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因为申请课题,涉及到了UBD理论,但是一直对这个理论了解不多,所以借着寒假读书的机会,买来了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追本溯源的了解该理论的提出及具体内容。
这段时间我重点读了6页模板范例,有一些收获。该范例将教学设计分为三分阶段,如下: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
首先要明确所确定的目标,为了达成我们的目标,需要有一些辅助手段,包括:1.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基本问题?2.预期的理解是什么?3.作为学习结果,学生会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就像是对目标进行深入的解读,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与我们学校的新备课模板时相吻合的,我们强调目标是怎么来的?从课标中来,从学情中来,从教情中来。并且对目标进行了分解,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证据
怎么能够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根据阶段一的预期结果,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馈。并且设计了评估任务计划表来量化如何评估学生是真正的掌握了。本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科学的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计划表中给出了几个问题。1.通过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对哪些理解或者目标进行评估?2.通过什么样的真是表现性任务来证明学生的理解?3.学生的哪些作品和表现将为预期的理解提供证据?通过哪些标准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这其实就是对阶段一的目标评估,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我们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也就能够根据评估标准及任务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我们学校的教学目标之后是评估任务,意义也在于此。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
通过前面确定的问题及评估任务,进行拓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阅历认知,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来解决。
从这个设计模板来看,是通过先确定目标----确定评估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的,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估任务的顺序进行,所以本教学设计又称作逆向教学设计。
当然,对于如何确定目标,如何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理解,在本书中也有许多篇幅进行讲述,需要继续认真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