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5-9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二、链接资料必不可少
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在表达思想。每位作者都在通过一行行有生命的文字,尤其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志趣。那么,行走于文字之间,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深入探求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情感。
课例二:四年级下《生命生命》原文语段: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以上是作者杏林子从“飞蛾绝境求生”“瓜苗困境生长”“静听心跳”几件小事中,获得的生命启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表达了杏林子对生命意义的郑重思考和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文字究竟出自一位怎样的作者笔下,她为何在如此平凡的小事中能获得生命的启迪,进而发出生命的宣言?如果我们链接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位饱受病魔摧残的女子,是在用自己所遭受的身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是在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在教学中,链接哪些资料?何时来链接,可以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笔者细细思考,尝试在如下品读处链接:
1.在感悟“飞蛾绝境求生”事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会对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发出如此震撼和慨叹?──链接杏林子的病痛资料,感受作者从绝境中求生的飞蛾身上给予力量,不断地鼓舞自己。链接──
杏林子,台湾作家,自12岁起,经医师诊断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不全而引发的慢性疾病,完全无药可治,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长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无尽的疼痛。疾病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她在轮椅上坐了50年,在病痛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2.在感悟“瓜苗困境生长”事例后,再次追问,作者为何会对小瓜苗的生长如此震撼和慨叹?请学生结合杏林子的处境谈谈,感受她不怨天尤人,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在阅读“静听心跳”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链接杏林子的写作成就,诠释她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启迪学生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资料略)
如此的阅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沉潜在作者的语言文字中,还透过文字看到了背后的那个人、那颗心。这样就真正读懂了文,读懂了作者想要言说的意指。
三、联系生活读出意义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是中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特点。这一时期,学生意识中存有许多现象经验,是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凭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时,如能及时链接学生的生活,与其在头脑中积累的具体现象经验链接,及时打通陌生化与熟知世界的通道,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还以《生命生命》为例,原文语段: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这是作者静听心跳后发出的慨叹:“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怎样做叫“好好使用”,怎样做就是“白白糟蹋”?抓住这含义深刻的语句启发学生,让他们与自己脑海中的具体人、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其在脑海里浮现一位位“好好使用”生命的人物,深入感悟他们生命的价值。如,演绎“千手观音”的残疾姑娘,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等等。如此联系,学生就不仅仅是在阅读作者的感悟,而是在自觉疏通与自己已知经验世界的通道,读出文本之于“我”的意义。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以上列举,只是简约梳理,相信联系语境、链接资料、联系生活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方法,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阅读策略,因为它能顺利将学生带到作者面前,与之对话,揣之心意,明其志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