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让“人之为人” ——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学习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12:5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风起,轻盈的黄叶随风飘舞。落叶归根,是叶对根的情意,是生命的自然回归。一棵树的生命在轮回里,增加年轮、阅历。这样,树才称之为树,从而活出作为一棵树的精彩。

作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是怎样称其为人,活出作为人的精彩呢?我们不妨把目光定格在“国学”上。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包括儒、佛、道,包括文、史、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成。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了让人活出本真,活出作为人应该有的精神。国学的博大精深,其指向性也在于此。实际上,国学是站在人的原点去看人。

儒学是国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精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学的要义。我们传统上理解的“儒”即为了“仕”,有道理,但有失偏颇。从儒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儒士本身的使命是为了监督王权,建议纳谏,以便于更好的维护普通百姓的生活。只是,后来的科举制度让文人为仕途趋之若鹰,从仕成为文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不二选择。再则,后人把自身的利益、处境嫁接在曾经的儒士身上,以现有的价值观去判断而产生了更大的偏颇。

现在,习近平主席2013年重新进行中国文化宣言,让每一个中国人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也正是基于国学本质要义出发的英明决策。

真正的思想不怕批评,真正的人不怕站在不同的角度描摹。国学的真精神,也要接受历史的考验。

很多国外的学者,都对中国做出了一个统一的判断:中国人没有信仰。是的,穿越几千年的尘埃,周公早就对中国人的价值观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天命无常,唯德是父;民心无常,唯惠是怀。中国人在精神的层面崇尚的是德性,在物质方面追求的实惠。中国人不信宗教,是从西周开始的。研究国学,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就是追求德性。和西方的崇拜神灵相比,中国人是立于人的需要出发而向内看自己。德性,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奉行这样的原则和底线,是更高意义上的、更具实践性的信仰。当一个人道德沦丧,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信仰,人也就不能称其为人。

这个德性,就是要还原人之为人的本真,高扬人之为人的主体精神,护持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

因此,研读国学,可以悟得人称其为人的方法。

由此,我们重新来看教育,教育责任就是让人称其为人,最大化的发掘人的潜能,活出每个生命个体的精彩。

每一棵小草,都有露珠在滋养着。我们应该做一颗晶莹的露珠,默默地坚守,滋养每一个生命。当遇到问题孩子的时候,多从德性的角度去思考,给与每个生命足够的尊重和关爱。激发孩子内在的德性,让孩子欢欣鼓舞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自己,就是教育的成功。

(后记:学习陕西师范大学国学教授丁为祥《国学与心性管理》有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12:59:31 | 只看该作者
齐礼闫小学    阴志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2: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