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矩形》公开课后的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下旬,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入第三个阶段——跟岗研修阶段,在听完影子导师龚岳业主任一堂精彩的示范课后,我有幸抓住了学员代表上公开课的机遇,通过说课,磨课,上课,再磨课,再上课,评课的一系列研讨过程,完成了人教八年级上册《矩形》概念课的教学。反思良久,收获颇多,记录了几点对我个人而言触动较大的收获。
一、课堂上语言需严谨
磨课后第一次上课,我用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教具情境引入,边、角是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元素,,边、角的变化引起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当角变化为时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表述的:“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那么在一个角‘运动’的过程中,角会从锐角变成钝角… …”,课后导师——余民芝老师让我思考:1.如何理解 “一个角 的‘运动’”?2. “角会从锐角变成钝角”与你上课的内容是否契合?各小组其他老师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描述不够准确。余老师还告诉我:“要上好一堂课,对每一个数学教学用语都要反复推敲,准确精炼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
返回工作岗位后余老师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让我想起了数学教育家魏庚人曾说:“教师言语的基本功决定了他的教学工作的成败,在教学方法中,言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实教学中,和我一样不注重语言严谨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一位小学一年级老师在《比多少》这一教学中说:“明明有8个苹果,花花有5个苹果,谁多?谁少?”严格说,这位老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又如在一次听评人教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公开课时,授课老师讲到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后问道:“9cm,6cm,13cm的三条边能构成三角形吗?”学生回答:“能。理由是其中两边大于第三边。”三条边的概念是以三角形的概念为前提的,而老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提的问题是错误,继续讲着下去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是应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和感知,但在知识的推理和下结论时不能随意,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精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句语言模糊,否则,就会表达不够准确,甚至出现语意的偏离。
二、课中融入德育教育
第一次上课后,效果不尽人意,再次磨课后,在上第二次公开课的路上我坐的原高中班主任老师的车,老师关心着我的准备情况,问道:“备课时,德育教育融入课堂里了吗?”“没有,我知道德育育人渗透在每一堂课中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怎么自然而然的融入进去,很是苦恼。”老师告诉我:“学生像矩形一样方方正正做人就是一个例子。”我很惊讶,我想当时我的表情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心想:“这么简单并且恰当的一句话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又是一个例子?德育育人融入大多数课堂是可实现的。”当然,在公开课时,笔者现学现用,实现了德育育人。
返回工作岗位后我开始反思,我为何不可呢?如介绍数学科学家祖冲之、华罗庚、哥白尼、陈景润等的著名事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敢于挑战困难和探索未知的精神,也是德育育人的一种方式;如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是对立统一的,从而为学生渗透唯物辩证主义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又如解决实际应用章节的题框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支点;再如《三角形》一章中稳定性可以渗透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等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又作为中学时代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的比例较大,更应该注意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育人。
三、例题讲解巧设问题串儿,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在第一次上课后,导师余老师告诉笔者“例2的讲解过程还值得进一步思考,集小组的全体智慧,以问题串的形式分解例题中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
例2原题:如图18-2-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 BAD,交BC于点E,已知∠ CAE=15°。求∠BOE的度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0:13:06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学员一致认为这是一道很好的例题,既实现了本节重点知识的应用又对学习下一节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知识作了铺垫,可对于初学者来说解决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可是怎么巧设问题串才能不生硬的解决问题呢?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最后请教了龚岳业主任,他建议可以增加一小问: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这样增设问题就让学生有了思考方向。
例2更改后的题目:如图18-2-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 BAD,交BC于点E,已知∠ CAE=15°。
求:(1)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求∠BOE的度数。
在第二次上课时,明显感觉学生理解得更快,更容易解决问题。
返回工作岗位后回想以前在讲解难度较大的题目时,讲解了很多遍,还是有很大部分同学没有思路,无法解决问题。是不是也可以像余老师说的一样,巧设问题串可以让数学题的难度系数降低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在复习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时,遇到这样一道题: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 ∠B=75°,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 C,B'C交AD于E, ∠A B'E=45°,则点A到B'C的距离为多少?
   
在解决这道题之前,我增加了几个问题:
(1)用尺规作图法作B'H垂直于AE,交AE于点H;
(2)求AE的长度;
(3)求三角形A B'E的面积;
(4)求点A到B'C的距离
心理学研究曾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接近,学生自然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初中数学较其他课程而言,有时候抽象难懂,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感到害怕,巧设问题串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探究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变得简单。其实静心想想,教材在新课情境引入时不是经常采用设问题串的方法吗?还有试卷上有多个小问题的解答题,大多数前面的问题就是后面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数据。只是我以前只是注重了新课传授用这一方法,忽略了解决问题时同样可行。
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题串突破例题难点,让学生轻松解决问题,一定能使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