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我们参加了以“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提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为主题的广东省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佛山)研讨交流活动,在倾听了陆云教授主讲的《理解 运用 鉴赏——小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三个层次》后,我将自己的收获梳理如下。
陆云主任在讲座中运用理论与课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阐述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界定、特点以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三个层次策略和学习任务该如何展开评价,让我们受益匪浅。
“理解”为第一层次。文学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主要情节,了解语言表达的基本方法等,以感受语言、形象的魅力,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以《少年闰土》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理解“景物唯美”“形象健美”来进一步了解闰土“勤、勇、健、美”的美好形象。
“运用”为第二层次。包括掌握、综合、创造,以提高审美品位。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阅读迁移,运用学到的语言、方法,阅读相似内容或者使用相近方法的文章、文段;表达运用,模仿课文的方法进行表达交流,进行创造性表达交流。
“鉴赏”为第三层次。包括评价、鉴别、欣赏,以表达体验与思考。鉴赏分为三个层次: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可以将鉴赏设计在阅读交流过程中,也可以设计在表达、评价中,让学生不断地感悟文学的魅力。
最后,陆教授指出,还要设计“评价”的标准,评价就是一个导向,有了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更加明确。这一点,让我想到了2022年版课标从三个方面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实施建议: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这条提示明确了评价标准与重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必须侧重于过程性表现。所谓过程性表现,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自信状态、语言运用水平、思维能力程度、审美创造品位。相对于终结性表现,过程性表现更加关注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评价方式的动态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评价过程的情境性。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而言,无论哪个学段,都必须以“文学审美素养”作为评价重点,既有别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也区别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总之,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评价,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好高骛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成学生文学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三个层次,我认为就是引导学生成长的阶梯,我们设计好、运用好了这个阶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会在阅读与表达中得到逐步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