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得”和“习得”
作者在第一章就通过4个男孩不同的教学路线之下5年后的迥异引出“二语习得”的理论,还对“学得”和“习得”进行了概念的区别。“学得”就是有意识地去研究一门语言。比如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等。而“习得”指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门语言。它是一种最自然的,符合儿童大脑发育机能和儿童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因此习得才是最适合儿童的方法。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不断地创造习得环境,让孩子能够在生活学习中持续性地接触到语言,感知到语言,并且有机会运用语言,而且要遵循“听、说、读、写”顺序,遵循“i+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同时还要做到尊重沉默期,珍惜语音关键期等,最后达到真正的“习得”。
“习得”的养成
首先“听说先行,读写在后”这一观点就要求孩子先大量听,获得必要的输入,因为英语启蒙是声音的启蒙,也就是要先建立孩子的英语语音体系,建立声音与图像或者情景的直接对应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耳朵”。同时“磨耳朵”要按照i+1的可理解输入原则,i指的是自己原有的水平,+1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一个一,也就是一点点的新知,以达到可理解。也就是说在选择的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让孩子能够听懂绝大部分内容的材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定级,后选择。其次尊重沉默期,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沉默期,在这个沉默期里学习者是在内化大量的知识,所以我们大人在这个期间反而不能逼着孩子去表达,而是要等他们达到一定思维能力和足够的信息时,再让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输出。最后珍惜语音关键期告诉大家的是外语的语音是“童子功”,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达到本族语相当的水平了,从而就会有外国腔的说法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习得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所要遵循的原则,那该如何创造习得环境呢?我认为首先要创设英语习得大环境,建立全方位的英文环境,最重要的四项就是说英语,看动画,听故事,读原版书。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资源。比如一些英文歌曲、有声书、广播节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在课前多给孩子播放英文歌曲,在新授中可多借助歌谣、动画,舞台剧等进行情景创设。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把生活情景,哪怕是生活中遇到的路标等资源都可以搬进教学课堂,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资料的选择上,我们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掌握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学习这种语言的兴趣,我们在选择资源的时候要考虑的不是学习材料是否经典,而是学习材料是否是孩子所喜欢的,是否能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些所谓的“经典”的学习资源,在孩子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它就是枯燥的。所以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我们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无论是小说、科普还是新闻,只要是孩子有兴趣去读,语言学习能力都会提高。
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引发思考的方面,比如在第二章为什么中国孩子英语学不好中有怎样选择英语课外班?强调背诵对不对?在第三章英语应该怎么学中探讨跟读是好办法吗?自然拼读和音标学哪个?第四章给我们学习了中国孩子英语学习路线图。其中还解决了大孩子怎么办的问题。第五章里还跟大家分享了她对她的儿子壮壮的家教手记。第六章在答疑解惑中还附带了英语读物分级标准对照表,儿童英语阅读推荐书单以及词汇表。
最后,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英语教师,我们都不可能通过一本书找到教育孩子的标准模式,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也是,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对每一个孩子的了解,借助书籍的力量,逐渐感悟出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
结束语
愿我们面对每一朵花,都有“胸有成竹”的本领,又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