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0 10: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假期有幸拜读了汪瑞林老师的《素养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颇有感触。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新时代教师的“兵法全书”:“课堂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教师成长与专业写作”。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现将几点感想分享如下:

01

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学校提出“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心” 的理念并逐渐为大众所熟知。这样的 教育理念反映了“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只是一种形象化的、感性的表达,是一种隐喻而非严谨的、学术化的表述。对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用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内涵和辩证关系如果理解不深入、不正确,可能会导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角色定位不准,教学行为产生偏差,所以教学中让学生站在课堂这正中央,教师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02

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

增进理解能力

      人类一切知识起源于劳动实践活动。我们现在所学的书本知识,归根结底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体验,从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抽象出意义,进行升华或符号化后的结果。由此观之,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知,就要尽力丰富他们的前理解,即理解活动发生之前主体就已经具有的对理解有着导向和制约作用的语言、历史、文化、经验、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于对象的预期等因素的综合。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避免填鸭式的教育,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更会磨灭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采用含有情境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增进理解能力的目的。

03

注重因材施教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首先,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教尽教,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就漏某些内容,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也会人为制造焦虑。其次,要积极推进分层、分类教学。相同的内容,有的学生觉得简单,有的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快了,有的觉得老师讲慢了,怎么办?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再次,要优化作业设计,减少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分层布置作业,体现作业的弹性,更多布置个性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牵引,让作业不仅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更发挥好查漏补缺、发现盲点、激发创新思维的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04

通过教学反思提升自我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学会从反思一节课,到反思一段教学经历,再到反思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地改进。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柳絮因风起,葵花向日倾,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二十出头我们意气风发地出发,几十年后又风卷残荷般的离场。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许经历风光无限,也许经历风雨满肩,这都是师者的常态。有人说,这是一段一眼看到头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一支粉笔写了又写,粉尘飞扬仿佛就是我们这些教师的宿命,随风飘扬,无枝可依。此生可能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之命,世人皆安慰我们说还好你能桃李满天下,桃李到底能满多少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的那股强大的信念。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我的每一天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就像沙滩上的贝壳珍珠,每一次收获新知的时刻,都在闪闪发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4: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