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说:“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他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学不会?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比其他人差。这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会差,很大的程度上是“知识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是呀,孩子们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识,如果他们只知道把新知识存起来,而不能够活学活用。慢慢地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新知识就没有了兴趣,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就变成了一件令人讨厌的、苦恼的事,以至于成绩越来越差。
如果我们经常把要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也能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之后,接着就用所学的新字来组成各种不同的词,简单了解不同的词语各自的意思,再通过词来认识世界;接着又学习用新词造句,一个词语可以写出好几个句子,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都是为孩子们上三年级学习写作文打基础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前就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储备知识”如何进行“知识的运转”的研究。在他的课堂上,感觉不是学习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而是把知识和生活合理的进行的组合,这和陶行之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
因此,没有什么比让学生在“储备知识”的同时进行“运转知识”更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