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五,我观摩了一场“新教师成长机制探索”的直播研讨会,直播分为四个环节,我以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及收获。
斯苗儿老师谈了教研转型与下沉,从只关注领头羊到关注整群羊,所以让本是带领骨干教师的柳敏敏老师转型去帮助新教师,柳老师通过各种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发现新教师有几十个共同的问题、渴望“上好课”、渴求“做研修”,并提出了“新教师是特别需要帮扶的群体”这一观点,柳老师将在景宁县的经历分享出来,供我们学习。斯老师聊了助力新教师成长的策略,她的团队探寻出新教师向专家教师学习的样式:1.把专家教师、教研员和新手教师组成共同体。2.“翻转教研”:改变专业引领的方式,3.注重“集体会诊”:强化把脉和处方能力。以上这几点在后面几位分享的老师中都有体现。
林安娜老师最开始的经历让我觉得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在乡村中,家长配合度相对较低、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相对较差,这些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挑战。本以为小学生不叛逆都很乖、教学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小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自制力相对较差、自理能力不强,事情很多很杂。平时的课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就会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而此时应该积极面对,针对小学生的问题应该学会如何上课。林老师分了三步:先找桥,努力一点,多看教案以及视频,看不懂了向老师们请教,找一群人帮自己发现不足、解决问题;再让桥变得坚实,苦练教学基本功,注意语气、指令、表现力等等;最后让这座桥成为久远的桥,随时做好准备争取机会。
郑景丽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历练过程,在其中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几个第一次。第一次了解单元备课:读了在教学月刊上,陈娟梅老师发表的“寻求联系 识别差异 凸显共性”这是对单元教学的建议,提到单元备课的重要性,在观摩一节直播课“凑十法”,这是一节是单元整合,带一年级的我也用了起来,不仅将知识教会了,还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课时。第一次参加乡村教研共同体:在参加教研活动时,我也会想着不要抽到我做点评、上课等等,可能大部分新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熬夜改课、第一次疯狂磨课:学校的公开课,最开始选到我,我也会觉得无奈,熬夜改课、一次次自己录像试课,最后得到了一句肯定,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庆幸自己可以上公开课。郑老师提到,我们不仅是老师也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听课及记录等学习路径让自己成长,通过前测了解学生起点、尊重学生的错误等方法让学生立场落地,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用学的数学知识写日记、留实践创意的作业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师热爱工作,学生热爱学习”这一效果。
余悦雯老师也谈了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备课、听课、议课、上公开课、编制单元评估卷、云端公开课、合作备课,其中有些我没有经历过,不过以后我也会去尝试。
发现三位优秀的新教师的经历和我们很像,不过为什么他们可以这么优秀呢,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力强,更重要的是有胆量、肯努力。在遇到挫折不退缩,学会请教前辈解决问题。平时多努力,在遇到机遇时,及时抓住。作为新教师,要有勇气去哭、去面对挫折,令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哭着哭着就长大了,挫着挫着就挫对了”,我们不能做温室的花朵,要学会越挫越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