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9 09:01:13
|
只看该作者
朱梦晶老师分享
精心拨动思维 推进深度发问
胡美容老师的《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讲座可谓是干货满满,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在日常教学中确实没有对问题的设计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上考量一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怎样的思考。胡老师呈现的丰富案例值得在课堂上一试。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有效的“好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由问题和活动引发的师生互动或是生生互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课堂上只有在有效问题、有效活动、有效交流的引导下,师生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我认为,一节课的主干问题应该是内容性问题,是服务于知识内容学习的问题。设计主干问题要精准分析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与学习难点,依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让问题精准作用于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提升课堂效率。概念学习的问题要精准指向概念实质,设计问题时要全面剖析概念,抓住概念核心要素,基于核心梳理要点,针对要点设计问题线索。比如:三上《认识周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你找到了图形的一周了么?指给同学们看一看。这些问题的重点在“周”,不在“长”,都没有指向问题的实质。
数学课堂定位决定课堂的高度,定位于显性的知识掌握则呈现问题只能是知识性的问题,如果定位于知识习得中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就是思维性问题,思维性问题会让课堂更有深度。胡老师的《质数和合数》课例很形象的体现了思维性问题更有效。
有效的活动和有效的交流也是高效课堂必备的。猜测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有了猜测才会有深入探索的可能。数学思考也需要在猜测中拨动,借助猜测引导学生发问“真的是这样吗?”,将交流学习过程深入生动的开动起来。基于“真的吗”开展交流,既能有效撬动学生观察思考,也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检验。有效的交流还要能够搅动学生思维,胡老师讲座中倡导做个会“挑事”的老师,让学生产生想法、产生认知矛盾、产生思维碰撞,通过深度发问引领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总之,有效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引领与驱动力,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在精准、深度、长远上作深入思考,实现知识性问题与思维性问题的统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