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它的原意是:读书的人,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夜已深了,将灯吹灭后,就只有月亮相伴了。现在被很多爱好读书的人引用来,形容读书刻苦,也反映出一-种读千万孤独,悟万千宁静的读书意境。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飞鸟时,我们能吟诵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看到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时,我们会默念到: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文字和生活里。
暑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课堂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
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从中总结出几点我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要让自己做学科的主人,要对教学大纲了如指掌,要明白教科书的知识只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内容。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只有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脑力劳动、智力生活的态度表露的愈鲜明。这种智力财富,就是教师对自己学科、对科学、学校和教育学的热爱。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这段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用心备课,是有前瞻性,全局性,规划性地备课,我们努力备好的不是这一节节的课,教给学生的不止是局限于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而是点点滴滴,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地培养孩子的英语学科素养。所以,努力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英语老师吧。
其次,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对他们的点滴关爱和付出,他们都会明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反过来,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你,孩子就会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英语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课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个有爱的英语老师吧。
最后,与时俱进,创意教学。英语学习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生活处处皆学问,英语学科的学习种类有时多种多样。读书、练字、习作、手抄报、测试等等。其实,如果我们愿意花点心思,变点花样,很容易就让呆板的作业变得灵动起来。习作技巧,与学生共同梳理;做题方法,跟学生一起探究;让读书笔记美成图画;让思维导图变成时尚。会学习,还要会出题,重难点在哪里?可能会怎样考察?学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任何形式的测试,又有何惧怕?教育领域,常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一桶水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教育资源不再稀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更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唯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努力做一个“永葆活力”的英语老师吧。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书本积蓄的力量。读书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