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0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作者:林均宁

            情景说明: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小孩子们都是爱雪的,关于雪的儿歌一样爱读。青岛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语言富有童趣,读起来趣味盎然。怎样让一年级初入学的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感受、体会和把握课文轻松活泼的基调呢?读好课文中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的。
            
            [教学过程]
            师: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的是什么?
            生:下雪。
            师:(播放下雪的录像)你们看,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小朋友们,也包括你们,从屋子里跑出来,想干什么呢?
            生:用手接住雪花,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用手抓雪花。
            生:追看雪花跑,一边跑一边叫。
            生:还想堆雪人,打雪仗。
            ……
            师:小朋友们想干这么多事情,说明了什么呀?
            生:说明小朋友们都喜欢下雪。
            生:说明小朋友们都玩得很高兴。
            师:课文中的第一句话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你能读出小朋友们高兴地叫、喊,开心地玩雪的情景吗?(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学生读,感到学生朗读还没有到位,教师觉得有必要进行范读。)
            师:听老师读这句话,跟你们读的比一比,看看你听出了什么?
            师:(范读第一遍)说说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老师读的声音越来越大。
            师:你们很会听。再听一遍看看又听出了什么?
            师:(范读第二遍)说说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老师读得越来越快。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再听一遍,看看这一遍你们还能听出什么?
            师:(范读第三遍),再说说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觉得老师读得越来越高兴。
            师:你们的感觉非常对。你们想一想,老师读这句话时,为什么声音要越来越大,要读得越来越快,还让人感觉越来越高兴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作出了如下回答:)
            生:这句话好像是小朋友叫喊出来的,告诉大家下雪了,叫喊的时候声音越叫越大。
            生:连着喊两个“下雪啦,”当然是越喊越快;
            生:下雪了,小朋友们可以出来玩雪,很高兴,读这句话时就要读出越来越高兴。
            师:同学们既会听,又会说。想像小朋友看到下雪后高兴地玩雪的情景,就要这样读。其实,老师这样读,除了想像下雪的情景,还有一个小秘密,请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句话中两个“下雪啦”后面有什么不同?
            (黑板上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
            生:第一个“下雪啦”后面是逗号,“,”第二个“下雪啦”后面是感叹号“!”。
            师:是的,你们很会观察。虽然都是写“下雪啦!”但是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朗读时的语气也不同。读第一个“下雪啦”,可以读得平静些,读第二个“下雪啦”要读得热烈些。所以,刚才老师读了三遍,[
            同学们听出来了,老师读得声音越来越——(生答:大),读得越来越——(生答:快),读得让人感觉越来越——(生答:高兴)。现在,你们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学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
            1、想像情境,进入角色。
            “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首句。读好这句话,对学生读好全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下雪的录像,想像下雪时小朋友们(也包括自己)欢呼雀跃的高兴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学生进入角色,为朗读好这一句作了较好的铺垫。
            2、适时范读,探究领悟。
            (1)何时范读?
              
            “在第一册的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教师何时范读为佳?我认为,就本课而言,在想像情境后,学生还未然完全把握朗读这句话的基调,或是教师觉得学生还未能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范读指导了。
            (2)范读起何作用?
            教师范读前,应明确范读起何作用。以往教师在作范读指导时,只是要求学生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马上要求学生像老师那样读,缺少学生对教师范读的品味和领悟。在上面的范读指导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探究性的阅读方式。在范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时,教师三次范读,三次要求学生边听边感悟,说说自己听出了什么?学生的感悟真实、自然地流淌出来,而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他们先后听出了:老师朗读这句话时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高兴。学生们在教师的朗读示范中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探究,老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教师范读的第一个作用就要是让学生“知其然”。
            学生不是被动吸收的“机器人”,也不是咿呀学舌的“小鹦鹉”,在探究出教师是怎样朗读好这句话后,他们接着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这句话。经过他们的讨论、领悟,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又是带有个性化的。学生们心领神会了,朗读好这句话就不难了。教师范读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不应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落地有声,引起学生探究和领悟,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3、关注差别,读出变化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所谓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要从这一点一滴的小处着眼。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他们是很难注意到一些语言现象的细微差别的。如:本文中“下雪啦,下雪啦!”一句,虽然是两个相同的“下雪啦”,但其后的标点符号一个是“逗号”,一个是“感叹号”。这就说明,两个“下雪啦”表达出的感情是有差别的,是有变化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到这种语言现象的差别,读出变化。这本身也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认真细致地读书习惯的体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