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课时
| 课型
|
|
|
一、
解
决
问
题
| 1
| 解决问题(一)
|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
1
| 新授
|
| |
解决问题(二)
| 1
| 新授
|
| |
解决问题(三)
| 1
| 新授
|
| |
解决问题(四)
| 1
| 练习
|
| |
机动
| 1
|
|
| |
二、
表
内
除
法(一)
| 2
| 平均分
|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 1、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
| 新授
|
| |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 1
| 新授
|
| |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 1
| 新授
|
| |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 1
| 新授
|
| |
练习课 | 1
| 练习
|
| |
3
|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 1
| 新授
|
| |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 1
| 新授
|
| |
练习课
| 1
| 练习
|
| |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
| 1
| 新授
|
| |
机动 | 1
|
|
| |
4
|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
| 1
| 新授
|
| |
练习课(一)
| 1
| 练习
|
| |
练习课(二)
| 1
| 练习
|
| |
整理与复习 | 1
| 复习
|
| |
机动
| 1
|
|
| |
三、
图
形
与
变
换
| 5
| 锐角和钝角
|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 1
| 新授
|
| |
平移和旋转
| 1
| 新授
|
| |
剪一剪
| 1
| 新授
|
| |
练习课
| 1
| 练习
|
| |
机动
| 1
|
|
| |
四、
表
内
除
法(二)
| 6
|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 1
| 新授
|
| |
练习(一)
| 1
| 练习
|
| |
练习(二)
| 1
| 练习
|
| |
解决问题
| 1
| 新授
|
| |
练习(三)
| 1
| 练习
|
| |
7
|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 1
| 新授
|
| |
练习(四)
| 1
| 练习
|
| |
整理和复习(一)
| 1
| 复习
|
| |
整理和复习
(二)
| 1
| 复习
|
| |
机动
| 1
|
|
| |
五、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 8
| 千以内数的认识
|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 1
| 新授
|
| |
千以内数的读写
| 1
| 新授
|
|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1
| 新授
|
|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1
| 新授
|
| |
机动
| 1
|
|
| |
9
| 万以内数的读写
| 1
| 新授
|
| |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1
| 新授
|
| |
近似数
| 1
| 新授
|
| |
整百、整千加减法
| 1
| 新授
|
| |
机动
| 1
| 练习
|
| |
| 10
| 期中复习
期中测试
测试分析
|
|
|
|
| |
六、
克
和
千
克
| 11
| 克和千克的认识
|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 11
| 新授
|
| |
1
| 新授
|
| |
称一称 |
| |
练习
| 1
| 练习
|
| |
机动
| 1
|
|
| |
机动
| 1
|
|
| |
七、
万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一)
| 12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1、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1
| 新授
|
| |
练习十九
| 1
| 练习
|
| |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1
| 新授
|
| |
加、减法估算
| 1
| 新授
|
| |
机动
| 1
|
|
| |
13
|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 1
| 练习
|
| |
整理和复习
(一)
| 1
| 复习
|
| |
整理和复习
(二)
| 1
| 复习
|
| |
机动
| 1
|
|
| |
机动
| 1
|
|
| |
八、
统
计
| 14
| 统计(一)
|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 1
| 新授
|
| |
统计(二)
| 1
| 新授
|
| |
统计(三)
| 1
| 练习
|
| |
机动
| 1
|
|
| |
机动
| 1
|
|
| |
九、
找
规
律
| 15
| 找规律
|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 1
| 新授
|
| |
图形的变化规律
| 1
| 新授
|
| |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 1
| 新授
|
| |
练习
| 1
| 练习
|
| |
机动
| 1
|
|
| |
十、总
复习(课本第119~127页)
| 16
| 表内除法
|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1
| 复习
|
| |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 1
| 复习
|
| |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 1
| 复习
|
| |
解决问题和统计
| 1
| 复习
|
| |
机动
| 1
| 复习
|
| |
十一、
总复习
| 17
| 总复习…
|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
|
十二
| 18
| 期末考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