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母亲节送什么礼物合适?(最新礼物名称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妈妈唱一首歌或是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妈妈会更高兴),也可以送妈妈一张自己亲自做的卡片!
红色康乃馨一支
送梳子把!有不一样的意义哦
以梳为礼送母亲:让妈妈梳尽三千烦恼丝,祝她快乐,永远年轻!
去淘宝搜索下梳女阁吧!肯定会给她一个惊喜的。
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
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礼物,一定要根据妈妈的喜好挑选。时尚感强的妈妈,首饰、包包、数码产品当然是首选,就像网友头有点大买了水晶项链,开心妈咪28准备送一个MP3,“让妈妈散步时听听”;平时辛劳持家的母亲,可以考虑无烟锅、洗衣机等实用性强的居家用品;网友咖啡宝贝则为妈妈和婆婆买了针灸理疗仪,因为母亲的健康是做子女的最大心愿。

在讨论中,为数不少的网友由于不知道该买什么礼物而烦恼不已,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送什么给老妈,老妈都会开心”。只要平时注意一下,看妈妈有哪些方面的需要,或者是她相中哪件衣服舍不得买,喜欢哪种食品却舍不得吃,你都可以在母亲节这一天帮妈妈完成。这正是考验你平时是否真正留意和关心母亲的时刻。
  
切记一点:事先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偷偷进行。妈妈在收到礼物时,或许还忘不了训你一句:“小鬼,又乱花钱了”。其实她心里却是甜蜜蜜的。
  
在这个节日里,少不了鲜花的点缀。众所周知,康乃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母亲节的首选花卉。粉色是祈愿妈妈永远年轻美丽,红色则祝福妈妈健康长寿,黄色代表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而另一种中式母亲花——萱草,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萱草又称黄花菜、金针菜、谖草、宜男花、安神菜、忘忧草。早在《诗经》中就已将其与母爱联系在一起。古时游子离家远行时会先在北堂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因为照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后人因此尊称母亲为“萱堂”,萱草也因此得名忘忧。
   
在母亲节这一天,送上一束康乃馨,再下厨房为母亲做一道黄花菜,中西合璧,绝对是一个有创意的点子。  

第二招   
其乐融融幸福三人行
   
有些人觉得,与其在母亲节这一天送东西,还不如平时多花点时间陪陪妈妈。的确,一家人能够快乐平安地团聚在一起,是每位母亲的最大心愿。
   
因此在母亲节这一天,你不妨试着关上手机,抛开其他一切琐事,与父亲一起陪母亲上公园、游西湖、逛逛街。傍晚时分,趁着夕阳西下,全家还可以到比较安静的地方散散步。当然,别忘了带上相机给妈妈多留几张影。  

喜欢搞气氛的,还可以把你们一家子或者你和妈妈的合影输入电脑,DIY一些奇形怪状的卡片,贴在家中妈妈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甚至买些彩条、气球装饰一下家里也不为过。当然这仅限于喜欢热闹、动感时尚的妈妈。要是你的妈妈不喜欢你把房子弄得乱糟糟的,那么承担下这一天的家务活,应该是她最想看到的。  

第三招   
感天动地爱的告白  

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最宽容的,我的妈妈也似乎总忘记我做的错事。在她心里,永远记着我做过的那些能带给她美好回忆的小事情。我惊奇地发现,妈妈的手机里至今还留着我03年发给她短信:“妈妈,生日快乐,我永远爱你”。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没有特别的礼物能送给妈妈。只能自己亲手做礼物,画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但画得不是太好,似乎开得太大了……   

“其实每天都是母亲节,因为妈妈每天都在为我付出,每天都在想着我。我也一样。我只想下辈子、下下辈子,我还是您的女儿。”  

“妈妈,在您的节日里,我什么都没有送给您,只能在这里祝您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开心、快乐、长寿。妈妈您辛苦了,儿子在远方陪您过节,希望下辈子我还是您的儿子。”  

曾几何时,我们将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谢谢”两字却从不说出口;不知有多长时间,我们没有和妈妈说过亲密贴己的话了。
   
这个母亲节,你是否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给妈妈听呢?这些话或许是感激、祝福和建议,哪怕是几句怨言,都不妨大大方方地告诉妈妈,无需通过短信,也不用网络论坛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