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刘禹锡笔下的书房,也是很多人的内心向往。与宁静相拥,与知识共处,与思想共舞,大概是书房最大的魅力吧。从小爱看书的我,没有专属的小书房,小镇图书馆便成了我假日闲暇时间最爱去的地方。 印象中,第一次去镇上的图书馆还是我很小的时候。妈妈牵着我的小手,选了一本《西游记》连环画,坐在一个角落,温柔地读着里面的故事给我听。也许那时的图书馆很破旧,书架已经掉漆,藏书也并不多,但妈妈讲书给我听的画面,还有故事里精彩的内容却深深地住进了我记忆的最深处。我真想用《朗读手册》里的一首诗感叹: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小镇图书馆,有我和妈妈一起看书的温暖记忆,有我爱上阅读的足迹,还有一次次与故事里的人物一起经历种种的奇妙体验…… 我和小镇图书馆的故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读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读《三毛流浪记》;我读《列那狐的故事》,也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读《三国演义》,也读《哈利·波特》……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天色渐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一边嗔怪天黑得太快,一边在回家路上回想着书中那些让我感动又让我欣喜的种种情节。 小镇图书馆很小,楼上楼下几步路就走完了,但也很大,大得像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装满了有趣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大得装满了我整个闲暇时光,大得令人敬畏、学会谦卑…… 后来,小镇图书馆闭馆装修,施工了好一阵子,让我好不自在,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期待着图书馆能快点开馆。那滋味,仿佛一位挚友突然离开,让人日思夜想,望眼欲穿。终于,小镇图书馆装修竣工,重新开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我再次走进小镇图书馆的时候,看见了不一样的图书馆:空间变大了,螺旋上升的木质楼梯,很有设计感;书也变多了,一排排造型各异的书架让人倍感惊喜;智能化的设备,竟然不用带借书卡,可以刷脸借书!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变化可真大!然而,我对知识的追寻,对阅读时光的热爱,对小镇图书馆的依恋,一点儿都没变。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老羚羊为了种群的延续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将小斑羚们平安送到了断崖对面的故事中感悟爱与责任;又在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葵花独自一人去江南捡银杏,拿去卖钱给奶奶治病的故事中学会感恩家人,以爱回报…… 也曾因为同学的误解郁闷伤心,有过太多疑惑和难解的问题。幸好,有阅读,有书籍,还有小镇图书馆相伴。小镇图书馆仿佛一座温暖又宏伟的城堡,包容我的一切无知和狭隘,耐心解答我的疑难,温柔抚慰我的浮躁和不安。我和小镇图书馆的故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