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
⑴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⑵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 kg/m3。
【课堂训练1】
练习1.1m3=_____dm3=______cm3
练习2.1.0×103 kg/m3=________g/cm3
参考答案:1.103,106;2.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 和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 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⑷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课堂训练2】
练习1.一瓶水倒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
练习2.判断对错:⑴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⑵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小。
⑷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⑸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3,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0.75 g/cm3。
练习3.根据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练习4.如图5是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kg/m3。
图5
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
练习1.减小
减小
不变。
练习2.⑴错;⑵对;⑶错;⑷错;⑸错。
练习3.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练习4.1.67×103。点拨: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时,其对应的质量为10g,则
练习5.(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注意点评学生解题格式是否规范)
已知:m =1.97 t=1.97×103 kg V =0.25 m3
解:ρ=m/V =1.97×103 kg / 0.25 m3=7.9×103 kg/m3=7.9 g/cm3
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
师:引导: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
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是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
生:从表中查出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出水和空气的密度值。
生: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
生:应是1×103 kg/m3。
师:请同学们记住水的密度值,以后做题时可能要用到。
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
生:还是1×103 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
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 kg(或说1 cm3铝的质量是2.7g)。
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甲]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生乙]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生丙]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第2课时)
五、密度的应用
(学生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1.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2.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课堂训练3】
练习1:见教材16页例题。(略)
练习2: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 m3,质量约为6 750 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
思路点拨:知道棒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棒的密度。由计算可知:“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
说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再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拓展深化]
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行知识深化与拓展。
1.讨论与思考:一卷细铜线,怎样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2.介绍密度中的“大王”和“小鬼”。
3.介绍科学世界: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作业:
1.教材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课题:巧测密度。
要求:给你一个玻璃瓶、一架天平(附砝码)、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如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及测量结果的表达式、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