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三年级,在孩子们的练习中,除了课本中的练习题形,逐渐增加了很多课外的拓展练习,都是根据课本内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通过孩子们的完成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这部分的拓展题解决的很不理想,怎么样做才能更好的把拓展延伸融入到日常课堂呢?带着困惑阅读了陈加仓教师的《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这本书从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如何选择适合拓展的学习内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评估教学效果?陈老师以亲身实践过的30个案例,从“适用年级”“课前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实录”“课后体会”等几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拿来就能用”的范本,实用性超高。
我选择了自己急切想知道的章节读了起来。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拓展课?书中的讲解,小学数学拓展课可以是对教材中某一个概念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可以是对某一重点、难点知识的深入挖掘、开发,可以是对某一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提炼,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等等。
二、明确了概念,那如何选择拓展课的内容呢?书中也有明确的指出,小学数学拓展课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知识点,也不是简单地增加教学时间,而是在数学学科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目标,适当地整合教材,相应地增加一些学习内容。小学数学拓展课既没有教材,也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完全由执教老师自行选材、设计。比如,学习素材的选择,内容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与所学内容对比,要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到更好的提升。
三、选择确定好内容,接下来就是如何教?小学数学拓展课的学习内容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它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与很强的探究性。因些,教学时既不能简单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不能仅靠教师示范与讲解,而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发现知识,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书中给出的教学模式,与我们的课堂模式相仿,情境导入——探究尝试——练习创设——反馈建模,情境导入要有趣味性、挑战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尝试解决方法,学生只有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才会深刻、有效地掌握知识。因此,拓展课的探究尝试环节或半扶半放,或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已会的孩子当“小老师”带动周边同学参与,教师再进行总评,提升方法。练习创设,与例题的形式相仿,让孩子举一反三的解决同类练习,最后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四、案例学习
陈老师以亲身实践过的30个案例中,我重点看了跟三年级有关的12个案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怎么样围面积最大》的实践与反思,设计了第五单元《面积》的拓展课,投出问题“如果有一根长24米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含正方形,长、宽取整数),长和宽取整米数时,面积分别是多少?”向学生提出问题:1.要知道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般要先知道什么呢?2.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会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列表法把长和宽对应的填写在表格中,求出对应的面积,观察长和宽之间的数据关系,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一节拓展课,能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到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出,相同周长的长方形,长、宽数据越接近面积越大。
这本书里每一个案例都值得学习,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把这些课案进行调整,移植到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