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4 07:27: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我变成了一棵树》:
以课题中的“变”字为话题导入新课,“变”就是改变、变化,意味着“新奇”或者“怪异”;让“变”字成为贯穿整堂课的一条主线,——“变”字既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隐含着写作的“密码”:发挥想象,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是无所不能的。通过对课文中“有意思”的内容的交流,同样给学生一个“支点”:想象通常都和平日里不能实现的愿望有关;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越是“不可能”便越“有意思”。最后,让学生进行想象的“迁移”: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这两篇课文要上好,不能忽略的四个方面:
1. 有意思。两篇课文都很有意思,想象这事儿本来也就是有意思的,所以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也应该是很有意思的。有意思是第一位!
2. 有支点。虽然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但学生可能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发挥想象。所以,要构建一个可以撬动想象的“支点”,让学生在想象时不会茫茫然,而是有“扶手”和“着力点”的。
3. 有方法。可以是关于想象的,也可以是关于表达的,但绝对不需要很复杂。
4. 有效果。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的神经能不能兴奋起来,能不能说得有意思和写得有意思,既有想象力,又有表达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