师,特别是能在农村学校任职的教师。
形成双向教师交流机制。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服务,农村教师进城学习。
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科学课等综合性较强课程教师培养,针对农村教学实际需求,培养全科型小学低年级教师。
增强教师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音、体、美、小学英语等紧缺学科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普惠性;大力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共享、免费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师培训的网络资源,加强农村教师的远程培训;实施对教师进修机构的督导与评价,提升教师进修机构的培训质量。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农村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落实绩效工资。建农村教师公寓,改善生活状态,减轻生活压力。完善农村教师津贴补贴,设立“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工作津贴”,激励和吸引教师积极到农村地区从教。(孙惠玲)
《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15日第3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