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6-57页
教材分析:用不同方法数数。活动一:实物数数。通过让学生数纽扣电池,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着重交流数的方法,怎样数的快些。活动二:脱离实物口头数数。分三个环节,即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本活动所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正确、迅速数数,用不同方法数数。最后,教材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比100大的一些数。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一是要放手让每个同学充分发言。如我们二年级有×××人,爸爸每月收入×××元,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元,我家每月水电费×××元等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不同的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数实物的个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纽扣电池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
空间
出示56页纽扣电池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大家试着数一数。
同学们数完以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集体汇报。
1、生认真观察,自由发言。



自由数。


2、小组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这是100多一点儿,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数数看。老师也了解一下学生的知识底数。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从更多的方法中选优。

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20数到150。
2、十个十个地数,从240数到320。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从325数到415。

同学们自己数一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1、学生独立数,然后讨论怎样数得快。


学生再用快的方法数数,多叫些学生回答。

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数数的机会。


1、说一说: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比100大的数?
2、57页练一练第一题:

3、57页练一练第二题

4、57页练一练第三题

5、57页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自由发言

先估再数,然后讨论怎样能估计得更准确。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自由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再次体验生活中有数学。

通过练习,巩固数数的方法,在数数的过程中探索数数的技巧。



因为方法很多,所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数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8-59页
教材分析:活动一:数立体小方块。在边摆边数的活动中,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小方块的过程,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活动二:认识数位顺序表。在学生经历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中摆出不同的三位数的过程中,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不同含义,从而进一步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认识新的数位——千位,学会读三位数。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方块的过程,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用数字卡片摆数的活动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数学学具。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
空间
出示投影
10个一是1个( )
10个十是1个( )
出示10个百的图片,



出示数字1000

观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让学生观察读数:一千。说说各数字在哪个数位上。
通过复习旧知,为新授做准备。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数数, 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复习数位表,为新授做准备。

出示例题:
用下面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出来。
0、2、3
思考:
能摆出几个?试着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
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多少?
让学生自由摆、读,该放手则放手。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现合作的愉快。

59页练一练
第一题

第二题
让学生自由读,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自己读题填空。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22:1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课题: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
教材分析:活动一: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学习读、写三位数,进一步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读、写,再进行小组交流。活动二:在数位表中用图形表示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用图形表示数。因此教师应先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把“□”放在百位上,一个“□”就表示100,三个“□”就表示300等。然后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数位表,让他们自己选图填在表中,表示出指定的数,如325、413等。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做法。符号是一种数学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用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教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自主尝试读数,写数的过程,能够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图形表示数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图形表示数,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及三种图形的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
空间
情境创设


























探究与体验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中一共有几个数字吗?
今天这十个数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看——
课件演示:“0-9”十个数字和一张数位表。

请一名学生选三个数放入数位表。谁能读出数位表中所表示的数并写出来

1、课件演示:将数位表变成计数器,然后在各个数位上加算珠:百位上5个,十位上没有,个位上2个,谁能读出这个数,并写下来?
订正结果
2、扩展练习: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在计数器上拨数。

3、请同学们拿出三种图形图片,每人发一张空白数位表,出示第60页例题。
指导:如将□放在百位上,一个□就表示一个百,□□就表示二个百。
订正结果
4、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的意义。

5、扩展:请你还用三种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出413、507并说出各图形的意义。

学生回答:十个数字。


仔细观察




一名学生选数放入数位表中
读数
写数

学生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独立写数并读出来。



汇报各自结果。
一名学生拨数,
其他学生读数、写数。

拿出三种图形图片

按题目要求,将三种图形分别表示100、10和1,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交流各自做法
小组活动:讨论交流,三种图形在数位表中表示的意义
如:百位上三个□□□表示三个百
动手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指定的数
同桌交流:各图形所表示的意义
由谈话导入、学生感觉亲切。


用课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




由上一节课学习的数位表读数导入新课,与下面学习计数器读数紧密联系,同时做好铺垫。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尝试写数、读数的过程,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手、脑、口并用,经历用符号表示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懂得符号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意义,会用符号表示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再次经历用符号表示数的过程,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能力。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很认真很投入,为了奖励大家,请同学们一起去数字王国看一看,去做四种形式的写数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第一题:
看图写数并读出来
出示练习第二题:
写出下面的数
出示练习第三题:
写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两个数
注意:理解“相邻”的意思
检查指导:
出示练习第四题:
想一想:十位上一个图形也没有是什么意思?写数时怎么办?

2、身边的数学:
出示题目:调查本校各年级的人数,并把调查结果填入下表。
欣赏课件演示






看图写数、读数、订正结果

写数
交流订正结果
写数


交流订正结果

先说出各图形在不同数位上的意义,解决十位上一个图形也没有用0表示,然后写数。

课下调查、填表
再次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用去数字王国写数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练习充满生机并互相联系在一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各种形式的写数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应用,充分感受数学与符号的密切联系。








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生活数学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2: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