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隔许久,终于把《好的教育》这本书看完了,心中的涟漪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当中的感动也没有因为时间的飘荡而消失殆尽,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仍然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之前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孩子们有时候会天真地说:我想要改变世界,那时的我只是会在心中想,这样的理想能够实现吗?当我阅读《好的教育》一书中,作者鲜明地告诉我们,人生有三个境界,第一:谋生,首先要养活自己。第二:谋智,认知世界。第三境界:谋道。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以后要找份好的工作,殊不知我们经常倡导的确是第一境界,教会学生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原来只是孔子心中最低的层次,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我只是教会孩子求得更好的生活,与圣人孔子的差距不言而喻。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理解多了一些,在平时的工作除了教会孩子基本的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做到心中有世界,心中有大爱。这个教育目标很大,但做起来却是要求我在平时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学会寻找任何教育时机指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关注国家。这个价值观的树立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如何实施,值得我细细思考。
谋道,谋道,何为谋道?怎样谋道?作者告诉我们从阅读元典开始,“元典”一词首次在书中看到,何为元?所有文化典籍的源头。在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以来,四书五经可以成为元典。读到这里,我想起最近一直在背诵古代诗文,我所崇拜的确实经典,元典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初步学习了《论语》,留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背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的思想从未品味。想到这些,作为教师的我,惭愧、内疚等词在我心中浮现。“君子不器”这个在我求学的过程中一直尊为人生准则,做什么事情从来不想个人能获得怎样的利益,关注的是喜欢,关注的是有用。可是在社会摸爬打滚的几年时间,我学会了去计较生活中的得与失,学会去计较个人的利益,似乎变得能够适应现在节奏的生活了,以前种种理想,我已经忘记了,所谓初心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海洋中了。这样的老师,难道可以教出有“谋道”境界的学生吗?此刻、此时,我只能在生活中慢慢地去寻找初心,先让自己有大爱,再教会孩子心中有大爱。今天开始,从背诵《论语》开始。
大人不必蹲下来——这是《好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之前自己的任教经历告诉我,与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总是会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成熟,思想怎么那么复杂。我似乎一直在期待着孩子如一张白纸一样,等着我绘出美好图景,面对成熟的学生,我总是有点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有些畏惧,所以,我在工作中经常与那些聪明的孩子发生冲突,甚至有些时候还是完败。读了这本书,才明白,我的设想与现实有差距的时候,往往有些不知所措。现在想想,如果面对一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我应该窃喜,与这样的孩子对话我是无需担心听不懂,只需要坦诚布公地与孩子聊天,只要你做到让学生佩服你,他很快会是你的好队友。可是怎样让学生佩服你?我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已经是无望了,现今的我该做什么呢?多阅读,多观察,多交流,多读元典的书本,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好的教育》一书给我们之后的从教指明了方向,可是我也明白之后肩上的责任之重。从此刻起,以好的教育为目标,从阅读《论语》开始,为孩子树立“谋道”的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